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外漢語初級口語課堂經常運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從而實現(xiàn)提高漢語學習者口頭交際能力的目的。目前,留學生的漢語口語學習的需求不斷增加,傳統(tǒng)的無語伴小組討論在課堂管理和學習效果上仍存在一定的瑕疵,對外漢語語伴合作模式小組討論在傳統(tǒng)的無語伴小組討論上相應地創(chuàng)新,加入“語伴”這個要素,為改善小組討論這一教學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關鍵詞:初級口語課 語伴合作 小組討論
中圖分類號:H19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2-0040-02
小組討論是一種課堂活動的重要的形式,能引起大量目的語輸出,進行信息交換,從而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語伴是與語言學習者一起學習語言的伙伴,在本文中的語伴是“目的語伴”,即地道的目的語母語者。[1]
一、語伴合作模式下小組討論的內涵
語伴合作模式下的小組討論是指學習者和目的語伴在同一小組內就某一問題展開討論,互相交換意見和觀點,最后總結觀點發(fā)言的一種學習模式。[2]完整的課堂主要包括講練新知、鞏固新知等環(huán)節(jié)。由于目的語伴的語言水平本身就超過了初學者,因此目的語伴并不參與留學生學習新知的環(huán)節(jié),僅參與留學生的課堂活動,語伴合作模式下的小組討論也僅是課堂活動的一種。實踐中,因為要協(xié)調目的語伴和留學生各自的學習安排,所以課堂活動安排在獨立的課時中,每周一次,每次為連續(xù)兩課時,每課時45分鐘。
小組分配時,三到四人為一組,按照“田”或“品”字形落座。根據(jù)“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目的語伴作為組內的最優(yōu)生,每組一名,分組不固定,組內成員會在兩課時后更換。
為了確保目的語伴在不跟堂學習新知的情況下也能了解留學生的學習進度,任課教師會利用各種社交平臺,例如微信、電子郵件等,公布留學生的學習內容及布置每周一次課堂活動的任務,讓目的語伴有所準備,確保課堂活動可以順利開展。
當任課教師布置完任務,列出需要在討論中用到的語法和詞匯時,目的語伴需要根據(jù)小組的氛圍適時地發(fā)言,盡量發(fā)揮表率的作用。在留學生的發(fā)言遇到困難時,目的語伴也要給予相應的幫助并且糾正他們的錯誤,必要時向任課教師求助。除此之外,目的語伴還要記錄下留學生所犯的錯誤和課堂表現(xiàn)情況,以便課后向任課教師反饋,輔助教師查漏補缺。
二、語伴合作模式下的小組討論的特點
1.提供的語言幫助更有針對性
首先,語伴合作模式下的小組討論可以針對性地解決討論不暢的問題。在留學生的漢語課堂里,教師偏向于將母語不同的學生分在一個討論組,已達到多用目的語的目的,但是由于母語不同,中文水平又比較低下,討論一旦遇到障礙就很難再繼續(xù)下去,小組討論的意義便蕩然無存。此時如果加入了目的語伴,目的語伴會對問題作出相應的解釋,從而使討論順利進行。
其次,語伴合作模式下的小組討論可以有針對性地模擬語言交流環(huán)境,緩解交流壓力。留學生初到中國,面對完全陌生的語言環(huán)境,需要大量的語言知識來支撐生活需要。相較于無語伴模式的小組討論,語伴合作模式的小組討論情境更加真實,可以針對性地模擬出大多數(shù)日常情境,而與真正的社會環(huán)境相比,語伴可以調節(jié)語速,解釋語句含義,顯得更為寬容,這樣留學生便會從討論中贏得成就感,減少心理焦慮,更好地適應學習和生活。
最后,語伴合作模式下的小組討論可以針對性地糾正語言錯誤。在無語伴模式的小組討論中,留學生的語音、詞匯、語法都有或多或少的問題,教師無法在短時間內對每個學生進行更正訓練,而加入了語伴后,語伴會在討論中糾正留學生的語言錯誤,并且記錄錯誤,供教師查閱,課后教師就可以針對性地糾正留學生的語言錯誤,跟蹤訓練,在短期內解決留學生的語言問題。
2.討論的任務更加具體
首先,語伴合作模式使討論任務的目標更明確。在無語伴模式的小組討論中,有時留學生在解讀任務時會出現(xiàn)思維上的偏差,討論的結果和設定的目標相差過大,加入語伴可以在一開始修正討論的目標,以便于接下來任務的開展和完成。
其次,語伴合作模式落實了任務的步驟,發(fā)揮了任務步驟的有效性。在無語伴模式的小組討論中,雖然教師會對小組成員的發(fā)言順序及發(fā)言次數(shù)有一定的指導,但是在實際的討論過程中,有時留學生沒有特別強烈地遵循任務實施步驟的意愿;因此無法完全完成任務。目的語伴除了扮演討論合作者的角色,還需扮演討論引導者的角色,引導留學生遵循討論實施的步驟,鍛煉留學生按照要求完成討論的意識,長此以往就能確保教師布置的語言點得到練習,達到交際和教學雙線結合的效果。
3.反饋更加及時
語伴合作模式的小組討論的課堂反饋更加及時。無語伴模式的小組討論主要依靠任課教師來管理課堂,觀測學生的學習情況,接收和解決學生們在學習上出現(xiàn)的問題。但教師并不是全能的,學生也不是所有事都愿意向教師請教,因此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不能被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錯過了糾正錯誤的最佳時機。
而加入了語伴的小組討論,因為語伴會在討論中記錄留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障礙,課后語伴會向任課教師說明留學生的學習情況,任課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掌握情況,并在課后或者下一次課上作出相應解答,做好查漏補缺的工作。
三、存在的不足
1.志愿者的專業(yè)能力良莠不齊
