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婷
一
說起來還年輕,還沒到日日提個茶壺坐在公園的長凳上閑話過去,追憶往昔的年紀,腦海里卻總是浮現(xiàn)那抹夕陽。那抹夕陽是小時候生活的老屋門口看到的,日日看,月月看,以至于如今想起老屋,那夕陽和晚霞就跑出來了。
老屋是在溝邊,坐東朝西。因此,每日傍晚,無論我是在屋門口的樹底下捉螞蟻、跳皮筋、爬磚摞,抑或是坐在門口的石墩上看書、寫作業(yè),一抬頭,都能看到那抹夕陽,在晚霞的映襯下,掛在溝上空的天際。當(dāng)然,更多的時候,我們是于夏日的晚上,和鄰居的爺爺奶奶坐在老屋門口的場里乘涼。我那時候小,總喜歡聽他們拉家常、講故事。依稀記得好像有一年哪里地震,我們幾家就一起搭著帳篷,睡在老屋門口的場里,當(dāng)時只是覺得睡在外面很好玩,卻沒想,轉(zhuǎn)眼,不僅老屋,這整個村莊,竟都成了廢墟。
我想我是沒有刻意去記住這夕陽和晚霞的,只是想起幼時,憶起老屋,眼前就總是顯現(xiàn)這個景象。一月之前回去了趟,拉著弟弟,抽空去老村莊轉(zhuǎn)了轉(zhuǎn),路依舊是熟悉的路,只是上面多了些雜草,我穿著裙子和涼鞋,踩上去,竟有些擔(dān)心腳下會否有蛇蟲鼠蟻,不免悲戚。
我知道老村莊早已廢棄了,二十年前,村里的人們開始陸陸續(xù)續(xù)的搬遷,蓋新房子,這些老房子便一個個擱置,成空,無人問津。想起來,我們算是搬離晚的,一細算,到如今竟也已有十年,卻還是未料到老村莊竟會落得如此蒼涼。
從一個長滿雜草的坡走下去,便看到滿目的斷壁殘垣,那些幼時常去玩耍的伯伯家、阿姨家……如今,只剩下雜草與殘存的土墻,放眼望去,盡是荒涼。除了那些參天大樹,尚能稍微增添一些生機,卻也是根枝縱橫交錯,雜亂無章。站在自小生活的地方,竟然與曾經(jīng)站在兩千多年前的交河故城前,有了同樣的感覺。
這老村莊,如今,許真成了鳥兒、貓兒和蛇蟲鼠蟻的地盤了,除卻偶爾傳出的一兩聲鳥鳴,再無他音。
看到這幅景象,我和弟弟都靜默無語,半晌,才從嘴里擠出來一句“這是XX家”。自幼生長在這里,自然是熟悉每一戶人家,從南至北,我們認得出每一個屋子原本是誰住過的,當(dāng)然,小時候的種種經(jīng)歷不免又浮現(xiàn)在眼前。
待走到我們自家門前時,那感傷的情緒便更重了。弟弟穿著長褲和運動鞋,所以總是在前面為我開路,他踏過老屋門口的雜草,來到門前,用那把放置很久的鑰匙,打開了那個銹跡斑斑的鎖子。我說,要進去看看那滿房間的獎狀,最好是拍張照片留作紀念。小時候成績好,僅是小學(xué),我的獎狀就貼滿了兩面墻,后來搬家時,最放不下的就是那些用漿糊粘在墻上,取不下來的獎狀。
待進了屋卻發(fā)現(xiàn),房子都已經(jīng)不在了,就只剩下幾面土墻,也早已受盡日曬雨淋,別說獎狀,恐怕連當(dāng)初的墻皮都找不到一塊了。院子里,自然而然也全是雜草,屋內(nèi)的兩棵杏樹遠遠看著還在,只是卻苦于這草根本就無法靠近,無奈,只能離去。
老屋門前是一排椿樹,看起來是原來的老樹。我跟弟弟說,小時候曾于其中一棵下面埋葬過一只死去的小兔子。原以為那個時候弟弟還未出生,誰知他卻說記得此事??磥?,當(dāng)真是日子久遠了,弟弟比我小十歲,我總覺得,很多事情,他是沒有參與的。
那個時候家里養(yǎng)了幾只兔子,有一天,其中的一只生了兔寶寶,我只記得日日趴在籠子跟前去看它們,也常常拔了草去喂,可其中的一只兔寶寶卻突然生病了,奄奄一息。為了救它,我學(xué)著電視里的樣子,將它抱在懷里喂水喝,卻依然無濟于事,那只小兔子最后還是死了。想起來,那是我第一次埋葬動物尸首,認真地將它裝進一個塑料袋里,再找來一個紙盒子,放了進去,這才來到屋門前的椿樹底下,挖了坑,將它埋葬。時隔多年,好多幼時的事情都忘記了,唯這件事,卻異常清晰的存留在腦海中,記得母親當(dāng)時看我如此用心,還笑話道“怎么不給小兔立個碑子”,如今,再來到老屋,看著這些樹,我不知道當(dāng)年埋葬的小兔子是否已經(jīng)往生,卻清楚記得它的墳冢就是在這里。
