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超 伊犁師范大學預科教學部
按現(xiàn)存回鶻語文獻的數(shù)量來說,《金光明經(jīng)》回鶻文寫本是目前傳抄最多的漢譯回鶻語文獻。該文獻按照收藏地點可以分為兩種:一種為收藏于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的手抄本,該手抄本雖然發(fā)現(xiàn)最晚,卻是保存較為完整的回鶻語文獻之一;另一種為收藏于德國柏林市柏林-勃蘭登堡科學院的手抄本與印刷本組成的殘片,這是柏林本于20 世紀初由德國皇家普魯士吐魯番探險隊在新疆吐魯番木頭溝發(fā)現(xiàn)的,這部文獻分別屬于25 種版本的800 多件寫本和印刷本殘片。柏林本之所以從發(fā)現(xiàn)之初便成為相關領域?qū)<覍W者主要研究對象之一,是因為其文獻數(shù)量巨大。此外,另有兩頁為瑞典考古學家貝格曼于1927—1935 年參加西北科學考察團時在甘肅所得,現(xiàn)存斯德哥爾摩民族博物館,為木刻本[1]。
《金光明經(jīng)》回鶻文寫本由序品、十卷三十一品的正文和回向文三部分組成。該文獻首先從梵文譯至漢文,別失八里人勝光法師再從漢文譯至回鶻文,其抄寫的時間為清朝康熙二十六年(1687 年),抄寫地點是敦煌,跋語中述及勝光法師除譯有《金光明經(jīng)》外,還有其他譯著留傳于世。但很多學者對此譯著的翻譯年代考證甚有爭議,認為其翻譯年代大致在10 世紀末11 世紀初。像跋語所說的那樣,回鶻文本譯自義凈本。但除正文十卷三十一品的內(nèi)容與義凈本大致相同外,序品和回向文卻未見于義凈本?!督鸸饷鹘?jīng)》回鶻文本和義凈本即使在內(nèi)容方面基本符合,但在表述上有很大差別,出現(xiàn)這種差別的原因:一是可能回鶻文本根據(jù)的是現(xiàn)在已失傳的義凈本,二是回鶻文本譯者的個人所為。大多數(shù)學者支持第二種說法,認為回鶻文本并非僅僅是對義凈本和其他底本的翻譯和融合,而是體現(xiàn)了在翻譯基礎上較大的內(nèi)容擴展及翻譯者對底本的個人理解(或曲解)。
《金光明經(jīng)》回鶻文寫本雖然是最晚發(fā)現(xiàn)的回鶻文文獻,卻是目前保存下來的少數(shù)較完整、重要的一部漢譯回鶻文文獻。由于現(xiàn)存的回鶻文文獻絕大多數(shù)為斷簡殘篇,更凸顯出其重要性,它成為研究回鶻語文學和漢語言文學的重要材料之一。也正因為它的重要價值,自重新刊布之日起,就一直是國內(nèi)外學者們的主要研究對象。它的語料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語言學的價值。語言學研究的首要條件是需要大量、豐富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語料,《金光明經(jīng)》回鶻文寫本作為一部大部頭漢譯回鶻文文獻,能夠為語言學研究提供豐富的語料。借助語料,研究者可以開展對語言語音、詞匯、語法的共時與歷史描寫,能夠窮盡式地描繪出某一個語言現(xiàn)象在一個特定時期內(nèi)的所有分布特點、句法功能和語義特征,為之后的深入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一般來說,語言中的虛詞研究是語言研究的重中之重,人們不敢貿(mào)然涉足這一區(qū)域,也是因為其語法義、詞匯義、語境義交雜在一起,很難將其完全剝離開來。有了這樣一份語料,研究者便可以從虛詞的總體分布特征入手,逐漸厘清每個詞的具體使用特點與使用環(huán)境,還原出當時語言的全貌,便于從中探尋規(guī)律、修正語法書中對該詞描述的刻板印象、豐富其詞類義項,從而進一步判定該詞的類別,提出相應的分類原則,這是對回鶻文獻語言研究的一個有力、有益的補充。
其二,語言史的價值?!督鸸饷鹘?jīng)》回鶻文寫本的語言史價值不僅體現(xiàn)在回鶻文獻內(nèi)部的分期問題上,更體現(xiàn)在回鶻文本對漢文底本的甄別、年限統(tǒng)計、漢文本內(nèi)容的甄別及古漢語語言文字的考量上。以往的研究往往只關注某個漢文本或是漢文本之間的對比,在文字文獻的甄別上會遺留一些模糊不清的問題。若研究者能從回鶻文寫本入手,去探究漢文本中古漢語的歷史分期及相應的使用特點,可以說是對古漢語文本研究的補充與驗證。
其三,??睂W價值。義凈的漢譯本《金光明經(jīng)》是各民族文字翻譯的底本,回鶻文、西夏文、藏文、蒙文和滿文《金光明經(jīng)》等均譯自義凈本,因此可以進行不同文字版本的對勘,也可進行相關年代的考證,如《金光明經(jīng)》中廣為流傳的“舍身飼虎”的故事被譯為多種文字,有學者以蒙文“舍身飼虎”故事與回鶻文和漢文底本對勘,找出其在內(nèi)容上的異同。
