侯煒征
摘? 要: “一帶一路”倡議下,國際交流日益頻繁,高等職業(yè)教育也不例外,但隨著高校招收留學生人數(shù)的不斷攀升,跨文化交際問題也逐漸凸顯。通過對高職院校留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問題的研究,從中國傳統(tǒng)的面子心理、謙虛心理及委婉心理分別闡明留學生在進行跨文化交際時出現(xiàn)的偏誤原因,并在此基礎上對漢語教師和留學生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建議,共同助力提升留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關鍵詞: 高職院校; 留學生; 跨文化交際能力; 提升對策
中圖分類號: G710?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1-2153(2020)02-0015-05
跨文化交際,顧名思義就是任何在文化背景和語言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活動。通俗地講,就是在和外國人打交道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問題,如何得體地交流。對于中國人來說,雖然有很多不同的民族,但文化背景、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方面大體相似,即便在一些特殊場合,要體現(xiàn)交際的得體性也并非難事。然而,對于各國留學生來說,跨文化交際絕非易事,諸多因素將會阻礙其順利進行。
一、跨文化交際問題影響因素分析
(一)漢語水平
留學生漢語水平的高低取決于漢語知識掌握的多少,為了順利實現(xiàn)漢語交際,應該具備三個基本條件:語音、詞匯和語法。首先,無論學習什么語言,語音都是第一要素,但是大多數(shù)留學生因為拼音或聲調不準確導致發(fā)音不到位,洋腔洋調致使信息傳達無效。其次,詞匯是語言構建的基礎,由于詞匯量的限制,留學生無法準確地表達想法,極大影響交際的效果。漢語中存在著大量的同音詞、同義詞以及文化俗語等等,如果不明白其中的含義,其跨文化交際勢必受到阻礙。再者,語法是語言使用中約定俗成的使用規(guī)律,它是語言的結構方式,語法欠佳會導致留學生讀不懂或聽不懂長句子,漢語交際更無從談起。因此,跨文化交際的首要前提就是掌握語音、詞匯及語法等漢語基礎知識。
(二)交際能力
所謂“交際能力”指的是在具備一定語言能力的基礎上,依照具體的交際語境及對象等,采取適當?shù)臅捈记蓙韺崿F(xiàn)人際交流的能力。它其實是一種綜合素質的體現(xiàn),因為交際是雙向溝通的過程,除了語言能力以外,還要考慮交際對象的接受效果。無論是母語場合還是非母語場合,擁有較強交際能力的人都可以通過更加得體的交際方式更好地處理人際關系。有些人所謂“會說話、會辦事”,就是擅長與人相處,通過察言觀色便可及時化解矛盾和尷尬,既能達到交際對象的心理預期,又能實現(xiàn)交際目標。然而,交際能力較弱的人常常不善言談,不擅于跟人打交道,往往因為聽不清、道不明導致交際失敗。
(三)文化習慣
文化是一種習慣養(yǎng)成的精神價值與生活方式,文化習慣對跨文化交際產生直接影響。所以留學生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應該先對中國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這樣才能對漢語的特征有更好地理解。由于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心理,語言現(xiàn)象自然有所不同,因此,西方國家與中國在社會文化及風俗習慣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狗常被美國人視作朋友,對待狗像對待人一樣,所以跟狗相關詞組和諺語也很多。比如,“top dog”位高權重的人、“l(fā)ucky dog”幸運的人、“l(fā)azy dog”懶散的人,“work like a dog”拼命工作、“l(fā)ead a dogs life”過著艱苦的生活等。中國在農業(yè)文明的影響下,生活中處處體現(xiàn)著“吃文化”。例如,給別人打工叫“混飯吃”、混得好叫“吃得開”,混不好叫“吃不開”、工作辛苦叫“吃力”、負擔太重叫“吃不消”、被占便宜叫“吃虧”、有苦難言叫“啞巴吃黃連”等。文化習慣其實常常映射出該民族的文化心理,而這對跨文化交際的影響很大。
二、留學生跨文化交際偏誤類型及成因分析
(一)面子心理偏誤分析
1. 面子心理
中國人愛面子天下皆知,但“面子”到底是什么?它的本義其實是臉皮,作為外部形象的重要部位,臉是人們觀察并判別相貌的關鍵,應當給予重視。當中國人用“面子”解釋或調節(jié)社會行為時,其內涵便引申成為既有形又無形的一種社會心理存在。面子心理主要分為自己“要面子”和別人“給面子”兩個方面。中國人普遍愿意為了要面子而委屈自己,春晚有個小品叫做《有事兒您說話》,郭冬臨飾演的郭子為了討個好人緣,夜里排隊幫人買票,結果票賣光了,只能自己搭錢買高價票,回來后謊稱是利用關系買到的,真是“面子”過得去,“票子”過不去,這種“打腫臉充胖子”的現(xiàn)象在平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懊孀印睂θ穗H交往有著重要影響,而是否“給面子”也是衡量彼此關系的標尺。在電影《刮痧》中,老板的兒子和員工的兒子打架,為了顧及面子,員工選擇在老板面前教訓自己的兒子,按照常理,這個“面子”老板應該給,然而,老板非但不“買賬”,還將他的舉動視作虐待兒童。
2. 偏誤解析
