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亞當·斯密在晚清中國的境遇考察與分析

2020-12-13 15:13:01張登德
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1期
關(guān)鍵詞:斯密嚴復學說

張登德

(山東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亞當?斯密(Adam Smith,1723-1790)是18世紀英國偉大的經(jīng)濟思想家,尤其以《國富論》聞名世界,但其為中國所知則是在19世紀中期之后。出于西學東漸和尋求國家富強之需要,有關(guān)斯密的知識漸次傳入晚清中國。但至于究竟是誰,在何時,通過哪些方式將這位著名的英國思想家?guī)нM我們的文化世界之中,晚清知識界如何看待與評價斯密及其思想,目前學術(shù)界雖然有所探討①戴金珊:《亞當?斯密與近代中國的經(jīng)濟思想》(《復旦學報》1990年第2期)、張登德:《亞當?斯密及其<國富論>在近代中國的傳播和影響》(《理論學刊》2010年第9期)。,但在史料和視角上均有需要進一步研究之處。本文在前人成果之上,通過涉及斯密的百余種出版物來系統(tǒng)探討斯密在晚清中國的境遇,尤其是當時中國知識界是如何傳播和評價斯密及學說,以揭示斯密名字的背后所表征及對晚清中國思想世界的深遠意義,借以探討知識界的的英國觀,同時對影響近代中國的其他西方思想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鑒。

一、傳播過程:斯密與晚清中國的相遇

中國與英國雖然相隔數(shù)千公里,不過13世紀兩國即有接觸和交往。生活在18世紀的斯密雖然沒有到過中國,但是他通過閱讀游記和法國重農(nóng)學派的交談對中國有所了解,并在《道德情操論》《國富論》中多次談到中國。因清代乾隆朝缺乏中英文化交流的條件和媒介,當時中國沒人知曉斯密。中國人的思想世界中這位西方哲人的出現(xiàn),是在晚清尤其是在洋務運動、維新運動和清末新政時期。

1856年,英國傳教士慕威廉編譯的《大英國志》由上海墨海書館出版。該書卷七在介紹英國歷史上漢諾威王朝時期的“英之士人”時提到“天文士”“醫(yī)士”“作中外史記者”“能繪畫者”等,其中“著書述國政商賈貿(mào)易事者,曰亞丹?斯密(Adam Smith,1723-1790)”。②慕威廉編譯:《大英國志》,上海墨海書館咸豐六年(1856年)刻印。雖然語言不多,但是蘊含著不少信息。這是晚清中文讀物中最早出現(xiàn)斯密的中英文名、生卒年及著述方向,也是斯密與晚清中國社會聯(lián)系的開始。因墨海書館中有不少中國人參與工作,如王韜、蔣敦復等曾為慕威廉潤色文字,故他們通過《大英國志》應該對斯密有所知曉。①王韜在《西學原始考》(1890年)中有英國學校中“著書述國政及貿(mào)易事宜者,曰亞丹斯密”之語,與《大英國志》的敘述類似。

洋務運動時期為斯密傳播的第一個階段。為了“求強”“求富”,中國開始效法西方,創(chuàng)辦企業(yè)、編練新式軍隊、興辦新式教育、派駐外使臣等。不少中國人在這場運動中初曉斯密及其學說。1874年,京師同文館開設(shè)“富國策”也就是經(jīng)濟學課程,應該講到斯密,惜未見文字記載。目前所見最早評論斯密的中國人是出使英國的使臣郭嵩燾和劉錫鴻。兩人在英國倫敦與日本井上馨交談時對斯密有所了解。1877年2月,郭嵩燾記載:“詢其所讀洋書,一種曰阿達格斯密斯[Adam Smith,亞當斯密],一種曰長斯覺爾密羅[John Stuart Mill,約翰穆勒]。所言經(jīng)國事宜,多可聽者。中國人才相距何止萬里,為愧為愧!”②錢仲聯(lián)主編:《郭嵩燾等使西紀程六種》,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8年,第84-85頁。而副使劉錫鴻記載更詳細:“正使叩以查考英之稅課當看何書,并以書名《威羅士疴弗呢順士》者為答。威羅士者,豐也;疴弗呢順士者,國也,書言豐裕其國之道,故名。此書系挨登思蔑士所著,難于翻譯,非習英文者不能翻譯?!雹蹌㈠a鴻:《英軺私記》,長沙:岳麓書社,1986年,第119-120頁?!锻_士疴弗呢順士》是《國富論》在近代中國最早的中文譯名;“阿達格斯密斯”、“挨登思蔑士”為晚清中國人筆下的斯密名稱。

