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語文閱讀教學低效的現(xiàn)狀,本文試圖以尊重學生的需求為基點,提出兩條途徑:一是下放教材的選用權(quán),二是把課堂交給學生,為學生搭建平臺,扶植和滿足學生成為“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求,讓學生真正成為閱讀活動的主人,從而有效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益。
【關(guān)鍵詞】學生需求;尊重;發(fā)現(xiàn)者;主體性;教學效益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16-0040-02
【本文著錄格式】賴曉東.教學效益在放手之間悄然增長——從尊重學生需求的視角再談語文閱讀教學[J].課外語文,2020,19(16):40-41.
根據(jù)“有效教學”的理念,“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種先進教學理念指導下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使學生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fā)展。在“有效教學”的理念中,關(guān)注學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關(guān)注的心理基礎(chǔ)則是尊重。尊重學生的需求,使教學在學生“想學”“愿學”“樂學”的心理基礎(chǔ)上展開,這樣才可能產(chǎn)生有效益的教學。
要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益,教師首先要關(guān)注學生的需求,尊重學生的需求。表現(xiàn)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我認為就是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讓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真正充當主人的角色。學生需求什么?蘇聯(lián)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但如果不向這種需求提供養(yǎng)料……這種需求就會逐漸消失,求知興趣也與之一道熄滅?!?/p>
因此,扶植和滿足學生想成為“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讓學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語文教師孜孜以求地提高閱讀教學效益的夢想并非遙不可及。在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以下途徑不失為可行之道。
一、尊重學生的選擇,下放教材的選用權(quán)
葉圣陶先生說:教材無非是例子。如何讓“例子”最大限度地為教學服務,我認為首先在于選好“例子”。好的標準是什么?當然是符合學生需求。既然每篇文章都是習得文本解讀能力的范例,何不把選用教材的權(quán)利下放,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范例呢?有興趣才能激發(fā)求知欲。因此不妨改變慣常的由教師決定所教篇目的做法,把選擇權(quán)交給學生,并尊重他們的選擇。
以粵教版語文必修(1)第一單元的教學為例,該單元的活動目標是“認識自我”,我分析認為《北大是我美麗羞澀的夢》(后文簡稱《北》)和《我很重要》兩篇文章無疑是最好的“例子”。但我并沒有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學生身上,而是把教材的選用權(quán)交給他們,由他們來決定:本單元到底該選用哪幾篇文章,先學習哪篇文章。學生自是驚喜。
但這并非意味學生的選擇可以隨意作出,因為我明確了要求:必須給出選擇的理由。學生只有認真閱讀本單元的全部文章,并獲得獨特的閱讀感受和體驗之后,才能對諸文本作出價值判斷。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儼然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去發(fā)現(xiàn)自己心儀的文章,去感受閱讀的樂趣。
學生的選擇果然與我的分析不謀而合,他們要求先學習《北》。
當學生在課堂上爭相舉手,與大家分享他們的“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閱讀體驗,提出他們的疑問甚至質(zhì)疑時,我發(fā)現(xiàn)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高漲,學生真正成為了閱讀活動的主人。課上完了,但學生意猶未盡,我便鼓勵他們將自己的感悟與思考形成文字,最后高一(11)班梁詩婷同學的文章《我的歷程》發(fā)表在???,她說這是她開學伊始最大的收獲。而其他的同學到了高三,還喜歡在作文中引用這些文章中優(yōu)美而富有哲理的文字。我想,這就是閱讀教學帶給學生最直接的收益吧。
