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玉/臺州廣播電視大學
多年來,英語教育工作者不斷嘗試著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言的能力,詞匯教學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習和掌握詞匯組合在培養(yǎng)學習者語言實際運用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帶有英漢雙語字幕的美劇作品為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注入了活力,大量的視頻網(wǎng)站如愛奇藝高清、優(yōu)酷、搜狐視頻等提供了大量豐富的英語原版的視頻資料,而近幾年來隨著智能手機的出現(xiàn)和不斷的更新?lián)Q代,使得各種英語學習資源如美劇、有道詞典、英語學習的各種手機APP一應俱全。美劇雙語字幕中基于真實語言材料,含有大量地道的固定短語表達方式、搭配語、慣用語和基本語句框架,學習者可從中收集詞匯和詞匯組合,并加以消化加工分析,可再次應用于實際交流,從而使交流更為流暢,達到語言交際的目的。
美劇,是美國電視劇的簡稱,從上個世紀80年代早期傳入中國的《大西洋底來的人》、《加里森敢死隊》、《神探亨特》、《成長的煩惱》和《俠膽雄獅》,到后來頗受中國學生喜愛的經(jīng)典美劇《老友記》、再到2005-2006年紅遍半個中國的《24》、《越獄》、《絕望的主婦》、《實習醫(yī)生格蕾》等等,以其精彩的對白、精美的鏡頭、扣人心弦的節(jié)奏、完美的配樂、流暢的剪輯而享譽中國眾多的英語學習者之中。如在中國知網(wǎng)上輸入“美劇”二字,共找到18280條結(jié)果,這些文章多集中在2007之后出版發(fā)表,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美劇在中國的受眾、跨文化交際、傳播學、字幕翻譯、西方文化價值觀、身份認同等方面,碩士論文集中在2010年后呈井噴式發(fā)表,研究方向也大同小異:如輸入“美劇字幕”四字查找,共2566條結(jié)果,多數(shù)文章從合作原則、功能對等理論、目的論、關聯(lián)理論、接受理論、適應選擇論和歸化等翻譯理論基礎的角度來探討美劇字幕的翻譯,少量關注字幕組的在國內(nèi)的生存狀況、版權(quán)合法性與文化傳播等;國外則是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研究字幕視聽法對語言學習者的影響,在此種教學法中,語言信息分別以言語和文字(即聲音和字幕)這兩種形式同時傳遞出來,字幕的出現(xiàn)擴充了視覺信息源,強化了信息獲取過程中受眾的視覺功能。Price(1983)指出字幕能顯著促進觀看者的理解,提高其語言理解能力。Vanderplank (1988)開展關于字幕學習對于學習者的影響的實證研究,則表明字幕學習能夠培養(yǎng)學生有意識的語言學習習慣和處理能力。Ellsworth(1992),Borras & Lafayette (1994)和Markham(1999)等人的研究指出字幕增強了對語言知識學習、記憶和掌握的效果,通過聽、讀、說的有機結(jié)合,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外語生成能力。國內(nèi)對于此項研究相對較晚,汪徽(2005)認為帶有字幕的真實影視材料如果適用得當?shù)脑?,會大大?yōu)于簡化的影視材料或不帶字幕的真實影視材料。自2005年以來,美劇在中國的熱播催生了磬靈風軟字幕組、人人影視字幕組,伊甸園字幕組等眾多的字幕組,翻譯制作了大量的美劇作品,美劇最初的字幕為中文字幕,但后來為方便眾多的中國英語學習者學習,字幕均為中英雙語字幕。曾有學者曾質(zhì)疑中文勢必在英語學習中產(chǎn)生干擾作用,但馮麗妍(2005)則認為母語思維在外語學習中是難以避免的,學習者在完全擺脫母語的影響之前先得利用母語,這種利用具有積極作用。無獨有偶,王強(2009)分層抽樣調(diào)查福建省三所高校在校大學生150名英語專業(yè)學生,92%的受訪者認為觀看配有中英雙語字幕英語發(fā)音的多媒體視頻會有一定量的附帶詞匯習得。馬超(2013)選取了75名英語專業(yè)大二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實驗結(jié)果表明,中英字幕能夠使學生附帶學習一定的詞匯,并啟示教師和學生應注意合理地選擇和利用字幕。
二語詞匯習得在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語言學習中占有重要地位,克拉申的輸入假說認為,學習者是通過對語言輸入的理解而逐步習得第二語言的,其必要條件是“可理解的語言輸入”,只有當學習者接觸到的語言輸入是可理解的,才能對學習第二語言習得產(chǎn)生積極作用。Sinclair & Renouf (1988)認為外語教學應該學習語言中最常用的詞匯,這些詞匯的核心用法和這些詞匯所形成的典型組合形式。學習者可以通過觀察和模仿,學會在合適的場合使用這些詞匯短語。
