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廢名和川端康成的作品都以營造美的意境著稱。同時,他們都深受佛教禪宗的影響。《橋》與《雪國》均借助文學意象來抒寫各自的禪意。本文著眼于《橋》中的水之意象與《雪國》中的雪之意象,分析水之律動與雪之消融,比對廢名與川端康成各自禪宗追求的本質(zhì)。
關鍵詞:禪宗 意象 水 雪 比較研究
一.水雪同源——比較之基礎
(一)文風相似:意境之美
東方文壇上,廢名和川端康成都有意淡化故事情節(jié),著重營造作品意境之美。廢名影響了很多人,如沈從文、汪曾祺、孫犁等。汪曾祺曾說:“廢名的小說是中國式的意識流,有李商隱的天馬行空與溫飛卿的輕艷?!盵1]廢名的《橋》就是典型的散文化小說。這部作品文字純凈,字里行間如一灣清澈的小溪,流水叮咚,灌溉人心。雖不是兒童文學,文氣里卻透著孩童般的天真、爛漫與活潑。在《橋》中,作者沉浸于個人情緒的表達而非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而水貫穿于全文之中,既見證著鄉(xiāng)村中人們的生活,又暗含著作者對禪意的追求。
川端康成作為日本新感覺派的一員,在作品中竭力追求剎那的美感和官能上的享受。他曾說:“在日本,四季時令變化的美,是包含山川草木、宇宙萬物,大自然的一切,以及人的感情之美。”《雪國》正是如此,作品著重描寫自然之美與人們之間的感情之美。讀《雪國》,與其說是被主人公凄美的愛情感動,不如說是被美而悲壯的意境震撼。引人入勝的不是緊湊的故事情節(jié),而是恍若人間仙境的冰雪世界。
兩部作品筆觸間均流淌著愛情之美,卻不突出刻畫愛情故事,而著重營造自然美與感情美的意境。均不寫美而美,不言愛而愛,不顯悲而悲。
(二)追求相近:頓悟禪宗
禪宗源于佛教。廢名出生于湖北省黃梅縣,黃梅自隋唐以來,就是佛教興盛之地。廢名的家鄉(xiāng)禪風縷縷,在故土環(huán)境的滋養(yǎng)中,廢名從小就接受著禪宗的洗禮,對黃梅的禪宗圣地向往之至。他曾說:“五祖寺是我小時候所想去的地方……幼稚的心靈,四祖寺、五祖寺真是心向往之?!盵2]在北大期間,廢名結(jié)識了胡適、周作人等人,他們經(jīng)常喝茶論道,研討禪宗。他們之間互相影響著,也加深了禪宗對廢名的羈絆?!稑颉分魈手鴱U名的禪思,表現(xiàn)了意境美與哲理美的統(tǒng)一。
佛教在圣德太子攝政期間傳播到了日本,并日益發(fā)展壯大??菟@與禪的空無性;空寂幽玄的茶禪一味;閑寂風雅的俳句與禪;由念佛舞發(fā)展而來的阿國歌舞伎都表明日本是一個禪的國度。在諸多日本作家的審美追求中,禪是美的最高境界。川端康成亦是如此。在他眼中,日本之美體現(xiàn)于禪,藝術之美因禪而升華?!堆﹪分┰谖锇赖囊饩持酗h零,表現(xiàn)出“冬雪寂寂溢清寒”的禪宗追求。
二.依山傍水與冰天雪地——生境差異
(一)作者的文學生境
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一切景語皆情語,廢名和川端康成的創(chuàng)作思想均離不開二人的童年經(jīng)歷。
廢名是湖北黃梅人,那里的村莊有山有水,如詩如畫。那兒的橋不僅只是風景,更是廢名的人生之橋。這是一座從童年到青年的橋,亦是連通故鄉(xiāng)與外面的世界的橋。廢名雖生長于如此寧靜致遠的環(huán)境之中,卻經(jīng)歷了些許磨難。他有一個妹妹名為阿蓮,聰明乖巧又天真活潑。但她周歲時便患有耳漏,后又得了肺癆。最終因為沒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而夭折。廢名在少時便嘗到失去親人的痛苦。《橋》中的清明與碑的意象,大抵也與阿妹的離去有關。在廢名的兒童世界中,身邊一同玩耍的大都是女孩,如二舅的女兒“芹”,姨媽的女兒“柚子”。鄰里中的不少女性也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而“同以父親為中心的男性世界相比,廢名更關注以母親為中心的女性世界。”[3]所以他的作品中多呈現(xiàn)出女性美,尤其是少女的美。兒時的這些這些經(jīng)歷如催化劑般,引發(fā)了廢名對人生的深思與對禪宗的追尋。
