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 周雨農(nóng)
[摘 要] 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為新時代教育教學領域帶來了深刻的變革,“慕課”的發(fā)展和應用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教學改革帶來了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的局面?!澳秸n”不能完全代替?zhèn)鹘y(tǒng)的思想政治課堂教育。應在堅守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陣地的基礎上,以“慕課”為輔助媒介,向學生提供多元的教學形式,以深化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改革。
[關鍵詞] “慕課”;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輔助媒介
[項目信息] 遼寧大學第七批本科教學改革立項,“‘慕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c311900001)
[作者簡介] 朱 江(1984—),女,江蘇丹陽人,法學博士,遼寧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周雨農(nóng)(1984—),男,遼寧丹東人,本科,遼寧大學藝術學院高級實驗師,研究方向為廣播電視編導。
[中圖分類號] G641?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0)26-0079-02? ? [收稿日期] 2020-02-01
信息技術為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提供了相應的技術保障,“慕課”即是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對教育教學改革的有效嘗試?!澳秸n”是大范圍的網(wǎng)絡開放教程,有著開放性強、傳播廣泛、打破傳統(tǒng)學習時空限制等特點。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率先將“慕課”引入思想政治課的改革中,這是對思想政治課建設的重大創(chuàng)新,也是對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積極嘗試。
一、“慕課”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帶來改革和發(fā)展機遇
首先,“慕課”的產(chǎn)生為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改革提供了新視角。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課以教師面對面講授為主,教學形式比較單一,對學生的課堂感染力和吸引力有限,易給學生造成枯燥之感。“慕課”在某種程度上解決了以上問題。作為依托網(wǎng)絡技術的在線課堂,“慕課”可謂一種新穎的學習載體。借助于影像、音頻等傳播元素,它在前期對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為學生帶來良好的學習體驗,營造出自主學習的氛圍。
其次,優(yōu)質“慕課”在思想政治課中的應用能夠有效地緩解思想政治課教師資源欠缺的問題。2018年教育部頒發(fā)了《關于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chuàng)新計劃的通知》,對專科院校的思想政治課教師和學生配比提出明確要求,要求本科院校嚴格按照1:350的比例來配備思想政治課專業(yè)課教師。然而,按照這個比例要求,截止到2019年6月,中國思想政治課教師依然缺口2.18萬人[1],也就是說,現(xiàn)有思想政治課教師數(shù)量依然無法滿足實際教學的需要?!澳秸n”的出現(xiàn)緩解了這一情況,思想政治課教師配比嚴重不足的本科院??梢詫?yōu)質的“慕課”應用于本校的思想政治課建設,這樣不僅能有效拓展教學途徑,還能有效緩解師資不足的問題。
二、在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中推行“慕課”的現(xiàn)實困境
盡管“慕課”為現(xiàn)代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國內頂級高校也做了“慕課”和思想政治課相互融合的嘗試,但在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中大力推行“慕課”依然有一定的難度,以“慕課”代替?zhèn)鹘y(tǒng)思想政治課堂教育的想法是不可取的,這是由思想政治課和“慕課”的屬性決定的。思想政治課具有非常濃厚的政治導向性,其建設應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八個相統(tǒng)一”為原則,以意識形態(tài)為導向,以思想政治教育為目標,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方面的引領,思想道德方面的培育?!澳秸n”則更傾向于知識的傳播,且具有完全開放和網(wǎng)絡在線播放的特征。由此,思想政治課和“慕課”有著本質上的區(qū)別,這導致在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中推行“慕課”出現(xiàn)以下幾點問題。
第一是在思想政治“慕課”的教學體驗方面。“慕課”是大范圍的在線教程,其設計過程中需要考慮各地區(qū)學生的文化差異及學習時差等要素,勢必要具有極大的包容性和兼容性。這樣,以“慕課”的形式進行思想政治課教學,便缺少了傳統(tǒng)思想政治課堂針對不同專業(yè)、年級甚至不同教育背景的學生所設計的個性化教育方案。同時,大范圍推廣的在線教學也無法與學生產(chǎn)生充分、有效的互動交流,即使有一定的線上互動,也因“慕課”的提前錄制而難以像線下教學那樣能對互動效果進行直接、即時的監(jiān)測和掌握。
第二是“慕課”教學效果的評估方面。在線課程的學習有一個現(xiàn)實問題,即播放完畢是否等同于學習完畢,觀看完畢是否等同于習得完畢。由于網(wǎng)絡播放無法實時監(jiān)控學生的聽課情況,使無法排除系統(tǒng)顯示正在聽課,而學生卻在“掛機刷課”的情況,也無法確定聽課者是否為學生本人,無法排除是否存在“代為刷課”的現(xiàn)象。此外,即使是學生本人聽講了思想政治“慕課”課程,但因缺乏傳統(tǒng)課堂教學即時的反饋和交流,也無法了解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
第三是“慕課”錄制的低門檻以及優(yōu)質“慕課”平臺的稀缺導致“慕課”質量參差不齊,不利于思想政治“慕課”的推廣和應用?!澳秸n”作為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新興事物,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推崇。思想政治課對教學人員的素質要求極高,無論是思想道德、理想信念,還是專業(yè)知識、理論素養(yǎng)都應是出類拔萃的,尤其是以“慕課”為載體、大范圍傳播的思想政治課授課教師更應是行業(yè)中的佼佼者。但實際從事思想政治“慕課”建設的人員在教學理念、個人素質及教學水平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導致思想政治“慕課”產(chǎn)品質量的衡量標準較難統(tǒng)一,這對思想政治“慕課”大范圍推廣形成一定的阻力。
