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國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以及“立德樹人”被確立為新時期教育的根本任務,作為一門德育課程,小學《道德與法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本文根據(jù)自己的德育經(jīng)驗和教學實踐,簡要歸納了幾點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有效性教學策略,分別是多樣教學,擺脫枯燥;課堂延伸,學以致用;遵循規(guī)律,科學施教。還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發(fā)。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新教材;互動;實踐活動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作為培養(yǎng)小學生道德和法律意識的重要學科,對小學生未來的生活和學習非常重要,對優(yōu)化小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培養(yǎng)其助人為樂、團結友愛的好品質(zhì)作用甚大。當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正處在新課改背景下的重要改革階段,如何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策略,如何讓教學目標落到實處,如何讓教學手段真正作用于學生的思想行為,這些都是小學德育教師需要重點討論的問題。筆者根據(jù)自己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結合當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實況,綜合分析有效性教學策略,具體如下。
一、信息化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導入是課堂教學最開始的環(huán)節(jié),就筆者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來說,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堂課教學的最終效果。信息化導入相比于傳統(tǒng)的導入方法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其更為直觀,更有趣味,也更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獲得更好的導入效果,為實現(xiàn)有效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比如,在教學“驕人祖先,燦爛文化”這一課的教學中,筆者就進行了信息化的導入。通過一個預先制作好的微視頻,帶領學生大致梳理了一下中華博大精深的文化,從遠古時期的炎黃、五帝的傳說,到商周時期燦爛的青銅文明,再到春秋、秦王漢武,唐宋元明清,一個個學生們熟悉的朝代和歷史人物出現(xiàn)在視頻中,雖歷經(jīng)滄桑,但卻薪火相傳、一脈相承,伴隨著恢弘的背景音樂,使學生在觀看視頻的同時,也激蕩起了作為中華兒女的那一份自豪。通過微視頻導入,充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更快的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促進了有效教學的實現(xiàn)。
二、創(chuàng)設情境,喚醒生活
傳統(tǒng)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形式老套,策略陳舊,導致學生興趣寡淡,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筆者對此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并改良了策略,其中在教學中加入生活情景模式這一方式,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所謂引入具體的生活情景,就是具體到某一個特殊的場景中,像在超市買東西的場景,到公園游玩的場景等。在這些生活情景里,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知識,構建自己的認知,完善學生的看待事物的觀念。
比如,在教學“讓我們的家更美好”這一節(jié)的內(nèi)容時,筆者通過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量一個動畫短片——《回憶積木小屋》,這個動畫以一個老爺爺?shù)囊暯?,從小小的一間房子,回憶了有關家庭的那些美好,倒敘的方式迎接的是越來越真切的溫暖回憶,一個家庭的記憶就這么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通過動畫這種直觀的方式,構建了一個真實的情境,既滿足了小學生的視覺感受,也引起了學生強烈的情感和對自己家庭的記憶的追溯,使學生對家庭的理解獲得了進一步的升華,使學生更加珍惜自己的家人。
三、多元教學,滲透政治意識形態(tài)
緊跟時代變化,讓意識形態(tài)教育煥發(fā)生機.社會在發(fā)展,教師對學生的政治意識形態(tài)教育工作也要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的步伐,而不能停滯不前、因循守舊。因此,教師要全面提升政治意識形態(tài)教育工作的時效性,積極轉變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將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問題引導到政治課堂,用時代性強的案例事實來讓政治意識形態(tài)教育工作更具有親和力、說服力和感召力。例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深刻闡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nèi)涵、作用,并積極舉一些當下對學生吸引力強的案例,如向學生介紹感動中國人物、身邊的道德模范。
拓展教育途徑,給意識形態(tài)教育增添趣味。傳統(tǒng)的意識形態(tài)教育工作一般在政治課堂開展,這種途徑單一的方式很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要積極拓展意識形態(tài)教育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用多樣化的方法和手段,有效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從不想學,轉變到我要學,全面提升意識形態(tài)教育工作的效能。例如,在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中,教師可以以“什么樣的價值觀才能指引我們前進?”為探究問題,組織開展討論活動,讓學生經(jīng)過深入的交流溝通,認識到只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是我們最好的價值觀方向指引,從而在活動討論中既能夠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強化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
總而言之,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一名德育課程,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小學階段的德育有著特殊的意義,對于學生今后的德育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意義,作為本學科的教師,我們要對此引起足夠的重視,教學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課堂教學的精心設計并有效實施,并且不斷探索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真正提高教學的時效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孫錦慧.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學周刊.2018(25)
[2]施建國.以生活化問題為支點,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