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張奚若教育思想研究

2020-08-20 05:19:27王子聰
青年時代 2020年12期
關鍵詞:學生教育學校教育

王子聰

摘 要:在近代中國救亡圖存的大語境之下,教育界逐漸產生了新的趨向:新式學校教育的興起、民族主義為底色的國民教育的出現(xiàn)、以學生為代表的邊緣知識分子的增多。作為擁有留學歐美經歷并取得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的張奚若,對于這三個趨向都有著自己的思考。本文的中心問題是張奚若教育思想中的學校教育思想、國民教育思想、學生教育思想。其中,在學校教育中,張奚若堅持完整的學校體系,并注重高質量學科建設;在國民教育中,張奚若主張以個體為中心;在學生教育中,張奚若存在著從主張學術為主到積極參與社會政治的轉變。

關鍵詞:張奚若;學校教育;國民教育;學生教育

近代中國,教育無疑具有特殊的意義。晚清以來,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們普遍認同,中國的落后是在科技、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全面落后。在救亡圖存的語境中,這種落后的后果將是亡國。而想要改變這一落后的現(xiàn)狀,推廣新式教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

與其許多同儕一般,張奚若的一生同教育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張奚若,原名張蕓,字熙若,陜西朝邑(今屬大荔)人,1899年10月出生在一個中醫(yī)家庭。早年曾參加同盟會與陜西的辛亥革命。革命之后痛感國家需要建設人才,便毅然遠赴美國哥倫畢業(yè)大學修讀政治學專業(yè),在1917年和1919年分別獲得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1928年起,張奚若開始在中國的高校內教授政治學。1929年8月起,張奚若開始在清華大學政治系就職,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成為西方政治思想史方面的權威。1952年,張奚若成為新中國第二任教育部長,對新中國的教育事業(yè)做出了巨大貢獻。

本文以1989年版、2019年版兩個版本的《張奚若文集》①為主要材料,從三個方面來介紹張奚若的教育思想:國民教育思想、學校教育思想、學生教育思想。

一、張奚若學校教育思想

1905年科舉制廢除之后,傳統(tǒng)的“士”走向式微,知識分子群體崛起。在新誕生的知識分子群體中間,新式學校教育部分替代了原有科舉制的作用。而學校一直是知識分子們生命歷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張奚若也不例外。張奚若的一生的多數(shù)時間,是以學校為主要舞臺度過的。他同學校關系密切,并且闡釋了大量關于學校教育的思想。

張奚若主張要建立完整的學習教育體系。張奚若認為學校教育應當有完整的體系,各級學校分別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小學、中學、大學都應建立而不偏廢。但張奚若并沒有僅限于紙上談兵,他根據(jù)實際情況,對實現(xiàn)完整的學校教育體系的設想做出部分修改和調整。

一直以來,他關注著陜西籍的學生的受教育狀況情況[2]。甚至在新中國建國之后,張奚若依然對陜西籍大學生的情況表示著密切的關注[2]。張奚若在1935年發(fā)表了《陜西的教育問題》[2]討論陜西的教育現(xiàn)狀。在本文中,張奚若主張各級教育應當有完整的體系,各級教育機構分別有不同的功能與作用,只有完整的學校教育體系,才能從根本上改變陜西落后的現(xiàn)狀。

張奚若認為,中小學教育是“養(yǎng)成一般國民的最要方法”,如果不重視中小學的教育,則“一般國民的智識必甚簡陋”。他主張以建立優(yōu)質師資條件為中心,加強中小學的學校教育。同時,張奚若認同西安高級中學的發(fā)展成績,他認為高級中學的發(fā)展必定可以提高陜西籍學生考取高水平大學的可能性。但是張奚若認為,全省只有西安的高等中學獲得良好發(fā)展是不夠的,希望“同州、鳳翔、漢中、榆林等處都能有一個名實相副的高中出現(xiàn)”。

