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彬 周志勇
關鍵詞 刑事訴訟模式 閱卷權 辯護權
作者簡介:黃彬,貴州中醫(yī)藥大學人文與管理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研究;周志勇,貴州中醫(yī)藥大學人文與管理學院講師。
中圖分類號:D9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10.038
在現代刑事訴訟中,被告人已然成為訴訟主體,且其通過系列的刑事司法改革使其主體地位得到鞏固、提高和加強。在某種程度上,刑事訴訟法的發(fā)展史實際就是被告人人權保障不斷得到加強、被告人訴訟地位不斷得到提高的歷史。被告人的防御性權利正隨著當事人主義的深入而不斷提升、擴展,被告人通過積極行使系列訴訟權利與控訴方對抗,不再是消極被動的接受傳訊、控訴,而是可以積極參與到訴訟之中并對裁判施加影響。
盡管前述被告人訴訟主體地位得以逐步確立,被告人訴訟權利邊界不斷擴展,但自國家追訴原則在刑事訴訟中確立以后,被告處于被追訴地位,控辯雙方不平衡現象仍舊凸顯。在擁有大量強制性權力,以國家名義進行的偵查、起訴、審判活動中,必然要求賦予被告人以更實際、更有效的訴訟權利。在被告人擁有的系列訴訟權利中,具有核心要義的便是辯護權。被告人主體地位能否真正落實,在相當程度上取決于其能否實質、有效的行使辯護權,而對案件證據訊息的知悉程度則是影響辯護效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無論從當今刑事訴訟的基本構造還是保障人權的角度出發(fā),明確并保障被告人閱卷權都應成為現在刑事訴訟的發(fā)展趨勢之一,且對此主張也是具有深厚的理論支撐的。
(一) 武器平等
武器平等,又稱平等武裝原則,是根植于普通法系和民法法系的一個古老的原則。 武器平等原則關注參與訴訟雙方之間的公正與平衡,因而既適用于民事案件,也適用于刑事案件。 具體到我國,更相近似的體現方式稱其為控辯平衡。在控辯審三角模式中,審判方中立裁判,控辯雙方激烈對抗。那么作為對抗的雙方,訴訟權利、攻防手段上保持大致的平等應該是現在刑事訴訟模式應有之意。面對具有大量強制性權力的偵控方,強制搜查、技術偵察、偵察實驗、詢問證人等等方式為其集聚了強大的力量,被追訴者除了手持公訴機關的起訴書、粗略聽說一些案件證據(更有甚者是毫無所知),除此以外知之甚少。這樣的對抗,除了被動挨打,別無選擇。
基于構建更加文明的刑事訴訟形態(tài),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控辯平衡,明確并保障被告人的閱卷權,讓其作為真正的當事人,全面了解控方證據,才能為其積蓄審判過程中應有的防御力量,才是現代文明刑事訴訟應有的形態(tài)。
(二) 當事人主義
閱卷權究竟是誰的權利?閱卷權究竟關乎誰的利益?
實踐中,不乏大量辯護律師認為閱卷權天然的僅屬于辯護律師,因此辯護思路和方向的沖突屢見不鮮:被告人承認自己犯罪,辯護律師卻堅持無罪辯護;被告人堅持無罪,辯護律師卻按照罪輕辯護的思路推進等等。產生以上沖突的原因在于忽略了被告人作為案件當事人、作為案件結果承受的最終主體,而一味推行律師獨立辯護人的結果。
在被告人已經被明確為刑事訴訟當事人的今天,律師獨立辯護人的觀念仍舊未從根本上改變。辯護律師仍舊在強調不受委托人意志的約束、觀點的左右。仍舊僅僅把被告人視為自己辯護工作的信息提供者、輔助者。甚至有辯護律師為了個人的辯護效果、社會影響、經濟效益對辯護策略作出更加功利性的安排。
然而,我們必須正視,與案件最終結果具有切實利害關系的被告人才是刑事訴訟程序的核心。在一些專業(yè)性比較強的案件中,比如計算機犯罪、經濟犯罪、證券期貨犯罪、職務犯罪、有組織犯罪,辯護律師相較于被告人反而更欠缺專業(yè)知識或是更難以掌握被告人涉及的罪行細節(jié)。此時保障被告人的閱卷權,讓被告人切實參與其中才能與辯護律師一道得出更客觀、科學、合法的辯護策略。因此,明確并保障被告人的閱卷權,而不僅僅是辯護律師的閱卷權,才是切實正視被告人的當事人地位、維護被告人實質性的訴訟權利的有益有段。貫徹當事人主義的立場下,辯護律師應該更多地扮演案情的客觀分析者、辯護方案的提供者、方案選擇的協(xié)助者以及被告人選擇的方案的積極執(zhí)行者的角色, 而不是越俎代庖的絕對獨立辯護。
目前,司法實踐中針對明確被告人閱卷權的爭議中,反對者更多的是從實現該權利后的消極效果、負面作用出發(fā)。有人認為,通過查閱公訴方的證據材料,被告人有可能推翻原來的有罪供述,作出不真實的陳述,對證人、被害人實施報復,甚至偽造證據、唆使證人改變證言。
以上擔憂并非空穴來風。畢竟任何權利的行使都不是無邊界的。作為對案件審理結果具有直接利害關系的被告人,擔心其出于趨利避害的本能通過閱卷后翻供、串供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值得慶幸的是,立法并未因噎廢食,我國《刑事訴訟法》第 37 條第 4 款以“核實有關證據”的方式為被告人閱卷權“撕開一道裂縫”。隨著人權保障理念在刑事訴訟法中的不斷深化以及辯護制度的不斷完善,被告人閱卷權制度在我國必然具有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因此,如何實現并規(guī)范被告人閱卷權顯得尤為重要。
(一) 權利主體與權利的行使主體