悲慘的童年需要花一生去治愈,從川端康成初登文壇開始,其獨樹一幟的文學造詣和命途多舛的人生境遇就已經(jīng)引起了不少學者的興趣。他幼年父母雙亡,父親因肺結(jié)核去世,母親也因感染結(jié)核病離去。隨后姐姐患熱病,并發(fā)心臟麻痹而死亡。在祖父也病故后,他徹底成為了孤兒,寄人籬下。他被稱為“參加葬禮的名人”。他與“在逆境中活到七十五歲”的祖父相處的時間最長,老弱病殘的祖父的悲傷深深地浸染了小川端康成,他因此養(yǎng)成了多愁善感、敏感內(nèi)向的性格,這些都是他寫作風格的成因。他對故鄉(xiāng)的情感與廢名截然不同。于他而言,那里雖是生命開始的地方,卻也是緬懷親人逝去的地方。他對故鄉(xiāng)摻雜復雜而矛盾的心理,并無過多懷念與熱愛,只留些許感傷與寂靜。鄉(xiāng)土沒有給予川端康成兒時應有的天真與快樂,反而讓他背負了太多一個少年本不該有的重擔。故鄉(xiāng)在他心中留下了抹不去的傷痛與遺憾。自此,他漸漸疏遠了故鄉(xiāng),漂泊在外,以四海為家,浪跡天涯?!堆﹪返拈_始便是在旅途的火車中,這無疑呼應了川端康成的旅途人生。
(二)作品的自然生境
廢名和川端康成的作品都將情節(jié)隱匿于情景的轉(zhuǎn)移和情感的變化中,給人一種沖淡平和的審美體驗。
廢名只用一只清新柔和的筆,勾勒出中國相對閉塞的鄉(xiāng)土地帶,以詩化的文字書寫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平凡的景。本是司空見慣的事物,在他的筆下,都好似一張染了墨汁的山水畫,朦朧夢幻。這里有山有水,有樹有廟,有橋有人家。頗有幾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之意蘊。關于這里的河還有一首小詩:
小河的水,
昨夜夢見我的愛人,
她叫我靜靜地走,
一直追到那一角清流,
我的愛人照過她的黑發(fā),
濯過她的素手。[4]
這里的生活恬淡適意,如徐徐流淌的河水。這里的人單純善良,頑皮好動的小林,善解人意的琴子,活潑爽朗的細竹,似汩汩清泉般,蕩漾于心頭。置身《橋》的自然生境之中,仿佛從混沌喧囂的世界墜入了一個景色秀麗、民風淳樸、無憂無慮的世外桃源。
雪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夜空下的白茫茫,漆黑的夜吞噬了無盡的雪,夜空下星星點點散落在山腳下。島村和葉子的初遇是在通往雪國的火車上。葉子向站長詢問自己弟弟的近況,天氣嚴寒,和服上罩著外套的站長想趕快結(jié)束對話,于是空留葉子的話音,優(yōu)美卻又近乎悲凄,在雪夜里久久回蕩。無邊的雪映襯著無跡的夜,更給人一種冷寂的感覺。島村本是去見駒子的,但他卻被車窗中葉子美麗的眼睛透出的倒影給迷住了。車廂中不太明亮,窗玻璃上的映像也不清晰,一切如夢如幻,仿佛漂浮在流逝的暮景之中。夕陽余暉灑下溫和模糊的光帶著淡淡的哀傷。雪國的冬天銀裝素裹,冰天雪地,溫度低至零下二十多度,雪七八尺厚,雪大時甚至能到一丈二三尺。這里的雪,一邊在融化,一邊又醞釀著更大的風暴。這里是冰與雪的仙境,但所有的美都凄清冷寂,帶著哀愁。雪國的雪雖裝點著銀裝素裹的世界,美若仙境,卻如它的冰冷潔白一樣,始終溫暖不起來。
三.流動之水與消融之雪——人物特征
