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譯勻
[摘 ? 要]跨學科歷史教學借他科之長處,融多科于一體,利用多教師、多學科的融合課堂拓寬教學思路,增進學生興趣,提升教學實效。教師如何定位跨學科歷史教學,學生如何接受跨學科歷史教學,師生如何互通跨學科歷史教學,文章進行了有效論述與探究。
[關鍵詞]融合課堂;生本理念;跨學科;歷史教學
[中圖分類號] ? ?G633.51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0)28-0067-02
2019年,筆者有幸觀摩了一節(jié)融合了美術教學的歷史課,名為《透物見史·瓦當會說話》(以下簡稱《瓦當》),這是由歷史教師和美術教師共同完成的跨學科歷史教學。聽完此課,筆者深覺有所啟發(fā),現(xiàn)基于生本理念,談談對高中跨學科歷史教學的一點思考。
一、教師如何定位跨學科歷史教學:歷史課還是綜合課
1.基于學習目標:歷史味要濃一點
“歷史學科教育學”是針對人的精神和智慧發(fā)展的學科教育研究,它必須關注作為學科客體(歷史內(nèi)容)的人類社會行為和作為學科學習主體(學生活動)的學習行為之間的關系[1]。在《瓦當》這節(jié)課上,歷史教師唐園園從瓦當?shù)膱D片和實物切入主題——“透物見史”,以瓦當為縮影,借助歷史時間軸,勾勒出古代中國的歷史發(fā)展進程與不同時代的特征,串聯(lián)起了先秦至明清時期瓦當背后的人、事、情。以下是唐老師在這節(jié)課上給出的四個核心問題:
(1)什么是瓦當?
(教師向?qū)W生展示瓦當?shù)膱D片和實物,讓學生觸摸實物、觀察細節(jié)。)
(2)瓦當是怎樣制作的?
(教師提示:不同時期、不同地區(qū)的瓦當使用了不同的材質(zhì)。)
(3)平民的房子有瓦當嗎?
(教師提問:不同時期的瓦當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發(fā)展狀況?)
(4)瓦當上有什么紋飾?有什么寓意?
(教師提問:不同樣貌的瓦當反映了怎樣的文化發(fā)展狀況?)
很顯然,這是一節(jié)貼合初中學生認知、歷史味道濃郁的初中歷史課。
2.基于學生培養(yǎng):綜合性要強一點
在教育目的方面,我國長期以來已有這樣的共識:“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边@不僅是要求“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 ,更是在要求“怎樣培養(yǎng)人”??鐚W科教學是可以體現(xiàn)這種綜合能力要求的。
在《瓦當》這節(jié)課剛剛過半時,唐老師提出了問題:“瓦當上有什么紋飾?不同時期、不同地方的紋飾可能各有什么寓意?”并隨即邀請美術教師郝世奇與學生共同探討、繪制瓦當?shù)募y飾。郝老師引導學生從觀察點、線的特征入手,當堂繪制一個能體現(xiàn)制作者心情和時代特征的瓦當人面紋。從美學欣賞的角度來看,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在“借古韻繪今圖”,從整個課堂效果來看,這也是在“借今圖通古史”。兩位教師將歷史思維與美學欣賞融合起來,兩個學科互推互助、有機整合。
二、學生如何接受跨學科歷史教學:專業(yè)課還是興趣課
1.激發(fā)興趣的需求:新奇、有趣的直觀體驗
在傳統(tǒng)的歷史課堂上,學生見慣了一支筆、一張嘴、一本書、一塊黑板的課堂教學。而在歷史融合課堂上,多學科內(nèi)容有機結合,多位教師輪番上場,這會讓聽多了傳統(tǒng)課的學生倍感新奇、有趣。
歷史事實包含了豐富的歷史細節(jié),體現(xiàn)了立體的社會百態(tài),歷史教材中也有諸多涉及其他人文學科和自然科學領域的知識點。若要讓一位歷史教師在課堂上進行透徹、具體的分析和呈現(xiàn),難免會出現(xiàn)理解偏差或者內(nèi)容紕漏。而在歷史融合課堂上,學生能借其他學科教師的專業(yè)授課,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歷史事實,感知更為有趣、有味的歷史課。
2.親身實踐的需求:多彩、豐富的課堂回望
傳統(tǒng)的歷史課堂上,學生是聽課者,教師是授課者,這是一種單向的輸入和輸出。而在歷史融合課堂上,不同學科可發(fā)揮各自的實踐長處,學生也樂于見到其他學科(如美術、音樂、政治、文學等)與歷史學科的融合,樂于變聽歷史課為參與各學科的實踐活動。如在融合了美術學科的歷史課上,學生可以假想自己是某位工匠或畫家;或在融合了語文學科的歷史課上,學生可以大聲朗讀或模仿某位作者的作品。由此,學生可以借著其他學科的實踐活動和適當?shù)臍v史想象,更深刻地理解不同時空中的人與事。
三、師生如何互通跨學科歷史教學:師本目標還是生本目標
在課堂上,教師有出于學科目標和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追求,學生也有出于個性發(fā)展和興趣愛好的個性需要。師生如何互通跨學科歷史教學,是歷史融合課堂教學的主要難題之一。基于生本目標理論——“為了學生的一切,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筆者認為兩者并不矛盾。
