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翠
摘 要:信息技術是我國開設的一項重要課程,特別是對農村小學來說,普及時間相對較短,配置相對較低,人均占有資源非常郵箱,從而影響了教學效率的提高。所以采用合適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有限的資源配置下得到最好的教學效果是信息技術教師必須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農村小學 信息技術課程 教學模式
但如何上好信息技術這門課,給廣大信息技術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和考驗,尤其是小學教師,更應把學生的未來看作自己的責任和使命。?需要教師結合實際情況來開展教學,發(fā)揮出自身作用。
在農村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我們應該注重基礎,結合各種教學機制,控制和處理好影響教學成效的變數,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自學、創(chuàng)新能力。目前,農村小學已經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很多年。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初步學會計算機的使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這就指明了在教育教學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只有融入每一個學生的心中,內化為學生自覺的意識、行為才算落實到位。信息技術課已成為小學的必修課程,怎樣上好農村小學信息技術課,已經成為小學教師的最大挑戰(zhàn)和考驗。需要教師采用多種學習形式,只有采取多樣的學習模式,孩子們才會始終保持對信息技術的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1]
一、農村小學信息技術的現狀
1.軟硬件的缺乏。信息技術教育雖然在農村小學課堂上拉開了帷幕,但在硬件上還有很多的不足,存在許多配置上的缺乏,沒有統(tǒng)一的管理。在布置計算機教室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在上課時不方便管理,不能夠很好地對同學們的操作進行了解。同時,師資力量薄弱,信息技術的培訓、信息技術教研不到位。信息技術缺少專業(yè)老師,許多老師都是對信息技術的興趣而自學或者進行短期的培訓,針對性不強。培訓與應用脫節(jié),沒有將培訓與實踐聯系起來,很多時候的培訓是重理論而輕實踐。由于農村教學的可觀條件,不能很快準確地掌握信息技術的更新,完全靠自己的摸索,很難適應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學校師資力量的缺失,而對信息技術的教研也只是望梅止渴,沒有根本性地解決問題。[2]
2.學生信息技術水平的差距。由于受家庭經濟條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學生間的水平差距很大,一些經濟較好的家庭有電腦,他們能夠對電腦有一定的熟悉程度,操作較熟練。而有一大部分數量的學生連最基本的打字,上網查資料都不會,有些同學甚至之前未接觸過電腦,這就導致學生能力偏差太大。另外,在校課時安排少,間隔周期長,不想語文,數學等其他學科能夠隨時聯系,加以鞏固課堂知識。導致許多同學不能夠將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不能夠將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3]
3.人們對信息技術教育的認識不到位。學校方面,由于社會對學校辦學質量優(yōu)劣的標準是基于該校考試評價成績的好壞,這就導致許多老師以及學生本身變?yōu)橹灰獙W好語、數、應、綜合幾門學科,其他不考試的科目不重要,從而忽視了其他學科的教育質量,其中就包含了信息技術教育。許多家長認為信息技術課程就是讓學生玩電腦,從而導致反對信息技術課程。在許多學校中,信息技術課程可有可無,信息技術教師很多時候也沒有從事專業(yè)的工作,而將,信息技術課程作為兼職,真正畫在教學研究的時間也是少之又少。
二、農村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方法
1.利用小組合作,縮小學生個體之間的差距。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操作能力。在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的創(chuàng)作活動中,明確的分工與和諧的合作,使每一個組員都能積極投入、發(fā)揮作用,來保證每位學生都經歷信息技術過程的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為此對學生分組情況需要進行優(yōu)化組合。為了便于合作與交流,可根據學生的專長和他們所選的主體內容,在原有的分組基礎上對各族學生進行優(yōu)化組合。具體方法是將不同層次的學生搭配編組,推選基礎較好的同學做小組長,平時上課時由小組長負責檢查、指導組員的學習。因為現在大都是一人一機,有些基礎差的學生常常會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程,這時就由小組長擔任小老師的角色。在完成一些綜合性較強的任務時,不僅同組學生要互幫互助,組與組之間也好利用局域網的便利,進行資源共享。
2.游戲入門,激發(fā)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的原動力,是開發(fā)智力的催化劑,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學生對信息技術課非常感興趣,每周一節(jié)的信息技術課是學生所盼望的,但很多學生卻只對網絡、游戲感興趣,對學習內容卻不感興趣。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需要教師結合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分析。教師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置入游戲之中,用游戲來輔助信息技術教學,從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利用游戲輔助教學,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學生在玩中學,學得有趣、投入。如果強行讓學生去自覺學習理論知識,背熟鍵盤字母排列、鍵盤功能,學習效果不見得會很好,同時學生也沒有更大的學習興趣。[4]
3.自主探索求知,不斷創(chuàng)新。電腦知識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不斷創(chuàng)新,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自主探索式教法中教師起到的作用是貫通、引導的作用,應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自學能力。教師只需要講解一些難懂的、易錯的地方以及介紹一些更快、更有效的方法。教師應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多鼓勵學生去探索和發(fā)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多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些探索和發(fā)現解決問題的條件,多幫助和開導后進生的思路,使探索過程順利地進行下去。
結語
在農村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也很重要,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從多方面入手。除了不斷加強自身的業(yè)務素質外,更多的還要對教學方法進行不斷地探究。使用學生容易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
參考文獻:
[1]胡波.農村小學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教學的有效整合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10):55.
[2]彭燦明.農村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方法的探討[J].科技展望,2016,26(04):206.
[3]何向陽.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模式變革初探[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5,15(04):22-26.
[4]王俊杰..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模式變革研究[J].學周刊.?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