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桂周
摘 ? 要:改造國民性和“立人”是魯迅終生孜孜探求的問題?!傲⑷恕钡囊x在于追求個體精神的自由,強調(diào)具體的個體、自由的狀態(tài)、精神的意義,從而讓沙聚之邦轉為人國。教育追求立德樹人,成全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而魯迅“立人”思想可以成為當今教育理念建構汲取的思想資源,啟迪廣大教師要以生為本,強調(diào)教師轉變教育觀念,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個性需求,實現(xiàn)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魯迅;“立人”思想;教育理念;建構
中圖分類號:G63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20)12-0004-05
20世紀初,我國內(nèi)憂外患,社會千瘡百孔。1902年,魯迅留學日本,在接受了達爾文的進化論思想和尼采的個人主義思想后,逐漸確立了“立人”的思想。魯迅好友許壽裳在《亡友魯迅印象記》中提到,魯迅在日本弘文書院讀書時,常與他討論三個相關的大問題:怎樣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國國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他的病根何在?改造國民性和“立人”是魯迅終生孜孜探求的問題。魯迅認為,經(jīng)濟發(fā)展和政治制度是表象,深層次的、根本的原因在于人;各國競爭的關鍵在于立人,在于人的個體精神自由。他在1908年發(fā)表的《文化偏至論》中指出:“是故將生存兩間,角逐列國是務,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舉;若其道術,乃必尊個性而張精神。假不如是,槁喪且不俟夫一世。”表明了“立人”的重要意義?!笆陿淠荆倌陿淙恕?,教育是立德樹人的事業(yè),魯迅的“立人”思想對于當代教育理念建構無疑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將會成為我們豐厚的思想資源。
一、注重個人,張揚個性
魯迅在《破惡聲論》中談到:“聚今人之所張主,理而察之,假名之曰類,則其為類之大較二:一曰汝其為國民,一曰汝其為世界人。前者懾以不如是則亡中國,后者懾以不如是則畔文明。尋其立意,雖都無條貫主的,而皆滅人之自我,使之混然不敢自別異,泯于大群……以獨制眾者古,而眾或反離,以眾虐獨者今,而不許其抵拒,眾昌言自由,而自由之蕉萃孤虛實莫甚焉。人喪其我矣,誰則呼之興起?”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觀念中,人是家庭的人、社會的人、國家的人,個人和自我的概念受到壓制和排擠,且個人的價值往往在集體中淹沒、消解。然而,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體的人,是一個一個真實的生命存在。魯迅說:“蓋惟聲發(fā)自心,朕歸于我,而人始自有己;人各有己,而群之大覺近矣。”“人各有己,不隨風波,而中國亦以立?!睆膫€體生命價值出發(fā),重視個體的獨立、自由,個人的利益與訴求,才有群體的覺悟、國家的強大。因而達到“個體的精神的自由”,才是魯迅“立人”思想的要義所在。正如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chǎn)黨宣言》中提到:“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chǎn)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lián)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p>
一名學生就是一個獨特的世界。學生是具備豐富個性的完整的人,而不是單純的抽象的學習者,他們都是獨特的“這一個”。受遺傳、環(huán)境、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在興趣、愛好、動機、需要、氣質、性格、態(tài)度、觀念、智能和特長等方面各不相同,且各有側重,每個學生表現(xiàn)出了各自不同的個性特點。然而,正是這種不同,才有這個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所以教育需要每個學生做好自己,不應隨波逐流。此外,這些差異不僅表現(xiàn)在學習活動中,而且深刻影響著教育教學活動。因為每個學生都是從自身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新的學習與成長,他們在獲取知識、理解和表達所學內(nèi)容等方面都會做出自己的選擇,這就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最終為學生提供適合其狀態(tài)的教學活動。
