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語:2020年初,一場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我們正常的生活節(jié)奏,但也給“宅”在家里的人們帶來了難得的時光。疫情也讓今年的世界讀書日顯得很特殊,不少人紛紛選擇回歸閱讀,用讀書充實生活,從書籍中汲取力量。我們邀請來自京滬粵浙等地的五位語文名師講述他們的讀書感受。我們相信,閱讀雖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卻足以改變人生的運行軌跡。一本書,一句話,足以點亮一縷希望之光,用已知的精神力量,去抵抗未知的黑暗。
盡管疫情還在蔓延,但春天的溫暖已盎然心間。在這個不平凡的世界讀書日,讓我們通過閱讀來感知、追憶、緬懷,積蓄力量,面對挑戰(zhàn)。世界讀書日的到來,既是一個提醒,也是一份倡導。以書為伴,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我們擁有的,將會是強健的精神筋骨,我們收獲的,將會是豐盈的精神生命。
馬惠玲,高中語文特級教師,河北省首批正高級教師。全國勞動模范,北京市師德先鋒,“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獲得者,馬惠玲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主持人,海淀區(qū)“四有”教師。曾執(zhí)教于河北灤縣第二中學、河北灤縣第一中學、河北唐山外國語學校,現執(zhí)教于北京實驗學校(海淀)。擔任高中語文教學工作近26年,高三畢業(yè)班工作17年。研究教育教學,記錄教育教學感悟,撰寫《聚焦三個要素,打造魅力課堂》《現代文閱讀三步法》等文章二百余篇;主持參與國家級、市級、區(qū)級多項課題研究;參與編寫《語文知識精要讀本》《熱點重點難點專題透析》《高中語文新課程·作文教程》《自主學習與水平測試》(高二版)等書籍,帶領青年教師一起編寫校本課程《高中語文微寫作學習范例及指導》。
今年4月23日是第25屆“世界讀書日”,每個讀書日來臨,我都會怦然心動。
雖然說讀書是常事,買書也是常事,但每年的讀書日到來之前,還是按捺不住內心的“躁動”,買本自己喜歡的書。就像買一套心儀的衣服迎接新年,也像著意打扮一番與自己心愛的人見面,用這種充滿虔誠的儀式感享受那份恭敬與書香、靜謐與愜意。
讀書有它自己的慣性,好比一日三餐,每日鍛煉。善吃飯者長精神,好運動者強自信,愛讀書者養(yǎng)心靈。董卿老師每天晚上睡覺前讀一個小時的書,這就是她的閱讀慣性,也是她“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緣由。
讀書有它獨特的節(jié)奏,好比慢三舞曲,優(yōu)雅中有一種舒緩,舒緩中有一種沉醉。在慢中去除喧囂,在靜中擁有力量。愛上讀書,享受慢的成長,“戀”上精神財富!
讀書要有好的心態(tài)。生活在快節(jié)奏中的人們,面對林林總總的事情,干什么多有目的,做什么都討捷徑,本也無可厚非。但讀書若總想走捷徑,就像咀嚼別人咀嚼過的食物,永遠沒有原汁原味的品嘗,長此以往,就會營養(yǎng)不良。讀書若總有急功近利的目的,將“有用”與“無用”的書清晰界定,讀者就得不到更好地滋養(yǎng),全面地成長。
對于處于黃金時段的學生來說,讀書要懂“無用之用”。與考試有關的書要讀,與考試看似無關的書也要讀。作為家長、教師,不要以自己界定的“有用”與“無用”過多干預。
莊子曰:“無用之用,方為大用?!被菔┯袀€大葫蘆,用它盛水,不結實;用它做瓢,又太大。因為沒用,惠施就把它打破了。莊子看到后惋惜地說,你應該做個網子把它裝上,系在腰間當腰舟,載沉載浮。莊子的高明之處就在于他不僅看到水可以裝在葫蘆里面,還看到了水也可以放在葫蘆外面。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逼鋵嵶x書也是如此,為考試而讀書者,只看到了知識源于所學書本,卻沒有看到知識還源于沒學的書本;考試不僅考查知識,考查能力,還考查必備的核心素養(yǎng)。知識在短時間內可以獲取,但能力與素養(yǎng)卻來源于長時間的提升與積淀,這種提升與積淀就源于讀書。讀書是一種慢工夫,在慢工夫中享受成長,才能將看似“無用”的轉變?yōu)椤坝杏谩?,乃至轉變?yōu)椤按笥谩薄?/p>
讀書者一定要懂“有用”之用,更要懂“無用”之用,僅是急功近利的“有用”會目光如豆,最多能解燃眉之急;著眼未來的“無用”會目光如炬,才是讀書的長久之計。
讀書要享受過程,明開卷有益。讀書可以“目”焦文字,“神”游四海,歷山川,觀風景,品文化,閱人生。不用擔心讀了會忘記,而要欣喜“看似無痕卻有痕”。有一個人喜歡畫畫,畫一張素描需要兩個月時間,可是畫完以后他從不保留,而是隨手扔掉。朋友疑惑地問他原因,他說:畫素描的目的在于打好素描基礎,以完成更高水平的藝術創(chuàng)作。其實,讀書也一樣,不要一味關注結果,要享受讀書的過程,只要選擇性地開卷,閱讀速度,閱讀能力,語言素養(yǎng),情操陶冶,境界提升,精神富有都會隨之而來。因為開卷有益,這是自然之理。
