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玲
[摘要]司法是法治建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何使得博弈關系之中的多重利益沖突重新達到平衡的狀態(tài),是其重要的價值追求。2018年1月18日法釋〔2018〕2號的施行,打破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解釋(二)》施行后難以實現(xiàn)債權人和非舉債配偶一方利益平衡的尷尬局面,對夫妻共同債務認定中長期被詬病的問題進行了補充和完善。但其規(guī)定在實務審判中難以具體操作,出現(xiàn)了夫妻共同債務的舉債目的沒有明確界定,容易忽視夫妻共同意思表示的真實性,夫妻共同債務的舉債時間認定較狹隘,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限度認定不明,自由裁量權過大容易忽視落實利益平衡等一些新問題。對此,應當基于利益平衡的視域,對夫妻共同生活和生產經營的范圍進行界定,對夫妻雙方的共同意思表示行為的真實性仔細審查,對夫妻共同債務的舉債時間全面認定,明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限度,審慎行使裁量權平衡當事人合法權益,從舉債時間、舉債合意、舉債目的、舉債限度和審慎裁量等方面梳理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標準,并將其區(qū)分為主要認定標準和輔助認定標準,為實務中夫妻共同債務的具體認定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夫妻共同債務;利益平衡;認定標準
[中圖分類號]D9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0-8284(2020)03-0039-06
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深化依法治國必須要做到厲行法治,努力讓人們在每一個司法審判的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和公正。司法是法治建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解決社會糾紛的最后一道防線,如何使得博弈關系之中的多重利益沖突重新達到平衡的狀態(tài),是其重要的價值追求。家庭是社會組成的基本單元,隨著離婚案件數(shù)量的不斷攀升,如何從立法上厘清夫妻共同共債(下文簡稱夫妻共債)的相關規(guī)定,從司法上妥善處理離婚案件中的夫妻共債問題,平等保護各方當事人合法權益,特別是實現(xiàn)債權人和非舉債配偶一方的利益平衡,是落實依法治國實踐的重要助力。
近年來,中國經濟發(fā)展迅猛,夫妻共同財產來源多樣,婚姻解體后的共同債務也形式多變,隨著民間借貸糾紛的高發(fā),實踐中涌現(xiàn)了“假離婚、真逃債”、虛構債務和非法債務等問題。法釋〔2018〕2號頒布后在解決一些長期詬病的同時也隨之呈現(xiàn)出了一些新的問題,這些新情況的出現(xiàn)也增加了實務中對夫妻共債的認定難度。在學界和實務中,夫妻共債的認定和處理仍舊爭議頗大,學者的呼聲不乏從舉證責任、民法典編纂、性別平等、人格獨立等角度去探討夫妻共債,但基于利益平衡視域下的研究目前較少。因此,基于利益平衡的視域,探尋司法解釋中動態(tài)的利益平衡導向,分析法釋〔2018〕2號頒布后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梳理出實踐中判定夫妻共債的具體可行的標準,以期達到非舉債配偶和債權人之間利益平衡的狀態(tài),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一、問題提出的背景
《婚姻法》是我國婚姻家庭領域的基本法律,在其修訂后十多年間,為了更準確有效地認定夫妻共債,最高人民法院陸續(xù)出臺多部司法解釋。在法釋〔2018〕2號施行之前,存在著審判標準不系統(tǒng),實踐中司法解釋的適用難以取得預想的司法效果等情況,但究其根本仍是沒有把握好在天平兩端的債權人和非舉債配偶的利益平衡。法釋〔2018〕2號施行后解決既有問題的同時,也呈現(xiàn)出了一些新的問題,亟待確立相關認定標準以便更有效地認定夫妻共債。
(一)法釋〔2018〕2號施行前難以實現(xiàn)利益平衡
