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桂云 萬慧子 姜偉偉 毛廣文
【摘 要】 目的:分析口腔正畸配合外科導萌手術治療上前牙阻生效果。方法:以80例上前牙阻生患者為對象,開始時間為2019年1月,結束時間為2020年1月,參照組40例采用外科導萌手術治療,研究組40例添加口腔正畸治療,對比治療效果、不良反應,使用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研究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高于參照組,P<0.05,形成統(tǒng)計學意義。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參照組,P<0.05,形成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上前牙阻生使用外科導萌手術聯(lián)合口腔正畸治療,有效提高治療有效率,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治療效果顯著。
【關鍵詞】 口腔正畸;外科導萌手術;上前牙阻生
【中圖分類號】R783.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22-205-02
前言
阻生牙屬于牙齒發(fā)育障礙,極易引起牙齒不完整、排列不整齊、牙頜畸形等,對患者牙齒咬合能力、牙齒外觀產(chǎn)生影響,嚴重者可影響語言功能。臨床在治療阻生牙時常采用外科導萌手術治療。近年來,隨著現(xiàn)代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口腔正畸治療在理論與技術兩方面均迅速發(fā)展,在阻生牙的治療中廣泛應用,有助于改善牙齒的咀嚼功能,促進恢復[1]。本文將以近一年(2019年1月-2020年1月)80例患者為對象,探究口腔正畸配合外科導萌手術治療上前牙阻生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80例上前牙阻生患者為對象,開始時間為2019年1月,結束時間為2020年1月,分為參照組40例與研究組40例。參照組,男女患者分別為18例與22例;最小年齡為23歲,最大年齡為44歲,年齡平均值為(32.96±4.57)歲。研究組,男女患者分別為19例與21例;最小年齡為24歲,最大年齡為46歲,年齡平均值為(32.65±4.54)歲。將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對比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參照組實施外科導萌手術治療:局部麻醉,將牙齒表面粘骨膜組織去除,埋伏牙的牙冠充分暴露出來,降低鄰牙損傷概率,將埋伏牙萌出道骨的阻力去除,在止血以后,縫合手術切口。
研究組添加口腔正畸治療:使用外科導萌手術充分暴露牙冠以后,實施有效止血,與舌側扣或者正畸托槽粘接,結合埋伏牙方向、鄰牙間關系,對牽引方向進行確定,使用彈力線、橡皮圈、鎳鈦絲輔弓等牽引、正畸固定牙齒,縫合切口。定期入院復查。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不良反應,使用統(tǒng)計學分析。
治療效果:分為治愈、好轉與無效三個等級,在治療以后,達到正常水平,恢復良好,即為治愈;治療以后存在輕微疼痛感,且牙齒排列不整齊,即為好轉;不滿足以上情況,即為無效。
不良反應:詳細統(tǒng)計所有患者牙齒排列不整齊、牙周膿腫、牙齦發(fā)炎的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選擇統(tǒng)計學軟件為SPSS 20.0,計量資料表示方法為x±s表示(t檢驗);計數(shù)資料表示方法為“n/%”(X2檢驗),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調查結果 研究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高于參照組,P<0.05,形成統(tǒng)計學意義。如表1所示。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現(xiàn)代醫(yī)療技術迅猛發(fā)展,口腔正畸治療技術也在不斷進步。上前牙阻生患者可實施正畸治療,且取得較理想的治療效果。本次研究中,參照組采用外科導萌手術治療,研究組添加口腔正畸治療,結果可見,研究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高于參照組,P<0.05,形成統(tǒng)計學意義。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參照組,P<0.05,形成統(tǒng)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上前牙阻生使用外科導萌手術聯(lián)合口腔正畸治療,有效提高治療有效率,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治療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 魯曉紅.上前牙阻生應用口腔正畸治療的臨床分析[J].家庭醫(yī)藥,2017,(6):56-57.
[2] 吳琦瑱,周麗蓉,洪淑欣.手術導萌與正畸聯(lián)合治療上頜前牙埋伏阻生患者臨床效果評價[J].海南醫(yī)學,2014,(15):2304-2305,2306.
[3] 邱志剛.口腔正畸治療上前牙阻生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3(14):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