1.基于學情:素養(yǎng)立意,學趣兼顧
“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保ā吨袊鴮W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各學科均以建立核心素養(yǎng)與課程教學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為己任 [2] 。因此,從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要求來看,各學科本就是為了一個目標而進行教學立意的。
融合了其他學科的歷史課堂,本質(zhì)上還是一節(jié)歷史課。學生理想中的歷史課堂,應當有嚴密的歷史邏輯、多彩的課堂活動和豐盈的實踐體驗。這體現(xiàn)了學生的個人興趣,也反映了學生個體素養(yǎng)的提升要求。因此,歷史教師在制定跨學科歷史教學目標時,應立足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同時充分借助其他學科的特色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在融合課堂上自然地受到歷史熏陶。
以《瓦當》一課為例,唐老師在制定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時,應當是充分考慮了初一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接受能力,借“瓦當”這一“抓手”拎起了長時段中相關的人、事、情,并盡可能淺顯地借瓦當梳理了先秦至明清的歷史發(fā)展脈絡。這對學生形成通史意識和“大歷史觀”大有裨益。同時,繪制瓦當紋的美術教學在提升學生美學理解與藝術想象的同時,又貼合了學生的興趣,助推了學生的歷史理解。
2.基于教情:角色分飾,合作共贏
控制論者維納說過:“在已經(jīng)建立起的科學部門間的無人的空白區(qū)上,最容易取得豐碩的成果;在兩個領域交錯的地方,最容易取得豐碩的成果?!比欢?,呈現(xiàn)了多教師、多學科的課堂可以豐富多彩,卻不易聚焦整合。如何讓多學科的教學在一節(jié)課中有機融合就成了必須解決的難題。
首先,從備課開始,需要授課教師相互協(xié)調(diào)、共同進行頂層設計。先確立主體課型(這是一節(jié)歷史課還是美術課),再聚焦某一兩個學科核心素養(yǎng)來確定課堂主旨。例如《瓦當》一課,由于教學立意為“透物見史”,筆者認為在美術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時,應當少一些關于“點、線、面”的美術繪畫指導,多一些關注不同時期的瓦當拓片圖的比較。這樣既有了美術層面的指導與臨摹,也為接下來理解瓦當背后的人、事、情做了鋪墊,給美術教學加入了歷史的味道。
其次,在課堂呈現(xiàn)環(huán)節(jié),需要以歷史教師為引領者和牽線搭橋者,再綜合其他教師的助力。具體來說,歷史教學應當做到:深度挖掘教材、適時切入他科、有機融合各科、回歸歷史目標。例如《瓦當》一課,唐教師以“瓦當”為切入口,要梳理自先秦至明清如此長時段的歷史脈絡,難度是極大的,教材的支撐也是有限的。筆者認為除了借助課堂上的美術教學,還可以大膽嘗試3D博物館等現(xiàn)代教育技術,以幫助學生理解不同時期、不同地區(qū)、不同身份(私營或官營)的瓦當工匠所處的時代環(huán)境。
最后,在教學評價方面,可以借“以問題解決為評價標準” [3]來觀察跨學科歷史教學是否具有實效。生本理念講求“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這就呼喚教師在跨學科教學中以問題為導向,關注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同學科的教師應當圍繞課堂主旨精心設計問題鏈,以期達成不同學科間教學內(nèi)容的有機整合。例如《瓦當》一課,筆者認為唐教師在課堂之初拋出的問題鏈(什么是瓦當?怎樣制作瓦當?平民的房子有瓦當嗎?瓦當上的紋飾有什么寓意?)中,應當突出最后一個問題,可將問題鏈改為:什么是瓦當?什么樣的地方、誰的房子上的瓦當紋飾更多、更精美?這些紋飾在不同時期一樣嗎?有什么寓意?這就有意識地融合了歷史與美術學科的設問特點,為接下來的跨學科歷史教學做了鋪墊。
[ ? 參 ? 考 ? 文 ? 獻 ? ]
[1] ?趙亞夫.歷史教育理論建設的幾個重大問題(1):學校歷史教育究竟解決什么樣的問題[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6(5):4-6.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 ?諾丁斯.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7.
(責任編輯 袁 ?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