小說中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孕育出了不同性格的主人公們。《橋》中的鄉(xiāng)村是一個遠離塵世的世外桃源,其中的人物都淳樸善良,不染世俗。雪國是一個旅游度假勝地,體現(xiàn)了日本的藝伎文化。此般背景,那里的人都敏感而又小心翼翼。
(一)琴子與葉子
《橋》中與小林最早相識的女子便是琴子。琴子是一個內(nèi)斂含蓄、溫柔善良的姑娘。小林教她讀書習字時,表面上雖不理會,心里實則非常歡喜。小林在印本上寫了一個“愛”字后,她羞的臉都紅了。琴子的含蓄沒有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長大后的琴子依舊是溫婉靦腆。小林常說她“老者安之,少者懷之”。她待人真誠善良,人人都喜歡她。在沙灘上撿河殼的孩子們,碰見在河邊洗衣的琴子,都圍攏來想幫琴姐提衣籃。琴子如靜水般默默地流淌在自己的命運之河中。這樣一個知書達理、聰明賢淑的女孩子,像水那樣清澈、平和又靈動。廢名在描寫琴子時,沒有過多的筆觸直接描寫,僅勾勒大致,有一種留白的感覺。這種自然的表達方式繪出了一幅女子安逸、平淡生活的畫卷。它映襯著琴子的特征,讓琴子這個人物溫和地融入到小說中,如水般無形,卻流淌不息,潤澤萬物。
葉子的出場伴隨著雪夜暮景,莫名凄涼。初見之時,葉子的美就震撼了島村,在島村的敘事視角下,葉子的美不是明艷溫暖的美,而是飄零凄清的美。她的聲音亦空靈如雪,婉轉(zhuǎn)卻凄清,優(yōu)美而悲傷。島村與葉子每次的相處都很十分短暫,這也像極了葉子的一生,如雪花般絢麗卻如曇花一現(xiàn),轉(zhuǎn)瞬即逝。最終葉子葬身火海。蠶房失火了,房頂和墻壁都燒坍了,“人群啊的一聲倒抽了一口氣,只見有個女子從上面掉落下來……從這二樓掉落到地面只是一瞬間的事,可是卻讓人有足夠的時間用肉眼清楚地捕捉到她落下時的樣子。也許這落下時的奇怪樣子,就像個玩偶的緣故吧,一看就曉得她已經(jīng)不省人事。落下來沒有發(fā)出聲響。這地方凈是水,沒有揚起塵埃。正好落在剛蔓延開的火苗和死灰復燃的火苗中間。”[5]葉子的身體在空中挺成水平的姿勢落下,如雪花飛舞飄零。一切如同幻影,她掉落的樣子像玩偶似的毫無反抗,由于失去生命反而顯得自由了。這瞬間,生與死仿佛都停歇了。葉子的死亡像雪花般,輕柔無聲,從空中飄零,于飄落時最美的綻放,于飄落中無聲的走向寂滅。綻放最美的一瞬,留下絕美,然后消融。
(二)小林與島村
小林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少年。小林和老四是學堂里玩樂的領頭人,老師不在的時候小林會調(diào)皮地給睡著的王毛兒用毛筆畫胡子,“這時他瞥見王毛兒坐在那里打瞌睡,連忙對老四搖手,叫老四不要做聲。他是去拿筆的,拿了筆,輕輕地走到毛兒面前,朝毛兒的嘴上畫胡子?!盵6]小林會和老四一起鬧學,又一同帶領小伙伴們到“家家墳”卷芭茅做喇叭。小林還會和同窗一起追蜻蜓看燕子。第一篇上卷描寫了諸多小林童年時的樂事。兒時的小林活潑開朗,機靈好動。正如奔騰之水,有無盡的韌性與沖勁。
十年后回鄉(xiāng)的小林已經(jīng)不是“程小林之水壺”的那個小林了?!靶木持埔疲瑫r間推移是一樣,推移了而不向你打一個招呼?!盵7]此時的他成熟了不少,時常沉在深思里??粗匀恢械氖挛铮麜伎肌坝卸嗌俚胤?,多少人物,與我同存在,而首先消滅于我?不,在我他們根本上就沒有存在過。然而,倘若是我的相識,哪怕畫圖上的相識,我的夢靈也會牽進他來組成一個世界。這個世界——夢——可以只是一棵樹?!盵8]如此哲思常伴此時的小林。青年小林思維活躍,身處自然之間時有感而發(fā),總欲探尋事物的本質(zhì),如水般深沉,富有底蘊。
《雪國》中的男主人公島村的三次雪國之旅,正是一整個季節(jié)的輪回。春去秋來冬又至,雪終是虛無的,隱喻著故事的結(jié)尾。雪一直映襯著島村與駒子和葉子的感情線索。
