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春
秉承“文化衍生課程、課程踐行文化”的辦學思路,“有童心 識童趣 解童語 享童樂”的教育追求,園所基于幼兒不同年齡特點和發(fā)展目標,把幼兒教育目標與“蝶”文化理念結合起來,打造了“蝶”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幼兒通過真實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jīng)驗,逐步養(yǎng)成“蝶”的五種品質(zhì)——仁愛、堅忍、自信、果敢、夢想。
園所圍繞“蝶”主題活動核心目標,整理出六個主題教育活動內(nèi)容:小班主題活動為“可愛的毛毛蟲”“美麗的蝴蝶”,中班主題活動為“我的蝴蝶朋友”“花花世界”,大班主題活動為“蝴蝶找朋友”“破繭成蝶”。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五大領域目標,園所明確每個主題活動的詳細目標,讓幼兒在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中,成長為有夢想、能探究的陽光兒童。
以大班“破繭成蝶”主題活動為例,從“蝴蝶的一生”為切入點,進行了一系列實踐活動。我們結合身邊的教育資源,帶領幼兒走入高麗營鎮(zhèn)文化營大劇場,了解話劇院的場地布置,并現(xiàn)場采訪了劇院的負責人,了解臺前和幕后人員分配、話劇演出所需物品等;回園后,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分工協(xié)商,討論話劇都需要哪些人員,主持人和演員應該具備什么條件,確定臺前幕后人員的分工和標準。幼兒自愿報名競聘角色,成立了演員組、道具組與角色服飾組、門票組、海報宣傳組、幕布組、后勤保障組,以小組的形式開展相應的活動。排練過程中,針對出現(xiàn)的問題,如頭飾掉下來、用完的服裝胡亂擺放等,表演組和道具組展開了一場簡單的交流會,他們嘗試協(xié)商,換位思考,用合作、商量的方式解決問題,最終達成共識。正式演出之前,宣傳組根據(jù)不同年段幼兒特點進行宣傳送票活動,小班以表演宣傳送票為主,中大班在等價交換的基礎上,進行以物換物、以歌曲換票、以作品換票的活動。整個活動貼近幼兒生活,讓幼兒在親身體驗中提升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與合作意識,促進了其整體發(fā)展。
課程研究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幼兒發(fā)展和教師成長。我們引導教師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育策略,在活動中觀察兒童、理解兒童、走進兒童,享受幼兒成長的過程,體驗自己成功的快樂,成為“有童心 識童趣 解童語 享童樂”的幼兒教師。
“蝶”主題教育活動的開發(fā)與研究,切實有效地提升了園所的辦園理念,促進了辦園特色的形成。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挖掘“蝴蝶”的教育價值,依據(jù)幼兒的興趣和需求不斷完善“蝶”主題教育活動,逐步形成“蝶”文化園本課程體系。
本文系2017年度北京教育科學規(guī)劃“十三五”一般課題“幼兒園‘蝶主題教育活動研究”(課題編號CDDB17284)部分研究成果
編輯 _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