常言道:要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但在教育實踐中,學生不是一個集體概念,而是具體的、活生生的人。因此,教育不能僅僅關注學生整體的平均分數(shù),而是要注重挖掘每個學生的成長潛力。與此同時,我們應當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不能以整體的平均分數(shù)來代替學生個體的特殊性,不能以一個標準、一個要求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情況。具體來講,上課節(jié)奏、課程難度、作業(yè)要求等不能整齊劃一,而要區(qū)別對待,盡量滿足每個學生的發(fā)展和成長需要。尊重個性,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完全、自由的發(fā)展,積極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并且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完善和健全自己的獨立人格。
二、防止偏廢,全面發(fā)展
魯迅在《科學史教篇》中指出:“顧猶有不可忽者,為當防社會入于偏,日趨而之一極,精神漸失,則破滅亦隨之。蓋使舉世惟知識之崇,人生必大歸于枯寂,如是既久,則美上之感情漓,明敏之思想失,所謂科學,亦同趣于無有矣。故人群所當希冀要求者,不惟奈端已也,亦希詩人如狹斯丕爾(Shakespeare);不惟波爾,亦希畫師如洛菲羅(Raphaelo);既有康德,亦必有樂人如培得訶芬(Beethoven);既有達爾文,亦必有文人如嘉來勒(Garlyle)。凡此者,皆所以致人性于全,不使之偏倚,因以見今日之文明者也?!庇纱丝梢?,魯迅強調(diào)“致人性于全”,就是要在滿足人的物質欲望與精神自由發(fā)展之間取得一種平衡,不失不偏,獲得全面健康的發(fā)展。
教育追求五育并舉,強調(diào)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真正的教育應當追求靈魂的完整和人格的完善,不僅應關注知識與技能,而且要關注學生的健康體魄和勞動習慣。毛澤東同志說:“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奔词箤W生們學富五車,可他們面有菜色、弱不禁風,那也不能說明我們的教育是成功的。馬克思在《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中提到,人的發(fā)展是“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說,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這就要求人的個性、能力和知識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人的自然素質、社會素質和精神素質的共同提高。
人應該保持一種健康、平衡的生活狀態(tài)。學生學習也要適當平衡,不至于偏至,淪落成畸形和變態(tài)。我們要學習科學技術,但在強調(diào)科學技術的同時,也不應完全排斥宗教、藝術等人文精神的培育。教育部將出臺考試招生改革總體方案,其中涉及“調(diào)整科目、文理不分科”等內(nèi)容。強調(diào)文理不分開,讓學生自主選課,將自主權還給學生,順應了學生個體發(fā)展的需求,有助于學生成長成才。總之,當今學生不僅要腳踏實地,具有技能,也要仰望星空,富有情懷。
三、幼弱本位,關注后進生
我們尊重和關愛每一個生命,首先應當尊重和關愛弱小的生命。魯迅說:“本位應在幼者”“置重應在將來”“人類也不外此,歐美家庭,大抵以幼者弱者為本位,便是最合于這生物學的真理的辦法。”魯迅小說《兔和貓》也表達了對弱小的同情,對強權的憎恨,并為小白兔的死而深切哀傷。“但自此之后,我總覺得凄涼。夜半在燈下坐著想,那兩條小性命,竟是人不知鬼不覺的早在不知什么時候喪失了,生物史上不著一些痕跡,并S也不叫一聲?!币悦駷楸?,以幼者、弱者為本位,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就需要我們具有奉獻犧牲精神,勇于放手,支持獨立。正如魯迅指出:“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薄皯瑫r解放,全部為他們自己所有,成一個獨立的人?!蓖砟辏斞父谌肓笋R克思階級斗爭思想,提出了“幾萬萬的群眾自己做了支配自己命運的人”的理想。
一個社會的進步在很大程度上需參照其對待弱小生命的態(tài)度。而教育的進步也應當看它如何對待班級里的后進生。后進生往往是班級中容易被人忽視和遺忘的群體,然而他們卻需要更多的關愛與幫助,注重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才能真正體現(xiàn)教育的力量。好的教育,教師對待后進生要有寬容的心態(tài)與等待的氣度,為其自由思考、獨立探索留下時間和空間,給學生提供探究甚至嘗試錯誤的機會,放大學生的優(yōu)點,聚集正能量,使學生建立起學習與生活的自信。
教師不僅僅是一種職業(yè)、一個謀生的手段,教師角色更意味著生命的傳遞。青少年代表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在他們的成長之中,家長及教師需給予更多的引導與成全。在教育實踐中,教師不僅僅要傳授知識,還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學生指明前進方向,從而樹立人生自信。后進生內(nèi)心較為脆弱與敏感,并因缺少學習自信而性格孤僻且不善交流,這就需要教師給予更多的溫情與愛護,尊重個性與差異,真正理解他們的痛苦與掙扎,以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溫潤他們的弱小心靈,助力學生健康成長??傊?,后進生更需要教師富有同情心的幫助、積極的態(tài)度和善意的言語來化解自身的學習困擾,從而實現(xiàn)自我成長。