第一次去的時候,已經(jīng)過了雪崩危險期。無垠的嫩綠仿佛有著春的氣息,萬物即將復蘇。初見時點點新綠從雪中探出頭來,島村的愛情好像即將要萌芽。第二次來到雪國,首先映入眼簾中的是那白茫茫的一片,漫山遍野的雪。此時的雪國,比初次來時,多了些寒意。主人公們再次相見時茫茫白雪覆蓋大地,前路漫漫。這似乎也暗示了主人公們之間微妙的關系已經(jīng)開始變化。最后一次到雪國時,是秋末冬初,飛蛾產(chǎn)卵的季節(jié)?!皩γ婵h界上連綿的群山,在夕暉晚照下,已經(jīng)披上了秋色,這一點淡綠反而給人一種死的感覺?!盵9]飛蛾仿佛喪失了生機,只有在使勁敲打下才樹葉似的飄落,半途才翩翩飛舞。適逢秋天,萬物沉寂。唯有將死的飛蛾,拼盡全身最后的力氣再肆意飛舞最后一次。秋蟲垂死,夕暉晚照,故事也將走向盡頭。島村有妻室兒女,他對駒子和葉子的情感只是他人生旅途中美麗而意外的風景。這份感情如漫天飄舞之雪一般輕盈,悄然無聲地來塵世間走這一遭,注定以消融為結(jié)局。雪本是冰冷的,但愛是溫熱的,愛之火遇上雪之冰,冰與火之歌,只虛幻的璀璨了一瞬。雪被溫暖之時,亦是它融化消失之時。
四.歸屬之水與飄零之雪——禪宗追求
兩部作品雖都美中有哀,卻哀而不同?!稑颉钒Ф粋?,禪宗追求充盈著詩情畫意。“廢名的人物都沉沒在作者的自我里面,處處過著作者的生活?!盵10]那里人們的生活簡單豁達,小林追尋著佛學禪宗,就如作者參禪悟道?!堆﹪芬园槊?,把物哀美作為美的最高境界。這場愛是徒勞,雪的飄零象征了人的宿命,最終一切都將凋零,化為虛無。川端康成用帶著哀傷的筆端,以走向寂滅來詮釋自己的禪宗思想。
(一)流淌與寂滅
廢名的小說《橋》以“橋”為題,其中自然有諸多關于“橋”的場景。小林小時候喜歡看木橋,可每次都只是站在橋頭,四顧而返。橋在他記憶里是渡不過的。橋既是現(xiàn)實中連接河流兩岸的橋,又是連通此岸與彼岸參禪悟道的橋。它象征著歸屬之橋,涅槃之橋。佛教中的此岸多是煩惱、不解、執(zhí)迷;彼岸是灑脫、自由,重生。橋連接此岸與彼岸,就如同橋駕于河流之上。文中時時刻刻透著水的影子。橋下流水嗚咽,橋是靜的,水是動的。水雖靜默不語,卻陪伴著人們的生活,見證著小林少時的淘氣,見證著小林與琴子的相遇,見證著小林的歸來,見證著細竹的成長,見證著小林參悟人生?!稑颉凡粋?cè)重塑造性格鮮明人物形象,而是描寫一種生活方式,表達一種生活態(tài)度。史家莊是一條真善美的人性之河。無論是小林、琴子、細竹還是史家奶奶、三啞叔,他們沒有鮮明的特征,都如水般自然柔和。他們過著平淡的生活,卻在平淡中參悟人生。這也正是禪宗中自然隨緣的心境。上善若水任方圓,水雖無形,卻利萬物。水是來處,亦是歸途。逝者如斯,不舍晝夜,惟有此種禪意如水般流淌,生生不息。
雪在《雪國》中的多次出現(xiàn),也是劇情發(fā)展跌宕的見證。島村每次造訪雪國,均是以雪天為背景。在雪的映襯下,周遭仿佛冰天雪地,空寂遼闊;而女子也更顯純潔干凈,溫婉美麗。《雪國》的結(jié)局中,葉子露出拼命掙扎的神情,耷拉著她那臨終時呆滯的臉。而駒子仿佛葉子,仿佛抱著自己的犧牲和罪孽一樣?!澳壕爸R”的葉子與“朝雪之鏡”的駒子都隱藏于皚皚白雪。葉子之死,駒子之瘋,一同消融在人們心中。雪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不僅僅只是一種自然物象,更是作品中人物的精神象征。“刺目、耀眼的白色象征虛無和孤寂,極容易消融的雪的世界也象征著超越現(xiàn)實的虛幻的美、美好的青春與生命的易碎、虛幻與無常,充滿了川端文學世界特有的幻想的感覺、幽情的哀傷、玄妙的余韻?!盵11]從季節(jié)更替帶來的無常感,到自然之哀美,乃至男女戀情的哀感,生命中的美與愛最終皆為徒勞,只因生命本來就是一場虛無。