對于大學教育,張奚若同樣表示了關注。他認為大學教育是必要的,但是現(xiàn)實是“陜西現(xiàn)時沒有大學”。他并沒有因此生搬硬套東部發(fā)達地區(qū)的經驗,盲目建議陜西興辦綜合性大學,而是建議陜西地方教育當局津貼學生去東部發(fā)達地區(qū)乃至國外進行讀書,并且他主張在陜西當?shù)亟iT學校以替代大學教育?!懊椉爸聘飪煞N,本省有大量原料。似可各設專校,以儲人才而期應用。”

此外,張奚若主張大學內部的學科設置應該以高質量為第一要求。他反對只關注大學的開設,而不關注學科的建設。他認為師資力量是學科建設的重要保證。

張奚若批評民國時代北京的大學設置數(shù)量過多,學科質量不能保證。“老實說,現(xiàn)在中國全國連一個真正的大學都沒有!”[2]張奚若認為,民國時代的知識分子們辦學只求虛名并不務實際,過多地追求大學的名號,非大學不辦,非大學不教,故過多地開辦大學。大學內部的學科的質量卻完全難以得到保證。所以張奚若認為當時中國沒有一所大學是符合真正大學標準的大學。他認為當時北京的大學,每個大學只有一兩個學科發(fā)展較為順利,這些大學“名為大學,其實均是大學之一部,并不能成為獨立大學”,“多半只能組成一個大學的各科”。正因為如此,張奚若干脆主張當時北京的學校進行合并,“北京只應該有一所大學”,選取其中發(fā)展較好的學科,組成一所張奚若所認同的大學[2]。

二、張奚若國民教育思想

近現(xiàn)代以來,國民教育的作用日益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在21世紀的今天,世界各國普遍達成了國民教育作用的共識,把它看作是提高國民意識中的國家認同,塑造普通民眾的身份意識的必要途徑[3]。身處近代中國救亡圖存的大環(huán)境中的張奚若,對國民教育同樣十分關注。為此發(fā)表了系統(tǒng)的論述。

張奚若認為,國民教育是現(xiàn)代國家所必需的要素?!耙薪∪膰遥噩F(xiàn)有健全的人民”,“有怎樣的人民便有怎樣的國家”。國民教育的普及,現(xiàn)代國民人格的養(yǎng)成,是現(xiàn)代國家建立的無法回避的進程。他舉出西方英國、美國、法國、德國等國家的例子,進一步說明了西方國家實現(xiàn)從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轉型過程中,國民教育與現(xiàn)代國民人格的普及具有重要作用[2]。

但是,張奚若對目前中國的國民教育現(xiàn)狀表示了擔憂。他認為,傳統(tǒng)中國史沒有國民教育,民眾被教育要服從,要對君主效忠。張奚若稱贊了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的作用,他認為:“辛亥革命就是自由、平等、獨立、自治種種新學說戰(zhàn)勝了君臣、父子、夫婦、兄弟諸種舊理論的紀念碑?!辈恍业氖?,剛剛很大程度上擺脫了舊的人格氣質的中國民眾,卻在五四運動之后“甫見萌芽的個人解放與人格培養(yǎng)經過這幾年嚴厲制裁后竟然日漸消沉”。所以張奚若認為加強國民教育以培養(yǎng)國民人格有必要得到重視[2]。

在張奚若的國民教育中,對個體的重視是其國民教育的核心思想。張奚若考察了西方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的轉型,他認為個人的解放是西方成功實現(xiàn)轉型的關鍵因素。具體而言,就是“個人變成一切社會組織的來源、基礎和歸宿,他變成他生命的主人翁,他變成他宇宙的中心”。而個體更成為社會運行的基礎和目的,“政治上一切是非的判斷是個人而非國家或政府”,一切社會組織的權力屬于其組織中的個體,一切社會組織的管理也應圍繞組織中的個體[2]。