令我驚喜的是,鄰居的爺爺奶奶竟還住在這里。他們的屋子在村莊的最北邊,一墻之隔就是蘋果地,門外面的小狗遠遠地就發(fā)出了叫聲,他們許是被這叫聲驚擾,都走了出來,想要看看是誰在外面惹得狗吠。一看,卻是沒認出來我,也是,該有十多年沒見了吧。
我記得小時候,他們在我的印象中,便是老人,如今,卻似乎還是那般模樣,只是想起來,年紀確實是從六十多歲到了八十多歲。說是爺爺奶奶,因為我家輩分大,細算起來,其實我與他們還是平輩,所以每次見面,都不知到底該如何稱呼。他們依舊如以往般慈祥,將我和弟弟邀至家中,又是塞橘子,又是塞香蕉,又是塞干果,盛情難卻,我們也只好撐開衣服口袋,盡情的去拿,以讓他們高興。說起我們想去溝邊轉(zhuǎn)轉(zhuǎn),兩位老人卻擺擺手,勸說我們趕緊回去,許是他們覺得如今這溝邊,荒草叢生,再不如從前,條條道路,任孩子們踩踏玩耍了。
二
下溝的半坡是馮家山水庫抽水的三級站,小時候常去里面玩耍。又因后來在站里工作的叔叔阿姨與母親交好,時常一起做飯,出游,他們閑暇時,也常幫助我們做一些農(nóng)活,長此以往,去站里的時間就更多了。他們家的女兒也是恰好與弟弟同歲,所以便作了玩伴兒,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大人們見此,亦常常開玩笑要為他二人訂娃娃親。
大概是在他們五歲的時候,有一年夏天,叔叔阿姨正和母親帶著我們在蘋果地里上著化肥,這兩個小孩在路邊玩耍,一會兒功夫卻不見了蹤影。大家趕忙分頭去找,待找遍了附近的村落,卻還是無果。正當(dāng)兩家人焦頭爛額之際,小姨打來電話,原來弟弟和小女孩,竟一路向北,走走停停,去了魯馬鎮(zhèn)的外婆家。自此這一段故事也傳為了佳話,都說弟弟這孩子有出息,這么小就把小姑娘領(lǐng)去走親戚了。
大概又過了幾年,叔叔阿姨們離開了三級站,回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午井鎮(zhèn),此后,阿姨又生了個男孩,我們亦搬離了老屋。有一年叔叔阿姨曾抱著小兒子來過我們家一次,當(dāng)時我是在上高中,他們來時正好是個周末,匆匆一面后,自此再未見過他們,聽說是在縣城開了家雞湯面店,我卻是從未去過,三級站從此也便再無人住過,慢慢的就荒廢了。
我和弟弟是沿溝邊走的,所以這三級站是在腳下的懸崖之下,院子好像是被誰家占用了,還種著麥子。懸崖邊是小時候常爬的避雷針,如今,也只有它還如以往般,挺立在這兒。其實,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時候在這兒的,好像打我記事起,孩童們就將它當(dāng)成玩物,去溝邊玩耍時,總要比賽看誰爬的高,我好像最多也只爬過幾層,卻也是興奮不已。
這溝邊雖不是什么絕世美景,回憶卻真的是最多的。和弟弟繼續(xù)往前走去,便到了我們家曾經(jīng)的菜地,菜地的一側(cè)是水渠,另一側(cè)是我們走的這條路,隔著路便是三級站。和弟弟走到那,便想起幾年前他因為調(diào)皮給我挖陷阱,結(jié)果自己不小心踩到镢頭上弄傷腿的事。
已記不清到底是哪一年了,我和母親、弟弟在菜地里或是種菜,或是鋤草,弟弟不知從哪兒冒出來挖個陷阱整我的想法。就乘我和母親勞作的時候用镢頭在旁邊的空地上挖了個坑,再將幾根樹枝橫插在坑內(nèi),離坑底留出一點距離,最后再給上面蓋上樹葉雜草。我和母親在一旁勞作,完全沒有注意到身旁的弟弟正在做的這些事,卻是突然一聲喊叫,只見弟弟滿腳是血的坐在地上,原來他在做陷阱時,一腳踩在了旁邊剛用完的镢頭上,將腳腕上一塊肉皮刮了下來,頓時鮮血直流。我和母親這才知道,他竟如此調(diào)皮,也是又氣又笑,母親趕忙背著他去車站,往醫(yī)院而去,我則收拾整理好農(nóng)具,一個人回家去等。只記得后來弟弟休養(yǎng)了一段時間,日日都要母親背著上廁所,如今再走到這片早已荒廢了的菜地,那些趣事才逐一從腦海深處又翻了出來。
