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少華
【摘要】中學體育教學是推動學生身心素質提升的有效抓手,在其中滲透德育教育內容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增強體質鍛煉的同時注重道德修養(yǎng)。教師踐行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將更好地在體育教學中顯現(xiàn)優(yōu)勢。本文將通過形成集體主義觀念、營造教學的環(huán)境、注重體育教學活動等內容研究分析中學體育德育教學,摸索如何將德育教育全面貫穿在體育教育的整個過程中。
【關鍵詞】中學體育;立德樹人;對策研究
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立德樹人這一概念的出現(xiàn)照亮了教育的發(fā)展道路,那么中學體育教師在課堂中要圍繞立德樹人為中心培養(yǎng)學生堅韌的意志和美好品德及社會行為。為了有效發(fā)揮中學體育提升中學生綜合素質的載體作用,下面就將對中學體育德育現(xiàn)狀與對策展開深入的研究,表達一些淺顯的見解,提供理論與實踐層面的參考。
一、形成集體主義觀念
體育教學作為學校教育課程安排的重要內容,滲透德育內容要與學生體質鍛煉緊密聯(lián)系。在動員學生集體運動過程中,教師要不斷要幫助學生形成集體主義的觀念,對培育愛國主義有著顯著的效果,同時也要結合好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情況進行思想觀念的糾正和正確發(fā)展。
在當前的教育過程中,學生表現(xiàn)出更加自我的發(fā)展趨勢特征,特別注重個人感受,同時處于青春期中學生來說,由于思想觀念的不穩(wěn)定、身體的發(fā)育等因素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那么教師站在立德樹人的立場上更要培養(yǎng)學生集體觀念的發(fā)展,如,在課堂教學上,通過排球、籃球、羽毛球等集體項目使得學生多與同伴配合,與對手相互競爭的狀態(tài)中不斷增強集體主義的意識以及激發(fā)學生頑強拼搏的斗志。除此,教師可以借助運動會使得集體觀念深入人心。教師要引導學生要做好學生加油鼓勵、關心班級運動員運動比賽等后援工作。還有,教師要創(chuàng)設特定的教學情境,為了磨練學生的意志采取中長跑、長跑等運動項目,不斷鼓勵學生超越自我,在耐力與意志的克服過程中達成身心舒暢的狀態(tài),然后對自身產生積極的影響。
因此,教師在形成學生集體觀念中要有效采取各種形式的教學手段,在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階段能夠推動對集體的認識,在不同于其他課程的以實踐為主的體育教學中發(fā)展好自我。
二、營造教學的環(huán)境
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充分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在課程開展過程中除了做好優(yōu)秀的榜樣,注重自身言行舉止對學生的影響外還要在日常訓練等工作中展現(xiàn)過硬的運動技能,營造好教學環(huán)境,不斷深化對學生的教育影響。
相比較于小學的課程學習,在中學階段的學生學習內容添加不少。在日常的知識科目學習積累的過程中,學生往往不能兼顧好體育鍛煉,部分學生會逃避體育鍛煉或者是把精力全部撲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上。對此,教師營造好教學環(huán)境特別重要,挖掘體育教學的立德樹人的功能就要提高學生的運動參與。教師可以打造好具有特色的優(yōu)質課堂,改變學生對體育教學“不是累就是苦”的呆板印象,在輕松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中扎實學生的運動基礎,如,添設新穎的體育器材、開展別具一格的運動項目等讓學生提升運動體驗感。由于學校的資金有限,教師苦于陳舊的體育器材狀況,不過為了增添學生學習的新鮮感,可以采購一些小輪胎、大跳繩等性價比高的運動器材展開運動鍛煉。如果沒辦法改變運動器材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針對性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如,模擬打仗,搬運傷員、地震演習等場景實現(xiàn)在運動參與的過程中顯現(xiàn)愛國、家鄉(xiāng)情懷以及一定的安全知識技能等。這些都是需要教師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水平。其次,學生的思想水平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教師的思想展現(xiàn)出來的行為舉止,那么要滲透立德育人的理念就要使得教師不斷進行培訓,才能對學生的綜合思想素質有所裨益。
因此,在營造教學環(huán)境中,教師要提高業(yè)務能力,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改變教學內容枯燥單一的現(xiàn)狀,更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參與運動鍛煉的積極性,進一步才能推動學生綜合發(fā)展。
三、注重教學活動
體育作為一門實踐為主的課程,教師有必要組織有益身心發(fā)展的教學活動,制定好科學的教學方案,逐步在其中幫助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學會相處、團結同學等人際交往能力的發(fā)展,為未來進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組織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鼓勵和評價。中學生在目前的成長中,絕大部分心理是敏感的,那么教師要做的就是幫助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樹立自信心,堅定意志等,還有在健康向上的氛圍中形成正確的三觀。如,在講解籃球的投籃掌握技巧時,教師要尊重學生,孜孜不倦地教導學生,同時也要讓學生學會尊重他人,懂得在集體活動中遵守規(guī)矩,那么將推動學生良好品德養(yǎng)成。當學生對學習投籃遇到障礙時,教師的不厭其煩會讓學生感受到鼓勵,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因為教師的不斷鼓勵而喜歡上體育運動。學生在通過體育訓練將有效地激發(fā)潛能。還有,教師在關注到學生的情緒變化時,要及時進行談心,讓學生感受到溫暖,觸及到學生的內心,這樣會更有效地進行德育滲透。同樣,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要委婉或者是以先揚后抑,先抑后揚等方式來表達,這樣不會使得學生在活動中置于尷尬地步,使得學生易于接受,保護他們的強烈的自尊心。
因此,在組織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對學生多加鼓勵和支持,注重教學活動的過程性因素對學生的影響,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等感受。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教師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就要滲透好教學內容。首先,教師在充分的體育運動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興趣點擴大參與面積,然后在過程中逐步引導學生的身體素質、品德教育等發(fā)展。因此,教師要提高體育業(yè)務能力的同時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善于開發(fā)和利用新形式來對學生這一成長時期進行德育教育。
參考文獻:
[1]以育人為本,助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地落實[J]. 曹漢慶.湖南教育(A版). 2021(03)
[2]立德樹人視域下高中政治課德育主渠道作用的發(fā)揮[J].楊志遠.吉林教育. 2020(13)
[3]讓理論之樹常青——兼談立德樹人的理論指導[J].李季.福建教育.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