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從順
摘 ?要:本文立足于小學五年級數學課堂教學的真實情況,從“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習興趣”“創(chuàng)造教學情景,直觀面對知識”“優(yōu)化學習方式,達到事半功倍”三個方面出發(fā),對如何有效提升小學五年級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做出了探究。
關鍵詞:小學五年級;有效課堂;情景課堂
隨著新課改的影響,學校越來越注重對教學質量的考核,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模式早已經滿足不了如今時代的發(fā)展,小學數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時期,尤其是五年級的學生,即將升入畢業(yè)班,其需要復習和預習的知識還有很多,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打好數學的“地基”,優(yōu)化數學教學課堂,為學生以后的數學學習打好基礎,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習興趣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讓多媒體逐漸運用在學校的教學中,而學生大多都對計算機很感興趣,因此這就成為了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好方法,教師要學會充分利用其便捷性,將其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大化,來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在新時代的教學模式下,用新穎的教學方式去學習數學,這也符合五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富有感染力,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數學教師在教學“探索圖形”的相關知識點的過程中,本節(jié)課主要是要求學生可以通過觀察、列表、想象等活動來找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讓學生體會分類、歸納、整理、數形結合、模型等數學思維的體驗。有的學生只對平面的圖形可以理解,但是到立體圖形,并且需要用腦力來想象多個立體圖形的相關問題時,就想象不出來了,所以教師可以正好利用多媒體的便捷和先進,用相關的軟件來模擬出一個立體的圖形,可以讓學生360度的觀看和理解,提高學生的想象力。比如教師出題“將一個大的正方體的棱平均分成10份,再把它切成相同大小的小正方體,總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你們先想象一下看看能不能想象出來”,有的學生想象到了并且很快就算了出來,有的學生想象不出來,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用多媒體動畫來模擬一下,讓學生更加直觀的看到每個切面是什么樣子的,然后就可以算出總共有10*10*10=1000個,然后教師可以繼續(xù)拓展問題問道“那假如給這些正方體的表面都涂上顏色,這些小正方體會有幾面被圖上色,分別會出現哪些情況?”學生通過多媒體很快就研究出了結果,學生回答道“可能有三面涂色的、兩面涂色的、一面涂色的和沒有涂色的”。通過多媒體學生既提高了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又把問題由難化為簡單,提高了學習效率。
二、創(chuàng)造教學情景,直觀面對知識
情境課堂作為目前教學中較為新穎的一種教學模式,深受廣大教師和學生的喜愛,小學生年齡尚小,心智還不太成熟,只喜歡聽一些有趣的故事,對于傳統(tǒng)數學課堂中枯燥的內容沒有興趣,因此,教師要想辦法把數學和故事融入到一起,創(chuàng)建一些生活中的真實情景,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拉近學生和數學的距離,讓學生在課堂中的小情景中,學習數學的相關知識,更直觀的理解數學。
例如,數學教師在教學“因數和倍數”的相關知識點的過程中,本節(jié)課主要是要求學生了解因數和倍數的概念,使學生能夠了解一個數的因數是有限的,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學生只通過概念可能還不能清楚地了解到其意義,此時教師就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教學情景,比如“教師可以把學生兩人分為一組,一個人說除法算式,另一個人說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讓學生在不斷的練習中先熟悉因數和倍數的關系,然后教師可以利用“小貓釣魚”的游戲方式,小貓代表“數字35”魚分別代表一些數字,讓學生當小貓,教師用紙寫下數字當魚,然后讓學生“釣魚”,釣出35的因數;或者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為小組,然后一個學生想一個數字,然后對其他學生通過因數和倍數來描述自己想象的數字,比如有學生描述道“我的最大因數和最小倍數都是18”,有學生說道“我的最小倍數是1”,還有學生說“我這個數它是42的因數,又是7的倍數”然后讓學生之間互相猜數,讓學生在一個個教學情景中真正的學會數學。
三、優(yōu)化學習方式,達到事半功倍
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還不夠完善,對于數學學習中的一些學習沒有一個系統(tǒng)的學習方式,只按照自己已有的思維去感受數學,有時候,他們的思維不一定是正確的或者不一定是合理的,只會用自己的方式浪費很多的時間去學習數學,但是最后卻沒有學到多少的知識,因此,數學教師要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用學習小技巧來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例如,數學教師在教學“約分”的相關知識點的過程中,本節(jié)課主要是要求學生掌握約分的方法,能夠正確的進行約分。教師可以在學生了解了約分的概念之后,讓學生說說能被2、3、5、整除的數都有哪些特征,讓學生通過練習了解約分的基本知識,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拿出一張紙來,教師說出一個分數,然后讓學生說出用紙來折一折,然后把這個分數用筆涂出來,讓學生觀察自己的作品然后自主思考這樣理解是不是更簡單,學生通過觀察會發(fā)現紙的12/18和紙的2/3、4/6、還有6/9是一樣的,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加系統(tǒng)的認識約分這一概念;教師還可以接著詢問學生“那如果不折紙的時候,你還能推算出與12/18相等的分數嗎?”學生已經理解了約分的知識,學生回答“可以推算出”,教師接著說道“像這樣把一個分數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這就叫做約分”。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親自思考,通過直觀的方式就清楚地理解了約分的知識,這要比單純的概念和想象要簡單的多,這就體現了正確的學習方式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五年級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高低取決于教師對學生能否有一個正確的引導,小學生還處于思想懵懂的時期,教師要充分的幫助學生在樂趣中學習數學,才能讓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循環(huán),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參考文獻
[1] ?張艷霞. 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方法探討[J]. 山西青年月刊,2016,(002):215.
[2] ?韓子學,韓暉.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 中國校外教育:上旬,2016,(001):P.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