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再議連詞“故”的來源

2020-12-12 21:05張學(xué)彩
關(guān)鍵詞:復(fù)句尚書連詞

張學(xué)彩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研究生院語言學(xué)系,北京 102488)

一 以往研究的簡要回顧

結(jié)果標記“故”是古漢語因果復(fù)句中使用頻率較高的一個詞。對于結(jié)果連詞“故”的來源,馬建忠指出:“其承上而申下之辭,則唯‘故’字?!省久?,而假為連字”[1]。在解惠全(1987)[2]看來,馬建忠(1898)[3]的假借應(yīng)為實詞虛化,不過對于其具體的虛化路徑并沒有進行描寫。

馬氏之后,一些學(xué)者圍繞“故”的來源問題展開討論,至今仍未達成共識。對結(jié)果標記“故”來源的探討主要有以下五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以孫秀青(2008)為代表。她指出,表果連詞“故”是由其名詞性用法虛化為副詞后進一步虛化而來[4]。

第二種觀點以孫錫信(1992)為代表。他認為連詞“故”用于表承接關(guān)系的句子中,是由表示順承關(guān)系轉(zhuǎn)而近似“所以”的。同時指出,正因為“故”表順承關(guān)系,而且可通“固”,所以“故”還可與“當(dāng)”“自”并用,成為“故當(dāng)”“故自”形式[5]。

第三種觀點以李為政(2012)為代表。他提到先秦漢語中表果連詞“故”來源于表“往昔,舊時”義的名詞“故”。而表“往昔、舊時”義的名詞“古”受表“現(xiàn)在”義名詞“今”的影響,通過相因生義的方式發(fā)展出表果連詞義,后來表果連詞義的“古”被改寫成“故”。他認為在“古”表果連詞義的形成過程中,相因生義的第三種模式起了決定性作用[6]。

第四種觀點以施佳虹(2017)為代表。她認為“故”的名詞義“原因、根由”與其表果連詞用法關(guān)系密切。文章指出“故”進入句法結(jié)構(gòu)“因句+故+果句”之后開始代詞化,用來回指前一分句所述原因。該結(jié)構(gòu)形成之初果句一般都是VP 短語,名詞“故”與果句構(gòu)成“N+VP”結(jié)構(gòu),符合漢語語法。隨著“故”使用頻率增加,在表示因果關(guān)系的句法環(huán)境中,通過重新分析,“故”發(fā)展出因果連詞的用法[7]。認為結(jié)果連詞“故”來源于其名詞用法的還有楊樹達(1954)[8]、藍鷹(1991)[9]、毛志剛(2009)[10]等。

第五種觀點以林岑怡(2018)為代表。文章指出“故”實際上為致使動詞,用法與“俾”“使”等相當(dāng),而其結(jié)果連詞用法正是從這一致使用法發(fā)展而來。因為從語義上看,“某個客觀存在的事態(tài)致使某種結(jié)果產(chǎn)生”原本就蘊含了因果關(guān)系,一旦動詞義虛化,就很容易轉(zhuǎn)變?yōu)橐蚬P(guān)系的表達;在詞性上則是因為致使動詞原本就是以子句為賓語的句動詞,所以能夠由動詞直接語法化為連詞?!肮省鼻昂笫录磉_“理由—推論”這一關(guān)系時,標志著“故”由致使動詞演變?yōu)榻Y(jié)果標記的完成[11]。

上述各家研究為我們進一步深化認識“故”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同時也啟發(fā)我們對表果連詞“故”的來源作出進一步思考。

二 連詞“故”的產(chǎn)生過程

據(jù)我們考察,“故”最早出現(xiàn)在西周早期的金文中,有“古”和“故”兩種寫法,既有表果連詞的用法,如例(1),也有原因名詞的用法,如例(2)。

(1)隹(唯)九月,王才(在)宗周,令盂。王若曰:“盂,不(丕)顯玟(文)王,受天有(佑)大令,在

傳世文獻《詩經(jīng)》和今文《尚書》中也有用例。不過,《詩經(jīng)》中沒有出現(xiàn)表果連詞用法,出現(xiàn)的“故”常用作名詞,義為“緣故”。此外,還有1 例用作形容詞,義為“原來的”。例如:

(4)召彼故老,訊之占夢,具曰予圣。誰知烏之雌雄。(《詩經(jīng)·小雅·正月》)

今文《尚書》中的“故”常用為結(jié)果連詞,其中有1 例用作名詞,義為“緣故”,如例(5)。

(5)予若吁懷茲新邑,亦惟汝故,以丕從厥志。(《尚書·商書·盤庚中》)

(6)惟茲惟德稱,用乂厥辟,故一人有事于四方,若卜筮罔不是孚。(《尚書·周書·君奭》)