“面子心理”對留學生跨文化交際有較大影響,懂得它便可較好地完成跨文化交際,相反則尷尬難免。比如,老師讓留學生在課堂上朗讀自己寫的作文,有一半的留學生認為這是一種表揚,另一半則表示很難接受老師的做法。如果是中國的學生一定明白,這是老師要表揚自己寫得好,所以才做朗讀示范。然而,畢竟是老師的要求,無論如何都應該答應,否則就是不給老師面子。在一次漢語課的復習環(huán)節(jié)中,老師請一位留學生上黑板聽寫單詞,這位留學生表示他不舒服不想聽寫,老師表示錯了也沒關系,但他重復了三遍“我不舒服”后,直接趴在桌子上了,這讓老師非常沒面子,此時另一個同學舉手及時緩解了尷尬氣氛。其實“面子心理”利弊參半,好處就是調節(jié)人際關系,改善社會風氣;壞處就是容易“打腫臉充胖子”,為了要面子常常做出與內心意愿相反的決定,但即便如此,面子心理卻早已深埋在中國社會的主流意識中。因此,留學生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一定要關注這個問題。
(二)謙虛心理偏誤分析
1. 謙虛心理
中國文化中,謙虛指的是謙遜而虛心,恭敬而謹慎。謙虛是中華名族的傳統(tǒng)美德,古人常用“謙謙君子”形容人的品行和氣度,所以在中國人看來,謙虛意味著修養(yǎng),能夠收獲別人的支持和尊重。在漢語表達中,說話人為了表示謙虛,往往大量使用敬語和謙詞,除此之外,中國人還擅于揚人抑己,適當贊美對方,盡量貶低自己,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現(xiàn)象。比如,看見同學寫漢字時會說:“你寫得比我好多了!”,聽見同學唱歌會說:“你唱得最好聽了!”然而,當別人夸贊自己的時候往往不像西方人那樣直接回復“謝謝”,我們總會謙虛地說:“哪里,哪里”“還不行”“過獎了”“謬贊”“慚愧”等等。西方文化總是強調個體性,尊崇個人的價值、人格和尊嚴,中國文化則強調為人謙虛謹慎,嚴格律己,抬高別人,則可受益。
2. 偏誤解析
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等文化中,“謙虛”是避免驕傲和自負,但不能自我貶低,他們認為中國式的“謙虛”有時會顯得不夠真誠,而且過于貶低自己顯得不夠自信,反而造成不好的印象。隨著西方文化的不斷滲透,我國青少年的思想也逐漸開放,每當他們受到夸贊時已不再謙虛示人而是欣然接受,然而,這并不代表中國人的主流意識,留學生在跨文化交際時仍需保持謙虛的態(tài)度。比如,在一次元旦聯(lián)歡會上,兩位留學生深情演繹了一首中文歌曲,無論是音準,還是節(jié)奏,他們都表現(xiàn)得非常好,贏得了師生們的一片掌聲。這時,作為主持人的一位老師走上臺來先是對二位的表演贊不絕口,然后問道:“為什么二位唱得這么好?”其中一位留學生自信滿滿的說:“我天天練習這首歌曲,每次唱完都很滿意,我覺得我比搭檔唱得好?!痹捯魟偮?,現(xiàn)場開始竊竊私語,氣氛瞬間顯得有些尷尬,連主持人也愣了一下,覺得他毫不謙虛的回答讓人意外,但他的搭檔卻說:“主持人,您過獎了,他唱得確實比我好,但是我會繼續(xù)努力的。”此時,現(xiàn)場再次響起一片掌聲。雖然留學生基本可以理解并接受中國人的謙虛心理,但這對留學生跨文化交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委婉心理作用下語言得體性偏誤分析
1. 委婉心理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西方國家,絕大多數(shù)的人都會選擇委婉的表達來完成人與人之間的交際活動,正如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所言:“文明就代表著更深層次的抑制,但有了抑制就會產生委婉,這是文明發(fā)展的必然?!蔽裥睦砗艽蟪潭壬戏从吵鲋袊幕F(xiàn)象,它映射了中國人在交際時避俗求雅、避兇求吉、避短揚長、粉飾真相等方面的心理訴求,這既是一種語言修辭手法,也是一種交際策略。在一般情況下,對話雙方表達力求清晰準確即可,但有些時候往往因為害怕傷害對方,或者刻意掩蓋事實等種種因素,無法直截了當,故意語焉不詳,以達到委婉的效果。巧妙的轉換使原本粗魯、生硬的語言變得含蓄、得體,這樣有效降低了矛盾與沖突的可能性。[1]比如,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犯了錯誤,教師應該盡量回避直面批評,而選擇委婉的說法,因為激烈的言語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對學生的成長與學習不利。
2. 偏誤分析
在基督教文化的影響下,來自西方國家的留學生常常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言語直截了當,從不拐彎抹角,而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來自亞洲國家的留學生更加注重自謙,懂得尊重對方。但無論來自哪個國家,只要給留學生提供便于理解的語境,他們常??梢圆聹y出委婉語蘊含的意思。然而,語境一旦消失,偏誤便會產生,這勢必會影響跨文化交際的效果。比如,在一次漢語課堂上,一個留學生遲到了半個小時,當他進門時,老師問道:“現(xiàn)在都幾點了?”那個留學生趕緊看看手表說:“九點鐘。”老師忍俊不禁地說:“我是問你怎么現(xiàn)在才來?”他答道:“鬧鐘沒有響,怎么辦?” 這時在座的一個留學生說:“你這個人真有意思。”全班同學哄堂大笑起來。在這個語境中,老師顯然并沒有直接怪罪,而是委婉地表達了不滿,但這個學生明顯在推卸責任,并未從自身找問題。課間的時候,老師還特意問了那個留學生當時說那句話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說:“我不是說他有趣,我想他需要承認自己的錯誤,應該說對不起,下次不會再遲到了?!憋@然,這位留學生懂得委婉的表達用法,但其他同學未必這樣理解,所以對于那些言語比較直接的留學生來說,懂得委婉的重要性還是十分必要的。