如何在審判中實現(xiàn)非舉債配偶和債權人一方的利益平衡,是學術界和實務中亟待解決的重點問題。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解釋(二)》(以下簡稱《婚姻法解釋二》)頒布之前,根據(jù)我國《婚姻法》第41條的規(guī)定,實務審判中多堅持“用途論”,即注重舉債配偶所負債務用途的認定,但該種立法理念對于債權人配置了較高的舉證責任,夫妻共債證明難度較大,債權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合法權益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這使得市場交易在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方面產生了危機?!痘橐龇ń忉尪烦雠_后,其第24條規(guī)定債務發(fā)生在婚姻存續(xù)期內推定為夫妻共債,學界稱之為“時間論”,側重于保護債權人的利益,而讓非舉債配偶一方承擔舉證不能的風險,非舉債配偶在訴訟中對債權人已經知悉其夫妻之間的財產協(xié)議或債權人與舉債配偶已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的情形很難舉證。第24條補充規(guī)定中的虛構債務、賭債及其他違法債務也難以舉證,因為絕大多數(shù)非法債務都借以正當?shù)拿x而很難留下可以被舉證的材料[1]。從“用途論”轉變?yōu)椤皶r間論”,從對債權人配置較高舉證責任到對非舉債配偶進行不利推定,我國《婚姻法》第41條在審判實踐中幾乎被棄用。雖然通過舉債時間進行推定有利于提高審判效率,夫妻共債認定后的連帶責任為民間借貸的償還提高了保障,但實務中機械適用《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的做法,嚴重損害了非舉債配偶一方的合法權益,導致法院判決的社會效果不夠理想。
(二)法釋〔2018〕2號施行后亟待確立認定標準
我國《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在適用中出現(xiàn)的實際問題,難以平衡非舉債配偶一方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經過十多年學界的呼吁和審判經驗的積累,法釋〔2018〕2號的施行對上述問題進行了糾正和完善:首次將“共簽共債”形式在夫妻債務糾紛中落實下來,在為法官審判提供新的參考因素的同時,也進一步引導和規(guī)范著民間借貸主體的交易行為[2];以家庭日常生活需要進行劃分,未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債務,推定為夫妻共債,而超出部分則需要債權人能夠進一步舉證證明,而非通過簡單的不利推定進行判定,打破了《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帶來的尷尬局面,為平衡債權人和非舉債配偶的合法權益提供了保障。但在審判實踐中,如何具體審查“共簽共債”行為,什么限度內可以認定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如何具體認定婚姻存續(xù)期內這個概念,為了夫妻共同生活或共同生產經營的舉債目的如何判定,以及法官在認定過程中如何平衡好各方利益等問題尚未明確?;诶嫫胶獾囊曈蛞约爱斀竦男聲r代背景,為了更好地處理夫妻共債問題,亟待對法釋〔2018〕2號施行后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梳理出系統(tǒng)而具體的夫妻共債的認定標準。
二、我國夫妻共債認定之癥結所在
法釋〔2018〕2號頒布施行后,即有地方法院適用該解釋并做出了有利于非舉債配偶一方的判決[3],對《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糾正和完善。但隨著該解釋的不斷適用,在面對紛繁復雜的夫妻共債案件時,其缺少具體可操做的認定標準的疏漏逐漸顯露,在適用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一)夫妻共債的舉債目的尚無明確界定
