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麗
【摘 要】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走出校園,走進鄉(xiāng)村,走進工廠,走進博物館……尋訪活動作為德育活動的一種有效形式,越來越引起學校的重視。因此尋訪活動也成為了學校德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有效挖掘尋訪活動中的德育因素,在尋訪活動中“潤物無聲”地對學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是開展德育活動的關鍵問題,也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要思考的命題。
【關鍵詞】尋訪活動;民俗傳承;傳統(tǒng)文化;宋團城觀燈節(jié)
“尋找溧陽年味弘揚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學校小記者團的一次特色尋訪活動,該活動也獲得了江蘇省少先隊文化專業(yè)委員會第十六次年會一等獎。尋民俗之源,訪傳承之因,如何充分挖掘尋訪活動中的德育因素,從而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與發(fā)展,是我們這次開展尋訪活動關注的主要問題。
一、分析尋訪活動素材點,挖掘蘊藏的德育因素
(一)傳統(tǒng)文化的潤澤
為了在活動中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我們先將本次活動主題確定為“尋民俗之源,訪傳承之因”。每一年的溧陽燈會,創(chuàng)作團隊都會充分挖掘溧陽本土的歷史文化,瞄準群眾真實的需求,以新的形式、新的技術、把“溧陽元素”與民俗文化相結合,豐富其內涵,使作品展現(xiàn)出深沉而獨特的地方個性,通過宋團城這個平臺進行傳播,使觀燈群體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與感染。因此,在確定好研究主題后,指導教師和小記者們一起思考采訪問題,整理采編思路。
(二)時代文化的熏陶
改革開放以來發(fā)生的國家大事,都用一組組造型新穎,流光溢彩的花燈,形象地展示了出來。小記者們通過實地尋訪,收獲到的不僅是美感,還增進了對祖國時代發(fā)展的了解,更收獲到祖國改革開放以來翻天覆地變化的真切體會。在實地的走訪和對工作人員的請教中,孩子們能了解到,優(yōu)秀的民俗文化在傳承的過程中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時代精神,我們的地域特色都會賦予它不一樣的意義,這樣的做法,是民俗文化一直生生不息,不斷地被傳承和弘揚下去的重要原因。這次的尋訪活動,就是在孩子們的心中灑下一顆守護、傳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民俗的種子,假以時日,灑之陽光、潤之雨露,他們定能讓中華文明的千年根脈,越扎越深、越扎越牢。
二、利用活動中的德育因素,豐富學生情感道德
(一)時代精神的感染
在實際的尋訪活動中,除了對地方的走訪、觀察以外,對人員的采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這次的尋訪活動中,小記者們從宋團城觀燈節(jié)的工作人員那里了解到,美輪美奐的花燈造型背后離不開工作人員的努力、付出,2018年過年期間下了很大的雪,為了保證游客的出行安全和良好體驗,不少工作人員放棄了和家人的團圓飯,而是堅守陣地,奮力清理積雪,總指揮更是深入一線,此外還有更多的志愿者們默默無聞地梳理交通,承擔著講解工作……小記者們在聽到這些事跡后,把叔叔阿姨們的事跡付諸筆尖,化成文字,發(fā)表在本校春芽報刊上,此時,這些人的精神不又傳遞給了更多的人嗎?這些精神不就是這樣一代一代的傳承和弘揚下去的嗎?
(二)創(chuàng)新精神的閃光
在燈會現(xiàn)場,小記者們除了看到造型各異的花燈,還聽到了具有不同時代特色的音樂,仔細觀察才發(fā)現(xiàn),地面和草坪上,不起眼的地方都安裝了音響,讓游客們能享受到一頓“視聽盛宴”,有科技助力的宋團城觀燈節(jié)也恰恰是民俗文化在當今社會傳承的重要縮影。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科技理念與現(xiàn)代生活的交融,不就是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最好體現(xiàn)嗎?
三、捕捉實踐中的德育因素,提高學生德行素質
尋訪活動是自主性、開放性很強的活動,為此,在尋訪的實踐過程中,我們充分利用孩子接觸到的人、事、物,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一)禮節(jié)教育
尋訪活動區(qū)別于其他活動的重要特征就是,它具有很強的自主性,在活動中的一言一行無不體現(xiàn)著學生的素質教養(yǎng),傳遞出學校的精神風貌和德育效果,因此,在活動過程中,我們不斷利用每一個契機對學生進行教育。在與工作人員交流時,教育學生要注意禮貌禮節(jié),了解人與人如何更好地交往,感受禮貌待人,學會使用禮貌用語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必要性;在采訪游客時,要注意采訪對象的區(qū)別,是老人的話,要注意言行尊敬,對象還小的話,要注意愛護、呵護。從每一個細節(jié)中,改善孩子們的言行舉止,提高孩子們核心素養(yǎng)。
(二)環(huán)境教育
晚上在宋團城觀燈節(jié)指揮部用餐時,筆者和孩子們一起把用餐的飯盒收走,把桌面重新收拾干凈整齊,在地上看到垃圾時,讓學生及時撿起,體會“垃圾不落地溧陽更美麗”這句話背后的意義,這也是對孩子進行環(huán)境教育的一個有力環(huán)節(jié)。
小學階段,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也有著不同的年齡特征,因此,我們要對不同年齡段開展的尋訪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思考,以此來梳理德育因素,開展尋訪活動,進行有機滲透。同時,小學階段的德育往往還是有反復性和階段性的特征,因此,教師在確定尋訪主題后,要認真考慮尋訪內容,不斷深入挖掘尋訪活動中包含的深層次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教育,并在尋訪活動過程中,用心挖掘品德教育的因素,從多角度、多方面、深層次地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讓每一次尋訪都能成為孩子德育的“活教材”,把學生培養(yǎng)成全面發(fā)展、個性化發(fā)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朱麗玲.借助本土文化開展小學品德教育的實踐探索[J].新課程研究,2019(22):33~34.
[2]毛新梅.論民俗文化的德育意蘊及其實施路徑[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8(05):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