其四,翻譯學價值。《金光明經(jīng)》回鶻文本的譯者勝光法師是當時譯經(jīng)最多的翻譯家之一,既精通漢語,也精通回鶻語、梵語及其他語言[2]。他在譯經(jīng)過程中研習玄奘的翻譯方法,采用多種翻譯方式,形成了自己的翻譯風格,尤其對詩歌及偈頌等韻文的翻譯既能忠于原文意思,也能符合回鶻人的語言習慣,行文流暢,章法嚴謹,堪稱譯作上品,是翻譯作品的典范,對當代翻譯理論的形成有一定的借鑒作用,并且他的回鶻翻譯文獻深受中土翻譯理論的影響,如五失本、三不易的翻譯觀。所謂“五失本”是指將原典翻譯成漢語時,有五種情況易于失去原本的面貌:一是回鶻語和漢語的語序或語言結(jié)構(gòu)不同,翻譯時要改變原文語序采用漢語語序,因而譯文失去了原典的語法結(jié)構(gòu)特征;二是原典的語言本是樸質(zhì)無華,而國人一向喜歡文飾,所以漢譯時會因修飾而失去原文質(zhì)樸的特點;三是原典常有反復重述的情形,翻譯時容易被隨意刪減,同樣會失去原典的文本特點;四是原典經(jīng)文中常附有解釋說明的文字,漢譯時若被刪除,同樣會失去原典的文本特征;五是原典有自己獨特的語體,它在說完一事續(xù)接他事時,常有重述前文的情形,漢譯時大多省略重復的部分,所以會失去原文的語體特征。所謂“三不易”是指在翻譯過程中有三種不容易的情況:一是原典是依當時的情況說的,而今時卻全然不同,要使其變成今人可讀易懂的文章不容易;二是千年以上的圣賢所說的微言大義,要傳達給百世以下的普通人并使之理解,不容易;三是原典是具足神通的先賢集結(jié)而成,由千年以后的現(xiàn)在普通人來傳譯,不容易[3]。
其五,西北漢語方言的特點和影響?!督鸸饷鹘?jīng)》回鶻文寫本可以看作漢語影響的早期范式之一,從譯本中可以看出古漢語對回鶻語影響之深刻。其中,回鶻語詞匯受到的影響最明顯,大量漢語介詞的借入,使得對偶詞的造詞方式也產(chǎn)生了變化,有些對偶詞是由漢語借詞和回鶻語組合而成。在詞匯中,比較穩(wěn)定的是數(shù)詞和虛詞,回鶻語虛詞和漢文底本中虛詞存在對應關系,如助詞k?rg?k“應該”對應漢語原文的副詞“當”;助詞jm?“亦、又”對應漢語原文的副詞“亦”;助詞?rs?r 與漢語原文表判斷標記“者”完全對應;連詞jana“也、又”對應漢語原文的副詞“亦”;連詞taq?“復、另外”對應漢語原文的副詞“復”;qalt?in??qalt?“謂、譬如”與漢語原文連詞的“譬如、一者”完全對應,但當原文出現(xiàn)“二者、三者……”時卻不用in??qalt?,筆者也不知什么原因;an?n“因此、所以”與漢語原文表因果關系連詞“是故”完全對應等??梢钥闯觯瑢懕局械奶撛~與漢語原文虛詞(副詞在古漢語中列為虛詞類)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一一對應關系。虛詞在語言中與實詞相比,就其數(shù)量而言,只占有詞匯系統(tǒng)較少的一部分,但其重要性和復雜性是實詞難以比擬的。一個虛詞的詞匯義、語法義及語境義往往交織在一起,也易與其他詞類混淆,因此能夠掌握虛詞的人必定有較高的中華文化修養(yǎng),否則很難將原文中的虛詞在譯文中準確無誤甚至完全一致地翻譯出來。從譯者精深的文化造詣不難看出,譯者只有深受中華文化的熏陶,具有較高的中華文化認同和中華家園認同,才能準確無誤地理解古漢語原文。古漢語對回鶻語的語音和語法也產(chǎn)生了影響,回鶻語出現(xiàn)塞擦音,通過回鶻音可以構(gòu)擬出中古漢語借詞發(fā)音,說明回鶻人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訓詁學基礎,而訓詁學素來是傳統(tǒng)語言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不易掌握,可以看出回鶻語與漢語深厚的淵源及譯者深厚扎實的中華文化功底。出于翻譯的需要,回鶻文有些句式出現(xiàn)了一些固定格式并且語序與漢語語序趨同,甚至譯文中的很多格式也是“仿制”漢語原文的格式,這樣的例子在寫本中比比皆是,如“……?rs?r,……?ryr”對應漢語原文的“……者,……也”,二者同為肯定句的判斷句式;“qajularol……tiptis?r”對應漢語原文的“云何為”的設問句格式??梢哉f,古漢語對回鶻語的影響及兩種語言之間的接觸是深刻的,不僅影響到其表層結(jié)構(gòu)——語音、詞匯層面,更影響到其深層結(jié)構(gòu)——語法層。
其六,文學價值。翻譯文獻是譯者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并不完全依據(jù)某一個底本,還會加入譯者自己的想象和理解。例如,在第四卷中如何獲得菩提心,漢文底本只有寥寥幾筆,而回鶻文本對每一條都進行了詳細解釋,闡述相關典故,這些典故充滿了夸張與幻想,文本中的人物也有象征和隱喻作用,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
《金光明經(jīng)》回鶻文寫本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翔實、生動的語言素材,引發(fā)我們?nèi)佞X語這種已經(jīng)“死亡”的文字進行深入的探究。就目前來說,對于回鶻語的研究,多數(shù)學者僅停留在文獻??奔昂唵蔚恼Z法解釋層面,并沒有系統(tǒng)而深入地將它進行語言學的闡釋。關于回鶻語的語言研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繼續(xù)深入地做其他回鶻文文獻的語言研究,同時要與同一時期的其他文獻進行對比,這樣既能開拓研究者的視野,也能將之深入化、全面化。另外,研究者要結(jié)合語言學的相關理論,尤其要將新理論、新方法運用到自己的語言研究中,這樣才能使回鶻語研究有更多的新成果,且更具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