而《論語》《國語》中既有名詞、形容詞用法,也有連詞用法。連詞用法中“故”既可以位于主語之前,如例(13),也可位于主語后,如例(12)。

(7)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論語·八佾》)

(8)臣立先臣之署,服其車服,為利故而易其次,是辱君命也。(《國語·魯語上》)

(9)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

(10)肅恭明神而敬事耇老,賦事行刑,必問于遺訓(xùn)而咨于故實,不干所問,不犯所咨。(《國語·周語上》)

(11)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論語·陽貨》)

(12)臣入晉境,四者不失,臣故曰:“晉侯其能禮矣,王其善之!”樹于有禮,艾人必豐。(《國語·周語上》)

(13)夫政自上下者也,上作政,而下行之不逆,故上下無怨。(《國語·周語中》)

與《論語》《國語》中情況一樣,《左傳》中的“故”也有名詞“緣故”義、形容詞“原來”義、連詞用法。例如:

(14)吾先君之亟戰(zhàn)也,有故。(《成公十六年》)

(15)今無故而廢之,是專黜諸侯,而以難犯不祥也。(《襄公十九年》)

(16)豐氏故主韓氏,伯石之獲州也,韓宣子為請之,為其復(fù)取之之故。(《昭公三年》)

(17)士彌牟曰:“晉之從政者新,子姑受功。歸,吾視諸故府?!保ā抖ü辍罚?/p>

(18)未王命,故不書爵。(《隱公元年》)

(19)鄭忽以其有功也,怒,故有郎之師。(《桓公六年》)

不僅如此,《左傳》中名詞“故”還產(chǎn)生了“事情”的含義,也出現(xiàn)了副詞的用法。例如:

(20)秋,杞桓公來朝,勞公,且問晉故。(《成公十八年》)

(21)晉侯問衛(wèi)故于中行獻子,對曰:“不如因而定之……”(《襄公十四年》)

(22)蔓成然故事蔡公,故薳氏之族及薳居、許圍、蔡洧、蔓成然,皆王所不禮也。(《昭公十三年》)

(23)三月,吳伐我,子泄率,故道險,從武城。(《哀公八年》)

上例(20)、例(21)中“故”為名詞“事情”義;例(22)、例(23)的“故”為副詞,其中例(22)的“故”為時間副詞,可譯為“原本”;例(23)的“故”為情態(tài)副詞,可譯為“故意”。

此外,《左傳》還出現(xiàn)了兩例疑似順承連詞的用法。不過以下兩例也均可理解為結(jié)果連詞。例如:

(24)使杜泄告于殯,曰:“子固欲毀中軍,既毀之矣,故告?!保ā墩压迥辍罚?/p>

(25)昭公出,故季平子禱于煬公。九月,立煬宮。(《定公元年》)

戰(zhàn)國晚期以后,“故”才真正發(fā)展出順承連詞的用法,可譯為“就”“便”等。例如:

(26)君必施于今之窮士不必且為大人者,故能得欲矣。(《戰(zhàn)國策·東周策》)

(27)古者先王分割而等異之也,故使或美或惡,或厚或薄,或佚或樂,或劬或勞,非特以為淫泰夸麗之聲,將以明仁之文,通仁之順也。(《荀子·富國》)

首先,從時間上看,我們認為孫秀青(2008)[12]、孫錫信(1992)[13]將表果連詞“故”的來源歸于其副詞或承接用法的觀點欠妥。因為“故”的表果連詞用法在西周早期的金文中就已出現(xiàn),其副詞用法直到成書于戰(zhàn)國初期的《左傳》中才見,而確切承接連詞用法在戰(zhàn)國晚期始見。因此,從二者產(chǎn)生時間上分析,承接連詞用法可能來源于表果連詞用法,而非表果連詞用法來源于其承接連詞用法。

其次,林怡岑(2018)[14]認為“故”的表果連詞用法來源于其致使動詞用法的觀點值得商榷。盡管從字形上看“故”的形符為“攴”,本義與“擊打”有關(guān)。然而查檢語料,我們并未發(fā)現(xiàn)“故”動詞義的相關(guān)用例。在“故”最初使用的西周金文中,“故”與“古”一并作為連詞和名詞使用。

從句法位置看,“故”與致使動詞不同。“故”在使用之初就可以位于句首或者小句句首,如“隹(唯)民亡才(哉),彝()天令,故亡,允才顯,隹(唯)敬德,亡逌(攸)違”(《殷周金文集成》,西周早期,04341);“汝萬民乃不生生,暨予一人猷同心,先后丕降與汝罪疾,曰:‘曷不暨朕幼孫有比?’故有爽德,自上其罰汝,汝罔能迪”(《尚書·商書·盤庚中》)。而表致使義的動詞“使”“俾”則常常位于致使事件和被使事件之間,用于前后事件聯(lián)系緊密的單句中,一般沒有出現(xiàn)在句首的可能。盡管有時候致使事件可以不出現(xiàn),但都能通過上下文語境補出。