法釋〔2018〕2號中的第3條明確指出夫妻共債的舉債目的是為了配偶之間的共同生活或共同生產和經營,但目前我國尚無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對此加以界定。配偶雙方共同生活是社會和法律所預期的婚姻樣態(tài),婚姻關系的存在讓配偶雙方有義務將他們的生活聯(lián)結成為一個整體。在夫妻共同財產制度內,配偶之間的財產關系、債務關系是夫妻共同生活的必要內容。我國《婚姻法》第41條早就提出了“夫妻共同生活”的概念,其與法釋〔2018〕2號中第3條規(guī)定存在怎樣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法官又該如何適用呢?當婚姻存續(xù)關系解除后,配偶之間既存的有關共同生活、生產和經營的法律關系消滅,相應的權利義務也隨之結束,舉債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者共同生產經營的證據(jù)往往難以收集和證明。法官在審判中需要明確“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等的具體內容,在當事人對日常家庭瑣碎生活的舉證中判定舉債目的,從而對夫妻共債進行更加精準的認定。反觀當下,配偶之間的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的范圍和具體內容沒有明確界定,法官擁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需要學界及實務中盡可能地將夫妻共債的審判標準進行明確和統(tǒng)一。
(二)忽視夫妻共同意思表示行為的真實性
法釋〔2018〕2號中提出的“共同意思表示”這一概念,應指配偶雙方共同做出或者一方做出后另一方事后追認的合意行為,但口頭上或者書面上的共同意思表示,僅能表明形式上符合該要求。一方面,由于現(xiàn)實生活的復雜多變,配偶雙方可能處于不平等地位,其意思表示的做出也可能違背其內心的真實意思,在審查的過程不能僅根據(jù)形式上的合意,為了提高審判效率而直接認定,忽略審查非舉債配偶意思表示的真實性。另一方面,根據(jù)我國《民法總則》第146條的規(guī)定,配偶一方與債權人或配偶之間以虛假的意思表示虛構債務或者惡意逃債的行為是無效的[4]。實踐中不乏配偶雙方為了逃避債務而“假離婚”,以虛假的共同意思表示不合常理地處置夫妻共同財產,從而導致債權人難以實現(xiàn)自身合法債權的案件。然而在審判實務中,配偶雙方婚姻真實生活狀況的查明往往費時費力,大多數(shù)法官在判決中都會選擇回避或忽視債務的真實性問題或者默認該舉債是真實的,對配偶雙方的共同意思表示不作進一步的審查,為夫妻共債的判定埋下隱患。
(三)夫妻共債的舉債時間認定較狹隘
舉債時間是否在婚姻存續(xù)期內是實務中進行夫妻共債認定的參考標準之一,但《婚姻法解釋二》中的第23條規(guī)定,若債權人有能力證明舉債配偶一方所負的婚前債務,確實用于婚后家庭配偶之間共同生活的,也可以判定為夫妻共債,由配偶雙方共同承擔,因此舉債時間是否位于婚姻存續(xù)期內并非是其決定性要素。然而最新出臺的法釋〔2018〕2號中第2條和第3條規(guī)定均只提到了婚姻存續(xù)期內的認定情形,但僅僅將債務的發(fā)生限定在婚姻存續(xù)期內是非常狹隘的,難以應對復雜多變的實踐狀況。實務審判中,許多法官為提高審判效率,僅關注債務是否發(fā)生在婚姻存續(xù)期內,而忽視其他如舉債限度、舉債目的等重要認定標準,僅根據(jù)舉債時間判定是否為夫妻共債,導致此類案件的上訴率偏高,判決結果的司法效果不夠理想[5]。此外,實務中婚姻存續(xù)期內的認定,往往只關注配偶雙方婚姻關系的正常延續(xù)期間而容易出現(xiàn)一些其他問題,如混淆法定結婚登記和同居事實的節(jié)點,忽略準予離婚的判決或調解是否已經生效,還存在著分居期間配偶一方以個人名義舉債認定不明等問題。
(四)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限度認定不明
新發(fā)布的法釋〔2018〕2號以“共簽共債”的形式界定了夫妻共債,并以“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為標準劃分了夫妻共債中家事代理權的限度。其第3條規(guī)定了債權人想要認定配偶一方以個人名義在婚姻存續(xù)期間,借債數(shù)額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大額舉債為夫妻共債,需要證明該債務是舉債配偶用于夫妻之間的共同生活或者共同生產經營。