四、以人為本,教育民主
魯迅在《文化偏至論》中說:“誠若為今立計,所當稽求既往,相度方來,掊物質而張靈明,任個人而排眾數(shù)。人既發(fā)揚踔厲矣,則邦國亦以興起?!濒斞阜磳ξ镔|主義,反對以眾虐獨,追求個體的精神自由,正如有研究者說:“在‘人的哲學思辨中,物質的本質是‘延長,而精神的本質是‘自由;眾數(shù)的本質是倫理和道德法則,而個人的本質是懷疑和超越一切,是形而上的信仰。兩廂比較,精神的發(fā)展與個人主題的張揚相對物質和眾數(shù)而言,具有極大的優(yōu)先性?!彼贼斞柑岢隽耍骸耙馍w謂凡一個人,其思想行為,必以己為中樞,亦以己為終極:即立我性為絕對之自由者也?!比欢?,人格獨立、精神自由的前提卻是保證個人的民主權利,這樣才不會出現(xiàn)種種的人身依附,才會有個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fā)揮。
現(xiàn)代教育要求“以人為本”,講究教育民主,注重師生之間的平等關系。民主教育是充滿愛的教育,是尊重個性的教育,是追求自由的教育,是體現(xiàn)平等的教育,是重視法治、需要法治的教育。例如,班級管理從“人治”走向“法治”,學生參與其中,讓學生在實踐中接受民主精神、法治觀念、平等意識、獨立人格的啟蒙教育,這樣的教育主張讓學生自己當家作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極大地解放了學習的生產(chǎn)力,給班級帶來了無限的活力,教育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闭n堂民主,就是讓學生參與課堂的建構,平等對話,協(xié)商討論,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不是教師的唯一課堂,而是學生參與的共同課堂。所以,課堂絕不是教師完全掌控,成為教師發(fā)號施令的領地,成為教師單獨表演的舞臺。高效課堂,應是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主動提出問題,積極探究,共同尋找答案。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扮演引導者和幫助者的角色,為學生指引方向,答疑解惑。如此,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積極性,才能把“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真正發(fā)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和創(chuàng)造力。
五、獨立思考,批判思維
張夢陽先生認為:“魯迅的‘立人實質上是立科學思維。魯迅的最大價值,在于他對中國人思維的批判,扭轉了數(shù)千年的傳統(tǒng)思維定勢,變奴性思維為獨立思考,從而為中華民族的理性自覺作出了劃時代的歷史貢獻。由于魯迅是以思想家兼文學家的形象化的方式致力于中國人思維的扭轉的,所以比單一的哲學家或者文學家產(chǎn)生了大得多的綜合效應,在中國近現(xiàn)代思想文化史上發(fā)揮了少有人可比的巨大影響?!痹凇稛粝侣P》中魯迅反思歷史,批判地指出:“中國人向來就沒有爭到過‘人的價格,至多不過是奴隸,到現(xiàn)在還如此,然而下于奴隸的時候,卻是數(shù)見不鮮的?!彼J為:“創(chuàng)造這中國歷史上未曾有過的第三樣時代,則是現(xiàn)在的青年的使命!”魯迅不迷信傳統(tǒng)思想,尤其反對那些所謂的復古派,曾經(jīng)提到:“我看中國書時,總覺得就沉靜下去,與實人生離開;讀外國書——但除了印度——時,往往就與人生接觸,想做點事?!薄拔乙詾橐佟蛘呔共弧粗袊鴷?,多看外國書。”魯迅要求人們獨立思考,具有批判的眼光,實行“拿來主義”,“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人們的心智結構有一種安分守己的傾向,往往喜歡循規(guī)蹈矩,不敢直面變化而日趨保守。在很多情況下,許多人不愿推敲某種事物與他人的主張,而是全盤接納;或是僅僅憑借自己的印象與好惡作出結論,成為無批判性的人。傳統(tǒng)教育也是傾心于那些聽話順從的“好學生”。但現(xiàn)代社會需要能夠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具有思考力的且能夠自主判斷并處理信息的公民,因此,培養(yǎng)學生借助自身推理作出結論,自然成為了教育所追求的目標。這就決定了教育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從而使學生具備科學思維的能力。批判性思維使一個人能夠始終保持獨立且理性思考,不會盲從附和或者盲目相信權威,對任何信息抱有審慎的態(tài)度,懂得發(fā)現(xiàn)和分析問題。批判性思維就是人們運用多種思維技巧和方法進行質疑、分析和評價的認知活動,并且要求我們提出問題要有反思性,分析問題要有合理性,解決問題要有建設性。