在一學期的實踐中,多數(shù)志愿者來自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即便是本身學習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的同學,在語言溝通、普通話和外語方面還是存在著一些不足。在和留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的時候,志愿者無法確認留學生的詞匯量,使用的中文超出了留學生的理解范圍,導致討論雖然達到了交際的作用,但老師布置的語言點不能在討論中完全覆蓋,留學生出現(xiàn)的語言錯誤,語伴無法完全及時糾正,致使教學任務的完成度難以保證。
2.合作學習中跨文化交際方面的引導不足
小組成員由中外雙方組成。討論問題時,受到成長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每個人對于同一問題都有著各自不同的意見,甚至會產生誤解。由于討論的時間限制,這些誤解很難在課堂上解開,長此以往會抑制雙方學習和交流的欲望。因此在學生表達自己對于問題的看法時,協(xié)調各方觀點就成了小組討論總結環(huán)節(jié)的關鍵,教師應當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指導。
3.小組討論評價機制有待完善
在小組討論結束后,老師會對小組的討論結果進行提問,詢問語伴留學生的討論情況,從而評估討論的效果。首先,提問主要針對的是語言點,對留學生在小組里的表現(xiàn)評價并不到位。其次,評價的方向主要是目的語伴對留學生作出評價,評價方向較為單一,無法得知目的語伴的討論表現(xiàn)。最后,評價的標準較為模糊。語伴反饋時均為描述性的口語表達,沒有全面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來對整個討論活動進行評估,活動進程中的隱患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影響了改善小組討論模式的進程。
四、初級口語課堂語伴合作模式的小組討論改進建議
語伴合作模式的小組討論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不斷地完善。現(xiàn)針對上述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篩選目的語伴,合理分配組員
首先,針對語伴能力良莠不齊的情況,在語伴進入課堂之前可以通過能力測試來分辨語伴的水平,從而進行合理的小組安排。對于能力不足的語伴,可以開展定期的培訓,提高語伴的水平,為接下來的課堂做好語伴儲備。
其次,除了語伴口語水平等因素,小組內成員的年齡、性別、興趣愛好等因素也影響著討論的效果,比如一些口語不好的同學,他們希望分配到的語伴更加溫柔細致,不會因為他們的口語不好而失去和他們交流的愿望。因此,應在小組分配前了解學生的基本信息和他們的學習訴求,以便更合理地分配。
最后,小組內成員的安排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在活動進行前應為目的語伴和留學生做好心理建設,不斷調試小組成員,以求最理想的狀態(tài)。
2.樹立跨文化交際觀念
由于學生之間的互動在語言學習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同學之間也需要建立健康的關系。[3]留學生和中國學生在小組討論交流時,有時會視小組討論為負擔即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務,有時會因為雙方的思維模式不同而產生誤解。因此,教師首先應關注雙方的心理,在培養(yǎng)語言的同時轉化學生思維,幫助他們樹立正確平等的學習和交際觀念,調解因文化背景不同而產生的矛盾。
除了教師在課堂上對每一位學生的關懷外,課堂討論小組在課下也應當積極交流。學生在課堂討論過程中出現(xiàn)的分歧可以通過課下討論交流自行解決,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提升。海外教育學院和語言文化中心可適當組織相關活動,給雙方搭建繼續(xù)學習討論的平臺。
3.完善評價和監(jiān)督體系
首先,為了更好地監(jiān)督和評價留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可以制定詳細的評價監(jiān)督表。評價監(jiān)督表的評價監(jiān)督標準要廣泛且多元,最好能全面地評價,評價結果可適當計入期末成績。除了表格這種量化性的評價,教師和目的語伴可以多用一些描述性的語句來對留學生進行鼓勵性的評價,以此激發(fā)學習興趣。
其次,因為語伴自身也會出現(xiàn)一些語病和不當?shù)慕浑H行為,所以評價的對象不能僅限于留學生,應當對目的語伴和留學生雙方都進行評價,了解小組討論中出現(xiàn)的語言問題和文化問題。
最后,評價不能只停留在提出問題上,應當及時解決問題,避免產生后患。問題評價完卻遲遲得不到響應,雙方必然會對小組討論產生厭惡的心理,不利于小組討論的長期進行。問題可以在課下集中解決,也可以在課上作為案例講解,當問題得到妥善處理時,才真正體現(xiàn)了評價和監(jiān)督體系的價值。
五、結語
本文主要總結語伴合作模式在前期選擇語伴、中期討論和后期反饋過程中的優(yōu)缺點,并對此提出改進建議,改善語伴合作模式。語伴合作模式中,語言知識的傳授、跨文化交際、課堂管理仍是三個中心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期待教師和相關專業(yè)的學生對此給予一定的關注和思考,豐富和完善語伴合作模式下的小組討論。
參考文獻:
[1]陸逸飛.來華留學生語伴交際情況調查及啟示[J].現(xiàn)代交際,2019.
[2]施丹丹.對外漢語課堂小組活動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1.
[3]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0.
責任編輯:楊國棟
[基金項目]江蘇大學第十八批大學生科研課題立項資助項目(18C651)。
[作者簡介]陳倩,江蘇大學文學院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