相較《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而言,以家庭日常生活需要將配偶一方以個人名義進行的舉債進行劃分,而不是直接對非舉債配偶進行不利推定,保障了其合法權益。然而“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是一個典型的不確定概念,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均衡,城鄉(xiāng)貧富差距較大,不同婚姻當事人自身的經濟狀況、消費習慣、收入水平等因素又千差萬別,致使夫妻共債的舉債限度難以明確。許多法官在實務中對于是否超過家庭日常生活需要存在一定的疑惑,在沒有具體審判標準的情況下,審判實踐中難以達成共識,容易導致同案不同判的情形出現(xiàn),損害了司法的權威性和法的穩(wěn)定性,不利于我國法治建設的穩(wěn)步推進。
(五)自由裁量權過大容易忽視利益平衡的落實
通過分析論證有關夫妻共債的司法解釋即可了解到其背后保護和平衡當事人合法利益的立法精神,但在審判實踐中由于夫妻共債糾紛的復雜多變,婚姻家庭生活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和日常性,導致債權人和非舉債配偶難以舉證,訴訟往往處于舉證不明的困境。雖然法釋〔2018〕2號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規(guī)定存在的不合理問題,但法釋〔2018〕2號的規(guī)定太過寬泛,施行后缺少具體可操做的審判標準,法官在審判自由裁量方面擁有較大的自由發(fā)揮空間。各地法官素質參差不齊,審判技能熟練程度不盡相同,各地法官可能對司法解釋做出不同的解讀和適用,難以很好的把握司法解釋背后的利益平衡精神,平等地保護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真正將平衡債權人和非舉債配偶一方的利益落實到實處,針對夫妻共債糾紛案件容易出現(xiàn)同案不同判的情形。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如何在夫妻共債的認定中準確有效地適用我國《婚姻法》和法釋〔2018〕2號的規(guī)定,審慎行使裁量權,落實利益平衡原則是法治中國建設的重要助力。
三、我國夫妻共債的具體認定
法釋〔2018〕2號頒布施行后,一直被學者詬病的《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基本上被取代了。我們在看到法釋〔2018〕2號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的同時,針對法釋〔2018〕2號施行中出現(xiàn)的一些新問題該如何應對?法官在審判實踐中又該如何基于利益平衡原則做出更加合理、社會接受度更高的判決呢?通過對以上問題的探索,在法釋〔2018〕2號施行背景下,確立更加合理完善的夫妻共債的認定標準。
(一)界定夫妻共同生活和生產經營的范圍
對于配偶之間共同生活抑或是共同生產和經營的舉債目的,法律并無明文解釋。法釋〔2018〕2號的規(guī)定表明舉債范圍在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范圍內的屬于舉債配偶為了共同生產經營或者配偶之間共同生活的舉債情形[6]。我國《婚姻法》第41條提出的“夫妻共同生活”,學界通常認為包括夫妻在婚姻存續(xù)期間的生產、生活或經營等[7],涵蓋了法釋〔2018〕2號第3條規(guī)定中狹義的“夫妻共同生活”及“共同生產經營”。狹義的夫妻共同生活是指配偶雙方因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持續(xù)穩(wěn)定的家庭生活共同體所負的債務,具體包括:第一,因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而背負的債務[8];第二,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債務,但非舉債配偶在客觀上共享了該舉債帶來的實質利益。根據(jù)《民法通則〈意見〉》第43條中的規(guī)定,夫妻共同經營負有的債務應產生于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否則將會喪失共同經營的事實基礎。實務中一般認為,配偶雙方共同從事投資、生產經營活動或利益由配偶雙方共同享有但僅由配偶一方從事生產經營的行為屬于夫妻共同經營[9]。共同經營所負的債務包括正常從事工商業(yè)、家庭承包經營及其他金融活動過程中生產、經營各環(huán)節(jié)的投資和欠繳稅款等行為所負的債務。審判實踐中,因配偶共同生活或共同的生產經營行為而產生的夫妻共債可能有多種表現(xiàn)形式,但無一例外地是非舉債配偶應當在客觀上共享了該舉債帶來的實質利益,法官可通過該實質要素來判定是否具有為了夫妻共同生活或共同生產經營的舉債目的。