在張奚若以個體為核心的國民教育思想中,他持續(xù)同以“國家”為核心的國民教育進行對話。晚清以來,隨著西方勢力不斷深入中國,中國被卷入國際政治舞臺,中國民眾的民族主義傾向日益高漲。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的外交失敗,更是激起了廣泛了反西方的民族主義浪潮[3]。張奚若部分承認了這一思想傾向的優(yōu)點,但是他表示這種國民人格倒置了國家與個人之間的賓主關系,會陷入難以克服的弊端。一方面,國家權力過分集中會導致權力的濫用,“就是再好的統(tǒng)制者……也很難抵抗濫用的誘惑”;另一方面,會導致民眾“與國家斷絕道德的關系”,失去情感上的認同,反而導致國家陷入危機。

三、張奚若學生教育思想

民國時代,介于上層讀書人和目不識丁的普通民眾之間的讀書人,學界目前稱之為“邊緣知識分子”,其主要組成部分就是當時的各級教育機構的學生。這些邊緣知識分子,卻有著更多的民族主義熱情,對于現(xiàn)實的社會變革更為傾心也更愿意做出行動。到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以學生為主體的邊緣知識分子,已漸漸成為現(xiàn)實政治中的生力軍。學生參與政治的傾向日益深入的情況下,上層知識分子,通常為教授和老師的群體反而走向邊緣化,出現(xiàn)了“老師跟著學生跑”的現(xiàn)象[4]。

在這一背景之下,如何處理通學生之間的關系,如何實現(xiàn)對學生的教育,成為當時作為老師的知識分子們的一個頗為關心的話題。張奚若同樣對學生教育問題表達了自己的關切。

在抗戰(zhàn)爆發(fā)之前,張奚若主張學生要勤奮學習,鼓勵學生多對理論進行學習,養(yǎng)成自身的學術熱情。另一方面,張奚若對學生參與政治活動,進行學生運動的做法表示批判和不滿。

早在張奚若游學歐洲期間,張奚若就已經表現(xiàn)出了希望學生專注學術,不要被其他誘惑所誤導的傾向[2]。張奚若在回國成為高校教授之后,對于學生的要求依然如故。他在清華大學畢業(yè)生典禮上,對畢業(yè)生的期望是“奮斗、續(xù)學、耐勞”,希望學生們即使畢業(yè)之后也要堅持學習,不要放松了學術熱情[2]。而對于學生喜歡的所謂“新奇的學說”,張奚若認為他們“今日一般學生在學堂里不肯讀書,不能讀書,單靠這種副刊作他們的校外講義和百科全書……拿副刊作教科書……更屬墮志,學荒志墮”[2]。

而學生們對政治活動的熱情,以及組織各種學生運動的行為,張奚若并不同意。他認為學生們儼然已經成為社會上價值觀念的準繩,批判不得非議不得,“只得與他們敷衍遷就,不敢稍持略議”,是“布滿北京空際的無形權威”。他認為學生們理性尚未發(fā)達,多半感情用事,卻成為了社會價值的判斷標準,“不能算是什么好現(xiàn)象”[2]。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期,隨著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日益加深,身處北平的張奚若日益感受到了迫在眉睫的民族危機,但是國民政府對此對策不多的現(xiàn)狀讓張奚若十分不滿。張奚若的立場隨即發(fā)生了重大變化,他開始支持學生們進行政治斗爭,積極參與社會變革。

1935年的“一二·九”運動爆發(fā)之后,張奚若積極撰文進行響應。在《今日學生運動之意義及影響》[2]中,張奚若一改往日對學生運動的態(tài)度,開始對學生運動進行正面評價。他認為這是一次“反對近來在平津一帶扮演假自治運動有極莊嚴的情愿游行之舉”。學生們進行學生運動,張奚若認為其緣由是可貴的“愛國情感”,是“學生們感覺華北已經名存實亡,在敵人的領土內安心讀書,他們無此涵養(yǎng),也不要此種涵養(yǎng)”。

