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妍
【摘 要】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以及新課標的改革,教育部門對初中歷史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目標,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對學生家國情懷教育的重視程度。利用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有效加深學生對于所學知識內容的掌握程度,還可以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愛國主義精神,真正落實新課標的具體改革內容。本文就如何在實際的初中歷史課堂中正確滲透家國情懷教育展開討論,希望為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做出努力。
【關鍵詞】 初中歷史 ?家國情懷 ?教學
引言: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部門所頒布的《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教師應當在實際的授課過程中,通過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通過在實際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滲透家國情懷教育的方法,不僅可以有效豐富課程資源,拓展學生的眼界,還可以幫助同學們形成良好的愛國主義精神。由此可見,在實際的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滲透家國情懷教育勢在必行。
一、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滲透家國情懷教育的必要性
(一)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念
在我國當前的社會背景下,學生長期生活在和平的環(huán)境之中,無法有效理解為國家死而后已的家國情懷。比如當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內容時,學生很難理解孫中山先生那種憂國憂民,不得已依靠暴力推翻清政府統(tǒng)治的愛國情懷。為了有效避免這種現象的發(fā)生,教師應當在實際授課的過程中,通過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將學生引入當時的社會情景之中,指導同學充分感受歷史人物的性格特點以及他們獨有的愛國情懷,利用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加深學生對于所學知識內容的掌握程度,便于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念。
(二)有助于滲透德育教育
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部門逐漸加大了對德育教育的重視程度,這便需要教師在實際的授課過程中積極改變教學方法,滲透德育教育。初中歷史教材涉及到很多蘊含家國情懷教育內容的文章,通過家國情懷教育也可以向同學們滲透德育教育。比如當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西周分封制度”的相關知識內容時,可以充分地為同學們展示出古代人民認祖歸宗、孝敬長輩的文化構建過程,這一構建過程也可以充分傳遞出家國同構的概念。由此可見,日常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家國情懷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種德育教育。
(三)有助于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要求,這一點與家國情懷的內在完全一致,即使是在我們目前所處的社會背景中,也依舊是為人處世的第一準則。在初中歷史教材中涉及很多能夠充分體現愛國主義思想的教學內容。例如扶清滅洋的義和團、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壯烈犧牲的鄧世昌等。教師通過指導學生充分掌握這些知識內容的方法,可以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愛國主義精神,使得他們能夠在日后成長為一名真正愛國的有志青年。
二、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滲透家國情懷教育的措施
(一)正確理解家國情懷教育的含義
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部門所頒布的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對家國情懷教育的真正含義進行了闡述,既利用充滿人文情懷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習與探討歷史中的各種現象與問題,并將國家繁榮、民族昌盛與人類社會的共同進步作為使命。由此可見,任何歷史事件中都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情懷。為此教師應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充分關注教材中能夠體現家國情懷的教育內容,利用它們將同學們引入當時的社會背景的教學方法,幫助他們更好地體會歷史人物的性格特點與心理想法,進而將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提升至家國同構的高度上去。
(二)挖掘教材中的家國情懷教育資源
由于初中歷史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歷史事跡和人物。根據這些歷史真實事件,教師可以從中提煉出很多有利于家國情懷教育的教學素材。例如教材中涉及到的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等。通過指導學生充分掌握這些知識內容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傳遞出家國情懷的相關教育理念,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愛國主義精神,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真正落實新課標的具體改革內容。
三、初中歷史課堂滲透家國情懷教育時應當注意的問題
(一)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科素養(yǎng)
在實際的教學生活中,教師能夠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起到良好的指導與引導作用。由此可見初中歷史課程的教學質量受到教師學科素養(yǎng)極大的影響。同時教師自身的學科素養(yǎng)也會影響傳遞給學生怎樣的價值觀念,對于實際的歷史教育而言,涉及很多教育理念。其中便包括家國情懷的相關教學內容,為了能夠更好地整合這些教學理念,并將其升華為正確的歷史觀與價值觀,便需要歷史教師掌握良好的專業(yè)與學科素養(yǎng),充分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于所學知識內容的掌握程度。
(二)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法
為了能夠在實際的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正確滲透家國情懷教育,便需要教師充分掌握同學們的具體學習狀況,便于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加以正確的指導。同時教師還應在日常的授課過程中提高學生在課堂之中的學習地位,并通過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愛國主義精神,充分體現出家國情懷的教育價值。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有效提高同學們的歷史綜合素質水平,教師可以嘗試在實際的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通過滲透家國情懷教育的方式展開教學工作。通過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有效加深學生對于所學知識內容的掌握程度,還可以有效提高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便于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謝菡.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家國情懷教育[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3:33+35.
[2] 張聰聰.初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的培養(yǎng)[D].河南大學,2018.
[3] 賀孝香.初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的培養(yǎng)策略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