(二)隱逸色彩與虛無色彩
童年小林喜歡去家家墳,還坐在墳頭。他聯(lián)想月是天上的墳,船是海上的墳,看到夢中的美人,也會最終聯(lián)想到死。墳是《橋》中一處獨特的風景。無論是廢名還是小林,他們都不認為死亡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死生是執(zhí)著‘形來的。心則無所謂生死了?!盵12]所謂向死而生,便如律動之水。若以生為起點,死為終點,水的奔騰是奔著死亡而去。但正是向死流淌的湍流,才為水帶來了滾滾波濤的生機。頓悟人生,才曉自由;通曉自由,方知虛實之境。
人生如夢,夢如人生?!皦簟本烤故钦鎸嵾€是虛幻,夢中的一切從不曾發(fā)生過,卻又如此清晰。夢的虛實之境,也頗具禪味?!翱墒沁@個世界——夢——可以只是一棵樹?!薄皼]有夢則是什么一個光景?……”小林有許多關于夢的沉思。離開了十年的小林回到史家莊想:“史家莊呵,我是怎樣的與你相識。”初回故鄉(xiāng)的他,經(jīng)過了十年時間的隔膜,印象與記憶已然模糊不清。此刻真實地站在史家莊的大地上,十年恍然如夢?!岸U宗所追求的是要在日常生活與現(xiàn)實生命中動態(tài)地把握住超越的佛心佛性與內(nèi)在的本心本性的終極合一。”[13]夢就是現(xiàn)實世界與內(nèi)心最真實的寫照。夢為虛,現(xiàn)世為實,夢雖美,卻不會實現(xiàn)。唯有回歸現(xiàn)實,方能體會人生,悟得合內(nèi)外之道。許多夢境不過是心境罷了,只有品味過人生百態(tài),才能心中豁達,看物通透。夢之禪意,虛實結(jié)合,如水之空靈。
《橋》是詩化小說,也是散文化小說,它獨具一種田園牧歌式的情調(diào),如人間仙境,如世外桃源。這種出世情懷暗含于山川美景之中,卻又被朝夕之間村民們生活的煙火氣息迅速拉回。在現(xiàn)實生活中走一遭,才能洞見人生之究竟。廢名頓悟的禪之真諦帶有隱逸色彩。出世,不執(zhí)迷于現(xiàn)世之死生,而后心中通達,獲得自由;入世,不流連于虛幻世界的美好,腳踏實地,回歸現(xiàn)實,追求出世與入世的結(jié)合。
從富士山到北海道,均是一望無際的皚皚白雪。雪不僅是日本旅游勝地的風景線,更是日本文學作品中不可或缺的意象。白在日本的文學意識中象征美神的圣潔。雪是素凈純潔的白色,美麗單純,但卻極易消融,暗示著生命之凋零。這與日本文學創(chuàng)作中崇尚的“物哀美”不謀而合?!拔锇А卑鴮κ老啾У墓缠Q。日本藝術家非??粗亍拔镏А钡膫鹘y(tǒng),認為凄涼的美更能打動人心。浪漫的物哀、幽玄的空寂和風雅的困寂想通于雪之中,雪透露出虛無的禪意。雪無歸處,轉(zhuǎn)瞬即逝,難以長久。它象征著徒勞,既是美的徒勞、愛的徒勞,也是生命的徒勞。
川端康成基于禪宗思想和佛教思想中的“虛無”觀念而力圖在小說中建構(gòu)一種人生形式——“生命的徒勞”。川端筆下的兩個雪國少女駒子和葉子,分別是美而純潔的形體和美而悲戚的聲音的化身。她們均隨著大火中雪的消融,淡出了島村的生命。駒子逃不過為生活而生活、為愛而愛的悲哀。雪花的融化象征著生命的結(jié)束,葉子的死如同雪花歸于大地,零落成泥碾作塵。
川端康成以死為美、自我終結(jié)的禪宗追求,透露出濃厚的虛無色彩。在他禪宗意識中,生是有限的美,死乃無限的生,生是虛無的,唯有死是永恒的。飄零之雪融于雪國,葉子超脫身歸天地,凄清卻唯美。北風勁厲雪亦寒,雪是冰冷虛無的,可看卻不可碰。自它飄揚之時起,踏上的便是自我終結(jié)之路。
五.結(jié)語
《橋》和《雪國》都是注重營造意境之美的作品,它們分別以水和雪的禪宗意向貫穿全文。水與雪展現(xiàn)著風格各異的美,也暗含著作者對禪宗的不同追求。水是靈動的,雖無形,卻循環(huán)流淌,是以不朽,不滅,生生不息。正如廢名筆下超越苦難,走向極樂的徹悟與達觀和富有隱逸色彩的禪意追求。雪雖極美,卻冰冷虛無的,消融凋零,是以轉(zhuǎn)瞬即逝,走向寂滅。這是川端康成物哀美的價值取向和帶有虛無色彩的禪意追求。