進入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張奚若的立場轉向愈發(fā)明顯,他認為“抗戰(zhàn)八年來,當權的反動花樣才五花八門的變來變去……沒有一點為國家利益著想”[2]“國民黨已經要成為過去的了,毫無辦法”[2]。在這一思想轉變的背景之下,張奚若對青年學生的教育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今日的學生的行動完全是黑暗政治逼出來的,完全是被動的……情愿犧牲自己的學業(yè)上的利益,去盡救國救民道德上的義務”。他教育青年學生,要“保持你們的理想,善用你們的勇氣”,要“思想不落伍”“技能不低劣”,更要“朝著一個中心目標,那就是:人民的福利”[2]。

四、結論

張奚若作為留學歐美并且取得碩士學位的上層知識分子,其在救亡圖存大語境之下的教育思想值得人們關注。其中,張奚若的學校教育、國民教育、學生教育的思想,是本文關注的中心問題。

在1905年科舉制廢除之后,新式學校教育在國內興起。但是張奚若認為,新式學校教育的發(fā)展并不盡如人意,還有很多不足。一方面,張奚若主張建立完整的各級學校教育體系,各級學校分別有著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另一方面,在大學教育中,張奚若認為要重點關注學科的質量,不能只關注開辦大學卻忽略了具體的學科。

近代以來,隨著民族危機的不斷加深,國內民族主義的浪潮日益風起云涌,民族主義成為思想界人們紛紛征引并力圖爭奪話語權和解釋權的“稀缺資源”。當時思想界普遍認為對國民教育的重點放在引導國民認同“國家”。而張奚若對此表示有限贊同,他認為國民教育的重點應當放在“個體”自身之上,張奚若并不否認國民理想人格應當認同“國家”,但是要以“個體”為基礎構建對國家的認同,如此才能實現(xiàn)國家的長治久安。

民國時代另一個趨勢是以學生為主體的邊緣知識分子的興起。學生群體通過積極組織學生運動,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對政治的參與越來越深。張奚若早期反對這一趨勢,認為學生應當專注于學術學習與研究,不同意學生參與政治運動。但隨著時局的變化,中華民族民族危機的日益加深,張奚若的學生教育思想日益發(fā)生了改變,他逐漸認為,青年學生需要要積極參與現(xiàn)實政治,做社會改革家。

注釋:

①分別為:孫敦恒,徐心坦,文學宓.張奚若文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89.

張小勁,談火生.張奚若文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9.

參考文獻:

[1]胡悅晗.生活的邏輯: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國知識人[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89-98.

[2]張小勁,談火生.張奚若文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9:256-259,444,259-263,177,177-179,264,269,265,432,243,192,291-293,339,375,377-380.

[3]徐海波,邢立軍.國民教育、意識形態(tài)與身份意識建構——從香港國民教育開展受阻談起[J].學術界,2013(6):203-209.

[4][美]莫里斯·邁斯納.李大釗與中國馬克思主義的起源[M].中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編譯組,譯.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9:105-106.

[5]羅志田.權勢轉移:近代中國的思想與社會(修訂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131-153.

猜你喜歡
學生教育學校教育
教育心理學在學生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應用
未來英才(2016年13期)2017-01-13 06:52:53
中師學校學生的人性化管理
論班主任如何教導學生
淺析學習英美文學的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淺談職業(yè)學校班級管理
東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09:48:32
淺談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公民教育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42:30
淺談對中職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創(chuàng)新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對學校教育的新挑戰(zhàn)
高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2:24:19
高職學生社會責任感與職業(yè)精神聯(lián)動培養(yǎng)研究
慈溪市| 大同市| 靖安县| 祁东县| 肃南| 蓝山县| 辽阳县| 湘潭县| 丁青县| 原平市| 鲁山县| 双桥区| 五家渠市| 铜陵市| 济源市| 瑞昌市| 英山县| 保靖县| 静乐县| 安顺市| 金沙县| 光泽县| 墨江| 康马县| 孝感市| 陈巴尔虎旗| 虎林市| 瓦房店市| 广灵县| 花垣县| 栾城县| 玉山县| 枝江市| 石嘴山市| 恩施市| 南溪县| 阿拉善盟| 巴塘县| 开封市| 南京市| 泽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