把選用教材的權(quán)利交給學生,意味著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得到保障,意味著學生想成為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得到扶植和滿足。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后,教學便在學生“想學”“愿學”“樂學”的心理基礎(chǔ)上展開,學生需求受到重視,教學的效益自然會增長。
教材選用權(quán)的下放,并非只是簡單地投學生之所好,“學生需求”也并非指學生之所“愛”。正如有營養(yǎng)的食物并非是孩子所愛的,但這些又是孩子健康成長所需求的。例如學生不喜歡文言文,難道就不學文言文了嗎?當然不可能。因此,并非所有的文章都適合運用這種策略。正所謂教無定法,也沒有放之四海而皆可行的策略。
那么哪些文章適合學生選用呢?對學生而言閱讀障礙不太多的文章可以考慮,例如現(xiàn)代散文、小說等,否則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挫太多,閱讀興趣必然大打折扣。至于文言文、詩歌等學生敬而遠之的文章,他們會因為各種障礙而難以對文章作出判斷與選擇,教師就得運用自己的智慧,選擇更合適的策略去吸引和引導學生,讓學生真正學有所得了。
二、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把課堂交給學生
“有效教學”并非指高效率的教學,語文閱讀教學尤其不可單從效率角度考慮,一味追趕課時,甚至縮減學生閱讀鑒賞的時間。當下語文教師常為課時緊張而煩惱,總不舍得在詩歌等文學性較強,需要時間去品味和領(lǐng)悟的文章上花費時間,而寧肯多花點時間在古文教學上,認為這樣的教學效果更加顯而易見。但從學生的長遠發(fā)展來看,這種做法有功利之嫌,難以滿足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求。
例如詩歌,雖然學生敬而遠之,但詩歌的美育功能是毋庸置疑的。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有責任把學生領(lǐng)進詩歌的優(yōu)美殿堂,讓學生獲得美的情感熏陶。若能“詩意的棲居”在這物質(zhì)至上,在精神匱乏的現(xiàn)實社會中,那正是我們追逐的理想。而詩歌的特點決定了學習詩歌需要時間去品味,去領(lǐng)悟。害怕浪費時間,擔心課時不夠,走馬觀花式的教學無異于蜻蜓點水,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審美情趣難以深入和提高。
法國著名思想家盧梭說過:“最重要的教育原則是不要愛惜時間,要浪費時間。”這里的“浪費時間”,并非是無謂的消耗,那是低效的做法,我以為真正的語文課有時就要舍得“浪費時間”,要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閱讀,去品味,去體驗和感悟。
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不妨慷慨些,把課堂交給學生,為學生搭建一個平臺,讓學生擁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展開閱讀鑒賞交流活動,去感受發(fā)現(xiàn)和探究樂趣。
在學習《鴻門宴》時,由于很多學生小學時就知道“鴻門宴”,且對故事有大概的了解,所以在學習原著時興趣就不高。在檢查學生的學案時,有幾個學生提出了一個令人熱血沸騰的問題:項伯為什么要去告密?那是泄露軍事機密,要殺頭的。平地一聲驚雷,學生的興奮點出來了,教師可趁勢抓住,并激趣切入。在推導當時不可殺劉邦的四條理由之后,學生得出結(jié)論:項伯告密原來是為了救項羽。項伯為什么要把軍情泄露出去?為什么張良是最佳人選?張良愿意在第一時間向劉邦通風報信嗎?項伯為何“翼蔽沛公”?不是他愚蠢到是非不分,而是他必須保護劉邦,保護劉邦就是保護項羽,就是保護項氏集團的實際利益。回頭看看“素好奇計”的范增的建議,其實完全是頭腦發(fā)熱的結(jié)果。
由于學生的研討能將宴前、宴中甚至宴會后的細節(jié)解釋清楚,對此興奮點的深入他們自然大呼過癮,并產(chǎn)生進一步探究先秦英豪的濃厚興趣。
其實,在教師的教學設(shè)計中,學生的這些“發(fā)現(xiàn)”大部分都有預設(shè),但對比把鑒賞的話語權(quán)掌握在教師手中,把課堂交給學生,或許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獲。學生的靈性得以飛揚,學生的審美意識在悄悄萌芽,審美情趣也在逐漸提升。
三、結(jié)語
不同的文章,不同的學生,教法亦不同。有時,我們不妨大膽放手,以學生需求為基點,著力為學生搭建各種平臺,努力去扶植和滿足學生成為“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也許,教學效益就在我們的放手之間悄然增長。
參考文獻
[1]巢宗祺.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彭輝.含英咀華? 享受閱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探究[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