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楊
摘要:隨著語文教學改革進程的推進,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發(fā)展學生的閱讀水平,教師不僅僅要注重對閱讀知識的講解,還要善于引導學生提問,培養(yǎng)孩子們對閱讀內容的濃厚興趣。對此,本文將結合實際,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策略進行簡要論述。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問題意識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6-085-2
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們在認知過程中,對遇到的問題產生疑惑心理和好奇心理的一種意識狀態(tài),只有學生們對語文閱讀內容有了強大的好奇心和問題意識,才能夠產生積極探究的動力,進而高效吸收相關知識、體會作者思想情感。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看到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性,并通過設計合理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提升問題意識,進而促使孩子們獲得全面發(fā)展。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性
1.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問題是激活學生思維的基礎,是打開學生思維深廣度的重要因素,只有具備了問題意識,才能夠促使孩子們的思維變得更加靈活。尤其是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閱讀內容豐富多彩,知識體系靈活多樣,有很多值得挖掘的信息,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吸收基礎知識內容,不具備良好的問題意識,那么很容易導致學習產生盲目性,不利于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當學生們具備了問題意識,在學習到相關內容時,能夠有效融合自己腦海中的知識體系,建立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并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有效發(fā)展自身思維能力。
2.有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在傳統(tǒng)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大多占據著課堂的主體地位,并采取“一言堂”的授課模式,傳遞著閱讀內容,學生們的問題意識比較淡薄,教師怎么講,自己就怎么聽,學習方式也是比較被動。這樣的教學課堂,不利于知識的傳遞,也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發(fā)展。而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能夠幫助學生們從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當具備了問題意識,學生們能夠有效挖掘閱讀內容中的相關信息,并在看到問題、提出問題后,積極地解決相關問題,這樣的學習方式,更加有助于孩子們閱讀能力的發(fā)展。
3.有助于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
學生的認知是一個從未知到已知再到新的未知的往復循環(huán)的過程,當學生們具備了問題意識,就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充分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通過舊知識來解決新問題。語文閱讀的知識是非常全面,很多內容都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緊密聯(lián)系的,當學生有了問題意識,并能夠全面地看到知識間的聯(lián)系,在提問、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們可以靈活運用新知舊識,建立一個更加完善全面的知識體系,從而鞏固和發(fā)展自己的能力。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
1.運用微課開展教學,引導學生提前預習
微課因其短小、精悍的特點,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發(fā)展著重要作用,為了有效培養(yǎng)學生們的問題意識,教師可以錄制微視頻,將教學目標向學生們進行展示,引導孩子們自主開展預習活動,通過預習,學生們能夠切實把握閱讀教學內容,同時獲得充分的時間去思考相關問題。比如在學習到《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微視頻,讓學生們了解到,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是:通過學習,走進魯迅的童年,探求他成長的足跡,體味童真、童趣;學習本文寫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層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寫法,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學習魯迅先生從小熱愛大自然、熱愛自由生活、追求新鮮知識的精神。在相關目標的指導下,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自己預設相關學習問題,并找出答案,在課上,可以通過提出自己的問題,引導其他學生共同開展思考,在此過程中,學生們可能會提出這些問題,比如:文章從哪些方面表現(xiàn)百草園是“我”的樂園的呢?百草園中景物繁多,作者是怎樣匠心獨運,把景物描寫清楚傳神的?有人說,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這兩部分是對比關系,你同意這種說法嗎?從文中找一些語句作為依據,說說你的看法。有同學認為美女蛇的故事與百草園無關,對它一字未提。你是怎樣處理的?有同學在縮寫“三味書屋”部分時,把“怪哉”的故事原文照抄,你覺得怎樣處理好?通過讓學生們自己找教學問題,并搜集問題答案,能夠有效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其思維品質。
2.培養(yǎng)良好師生關系,讓學生勇敢地提問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yǎng)孩子們問題意識的重要因素。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只有教師和學生關系親近,才會愿意跟隨教師引導,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開展相關問題的探究。對此,教師要能夠注重與學生之間構建良好和諧的關系,當教師能夠讓孩子們感受到如沐春風般的溫暖,學生自然會放松心態(tài),開啟對問題的探究活動。反之,如果教師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是冰冷的,學生們無法感受到來自教師的溫暖,他們參與問題探究的動力自然會逐漸減小。因此,教師要能夠保持和善、耐心,讓孩子們能夠勇敢地在課上表達、提問。
比如在學習《濟南的冬天》一課時,教師帶領學生分析文中描繪濟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寫中情與景的融合。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態(tài)度十分溫和,并耐心地向學生們對一些細節(jié)內容進行講解,孩子們感受到了閱讀學習的樂趣,并愿意積極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來。在與老師、同學的互動配合中,孩子們的思維能力會不斷得到發(fā)展,除了處理課后題外,教師還會鼓勵孩子們,勇敢地提出自己的問題,通過學習,學生可能會提出如下問題:作者說陽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別可愛,那么作者是怎么寫的呢?作者提出“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處呢?文章中都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呢?在教師耐心引導下,學生們能夠聯(lián)系已有知識、發(fā)揮探究動力,提出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這樣的學習方式,能夠更好地幫助孩子們提高語文閱讀效率。
3.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調動學生提問動力
在傳統(tǒng)語文學習課堂上,大多是教師占據著課堂的主體地位,教師提問,學生思考,然后在共同研究,孩子們習慣性地依賴于教師,很少能夠自主調動思維,對文章內容進行探究學習。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他們的提問動力。對此,教師可以構建學習小組,在學習新的閱讀文章時,可以讓他們做自己的老師,做組內其他成員的老師,提高設疑能力,并自主搜尋問題的答案,然后可以向組內成員發(fā)問,引導他們開展探究活動。
比如在學習《背影》一課時,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們閱讀文章,然后開啟小組自主探究活動,在學習過程中,每位學生都可以把自己當作小老師,自主提出問題,發(fā)問其他同學,然后共同討論、探究,得出問題答案。比如,組員A可以向其他人提問:文章以《背影》為題,“背影”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根據此問題,組內其他成員共同開啟探究,有自己想法的同學可以說出自己的答案,然后其他同學可以進行補充或者提出不同意見。一個問題解決完之后,同學們繼續(xù)提出問題然后共同開啟解答活動。在此過程中,教師也要積極參與其中,并對孩子們的探究交流活動進行指導,聽一聽學生們的思路,了解了解學生們對問題的思考角度,以便幫助他們不斷提升問題意識。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感受到,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放手”,為孩子們提供充足的自主學習空間和學習機會,讓他們在語文閱讀學習中勇敢地提出自己的問題,只有善于提問、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思考,才能不斷提升和發(fā)展自己的思維品質。
[參考文獻]
[1]王恩娟.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yǎng)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7).
[2]姚妍.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J].中華少年,2019(24).
[3]鄒海鵬.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激發(fā)與培養(yǎng)策略[J].新課程(中),2017(07).
(作者單位:廣東省珠海市第十一中學,廣東 珠海 51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