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風
摘要:小學段是學生成長發(fā)育的關鍵,我們應把握好這個時機幫助小學生塑造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是教育的主體,也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參與者與引導者,加強對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指導,提高在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是促進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保證。本文對小學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教育教學;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1 ?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23-0045-01
小學是整個教育階段的基礎部分,小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也是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小學生能茁壯成長,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本的保障。這就要求我們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質量和水平,為小學生創(chuàng)造更好的成長學習環(huán)境。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父母、親人往往對他們都較溺愛,甚至于對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也不會加以指正。學生在成長和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存在一些心理上問題。這種問題往往是隱性的、不易發(fā)覺的,但是一旦爆發(fā)出來,就會對小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造成很多的不良影響。我們應當開展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從根本上將這些問題進行解決。小學段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教師運用有效手段向學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能幫助學生解決心理上的壓力和困惑,還對學校德育工作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
1.以學生的立場和角度來解決心理問題
通常在學生生活或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時,教師要積極了解和調查錯誤發(fā)生的全過程,通過其他同學的反應和陳述來找到事情發(fā)生的根源,不能簡單地將錯誤定性為學生的心理品德出現(xiàn)問題,要從學生立場和角度來幫助學生解決其心理問題。例如,一個學生在上課經(jīng)常走神,平時與同學之間的交談頻率也在減少,在這一情況下教師不應直接對這一學生進行批評教育,而應聯(lián)系與學生關系較為密切的同學以及學生的家長,對學生最近的情況進行簡單的了解,再與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溝通和交談,通過較為溫和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排解心理問題。這一過程教師更多的是扮演學生的朋友和傾聽者的角色,能夠有效降低學生的防范心理,加強學生傾訴的愿望。
2.在學科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各學科的教學文本都包含著一些較為深刻的內(nèi)涵,運用這些內(nèi)涵能夠更好地把握住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時刻,達到學習文本與心理教育并行的一舉兩得的效果。以語文學科文本為例,語文的教本內(nèi)容塑造了多種多樣的形象,有勇于獻身的民族英雄、勤勞淳樸的普通農(nóng)民、品德高尚的作家和學者以及具有各種美德的童話故事中的動物形象。在學習這些人物和動物形象時,不但要了解大致的生平和故事內(nèi)容,還要引導學生了解每個形象的意義,將具有美德的形象作為現(xiàn)實生活中的榜樣,探討詩歌所要傳達的人物品質和民族精神,引導學生建立起對民族品格和民族氣節(jié)的初步認識,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
3.提高對學生課堂表現(xiàn)的關注程度
由于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還未得到完善,他們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一般是通過觀察和模仿來實現(xiàn),因此教師在進行學科教學過程中提高對學生課堂表現(xiàn)的關注程度,善于傾聽學生的看法和問題。不僅能夠使學生的表達愿望得到重視與滿足,讓他們覺得自己的意見也能夠得到傾聽和尊重,培養(yǎng)自信和獨立思考的心理,還能夠更好地觀察到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情況,通過課堂表現(xiàn)來掌握學生的心理變化。在引導的過程中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因為學生回答不上來、占用教學時間而導致教學任務無法及時完成就拒絕傾聽學生發(fā)言。此外,對善于傾聽他人發(fā)言的學生進行一定的表揚與鼓勵,也是培養(yǎng)學生心理健康的方式之一??梢酝ㄟ^“這位同學很懂得尊重別人,在其他小朋友在發(fā)言的過程中他聽得很認真,我們要向他學習”等語言對其進行表揚,讓學生在受到肯定的過程中自覺糾正行為習慣,培養(yǎng)尊重、自信等良好的心理品質。
4.加強與家長的交流
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還與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有密切的關系。有些家庭的父母忙于工作,無法給孩子更多的照顧和關愛,導致孩子在不健康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體現(xiàn)出隨波逐流、自暴自棄的心理狀態(tài);還有些家庭過于關注和寵愛孩子,導致孩子體現(xiàn)出自私、不善于分享、無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等心理狀態(tài)....這些家庭因素都嚴重阻礙著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因此教師要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和交流,通過家長會等形式了解學生家庭環(huán)境狀況,真誠地與學生家長建立起有效的溝通,交流在教育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更加具有針對性和目的性,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
5.加強自身的專業(yè)性
教師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中,除了解學生心理健康狀態(tài)之外,還要通過學習來掌握更多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和技巧,可以通過閱讀相關書籍和影視資料、參加相關的學術討論會議等方式來提高心理健康教學的專業(yè)性,運用更加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知識來看待學生的心理變化以及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使解決問題的方式更加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真正肩負起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心理的責任。
綜上所述,教師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的成長及教學策略直接影響學生良好品格的塑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策略在實際應用中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要經(jīng)過漫長時間的探索才能夠進行有效解決。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重視自身教學能力的提升,在實際教學活動中不斷研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實際表現(xiàn)和心理變化,將學生的情況與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知識相結合,通過不同形式的活動來提高學生樹立良好心理品格的意識。同時還要加強學校與學生家長之間的聯(lián)系,從多個方面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進行把關。只有這樣才能發(fā)揮出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的意義,使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適應社會所需要的綜合心理素質。
參考文獻:
[1] 楊淑敏.小學教師如何在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17(12):186-186.
[2] 景艷玲.淺談教師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入[J].甘肅教育,2016(19):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