讀書要進行對話。在對話中保持思維活躍,不斷思考,不斷設疑、解答,才能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讀者可以泛讀,可以精讀。泛讀可以不求甚解,了解文本大概,實現淺層次地與文本對話,了解寫了什么。精讀可以圈點勾畫,做批注,做筆記,畫思維導圖,實現與文本深層次的對話,明白為什么寫,實現與文學、文化、科學等對話。精讀細品,咬文嚼字,揣摩語言的表情達意,實現與作者情感的對話,與哲者、與智者心靈的對話,發(fā)現自己,發(fā)現良知。感受生命的真諦,擁有閱讀教化的力量。
讀書可以喚醒生命。著名評論家、文化學者、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說:“閱讀是生命的發(fā)現?!遍喿x能夠解答我們有關生命的思考和有關人生的疑惑,從而激發(fā)生命的內驅力,改變對學習、生活的態(tài)度?!镀椒驳氖澜纭分袑O少平接觸的第一本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書中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對孫少平內心的觸動很大,保爾·柯察金是他第一位人生導師。這位導師喚醒偏于一隅、不夠自信的孫少平,激發(fā)他內心的力量,使他見賢思齊。孫少平在讀書中有對自己生命的追問,有我是誰、我將成為誰的思考。閱讀不僅是一位循循善誘的導師,也是生活中的一面鏡子,既能發(fā)現自己的優(yōu)點,又能反觀自己的不足,進而提高自我修復能力與完善自身的能力。
讀書是對自我的挑戰(zhàn)。每個人的閱讀時間、閱讀興趣、閱讀內容、閱讀習慣、閱讀能力不同,讀書所面臨的挑戰(zhàn)也就不同。閱讀如細水長流,貴在堅持,要想堅持,就得規(guī)劃自己零散的閱讀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內容的選擇上不能僅依賴興趣,感興趣的“無用”閑書要讀,不感興趣的“有用”書也要讀。嘗試閱讀有難度的書、大部頭的書、學術著作乃至哲學著作。有同學特別喜歡讀《紅樓夢》,讀得津津有味;有同學不喜歡讀,將其束之高閣。有同學說,讀《鄉(xiāng)土中國》讀不懂,讀哲學書更讀不進去。讀不懂可能閱讀涉獵的內容是我們不熟悉的領域,對這方面的知識儲備不足;讀不懂還可能是沒能靜下心來閱讀,沒能堅持將閱讀走向深入;讀不懂還可能是由于受到我們的年齡、閱歷、思維、以及對文字理解力的限制等。即便這樣,也要嘗試閱讀有難度的書、磨腦子的書,來拓寬自己不熟悉的領域,豐富自己的認知,挑戰(zhàn)自我的閱讀能力,挖掘自身閱讀潛力,逼迫自己走向深度閱讀。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領悟,打開閱讀的智慧之窗。
閱讀是人生的必修課,與書為伴就是最好的修行。高爾基說:“書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靈,它幫助我從腐臭的泥潭中脫身出來。如果沒有它們,我就會溺死在那里面,會被愚笨和鄙陋的東西嗆住?!币霐[脫平庸的思想,成為智者,就必須愛上閱讀;要想擺脫粗鄙,走向優(yōu)雅,也必須愛上閱讀;要想成為精神富有的人,而不是一架應試的機器、就業(yè)的機器,一定要愛上閱讀。閱讀給予你的是開闊的視野,獨特的眼光,靈性的思想,放飛的心靈以及智慧的生活態(tài)度,讓您擁有幸福人生。
閱讀的種子是在家庭里播下的,閱讀能力、閱讀興趣、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是從家庭開始的。作家梁曉聲說,“書架是家庭最好的不動產”。一個帶領孩子讀書的家庭可能沒有珠寶黃金的璀璨,但是卻擁有讓孩子精神生活豐富的源泉。與閱讀陪伴,心靈之泉涓涓潺潺。
閱讀的花朵是在學校培育的。葉圣陶說:“在閱讀一事的本身,教師沒給一點兒幫助,就等于沒有指導。”作為教師,要教會學生讀單篇課文,還要教會學生進行群文鑒賞;要教會學生瀏覽微信、微博等碎片化閱讀,還要指導學生整本書閱讀;不僅教會學生讀文史哲等著作,還要教會他們讀學術著作。不僅要讀,還要寫,讀寫結合,寫出自己的點滴感悟和些許啟迪,將“讀”著上“我”之色彩,將閱讀精髓進一步升華。
閱讀的果實是在社會上結出的。一個閱讀功底豐厚的人,走向社會之后,他的思維更靈活,思想更開放,胸襟更寬廣,創(chuàng)新更獨特。
為了結出累累碩果,家庭要用心播撒種子,學校要精心呵護花朵,社會要悉心照料果實。只有家庭、學校、社會,攜起手來,共同營造溫馨的讀書氛圍,形成良好讀書風氣,才會讓讀書成為我們追求的信仰。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也是莎士比亞出生和去世的紀念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讓我們牢記莎士比亞的一句話:“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弊x書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溫暖,是希望;更是自由,是成長。我們讀過的書,走過的路,寫在臉上,藏于氣質,露于胸懷。讀書能使我們的精神韌帶拉寬,思想韌性增強,獲得脫胎換骨的成長。
請您翻開書,認真閱讀!“愛”上閱讀,“戀”上精神財富,“鼠”您最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