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書林
摘?要:通識教育是當前高校教育的重要方向,這是一種全新的人才教育模式,強調將書本的知識融會貫通,加強和其他相關門類知識的聯(lián)系,學會靈活運用,這是擺脫普通教育階段應試教育思維的慣性影響,打造出貼近社會用人所需的高校教育模式。法學專業(yè)雖然理論知識豐富,但這些理論知識需要運用到實際,可見通識教育和法學專業(yè)具有一致的教學目標,故可嘗試在通識教育理念下重構高校法學課程。
關鍵詞:通識教育?高校教學?法學課程?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D9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8-00-01
高校法學課程是為社會培養(yǎng)具備專業(yè)法學知識與職業(yè)綜合素養(yǎng)的法律高素質人才,在這種人才的理念下,教學工作做不能再只局限于書本,更不能僅局限于某一學科。法學專業(yè)下的各門學科都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同時還和政治、經濟、歷史、宗教、文化、心理等其他門類知識有著都有著一定關系,這在法律工作實務操作中,也時常可見。
一、高校法學課程引入通識教育理念的必要性
法律是維持社會秩序、國家秩序的天秤,法律人才承擔著重要的社會責任。開展法律教學時,不能僅局限于書本,要考慮如何培養(yǎng)學生將法律知識運用到實際?,F(xiàn)在社會日趨多元化、國際化,在處理法律工作時僅掌握法律條文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加強各相關門類學科的聯(lián)系,豐富法律人才的知識儲備與實踐能力。但長期以來,高校的法律教學,仍是圍繞書本為主,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顯然是不適合當前的社會需要。在高校法學課程中嘗試引入通識教育,改變滯后的教學模式,加強實踐能力與其他門類知識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有效將書本知識融會貫通、應用到實際,這也是高校法學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
二、通識教育視野下高校法學課程教學改革
1.教學課堂中導入通識理念
首先在授課時,應到及時轉變思路,擺脫以往重理論輕實踐以及唯專業(yè)至上的思想,加入通識理念。在教學方法上,改變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多設置一些強化實踐與自主探究的內容,改變以往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同時在知識講解時,要和其他門類知識加強聯(lián)系,比如政治、經濟、歷史、宗教、文化、心理等學科的內容。當然這些學科的講解不能占用太多篇幅,主要是讓學生略有了解,并通過將這種方式讓學生意識到法律和其他學科存在的內在聯(lián)系,比如列舉我國對外貿易時遇到的法律糾紛,這其中除了法律以外,還會涉及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內容,通過案例的分析,使課堂更加生動,這樣也更能看出法律工作的實務操作以及和其他科目的聯(lián)系,也能刺激學生產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2.開展小組合作模式,加強學生團隊協(xié)作能力的培養(yǎng)
通識教育的教育目標是培養(yǎng)社會所需的高素質人才,對于法律專業(yè)來說,這類人才除法律專業(yè)及相關理論知識來說,還應具備團隊意識以及人際關系的處理能力,因為法律事務工作離不開團隊的協(xié)作,也需要和工作對象開展良性的互動及溝通,和工作伙伴、客戶產生情感方面的共鳴。教師可采用小組合作的模式開展教學,根據(jù)教學內容設置教學課題,將學生分成各個不同的小學,將任務分配給各小組的學生,可以是共同探討,也可以是共同模擬司法操作等內容。但注意無論是設置什么內容,具體操作時,教師都應當適當放權給學生,不能是一步步指揮學生如何做,而是給出方向,讓學生嘗試自己探索,在完成后,教師給予點評,指出其中學生可圈可點的地方,以及需要完善的地方,對學生不吝贊揚,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3.開展案例教學與情景模擬,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
生活中有很多熱點事件可以作為法律教學的素材,通過這種方式使課堂更加生動、貼近實際,這種案例教學法也得到了廣泛提倡。在開展案例教學的同時,也可以配合情景模擬,比如引用近年來常見的農業(yè)土地糾紛案例,可以請學生分別扮演案件的相關人員,模擬案件處理時的情景,教師在其中可采用引導、啟發(fā)式提問,帶領學生自主思考,完成整個流程,以強化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模擬的時候可配合多媒體等技術,播放案件場景的相關影像,為學生講述整個事件的相關情況及來龍去脈,之后模擬其中的重點環(huán)節(jié),比如刑事訴訟這一核心環(huán)節(jié),由幾名學生分別模擬庭審法官、訴訟代理人以及辯護人等,模擬對抗式的庭審更能起到有效的鍛煉效果,并增加學生的責任心。如果條件允許,教師可邀請一些專業(yè)的檢察官、法官以及律師等作為旁聽,更加真實地模擬情景效果,同時邀請來的人員也能對學生從轉專業(yè)性的角度給予評價。
4.組織學生參與現(xiàn)場旁聽,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通識教育理念下,教學的場所可以不是課堂,為了將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緊密聯(lián)系起來,可擴展教學場所。教師可組織學生參與法庭旁聽,到現(xiàn)場觀摩。雖然偵察、審查這些環(huán)節(jié)是不能觀摩的,但一些法庭庭審是可以對外公開的,這對于學生來說,無疑是非常好的機會。通過現(xiàn)場觀摩,把書本中的枯燥知識立體呈現(xiàn)在眼前,加強學生對于相關流程的理解,學會融會貫通。
5.借助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果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包括教育工作在內的多項行業(yè)都引入了信息技術,以促進工作質量的提升。先進的法律工作也離不開信息技術,所以開發(fā)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對于學生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也有幫助。和口頭宣講、板書書寫相比,信息技術能夠快捷、直觀、立體地把教學知識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建立翻轉課堂模式,所謂翻轉課堂,通俗地講就是將原本課堂中呈現(xiàn)的內容,提前傳遞給學生,借助信息技術組建微信群、QQ群、公眾號等,將接下來要講的內容,通過網(wǎng)絡事前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提前自主預習,這樣在課堂授課時,就省去了一部分時間,有更多的時間帶領學生開實踐性教學活動。但是我們也不能只看到它的優(yōu)點,忽視了它的不足。翻轉課堂的課件制作,需要占用老師較多的時間,反而影響教師設計其他教學方法,也減少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因此不能信息技術建議作為輔助教學的方式應用其中。
結語
綜上,在高校法律教學中引入通識教育理念,其本質是為社會培養(yǎng)更加全面的高素質法律人才。為達到這一教學目標,應當改變以往教師為主體的灌輸式教學,從教學觀念、內容、方法、技術等方面進行全面革新,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并加強和其他專業(yè)的聯(lián)系,打造全面性的法律人才。
參考文獻
[1]孫春.普通高校通識課教育的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分析[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20,4(10):3-4.
[2]王珂.高校法學類課程教學現(xiàn)狀及改革路徑探析[J].人才資源開發(fā),2017(02):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