想起這件偷雞不成蝕把米的事,弟弟也覺得有趣,也算是年少時的一件難忘的經(jīng)歷了。不過覺得對他來說,那腿上的疤痕或許能時刻提醒他,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時刻要嚴于律己,謹慎小心,才能順順當(dāng)當(dāng)。
三
越往溝邊走去,記憶的閘門越關(guān)不住,一件件往事便浮上心頭來。記得有年,母親帶弟弟去溝邊放羊,這羊兒在前面搖搖擺擺,卻是不長眼踩了蜂巢,蜜蜂般群涌過來,撲向了走在羊后邊的弟弟。當(dāng)時他也就三歲左右,我只記得放學(xué)回家后,弟弟滿頭是包,眼睛被蟄的瞇成了一條縫,看的我心疼不已?,F(xiàn)在想想,那時,他們走的就是如今我和弟弟走的這條路。
而我自己,這二十多年來唯一一次經(jīng)歷危險,也是在這兒。
這溝畔邊,有一壩,上有一高高的水渠,小時候,水渠的頂端緊鄰著溝,另外兩側(cè)都是土崖,只是,崖的坡度緩一些,上面長滿了荊棘雜草。有一次渠里放水,母親在渠邊洗衣服,我蹲在她旁邊玩耍,卻一不小心一腳踩空,從渠邊的崖上滾了下去。原以為會重重的摔在地上,不料滾到快離地時,卻被一棵小樹苗給掛住了,就那么躺在離地大概一米的地方,掙扎著爬了起來,穿著短袖短褲的身上,滿是荊棘刺的紅印兒?,F(xiàn)在想想,依舊是有些后怕,倘若當(dāng)時是從溝的那一側(cè)滾下去,恐怕便沒有那么幸運了。
不過這渠兩邊的崖上,除了荊棘雜草外,還時常爬滿蜈蚣,也長了許多柴胡。我小時候看到蜈蚣就害怕,每每到那渠邊,卻總能看到很多爬行的蜈蚣,扭動著身軀在地上匍匐,令人厭惡。當(dāng)然,也有跟同伴們拔柴胡的經(jīng)歷,起初應(yīng)該是為了賣錢吧,后來因為拔到的少,晾曬干后,可能被大人拿去泡水喝了,具體那些柴胡后來用作什么,我也記不大清了。
如今,這溝邊,竟是雜草,人們原來去地里時走的那條路,只是隱隱約約還露出一些白色的路面。我本想去溝邊看看,卻無奈被雜草阻礙,不敢穿著涼鞋貿(mào)然踩過去,就在離溝還有幾十米的地方,遠遠地看了看,和弟弟對著那些溝邊的柿子樹,聊了些以前的事,便慢慢的返回了。
母親她們正三三兩兩的在新挪的村莊的街道里話著家常,原本,村子里的人就少了許多,雖說新村莊家家戶戶都蓋的樓房,大多數(shù)卻都是只有過年時,才有人回來住幾天。更有甚者,過年時也只是大年三十下午回來給門上貼一副對聯(lián),又匆匆離去了,誰還能想起,那個廢棄的老村莊呢。
我想,這個滿目蒼涼的老村莊,和交河故城唯一的區(qū)別就是,這里尚有一些綠樹雜草增添生機,這里比起交河故城的歷史,淺短了那么久??墒菐资旰?,幾百年后呢?如今,似乎只是一晃兒,自幼生活的地方,就已然變成了廢墟,變成了斷壁殘垣,再過些時日,這里又會如何,變成一片耕地?或是永遠的廢墟?
我不敢想象是因為,我不愿等我的孩子大一些,等我想要指著那個老屋,給他講述自己的童年,自己幼時的種種趣事時,卻連那個生活的地方都尋不到了。我不愿我兒子將來看到的自己母親生活的地方只是一片雜草,一片荒蕪。
可是那又怎么樣呢,在農(nóng)村有多少這樣已經(jīng)廢棄的村莊,有多少這樣的廢城正在產(chǎn)生。無奈的搖了搖頭,我想,待有朝一日卸甲歸田時,一定要再回村莊,屋前屋后種幾棵小樹,屋內(nèi)屋外養(yǎng)幾朵小花,一紙素箋,寫盡人間風(fēng)雨,一把破琴,抒發(fā)萬千心緒,就這么香茶、好書、美酒相伴,與這村莊一起,慢慢老去。
可是,我還回得去嗎?
不知為何,想起老村莊,想起老屋,想起幼時的生活,眼前浮現(xiàn)的,總是掛在溝上空的那抹夕陽,那般耀眼,那般奪目。自從搬離老屋后,好像再沒有看到那么美的夕陽了。
責(zé)任編輯 包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