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晨志
摘要:初中體育的教學工作需要教師與學生雙方形成有力的配合才能促進雙方的發(fā)展,教師用自身的言傳身教來授予學生們體育知識,學生主動參與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在提升自己的身體素質的同時來建立起健康的意識形態(tài)。
關鍵詞:初中體育;主動參與;有效策略
對學生的體育知識及技能的培養(yǎng)固然很重要,但是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才是最終的目標,通過豐富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學習,讓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從而使得教學質量獲得很大程度的提升,可謂一舉兩得。
一、學生主動參與性不足的原因及存在的困難
1.教學內容單一
在傳統(tǒng)教育理念影響下,體育課堂教學模式普遍單一,在應試教育的壓力和影響下,考試內容成為主導課堂的主要因素,學生的身體素質鍛煉和個性發(fā)展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也被忽略。這種只專注傳授體育技能與理論知識的"一刀切"教學設計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以體現(xiàn)學生的個性特征,也不利于在課堂上構建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甚至使原本對體育興趣濃厚的學生失去參與學習的樂趣。
2.課程評價單一
從現(xiàn)有的初中體育課程評價體系來看,存在著方式單一和唯成績論的問題。課程評價標準的確定往往只關注到最終結果,而忽略了體育課程學習的過程,更缺乏對學生自身身體素質差異性的考慮。這種評價模式?jīng)]有對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努力參與的學生給予應有的鼓勵,學生未能在課堂評價中體驗到肯定和支持,易產(chǎn)生自我否定情緒,降低主動參與體育教學的積極性。
二、提升學生主動參與性的有效策略
1.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一個良好的課堂不僅需要老師教學方法的改進,也離不開同學們的積極參與,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離不開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老師可以深入同學們之中,了解同學們對體育課的真實期待。同時也可以采取一些教學方法,讓課堂更具有趣味性,從而達到吸引學生的目的,提高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也可以順應時代潮流的發(fā)展,把當紅的游戲或者是教學模式引入教學實踐當中。而對于學生而言,也應該積極地對這門課提出自己的期待,讓老師可以知道未來需要對本門課程需要改進創(chuàng)新的地方。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提高教學質量,讓同學們更加具有參與感。
2.不斷豐富體育課堂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體育課堂學習的內容也會影響到學生的興趣。在初中階段體育活動主要以跑步、排球等項目為主。教師的教學都是緊緊圍繞課堂教學的內容去設置,通常并不會額外添加其他的體育內容,這必然會影響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教師應不斷的豐富教學內容,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喜好,合理的融入課外的教學內容。如教師可以和學生約定,如果全班同學都可以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排球的教學目標,那么教師就可以教學生關于武術體育方面的知識。通過這種方式,不斷豐富體育課堂學習的內容,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比如學生們在學習排球時,教師在重視學生的技巧訓練的同時也要幫助學生調動學習積極性,去以積極的心態(tài)來學習排球運動。例如學生要學習如何發(fā)球,教師可以首先為學生們創(chuàng)設一個教學情境,告訴學生們他們現(xiàn)在正處于奧運會上,他們就是排球運動員,想要贏得觀眾的歡呼和在賽場上的榮譽,就要用精準的發(fā)球技巧來一擊制勝!并且讓幾組學生們形成對抗陣營,在訓練情境中讓學生們去感受各種熱血澎湃的體育精神,巧用學生們的好勝心來調動他們的參與積極性。并且在此過程中,也讓學生們切身的去體會到在奧運賽場每一個運動健兒所付出的努力是值得贊揚的,值得學習,讓學生們樹立起正確的體育意識,建立起自信心。
3.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通常情況下都是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模式,由于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都有所不同,采用這種教學模式不僅難以提升學生的內在潛能,而且還容易使學生喪失對體育鍛煉的興趣。為了有效加強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還要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使學生從體育鍛煉中進一步獲得成就感,從而提升學生的主動參與性。例如,在初中籃球教學中,一般教師都是采用"示范、練習"的模式,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就很容易喪失興趣,不僅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對學生潛力的挖掘也是沒有任何幫助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可以采樣分組教學的方式,并且在小組練習中加入淘汰制,采用這種方式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學生的內在潛能,從而使學生的水平得到更好的發(fā)展,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只有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從體育教學中獲得更多的收獲,這樣才可以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教學中,從而有效提升教學效果和質量。
4.采用多元評價,提高學生熱情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素質教育理念也愈加深入人心。在此背景下,要求教學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主體,將課堂教學的內容與學生之間的個性化差異有機整合起來,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提高學生對體育這門課程的興趣,從而更加愿意參與到體育學習當中,最終愛上體育這門課程。例如:在"八百米"訓練中,教師首先可以進行摸底測試,并且將結果記錄下來,以便于后續(xù)教學的開展。當學生經(jīng)過一定的訓練后,組織學生進行測驗,再將結果記錄下來。最后,再將這兩次測驗結果整合起來,提取學生的平均成績。同時,教師需要多加關注學生測驗時的狀態(tài),如心理、身體狀態(tài)等,隨后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性的評價,一旦有突發(fā)情況,如學生身體不適等,學生的測驗結果就不能作為最后的真實成績。又如:在"韻律操"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教師則可以將自主權交給學生,采用生生互評的形式實施教學評價。需要說明的是,上述評價重心在于學習過程,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程度,同時也促進了師生、生生之間的距離,為體育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前提保障。
結語
體育是初中生的重要課程,對其日后的人生發(fā)展、學習進步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的初中體育教育還存在較多問題,教師應當切實承擔起教育者的責任,履行教育者的義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初中體育教學,培養(yǎng)健康的體魄。
參考文獻:
[1]王虹鑒.探討初中體育教學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策略[J].人力資源管理,2017(010):244-245.
[2]楊毅.初中體育教學提升學生主動參與策略探討[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533(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