三、高職院校留學生跨文化交際問題研究對國際漢語教學的啟示
(一)漢語教師層面
1. 提高自身文化素養(yǎng)
在漢語教學中,為了培養(yǎng)留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單純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是不夠的,還應該具備良好的本土文化素養(yǎng)。因為中國與其他國家在文化方面有著或多或少的差別,這就要求漢語教師必須對本國文化具有深入了解,這樣才能為留學生詳細準確地介紹文化間的區(qū)別。此外,漢語教師自身的跨文化交際意識也應該不斷提高,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從事對外漢語教學,教師應該明白自己所做的事情首先是跨文化交際行為,其次才是漢語教授行為。[2]所以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除了本國文化,漢語教師還應該深入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尤其是留學生的母國文化,這樣才能真正地將漢語教學與能力培養(yǎng)有機結合。課堂上,漢語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盡量為留學生創(chuàng)造真實語境,充分發(fā)揮其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大限度地培養(yǎng)和提高留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2. 注重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對外漢語教師應該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做到與時俱進,在擴充知識儲備的同時還應該提升教學能力,避免傳統(tǒng)教學法及固有經驗的負面影響,應該依照學生現(xiàn)有水平及學習狀況進行切實可行的教學設計,目前對外漢語教學的逆向設計值得思考。先是采集留學生的要求數(shù)據,并以此設計測試,然后根據測試形式和內容設定教材章節(jié)及教學活動,正所謂“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語用點是貫穿教材、教學、作業(yè)、測試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基本單位,也是衡量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標尺。按照語用要點設計課程標準的任務型教學模式,目前正處在檢驗環(huán)節(jié),教材編寫與測試設計同步運行,相互參照。該做法強調以實際生活為出發(fā)點,利用語音、詞匯和語法設計教學重、難點,配合相應的練習與測試,做到學以致用,凸出語言的實用性。
3. 充分利用課余時間
課堂上,便于營造良好的氛圍,在老師的指導下,適當?shù)母偁幖皦毫ぐl(fā)留學生的學習潛能,他們學習的系統(tǒng)性、完整性及高效性可以得到保障。然而由于教師精力及課堂時間有限,全員參與交際訓練的目標無法實現(xiàn),基礎較弱的學生很難有機會發(fā)言,而基礎較好的學生因為固定的模式也難有自由發(fā)揮的空間。作為教師,我們可以通過課內到課外,實現(xiàn)從有限到無限的延伸,充分利用課程平臺,讓學生把課上沒有完成的任務在下課完成,上傳到平臺后,除了教師評閱以外,其他同學依然可以查閱并留言互動,實現(xiàn)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此外,為了豐富留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還可以舉辦各類文體活動,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在體驗中國文化的同時,他們還可以擴大交際范圍,開闊視野,在真實的語境中提升交際能力。
(二)留學生層面
1. 適應異國文化差異
將母國文化和中國文化進行對比,其實就是在加深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在這個過程中,留學生不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中外文化差異,其漢語的思維能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這樣可以有效預防他們在跨文化交際時出現(xiàn)低級錯誤。[3]中外文化的差異其實體現(xiàn)在方方面面,比如,最常見的數(shù)字,它也容易造成跨文化交際之間的障礙。中國人普遍不喜歡“4”,因為它的諧音是“死”,所以很多人認為這個數(shù)字不吉利,無論是電話號碼、會員卡號還是車牌號等,人們都盡量避開“54”和“14”。然而,西方國家的人們基本上沒有刻意忌諱這個數(shù)字,相反,有的民族對數(shù)字“4”崇拜有加,因為它被視作是正義和公平的象征。中國人自古就喜歡數(shù)字“六”,比如,皇后的寢宮叫做“六宮”;女子懷孕叫做“身懷六甲”;古代親屬關系稱為“六親”;民間盛傳“六六大順”是吉祥語,所以凡是涉及號碼的人們都希望里面有“六”,而且農歷的初六、十六及二十六也常常被看作是結婚的吉日。除此之外,還有顏色、花卉等文化差異數(shù)不勝數(shù),留學生只有不斷地積累這些常識,才能更好地進行跨文化交際。