被告人作為案件當事人,知悉案件證據情況是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有利手段。但是,深陷囹圄的被追訴者是很難實現閱卷權的,也即權利的享有者和行使著發(fā)生了分離。甚至有人認為《刑事訴訟法》第37條的規(guī)定第4款的規(guī)定并未明示律師有權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出示案卷材料,法無明文,則不享有,從根本上否定被告人閱卷權的存在。 最高法的司法解釋、兩高一部的關于實施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均未對此問題予以明確的情況下,從權利主體與權利行使主體的角度分析該問題,應該是可行的。
首先,被告人雖然從法理上分析擁有閱卷權,但是其權利的行使卻具有被動性。被告人接觸證據材料的機會取決于辯護律師的選擇。在辯護律師根據執(zhí)業(yè)判斷認為有必要向被告人予以核實證據材料可靠性的情況下,辯護律師可以向其核實。反之,也可以選擇不予核實。
其次,從目前的法律規(guī)定出發(fā),僅僅是擁有辯護律師的被告人其閱卷權才得以實現。目前我國刑事案件沒有聘請辯護律師且不符合指定法律援助的情形是非常多的。在沒有辯護律師的案件中,被告人閱卷權的實現可通過司法審查的方式進行。
(二) 閱卷權行使的階段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辯護律師在案件移送審查起訴后方可以向被告人核實相關證據。
此規(guī)定是否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即在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前辯護律師就沒有向被告人核實證據的權利?筆者認為這樣的理解過于絕對。如果在偵查階段,辯護律師根據《刑事訴訟法》第40條的規(guī)定收集的證據是可以向嫌疑人核實的。也就是說,在可能和必要的情況下,被告人閱卷權的階段可以提前到偵查階段。當然為了保障偵查活動順利進行,被告人在偵查階段的閱卷內容會被施加更多的限制。
另外,審查起訴之后,案件證據的最終固定工作并沒有完成,公訴機關仍舊可以補充偵查的方式要求偵查機關完善證據材料。
因此,為了實現追訴的有效性與被告人權利保障的有效性的平衡,案件起訴之后、或者同案犯在逃的情況下,被告人的閱卷權也應施加一定的限制。
(三) 閱卷權行使的方式
首先,被告人閱卷權實現的對象應為證據材料的復制件。由于辯護律師從起訴機關取得的證據材料也是復制件,所以被告人是不可能接觸證據材料的原始版本的。這樣的安排,也排除了被告人銷毀卷宗材料的顧慮。
其次,被告人通過何種方式閱卷。被告人閱卷的實現方式為辯護律師為其宣讀或自行閱讀。但是司法實踐中的通行做法為辯護律師為其宣讀。宣讀材料會經過辯護律師的篩選,將證人隱私、國家機密等可能損害第三人利益的信息予以剔除。但是,針對案情負責尤其是專業(yè)領域的案件,僅僅靠律師的宣讀是難以實現被告人的有效閱卷的。對此,筆者認為針對這類特殊案件,在被告人和辯護律師的申請下,羈押場所可以提供專門的閱卷室。由辯護律師將篩選過的證據材料提交羈押場所,由羈押場所安排專門的時間和地點讓被告人充分核實卷宗材料,為辯護律師提供有力的辯護方案。
從保障被告人有效行使辯護權的角度出發(fā),實現并保障被告人的辯護權具有正當性。雖然,從有效追訴犯罪的角度考量,賦予被告人的閱卷權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是這是構建現代意義的刑事訴訟模式必須積極面對的問題。唯有此,被告人才能從刑事追訴的服從者,走向辯護權的有效行使者。
注釋:
陳鳴.被告人閱卷權論辯——兼評《刑事訴訟法》第37條第4款之不足與完善[J].司法改革評論,2016(2).
John D. Jackson and Sarah J. Summers,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Criminal Evidenc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2:83.
[英]克萊爾·奧維,羅賓·懷特著.歐洲人權法原則與判例(第3 版)[M].何志鵬,孫璐,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213頁.
如筆者就在律師講座中聽到過律師這樣的經驗分享:在起訴階段,通過閱卷已經判斷該案件關鍵證據缺失。但是如果起訴階段將該關鍵信息反饋至檢察院,則案件可能會采取不起訴的方式結束。如果在庭審過程中才提出關鍵證據缺失,且最終被法院采納的話,無罪判決將對辯護律師的職業(yè)生涯、社會影響、經濟收益帶來巨大利益。故,有的律師是罔顧被告人被羈押的痛苦,選擇庭審階段才提出這一關鍵辯護意見。
吳紀奎.從獨立辯護觀走向最低限度的被告中心主義辯護觀[J].法學家,2011(6),第119頁.
陳瑞華.刑事訴訟的前沿問題(第五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825頁.
萬毅.“曲意釋法”現象批判———以刑事辯護制度為中心的分析[J].政法論壇,2013(3).
從世界范圍來看,大多數國家卻將被告人閱卷的時間節(jié)點延伸至偵查階段,如美國、德國、法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