(二)注意審查夫妻共同意思表示行為的真實性
配偶之間共同意思表示形成的舉債合意,可約定我國婚姻法及相關司法解釋規(guī)定之外的債務由配偶雙方共同承擔,該種夫妻共同債務為意定之債,這也表明我國立法越來越注重保護配偶雙方的意思自治。法釋〔2018〕2號中有規(guī)定,配偶雙方進行共同簽字確認或者配偶一方事后再度追認等夫妻合意行為所負的債務,應當作為夫妻共同債務來認定。根據(jù)該司法解釋的立法目的可以推定該條屬于任意性規(guī)范,引導民商事主體規(guī)范交易行為而非強制性規(guī)范,為法官提供了新的判定標準,明確了認定夫妻共同債務的“共簽共債”形式,強調了配偶雙方的共同簽字行為或者事后追認行為以及通過其他方式,如微信、電話、短信、郵件等確認的夫妻合意表示行為,均可以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配偶之間的共同意思表示行為為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提供了明確而規(guī)范的行為,但法官仍應當全面仔細審查基礎法律關系,盡量查清婚內生活狀況,婚姻關系解除的原因以及夫妻共同財產的處理方式,避免當事人為逃避債務而基于虛假意思表示處理夫妻共同財產或債務;防止當事人利用婚姻關系中的不平等地位欺詐、脅迫對方簽字或做出追認行為,讓“共簽共債”的制度真正能夠保護交易安全,讓非舉債配偶的合法權益真正落到實處。
(三)全面認定夫妻共債的舉債時間
一般而言,夫妻共債的舉債時間在婚姻存續(xù)期內,但若該舉債行為發(fā)生在婚姻存續(xù)期之前,且該舉債行為符合為了配偶共同的生活或生產經營抑或是有配偶之間的共同意思表示,也可綜合認定該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因此,舉債時間僅對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起到輔助作用,因其便于當事人舉證,法官可審查后做出初步的推定及排除,但不能再因為《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直接根據(jù)舉債時間對非舉債配偶做出不利推定,還應當進一步參考夫妻共同債務認定的主要標準?;橐鲫P系的存續(xù)期間是指配偶雙方登記結婚到婚姻關系解體的時間段,其中包括法定登記后尚未同居期間和婚后非同居期間,以及法院在離婚訴訟中準予的離婚調解或離婚判決未生效的期間。我國《婚姻法解釋一》第4條規(guī)定,未辦理法定結婚登記的進行補辦的,婚姻關系從配偶雙方均達到結婚所要求的實質要件時發(fā)生效力,即婚姻關系的存續(xù)期間從配偶雙方均達到結婚所需要的實質要件時開始起算;根據(jù)該司法解釋第5條,1994年2月1日前同居符合事實婚姻的,那么從同居之日起,就屬于婚姻存續(xù)期內。全面認定婚姻存續(xù)期內有助于法官在夫妻共債糾紛中當事人舉證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對夫妻共債的形成有清楚的了解和認識[10]。
(四)明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限度
《婚姻法解釋一》第17條對日常家事代理權進行了相關規(guī)定,新出臺的法釋〔2018〕2號則以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為標準劃分了我國夫妻共同債務的舉債限度。在日常家庭事務的處理范圍內,配偶雙方都有權代理對方進行意思表示,舉債配偶以個人的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所需要而背負的債務,即使債權人對于其婚內財產制度不清楚,也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債。而超過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大額舉債,法官僅可在審查后初步推定其不屬于夫妻共同債務,但債權人仍有權提供相關證據(jù)反駁該不利推定。