三、“慕課”在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中的未來走向
從目前的“慕課”應用困境來看,“慕課”無法完全取代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所以,今后“慕課”在思想政治課中的應用還應以混合式教學為主,即以傳統(tǒng)課堂教學為主,“慕課”教學為輔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高校學生可以選擇思想政治“慕課”作為該課程的輔修學分,由此既能保證思想政治教學的系統(tǒng)性和規(guī)范性,又能體現(xiàn)教學設計的完整性和授課風格的多樣性,增強學生的課程參與感和積極性,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質量。
學校在選用“慕課”時,要確保“慕課”的價值性和學理性。“慕課”與針對學校內部及小范圍的“網(wǎng)課”不同,它的優(yōu)勢是大范圍的在線開放,它在給思想政治課教學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挑戰(zhàn)。思想政治課的屬性決定了其政治性和思想性,決定了其“慕課”產(chǎn)品必須完全符合主流意識形態(tài),具備較高的價值性和學理性,對學生具有絕對正確的教育性和引導性。此外,還需要注意“慕課”和思想政治課的比例?!澳秸n”具有選課的自主性,即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興趣和需要自主選擇課程,而思想政治課是學生必修的,尤其是教學大綱要求的思想政治課更是學生必須完成的。所以應努力使思想政治課與“慕課”的比重達到平衡,教學大綱上的思想政治課必須由傳統(tǒng)授課方式完成,即教師面對面的講授,而大綱之外、拓展類的思想政治課則可以“慕課”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相結合以及線上線下教學相融合的方式,達到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改革。同時充分發(fā)揮“慕課”教學在教學時空方面的靈活性及在教學方式方面的新穎性,通過對“慕課”和思想政治課比重的調整和選課模式的改善,使學生由“要我學”真正轉變?yōu)椤拔乙獙W”,切實提升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
思想政治課堂中的“慕課”應用應根據(jù)學校層次、教師水平以及學生接受知識的習慣等情況而有所調整。現(xiàn)存的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慕課”多出自于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國內頂級名校。一方面這些學校具備可靠的教育資源,其出品的“慕課”能達到較高的教育水準;另一方面這些學校出品的“慕課”教程更能被市場所認可和接受。所以,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推行“慕課”成功案例并不適用于每個學校,各個學校應根據(jù)自身的教育資源和教學特點設計“慕課”應用的具體措施。如果學校具備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和教育領域認同,則可以考慮制定思想政治課程的相關“慕課”;如果學校暫時不具備相應的教育資源,且沒有相應的市場作為保障,應盡量避免盲目將巨大的人力物力資源投入“慕課”研發(fā)中,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
總之,未來思想政治課堂應在堅守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陣地的基礎上,以“慕課”為輔助媒介,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和多元的教學形式;要完善思想政治課“慕課”平臺的互動和效果監(jiān)測模塊設計,制定思想政治課程“慕課”學習的長效機制,以深化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中國思政課教師缺口2.18萬人 如何開展思政課教育專家學者這樣支招兒[DB/OL].http://news.china.com.cn/txt/2019-06/10/content_74872278.htm
[2]侍旭.高校思政教育也應有“供給側改革”思維[N].光明日報,2016-03-16.
[3]顧鈺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慕課熱”以后的“冷思考”[N].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1).
[4]崔鵬.慕課平臺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創(chuàng)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4).
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OOC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y Course
ZHU Jiang,ZHOU Yu-nong
(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 110000,China)
Abstract:The Internet technology has brought profound changes to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the new era,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OC has brought about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y course.MOOC cannot completely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y course.On the basis of adhering to the position of Marxist ideology,it is encouraged to take MOOC as an auxiliary medium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diversified teaching forms,so as to deepe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y course.
Key words:MOOC;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y course;auxiliary med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