美劇雙語字幕能夠為學習者提供真實的語言應用模板,滲透于日常課內(nèi)課外教學中,在教學設計中設計有效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其主動學習,使學生課下利用語音室和智能手機終端自我探究、收集整理分析相關英語學習資料,自主地認知、構(gòu)建和運用新知識,以期達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詞匯習得能力的目的。
美劇雙語字幕屬于可視材料中的一種,王蓉(2002)認為這些可視材料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尤其是幫助學生對說話者的身份、談話的場景和氛圍等作出判斷,并且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鼓勵他們聚焦在手邊正在學習的資料上。學生可利用字幕不同的播放方式,逐一開展聽說訓練和學習詞匯。王強(2009)指出影響詞匯識記效果的一個重要的因素是信息呈現(xiàn)的方式,所以在日常利用美劇雙語字幕開展教學,根據(jù)不同的字幕呈現(xiàn)方式,可分為三個不同的階段:
第一階段:第一遍播放美劇視頻資料,可以設定為無任何字幕形式,鼓勵學生僅僅通過劇中人物發(fā)音和畫面來猜測劇集的大致內(nèi)容;獲取劇集大意和抓住關鍵詞匯即可。
第二階段: 第二遍可以播放中英雙語字幕版本的同一內(nèi)容的劇集,此時學生可借助雙語字幕的優(yōu)勢,集中快速記錄下劇集中出現(xiàn)的固定短語表達方式、搭配語、慣用語和基本語句框架。正如黎宏(2005)指出,學習者通過大量地接觸語言材料,把那些經(jīng)常頻繁出現(xiàn)的詞匯短語作為形式上不可分割和固定意義的語言單位收入自己的心理詞典,這個階段往往是詞匯短語和句型習得過程中的機械模仿階段。
如以熱播的美劇《絕望的主婦》第一季中的一集為例,其中可以通過速記(shorthand)雙語字幕的要點記錄下相關詞匯短語,如下所示:
1.short notice在短時間內(nèi)
2.odds and ends零碎的東西
3.pitch in努力/使勁投入工作
4.screw up弄糟,搞砸
5.in disguise 喬裝的,偽裝的,化妝的
6.order take-out叫外賣
7.nerdy書呆子式的,書呆子氣的
8.give somebody the creeps讓人感到毛骨悚然
9.make sense可行,說得通,合理的
10.bring it on放馬過來
此階段屬于機械模仿、機械記憶,并且可借助英漢雙解詞典、有道詞典或是百度獲取英文釋義和例句的階段。這一時期雖耗時費力,但能夠積累基礎詞匯、屬于生成詞匯階段,需要多次反復觀看字幕,以便得到正確相關詞匯及其中文釋義。此階段為培養(yǎng)詞匯習得能力的核心階段,需不斷積累,教師可根據(jù)美劇雙語字幕和劇情的難易程度來布置相關練習和總結(jié)。
第三階段:第三遍詞匯的學習則是自我主動即創(chuàng)造性使用詞匯短語和句型,即擴展階段和處理加工階段。正如王萌,謝小苑(2008)在49名高水平的受試者和38名低語言水平的受試者中開展了問卷調(diào)查后,建議可以使用有目的語字幕的試聽材料來進行試聽教學,以期提高語言習得能力。邱東林、李紅葉(2010)把25名大學一年級英語專業(yè)學生分為視聽組和聽音組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建議教學視頻與語言輸入相關度越高越好,這樣的視頻畫面和輸入的詞匯形成聯(lián)系,從而加強長時記憶。教師可以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給學生創(chuàng)建利用所學詞匯短語進行交際的活動,可以采取電影配音、情境對話、即興創(chuàng)作等多樣的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提高學生活學活用詞匯短語的能力。
經(jīng)過以上三個階段的積累和整理,學習者的長時記憶能力逐漸提高,儲存了豐富的詞匯短語資源在頭腦中,一旦接觸到新的語言材料時,可根據(jù)頭腦中已有的詞匯知識體系來處理新的接受到的信息。
通過美劇雙語字幕教學,可以促使英語專業(yè)學生習得相關詞匯。在此過程中,教師也要考慮所使用的美劇雙語字幕的長度及與英語專業(yè)等級考試的相關性。以智能手機為媒介的移動終端使用上,時間的把握和控制還要有待做進一步的研究與探索。有目的地指導學生利用手機終端在三個階段中有意識地留意、辨識、記錄、擴展及加工語言形式,從而促進二語詞匯習得能力的形成和培養(yǎng),是切合當前新媒體流行的趨勢的有意義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