據(jù)統(tǒng)計,中國城鎮(zhèn)居民家庭的消費支出種類主要包括服裝、煙酒食品、教育文化娛樂、交通通信、醫(yī)療保健、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其他用品及服務等八大類[11]。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范圍,可參考上述消費種類[12],再根據(jù)婚內生活狀況,包括配偶間共同承擔撫養(yǎng)孩子、贍養(yǎng)老人及其他家庭責任的支出,具體參考配偶雙方職業(yè)類型的不同、收入水平的高低、日常消費的習慣、社會交往的范圍以及家庭人口的數(shù)量等因素和所處地區(qū)的一般風俗習慣進行認定,超出上述范圍的舉債行為,債權人則需要承擔舉證責任。此外,農村承包經營戶及個體工商戶具備其自身的特殊性,其一般以家庭為經營單位或收益主要供家庭成員消費,導致家庭日常生活的消費行為與經營行為經常交織在一起而難以嚴格區(qū)分,在法釋〔2018〕2號施行的背景下,該舉債行為不超出日常生活及生產經營的習慣性支出,應當認定為家庭日常生活所需,認定該舉債行為是為了共同的生活及生產經營。
(五)審慎行使裁量權平衡當事人合法權益
《民事訴訟證據(jù)若干規(guī)定》第74條以及《民間借貸規(guī)定》第16條第2款、第19條的規(guī)定,法官應當依職權仔細調查配偶雙方的婚內生活狀況,通過對舉債配偶和債權人之間的關系、債務產生的具體情況、各方交易習慣以及證人證言、當事人出庭情況的審查,結合生活經驗法則,綜合判斷借貸事實是否發(fā)生,是否存在虛假民事訴訟的情形。法官在處理具體案件時,應當遵循立法的價值取向、最高人民法院的意見指導及民事訴訟的相關規(guī)則,在庭審過程中,應當秉著誠實和善良的信念,運用自己的理智,依據(jù)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達到內心確信后再做出客觀判決[13]。從最初只側重保護某一方利益,再到注重平衡各方利益,立法理念中的利益權衡反映了我國婚姻法立法水平的不斷提高,也表明民法中并沒有絕對的利益對抗,只有相對的利益平衡。不同離婚糾紛案件中的復雜情況是社會常態(tài),如何使得處在博弈關系之中的多項沖突利益能夠重新達到平衡狀態(tài)才是關鍵?;橐龇ㄋ痉ń忉尩慕舆B出臺,對夫妻共債不斷進行補充解釋,體現(xiàn)了利益平衡原則,即通過協(xié)調各方面的沖突因素,在共存和相容的基礎上讓債權人和非舉債配偶一方的利益達到平衡的優(yōu)化狀態(tài)[14]。想讓人們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和正義,需要從司法環(huán)節(jié)平衡對立沖突的利益,在審判實踐中法官應當審慎行使自由裁量權,在綜合考量主要認定標準和輔助認定標準的基礎上,平衡債權人和非舉債配偶一方的利益,平等而有效地保護夫妻共債中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15]。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關于夫妻共債的認定標準可分為主要認定標準和輔助認定標準,就法庭審判來看還需包括審慎裁量等因素在內。審慎裁量雖不屬于夫妻共債的具體認定標準,但審慎行使自由裁量權,平衡債權人和非舉債配偶的合法權益,是法官在夫妻共債認定過程中應當遵守的審判原則和要求。主要認定標準具體包括舉債目的和舉債合意,輔助認定標準則離不開舉債時間和舉債限度,它們對于案件審判的參考地位是不同的。實務中的法官往往傾向于從舉債時間和舉債限度來判定是否屬于夫妻共債,但它們屬于輔助認定標準,僅起到一定程度上的推定作用,當事人仍可以通過舉證來反駁推定的事實,難以同主要認定標準一樣可以直接認定夫妻共債。實務中的案件情況各異,當事人提交證據(jù)的能力也參差不齊,因此僅僅通過舉債時間是否在婚姻存續(xù)期內,以及舉債限度是否超出家庭日常生活的需要,可以判定一部分債務屬于夫妻共債。但這只是出于便于審判的目的,先判斷當事人容易舉證的輔助認定標準。然而僅僅通過舉債時間就進行判定是不合理的,甚至容易出現(xiàn)誤判的情況,如夫妻婚前所借個人債務,婚后使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該舉債雖不在婚姻存續(xù)期內,但仍屬于夫妻共債。因此,在審判實踐中輔助認定標準僅是便于審判和推定,但直接適用其判定夫妻共債并不合理,舉債時間、舉債限度并非是夫妻共債認定的前提標準。