2. 主動提升交際意識
文化與語言二者是一個有機整體,不可分割,文化的多元性要求留學生應主動提升跨文化交際意識。這種意識既是一種指導原則,也是一種思維方式,引導和規(guī)范留學生的思想及行為。文化是在潛移默化中對人產生的影響,要求在短時間內接受異國文化幾乎不太可能,在適應的過程中,可以嘗試盡量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保持一定的警覺性和敏感度,這樣可以使跨文化交際更順利。當遭遇文化沖突時,應該先盡量克制自己的情緒,盡快找到矛盾的原因并合理解決,同時要吸取經驗教訓,防止類似情況再次發(fā)生。[4]培養(yǎng)留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過程,也是他們全面了解中國文化,樹立全新思維方式的過程,在跨文化交際中,留學生可以在體驗文化差異的過程中逐漸適應并接受,盡量做到入鄉(xiāng)隨俗,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跨文化交際的成功率。
3. 積極拓寬交際范圍
為了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留學生應該積極拓寬交際范圍,盡可能地抓住一切機會勤加練習。課堂上,教師在講解完語法點之后,通常會讓他們利用所學內容進行造句,作為基礎訓練,留學生在鞏固要點的同時,也為后面的對話練習做好鋪墊。在口語訓練環(huán)節(jié),教師會創(chuàng)設真實語境,留學生們可以發(fā)揮各自的主觀能動性,克服緊張感,敢于開口,畢竟課堂時間有限,能有教師在旁邊親自指導,即便出錯,也不用害怕,所以機不可失。[5]然而,“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留學生應該擴大交際范圍,為自己創(chuàng)造更多的交際機會,比如去銀行取錢,去餐廳吃飯,去商場買東西等等,這些比課堂創(chuàng)設的語境還要真實,可以做到訓練充分,學以致用。此外,通過參加一些校園活動也可以和中國學生交朋友,大家可以互相幫助,彌補課上教學的不足,對全面提升個人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留學生可以在短期內積累一定的漢語知識,但在跨文化交際時卻總是問題百出,這些失誤顯然與文化差異密切相關。通過對文化心理和偏誤的分析,留學生在理解跨文化交際問題具體原因的同時,也能夠了解如何更好地與中國人打交道,吸取經驗教訓,避免矛盾發(fā)生,從而樹立自信,并更加適應在中國的學習和生活。
參考文獻:
[1] 唐雪凝. 對外漢語語用的多維度研究[M]. 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7:15.
[2] 袁新. 跨文化交際與對外漢語教學[J].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3(2):21-23.
[3] 周小兵. 對外漢語教學導論[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47.
[4] 羅添嫻. 從禮貌用語的語用差異談跨文化交際[J].浙江青年專修學院學報,2006(3):36-38.
[5] 孫亞. 語用和認知概論[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60.
Abstract: With the initiative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frequen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no exception. However,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enrolled in universitie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sues are gradually emerging.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foreign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Jiangsu Provinc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auses of the errors of foreign student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ace psychology, humility psychology and euphemism psychology, and on this basis, puts forward targeted suggestions for Chinese teachers and foreign students to help improve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foreign student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promotion strategies
(責任編輯: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