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
摘要:伴隨著我國當下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教育問題越來越成為人們所重點關注的對象,同時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自學能力已經成為當下教育領域學生所必需具備的基本能力,并且受到社會各層人士越來越密切的關注。在小學語文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每一位奮斗在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共同關注的問題。文章基于此,主要介紹了語文自學能力的涵義以及我國當下教育領域內培養(yǎng)小學生自學能力的現狀,并提出了幾點關于促進小學語文教師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具體可行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學能力;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09-0044-02
小學階段是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打基礎的階段,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小學時期也是學生養(yǎng)成良好生活和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所以在我國當下的小學語文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要想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學能力就必須格外重視從小學階段開始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語文是學生進行學習和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一門科目,同時它也需要學生去自主地進行學習。語文的知識范圍和內容不僅僅局限在課本知識,更體現在無窮無盡的課外知識之中,對課外知識進行主動地探索更需要學生有自覺學習的意識。由此更需要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幫助學生從小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
1.語文自學能力的內涵
所謂地自學能力主要是指學生有意識地、有目的地去依靠自己的力量探索問題、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自己解決問題。自學能力是一個人最優(yōu)秀的品質。能力,與知識、經驗、和個性特質共同構成人的素質,是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說擁有的能力之一,是小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培養(yǎng)的主要能力之一。在小學語文的教學實踐過程中,語文自學能力主要包括學生必須具備的閱讀理解知識的能力、整理積累知識的能力、評價選擇知識的能力等,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基礎和前提,對學生學好語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開展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學生可以通過自身心理、生理情況更好的獨立發(fā)現、獲取、識記、消化知識。同時通過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讓學生系統(tǒng)性的梳理理解教材知識,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學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構建完成的邏輯框架,使語文知識由點到面到立體到系統(tǒng)。此外還可以為實踐提供指導,自學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學生會不自覺的對自己的知識結構進行梳理,對自身的語言交流、語言表達進行完備,進而更好在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知識解決社會實際問題。
2.小學生自學能力的現狀
2.1 教學流于形式。
在實際教育教學中,語文自學能力培養(yǎng)的情況并不樂觀,這是因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采取的自學能力往往流于形式,要么走向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要么走向課堂混亂的無序情況,這是由于教師在教學中采取的自學形式浮于表面,沒有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課堂設計,缺乏在自學時的引導與規(guī)范,部分學生自控力較差,完全開放式的自學形式也容易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無心學習,轉向玩游戲。
2.2 灌輸教學嚴重。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著較大的依賴性,很多學生都會下意識選擇依賴教師進行學習。同時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也缺乏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缺乏對小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部分語文教師深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仍然采取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手段,教師仍然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者,學生極易產生厭學心理。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對灌輸式教學方式依賴嚴重,而小學生對教師也具有較強的依賴性,這都使得目前小學生語文灌輸式教學情況嚴重,使得小學生語文自學能力培養(yǎng)得不到提升。
2.3 缺乏自主意識。
此外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部分語文教師對課內外知識的引導并不重視,導致學生也缺乏學習的樂趣,造成學生沒有自主積極探索的意識。進而導致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沒有自學意識,也不會主動開展自學。對自學對自身能力素質提高缺乏正確的意識,沒有主觀提升的想法。
3.促進小學學生自學能力的策略
3.1 通過加強預習指導和檢查培養(yǎng)。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預習是學生在教師講授前運用所學知識和能力,對一個新的認識對象預先進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動求知過程,學生的自學能力在這一過程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加強預習指導和檢查來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雅魯藏布大峽谷”這一篇文章時,由于學生平時對雅魯藏布江的知識知道了解地較少,所以教師在課前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搜集一些關于雅魯藏布江的視頻、圖片、文章等,既可以打開學生的視野,又可以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3.2 通過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掌握著一切活動的話語權,而學生則在課堂中成為被強硬灌輸知識的被動接受者,這在一定程度上嚴重阻礙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所以教師必須要將課堂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從而為學生培養(yǎng)語文自學能力常遭條件。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幸福是什么”這一篇文章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充分地發(fā)言討論,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想法和潛力被不斷地激發(fā),從而有利于為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創(chuàng)造有力的條件。
3.3 通過加強課外閱讀培養(yǎng)。
語文的范圍和知識內容是無限的,課本上的知識只是鳳毛麟角,教師要想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就必須引導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讓學生在探索課外知識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語文自學能力。
例如:在學習“秦兵馬俑”時,教師可以鼓勵指導學生在課下多進行閱讀與此相關的內容,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本課文的學習興趣,自學意識是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之上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可以潛移默化地提升小學生的自學能力。
3.4 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激發(fā)自主學習能力提升。
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也可以有效的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游戲中學習體驗,在體驗中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創(chuàng)造的能力。通過VR眼鏡這些較為便宜的教育裝備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虛擬世界中更好的了解課本的內容,了解課堂學習的知識點。此外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還可以讓學生嘗試自主選擇學習任務,自主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自主選擇學習策略。還可以在學生中培養(yǎng)各種各樣的“小老師”,激發(fā)學生在自主學習的熱情與動力。最后教師也應該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多元點評,全面促進小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提升。
3.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已經成為當下不可逆轉的趨勢和潮流。在課堂上被動接受老師的講授、只會進行模仿性練習、只會死記硬背答案的學生必將被社會被時代所拋棄,所以教師應繼續(xù)積極探索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實施策略,為小學生今后的生活和學習以及立足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紅娟.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J].學周刊,2019(22):107.
[2] 王瑞卿.引導自學能力,培養(yǎng)須到底——談小學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J].亞太教育,2019(04):79.
[3] 王松.談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2018(三)[C].國家教師科研基金管理辦公室,2018:2.
[4] 張愛萍.培養(yǎng)自學能力 提高課堂效率——談小學生語文學科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四)[C].2016-12-01.中國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