主要認定標準包括舉債目的和舉債合意,只要符合這二者之一,均可以判定其為夫妻共債[16]。舉債目的應當是為了配偶之間共同的生活、生產和經營,舉債合意應有配偶雙方真實的共同意思表示。為了夫妻共同生活的舉債情形囊括以個人名義進行的未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舉債行為,司法解釋為了方便實務中的判定,將在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范圍內的債務推定為夫妻共債,使得為了夫妻共同生活或共同生產經營的舉債目的更好認定。此外,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夫妻共同生活或生產經營的舉債目的在訴訟中不易被舉證,非舉債配偶在客觀上有沒有共享舉債所帶來的收益是該舉債目的的重要判定要素。輔助認定標準包括舉債時間和舉債限度,僅可在案件審判中進行初步推定。舉債時間為婚姻存續(xù)期內,舉債限度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為輔助認定標準,符合這二者之一,并不能直接認定是否為夫妻共債。舉債行為在婚姻存續(xù)期內可以初步推定為夫妻共債,而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可以初步推定不屬于夫妻共債,但仍需進一步考察主要認定標準。因此,夫妻共債的認定中,比較合理且全面的認定方式是,在判斷當事人容易舉證的輔助認定標準后,再考察主要認定標準,最后綜合訴訟規(guī)則進行判斷,從而對夫妻共債做出科學有效的認定。
[參考文獻]
[1]夏江皓.論中國民法典夫妻共債界定與清償規(guī)則之構建[J].婦女研究論叢,2018,(4):56-57.
[2]王禮仁.夫妻共債規(guī)定的理解與適用[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8,(2):101-102.
[3]黃俊峰,林利.湖南寧鄉(xiāng)法院審結婚姻法新司法解釋第一案[N].人民法院報,2018-01-19(3).
[4]徐九生,康子豪.論被害人錯誤同意的效力[J].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8,(5):49.
[5]李洪祥.我國夫妻共債構成依據(jù)的反思[J].江漢論壇,2018,(7):97-98.
[6]繆宇.走出夫妻共債的誤區(qū)——以《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為分析對象[J].中外法學,2018,(1):259.
[7]陳葦.婚姻家庭繼承法學[M].北京:群眾出版社,2012:273.
[8]蔣月.民法典中的夫妻債務制度比較研究——兼議對我國相關立法的啟示[J].現(xiàn)代法學,2017,(5):41.
[9]冉克平.論夫妻共債的類型與清償——兼析法釋〔2018〕2號[J].法學,2018,(6):76.
[10]繆宇.美國夫妻共債制度研究——以美國采行夫妻共同財產制州為中心[J],法學家,2018,(2):18.
[11]國家統(tǒng)計局.2018年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情況[EB/OL].(2019-01-21)[2019-02-26]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1/t20190121_1645791.html.
[12][德]迪特爾·施瓦布.德國家庭法[M].王葆蒔,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89.
[13]唐豪.論《夫妻債務解釋》的舉證邏輯與司法適用[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4):30.
[14]劉耀東.民法典編纂視野下夫妻共債推定規(guī)范的構建[J].婦女研究論叢,2018,(4):51-52.
[15]曾祥華.立法過程中的利益平衡[M].知識產權出版社,2012:97.
[16]邱國威.論夫妻共債的認定規(guī)則[J].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8,(4):40.
〔責任編輯:張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