此外,我們知道,致使事件和被使事件必須有一個共同元素,即被使者。因此,致使動詞常常出現(xiàn)在兼語結(jié)構(gòu)中。而“故”則不是如此,即使出現(xiàn)在主語之后,也不能理解為致使動詞。例如:

(28)公曰:“吾屬欲美之?!睂υ唬骸盁o益于君,而替前之令德,臣故曰庶可已矣?!保ā秶Z·魯語上》)

(29)言之大甘,其中必苦。譖在中矣,君故生心。(《國語·晉語一》)

(30)事君以死,事主以勤,君之明令也。自臣之祖,以無大援于晉國,世隸于欒氏,于今三世矣,臣故不敢不君。(《國語·晉語八》)

上述例子中“故”均位于主語之后。如果將其看作致使動詞,那么“故”前的主語就應(yīng)該為致使者,而后的被使者只能理解為承前省略。但是仔細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此時承前省略的被使者只能是“故”前的主語,即所謂的致使者。這樣一來,致使者和被使者所指相同。我們知道,一個動詞之所以被判定為致使動詞,從語義上看是因為致使者通過該動詞對被使者產(chǎn)生某種影響,從而使被使者發(fā)出某種動作或達到某種狀態(tài)。在結(jié)構(gòu)上常??梢员硎緸椤爸率拐?致使動詞+被使者+動作/狀態(tài)”。而當(dāng)致使者和被使者所指相同時,就無所謂致使與否,只是一種自主的表達,而自主正好與致使相對。因此,以上句子中的“故”不可能理解為致使動詞。我們認為,理解為結(jié)果連詞是其唯一的解釋。

至于林怡岑(2018)[15]舉到的可以理解為致使動詞的“故”,我們均應(yīng)作表果連詞解。例如:

(31)非先王不相我后人,惟王淫戲用自絕。故天棄我,不有康食,不虞天性,不迪率典。(《尚書·商書·西伯戡黎》)

(32)穆穆在上,明明在下,灼于四方,罔不惟德之勤。故乃明于刑之中,率乂于民棐彝,典獄非訖于威,惟訖于富。(《尚書·周書·呂刑》)

(33)率惟茲有陳,保乂有殷,故殷禮陟配天,多歷年所。(《尚書·周書·君奭》)

(34)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論語·子罕》)

(35)吾不試,故藝。(《論語·子罕》)

(36)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論語·陽貨》)

從世界語言類型看,一些語言中確實存在同為致使和原因用法的詞語。例如英語中的cause,既有原因名詞的用法,如“Smoking is the biggest preventable cause of death and disease”,又有致使義動詞用法,如“The insecticide used on some weeds can cause health problems”。不過,cause 的致使用法并未發(fā)展出結(jié)果標記的用法,反倒because發(fā)展為原因標記。

既然表果連詞“故”不可能來源于其承接連詞用法和致使動詞用法,那么其源頭究竟為何?是否如李為政(2012)[16]所言,“古”受表“現(xiàn)在”義的名詞“今”的影響,通過相因生義的方式發(fā)展出表果連詞義呢?我們認為此說法值得商榷。為了方便說明問題,我們將李文提到的釋為表果連詞“今”的例子轉(zhuǎn)引如下。例如:

(37)古人有言曰:“人無于水監(jiān),當(dāng)于民監(jiān)?!苯裎┮髩嬝拭?,我其可不大監(jiān)撫于時?(《尚書·周書·酒誥》)

(38)今相有殷,天迪格保,面稽天若,今時既墜厥命。今沖子嗣,則無遺壽耇。(《尚書·周書·召誥》)

(39)其作大邑,其自時配皇天,毖祀于上下,其自時中乂,王厥有成命治民,今休。(《尚書·周書·召誥》)

(40)爾克敬,天惟畀矜爾;爾不克敬,爾不啻不有爾土,予亦致天之罰于爾躬。今爾惟時宅爾邑,繼爾居,爾厥有干有年于茲洛,爾小子乃興,從爾遷。(《尚書·周書·多士》)

(41)君奭,天壽平格,保乂有殷。有殷嗣天滅威。今汝永念,則有固命,厥亂明我新造邦。(《尚書·周書·君奭》)

(42)其比冢邦君我無攸愛,上帝曰必伐之。今予惟明告爾,予其往追□紂,達集之于上帝。(《逸周書·商誓解》)