批判性思維不僅需要質疑的精神,而且需要思維的方法。特別是需要打破先入為主、自以為是的偏見,要獨立思考,不盲從權威,并具有謙虛的心懷,堅守誠實的品性,凡事多問“為什么”。這其中,對話性思維對于教學顯得尤為重要。鐘啟泉說:“‘對話性(dialogical)及‘辯證性(dialectical)的思維是活躍知識、重建概念的方法。所謂‘對話性思維可以界定為伴隨不同觀點與框架之間的對話或是交談的思維。亦即,依據(jù)某種準驗證復數(shù)的認知框架,鑒別各自的邏輯優(yōu)點從而作出主張?!q證性思維的特征也是同樣:采納對立的觀點,相互展開討論,進而生成反論的思維。這些思維促進了自由、自律的思維,同時,通過同他人的交互作用,可能生成合理性思維?!闭n堂應該成為智慧的競技場、思維的舞臺秀,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引導他們提出不同的問題并掌握材料與證據(jù),同時確保討論的時間,真正做到探究發(fā)現(xiàn),實現(xiàn)有意義的課堂學習。
六、甘做泥土,營造環(huán)境
國家的發(fā)展與民族的強大需要人才支撐,可是人才的出現(xiàn)卻需要適合的環(huán)境。魯迅說:“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長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產(chǎn)生,長育出來的,所以沒有這種民眾,就沒有天才?!爆F(xiàn)實生活中,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可能缺少天賦,距離天才較為遙遠,但普通民眾可以做培養(yǎng)天才的泥土,也自有一種價值和意義?!疤觳糯蟀胧翘熨x的;獨有這培養(yǎng)天才的泥土,似乎大家都可以做。做土的功效,比要求天才還切近;否則,縱有成千成百的天才,也因為沒有泥土,不能發(fā)達,要像一碟子綠豆芽。”而教育正是育人的事業(yè),需要廣大教師甘為人梯,勇于奉獻,并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
蒙臺梭利說:“教育的基本任務就是使每個兒童的潛能在一個有準備的環(huán)境中都能得到自我發(fā)展的自由。教師的職責就是建立常規(guī)和排除兒童自然發(fā)展中的障礙,觀察兒童的表現(xiàn)和了解兒童的需要,以更好地承認、培育和保護兒童自身的能力,并給予間接的幫助。這種幫助主要就是提供一個適宜的環(huán)境——‘有準備的環(huán)境,并在此基礎上保證兒童發(fā)展的自由?!睕]有自由不能成人,教育應當通過研究隱藏在學生內(nèi)心的需要,盡可能地消除妨礙學生所需要的正常發(fā)展的障礙。教育需要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的天地,只有當學生自己決定學習的方向和速度時,他們才會充滿對生活的激情和創(chuàng)造的欲望,才能學得更好。
我們必須認識到天才乃至人才都不完全是學校培養(yǎng)的,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學生自己成長和實現(xiàn)的。因為任何一種學習在很大程度上都可視為一種自學,沒有人可以強迫和代替。學校教育所要做的是要創(chuàng)造天才成長的環(huán)境,而不是妄作為、強作為。總的來說,學校應當創(chuàng)設一個自由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順應學生的天性,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愛好與特長,從而找到屬于自己的成長道路。為此,學校要給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與發(fā)展的空間,多一把評價的尺子去衡量學生的收獲。廣大教育工作者乃至整個社會,應學會尊重人才,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營造唯才是舉的環(huán)境,讓每個學生都能展其所長,發(fā)揮自己的潛能。正如郁達夫所言:“沒有偉大人物出現(xiàn)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p>
錢理群總結到:“一是強調(diào)個體的、具體的人,二是強調(diào)人的自由狀態(tài),三是強調(diào)人的精神,概括起來就是‘個體的精神的自由。這構成魯迅最基本的觀念?!濒斞傅摹傲⑷恕彼枷胫钡浇裉烊匀粸槲覀兊慕逃峁┝瞬唤叩木褡甜B(yǎng),啟迪廣大教師轉變教育觀念,一切從學生出發(fā),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健康成長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劉 ? 奎.魯迅有關國民性思想的起源[J].讀書,2019,(04).
[2]商昌寶.青年魯迅“立人”思想的多義解讀[J].魯迅研究月刊,2007,(08).
[3]錢理群.中國魯迅研究名家精選集:活著的魯迅[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3.
[4]張夢陽.中國魯迅學的歷史和魯迅“立人”思想的意義[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09-20.
[5]鐘啟泉.“批判性思維”及其教學[J].全球教育展望,2002,(01).
[6]魏書生.如何做最好的班主任[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
[7]錢理群.以“立人”為中心——魯迅思想與文學的邏輯起點(下)[J].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