參考文獻
[1]廢名.廢名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2]吳曉東.鏡花水月的世界——廢名橋的詩學研讀[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3
[3](日)川端康成.雪國.葉渭渠、唐月梅譯[M].南京:譯林出版社,1996
[4]溫如敏.中國現(xiàn)代文學批評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5]郭濟訪.夢的真實與美——廢名[M].哈爾濱:花山文藝出版社,1992
[6]葛兆光.禪宗與中國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7]陳建軍.編注廢名年譜[C].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8]張韶聞.唯美·淳樸·憂郁——雪國與邊城之景觀描寫比較[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
[9]劉龍.川端康成小說美學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8
[10]史宗艷.日本新感覺派與中國新感覺派的比較[D].長春: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08
注 釋
[1]胡竹峰:《民國的腔調(diào)》,河南文藝出版社,2015年,第166頁.
[2]廢名:《馮文炳選集·五祖寺》,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
[3]陳建軍:《廢名的童年記憶》,《名作欣賞》,2009,6,第71頁.
[4]廢名:《竹林的故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184頁.
[5]川端康成:《雪國》,葉渭渠、唐月梅譯,海南出版社,2013年,第117頁.
[6]廢名:《竹林的故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193頁.
[7]廢名:《竹林的故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247頁.
[8]廢名:《竹林的故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248頁.
[9]川端康成:《雪國》,葉渭渠、唐月梅譯,海南出版社,2013年,第58頁.
[10]朱光潛:《評<橋>》,《文學雜志》1卷第3期.
[11]龔麗娟:《和諧·詩意·虛無——東方文化生態(tài)視野中沈從文與川端康成美學理想之比較》,廣西民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第31頁.
[12]廢名:《廢名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版,第1865頁.
[13]馬蘇娜:《簡析禪宗思想對廢名小說<橋>的參透》,《文學界》,2010年.
(作者介紹:孫琳子,武漢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較文學,日本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