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是對中國道路、理論體系、政治制度全方位自覺的認同。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存在吸引力有待增強、說服力有待提升和傳播力有待提高等問題。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需要從經濟、政治、宣傳傳播等不同維度綜合施策,系統(tǒng)提升。
【關鍵詞】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中圖分類號】G12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47-0082-02
基金資助:新疆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新疆高校增強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研究》,項目編號:XSY202001003。
習近平強調:“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①當今中國,文化自信本質內涵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中華民族精神獨立。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現實境況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說服力有待增強
馬克思指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 ②可見,理論的徹底性是說服人民群眾的關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所以能夠取得輝煌成就,有其歷史必然性和現實可能性,講清楚背后歷史理論邏輯和現實可能性的原因,是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說服力的首要問題。改革中一系列社會問題的出現,使人民群眾在現實生活中了解到的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宣傳存在差距,此外,學術理論界對習近平總書記系列文化論述背后蘊含深刻的文化思想闡釋不足,制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說服力的生成。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吸引力有待提升
當前,文化宣傳工作者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宣傳的內容缺乏創(chuàng)新,一些主旋律的宣傳報道、理論文章和文藝作品等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公式化、形式化、說教式、書本化和概念化弊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宣傳形式比較單調和生硬,難以在人民群眾中產生共鳴,國內一部分人對美國大片、薯片、芯片依然熱情,對西方國家圣誕節(jié)、情人節(jié)等文化節(jié)日依舊專情,還有部分人認同西方的價值觀念,對本國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黑化,導致他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認知越來越少,難以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形成吸引力。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傳播力有待提高
傳播力指傳播主體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實現有效傳播的能力。落后就要挨打,貧窮就要挨餓,失語就要挨罵,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民族改革開放40多年取得了輝煌成就,走對了路,做對了事,但我們有理說不出,說出傳不遠。從傳播內容上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發(fā)展傳播過程中缺乏創(chuàng)新,與時代發(fā)展結合不緊密,導致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產品較少,目前熟知的文化產品只有《戰(zhàn)狼》《紅海行動》《流浪地球》《中國機長》等較少的影視作品,大力發(fā)展創(chuàng)作能夠闡釋中國特色、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優(yōu)秀作品,是實現傳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急需解決的問題;從傳播手段上看,主要依靠政府和官方媒體的力量,形式過于單一,許多方面仍然停留在政策解讀上,未能真正深入人心,導致對民眾的影響力較小。
二、影響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因素
(一)近代中華民族的積貧積弱
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之后,西方國家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大門,西方文化“毫不客氣”的長驅直入,使得人們對自己的文化充滿不自信、質疑甚至否定,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國人甚至出現了“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的文化心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群眾浴血奮戰(zhàn)28年,推翻三座大山,贏得中國革命的勝利,讓中國人民站了起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總結成功和失敗的經驗,勇于探索實踐,不斷深化改革,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從而取得了歷史性成就,讓中國人民富了起來強了起來。但是,社會中還是會出現文化自卑不自信的現象,近代中華民族的積貧積弱是重要原因之一。
(二)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
歷史虛無主義其本質是偽科學,是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黨的十八大之前,歷史虛無主義在中國社會一度以學術文藝輿論外衣為掩護,聚焦中國革命史和新中國發(fā)展史、選擇以革命歷史為突破口,抓住一些歷史事件的重要時間節(jié)點,將“虛無”的觸角延伸到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和唯物史觀領域,虛無民族文化價值和文化精神,使中國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產生認知危機。黨的十八大之后,歷史虛無主義對社會的影響力逐漸減小,但是并不代表歷史虛無主義的完全消失,它依然以新的面貌和方式影響人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信心。
(三)西方文化滲透
近代以來,西方國家率先進行工業(yè)革命,其經濟飛速發(fā)展,傳導至文化上,“西方文化中心說”開始大行其道。改革開放以來,一些消極的西方文化乘勢而入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相抵觸,消弭了人民群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認同。西方國家借全球化之名向我國推行所謂的西方“普世價值”,大肆宣揚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思想,動搖一些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信仰,以其實現“西化”中國的目的。雖然目前其影響程度逐漸下降,但仍尋機發(fā)聲,形成噪音雜音,沖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影響力。
三、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路徑選擇
(一)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經濟基礎
一個國家的文化是這個國家長期歷史發(fā)展的結晶與產物,是經濟和政治在思想層面的集中體現,作為上層建筑范疇,文化終究由經濟基礎所決定,受經濟發(fā)展水平制約。沒有堅實經濟支撐的文化自信,就如無源之水,難以對社會發(fā)展產生重要影響,也難以對個體發(fā)展產生力量驅動。
管子有言:“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痹鰪娭袊厣鐣髁x文化自信,其基礎性工程是要夯實國家的經濟基礎,人民群眾只有真真切切感受到新中國成立以來中華大地翻天覆地的變化,享受到改革開放以來實實在在的改革紅利,他們才會相信你說的,才會跟著你走。當今世界各國的競爭不是以某一方面為主,而是綜合力量為主的競爭,經濟力量是基礎,我國的基本國情沒有發(fā)生根本改變,這就要求必須緊緊圍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繼續(xù)深化改革,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為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增加底氣。
(二)牢牢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領導權
中國共產黨鞏固群眾基礎和執(zhí)政基礎,不能只關注人民的物質生活,這個認識不全面也不準確,中國共產黨的群眾基礎和執(zhí)政基礎,由物質和精神層面共同組成。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一方面要關注人民的物質生活,同時更要關注人民的精神生活,如果只關注人民的物質生活,忽視人民的精神生活,社會也要出問題,在這個層面上,一定要牢牢掌握文化領導權。其次,在這樣一個文化多樣化的時代,一個文明交流互鑒的時代,一個民智大開的時代,需要牢牢掌握文化領導權,加強思想文化建設,用文化的力量,思想的力量,價值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吸引各行各業(yè)精英人士加入黨組織當中來,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三)創(chuàng)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宣傳方式
習近平提出:“推動媒體融合發(fā)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③一個強有力的全媒體傳播格局形成是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必要條件,要善于運用全媒體傳播工具,通過各種途徑,擴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傳播的廣度和深度。
首先,全媒體傳播要真正傳播能夠反映時代變化和社會發(fā)展的積極信息,對一些相悖甚至極端錯誤的思想觀念,要及時準確、客觀公正的先發(fā)制人,引導輿論,弘揚社會正氣。
其次,加強傳播手段的創(chuàng)新,讓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借助影視、網絡、微信、微博、公眾號等信息平臺,以更加簡潔、靈活、多樣的方式加大黨史和革命文化的傳播力度,塑造信心,凝聚力量。
最后,習近平指出:“互聯網是當前宣傳思想工作的主陣地。” ④網絡空間不僅是傳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前沿主陣地,而且已成為主戰(zhàn)場,許多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往往因網而生、因網而增,互聯網作為這個時代全媒體傳播的主體,其傳播方式、內容、傳播主體和信息接收主體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在互聯網時代,整個社會的個體只要受過一定的教育,擁有一部支持網絡的手機,就可以成為信息搜集和發(fā)布的主體,這就要求政府加強對互聯網的監(jiān)管,過好全媒體和互聯網傳播這一關。
注釋:
①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138頁。
②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10頁。
③習近平:《做大做強主流輿論—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引領媒體融合發(fā)展新作為》,《人民日報》2019年01月27日01版。
④《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25頁。
作者簡介:
蔣新,男,漢族,陜西漢中人,新疆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8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