分析以上例子,我們認為其中的“今”均為時間副詞,不應(yīng)作結(jié)果連詞解。首先將“今”判定為表果連詞就須解釋其來源問題。盡管李為政(2012)在文中指出“表‘現(xiàn)在’義的‘今’常用于因果復(fù)句之中,且恰好是處于原因分句之后結(jié)果分句之前,而這個位置又恰好是表果連詞所處的位置,在這個位置上‘今’就逐漸具備了表果連詞的功能,最終被重新分析為表果連詞‘今’”[17]。分析例(37)至例(42)就會發(fā)現(xiàn),除了例(39)外,其余幾例中的“今”均位于句首,前后連接的是句子,也就是說,“今”所處的環(huán)境是句群,并不是復(fù)句。而僅有的看似出現(xiàn)在復(fù)句分句句首的例(39),實則可以斷為“王厥有成命,治民今休”,其中,“今”我們認為應(yīng)作“即”解。并且上述例子,除了例(40)外,“今”前后均不含明顯的因果邏輯關(guān)系。

不僅如此,查檢上古漢語時期的文獻就會發(fā)現(xiàn),“今”很少用于復(fù)句的分句句首。即使用于前后包含因果語義關(guān)系的復(fù)句中,如“夏德若茲,今朕必往(《尚書·商書·湯誓》)”,也不應(yīng)該將其看作表果連詞,因為我們不能完全根據(jù)前后分句表達的邏輯關(guān)系來賦予句中某一詞語相關(guān)的解釋。

此外,即使“今”有理解為表果連詞的可能性,“故”通過相因生義的方式產(chǎn)生類似用法的概率也微乎其微。早在西周早期,表果連詞“故”已經(jīng)出現(xiàn)確切用例,表果連詞“今”的出現(xiàn)不會早于此。因此,我們認為表果連詞“故”不可能是由“今”通過相因生義而產(chǎn)生的。

三 余論

既然如此,表果連詞“故”有沒有可能從原因名詞發(fā)展而來?我們認為有這種可能性。不過不贊同施佳虹(2017)提出的“故”因為進入“因句+故+果句”格式發(fā)生代詞化,在表達因果關(guān)系的句子中經(jīng)過重新分析而發(fā)展出因果連詞用法的觀點[18]。與“是以”“于是”等包含代詞的關(guān)聯(lián)詞語不同,這些關(guān)聯(lián)詞語的連接功能通過代詞“是”的回指功能來加強,隨著代詞指代性的減弱最終發(fā)展為表果連詞。而“故”從來沒有發(fā)展出代詞的用法,連詞“故”也不可能從代詞這一中間環(huán)節(jié)演變而來。從現(xiàn)有文獻來看,“故”在使用之初就已經(jīng)有表果連詞用法。至于該用法如何發(fā)展而來,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探討。不過英語中表因連詞because 的來源或許能為我們進一步認識表果連詞“故”的形成提供一些思考。英語的原因連詞because 是個復(fù)合詞,來源于古法語“par cause”,后借到古英語中,由“bi(by/be)”與“cause”合成一個復(fù)合詞,意為“by cause that”。其后because 功能逐漸獨立化,成為一個連詞(鄧云華、易佳、鄧凱方,2019)[19]?;蛟S是因為because 后常跟原因事件、“故”后跟結(jié)果事件,又或許是漢英認知視角上的差異,造成了原來同為表示“……原因”義的詞語,一個發(fā)展為原因標記,一個發(fā)展為結(jié)果標記。值得注意的是,漢語中與英語because(by cause that)結(jié)構(gòu)相近的一個詞為“以故”。不過與because 發(fā)展為表因標記不同,“以故”在漢語中最終發(fā)展為表果標記。例如:

(43)君王后事秦謹,與諸侯信,以故建立四十有余年不受兵。(《戰(zhàn)國策·齊策六》)

(44)凡誅,非誅其百姓也,誅其亂百姓者也;百姓有捍其賊,則是亦賊也。以故順刃者生,蘇刃者死,奔命者貢。(《荀子·議兵》)

(45)時,中書令石顯用事,捐之?dāng)?shù)短顯,以故不得官,后稀復(fù)見。(《漢書·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

(46)小生向與淑娘,既不得諧姻好,又不得盡別情,以故暮想朝思,頓忘山遙水遠。(周履靖《錦箋記·遙訪》)

猜你喜歡
復(fù)句尚書連詞
節(jié)錄《尚書·君奭》小楷
連動結(jié)構(gòu)“VP1來VP2”的復(fù)句化及新興小句連接詞“來”的形成
漢語復(fù)句學(xué)說的源流
連詞that引導(dǎo)的賓語從句
謙虛
《尚書》中“迪”釋為“由”新探
哈漢復(fù)合句對比
表格大團圓,連詞學(xué)得全
《明新興雷石庵尚書遺集》補遺
單位復(fù)句和雙重復(fù)句中分句之間的停頓不應(yīng)當(dāng)用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