1880年,京師同文館副教習汪鳳藻將館內(nèi)教材——英國經(jīng)濟學家法思德的《政治經(jīng)濟學手冊》(Manual of Political Economy)譯成《富國策》并由同文館出版。書中提到包括斯密在內(nèi)的不少西方經(jīng)濟學家及其學說。④張登德:《<富國策>與西方經(jīng)濟學在近代中國的傳播》,《山東師范大學學報》2008年第5期。例如,斯密以造針為例的分工理論及分工加速的“專一則能生巧”,“無更役之勞則時不廢”,“各以私智創(chuàng)機器則事半”3個原因;造成工價貴賤的“托業(yè)有苦有不苦”、“學藝有難有不難”、“工作有常有不?!?、“責任有重有不重”、“成敗有可必有不可必”等5種因素;“量民力以均稅”、“取民有常制”、“因時因便民”、“節(jié)費以恤民”等4種征稅之法。這是國人首次了解斯密的工資、工價、稅收等學說。

1885年,江南制造總局翻譯館出版了英國傳教士傅蘭雅譯《佐治芻言》。該書第14章《論財用》內(nèi)提到斯密著書《萬國財用》,“言人家生財之法,必于家內(nèi)隨事撙節(jié),免其浪費,銖積寸累,久之自能足食足用,成為小康之家。一家如是,一國如是,即極之萬國亦無不如是。旨哉其言,誠能探源立論也?!雹莞堤m雅:《佐治芻言》,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第56頁。認為生財之法是“隨事撙節(jié)”。次年,艾約瑟編譯的《西學略述》中指出斯密著書“以民勤工作為富國之本”,“富亦非多金銀之謂”、“國家利在通商”。同年,艾約瑟編譯的《富國養(yǎng)民策》中曾引用斯密的分工說、“論工價五則”、賦稅等學說。

1894年8月,美國傳教士卜舫濟在《萬國公報》上發(fā)表《稅斂要例》,介紹斯密的賦稅學說,分別是“須照公納稅,富戶比貧民理宜多征”,“納稅須有定時,亦有定數(shù)”,“征稅之時,應乘民民便始行催令清繳”,“稅吏經(jīng)費不可越分”,認為“照此四理,雖屬難行,惟各國宜使民歡樂,毋使民怨懟,故各國官員應以此四理為要務也?!边@是繼《富國策》《富國養(yǎng)民策》之后第三次見到斯密的賦稅學說。同年,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在《萬國公報》發(fā)表《泰西新史攬要》。該文卷六《萬國通商免稅》《商船運貨新規(guī)》和卷九《通商貿(mào)易章程》,談到斯密著書經(jīng)過及對英國政策的影響,并首次指出《國富論》的出版時間為1776年。

甲午戰(zhàn)爭前后,關(guān)注斯密的中國人逐漸增加。上海格致書院學生楊然青,稱贊斯密“才優(yōu)識廣,見理極明,而于格致制造之功,養(yǎng)民治國之要,凡可以興大利致富強者,無不拳拳致意,考察精詳,思欲公天下,遂著一書”。⑥楊然青:《序富國探源論》,夏東元編《鄭觀應集》(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496頁。評價斯密著述主旨為“民生之勤儉”,并以希臘、羅馬、意大利為例,認為這些國家未能把握這一要圖而導致富強未成。陳熾、嚴復等維新志士在甲午戰(zhàn)敗后出于尋求國家富強的考慮認識到斯密的重要性。陳熾在《重譯富國策序》《續(xù)富國策》中高度贊揚斯密著述的影響。嚴復在《原強》《天演論》中稱贊斯密之經(jīng)濟學對于國家富強的影響,并有翻譯斯密著作之設(shè)想??涤袨樵谖煨缱兎〞r上皇帝奏折時提及斯密之“《富國策》,明生利分利之義,舊章盡廢,而泰西民富百倍?!雹倏涤袨椋骸墩堃跃糍p獎勵新藝新法新書新器新學設(shè)立特許專賣折》(1898年6月26日),見《杰士上書匯錄》卷二。變法失敗后,嚴復與梁啟超并沒放棄對斯密的關(guān)注,兩人在1899年分別稱贊斯密對于經(jīng)濟學“開山立學”、是“資生學之鼻祖”。

清末新政時期為斯密傳播的重要階段,尤以1902年、1903年為要。1902年嚴復譯《原富》出版,中國讀者終于用自己的語言讀到了斯密的完整作品。時人反應強烈,周作人、孫寶瑄在日記中記載讀《原富》的感想。梁啟超與嚴復討論《原富》的翻譯,并在《新民說》中根據(jù)《原富》評論中國的“生利分利”。顧燮光將《原富》錄在《增版東西學書錄》中并予以高度評價。梁啟超在《生計學學說沿革小史》中將歐美經(jīng)濟學說史以斯密為界,劃分為前后兩個部分,強調(diào)斯密《原富》的作用,并首次列出《原富》英文書名。許多刊物如《紹興白話報》《政藝通報》《鷺江報》《政法學報》,以嚴復的《亞當?斯密傳》為依據(jù)刊載了斯密的相關(guān)傳記?!秶駞矔飞绶g了日本東京文學士著的《哲學十大家》,介紹了斯密等10位西方著名學者的生平和思想;王闌、周流編輯的《泰西學案》(名權(quán)社出版)中的“經(jīng)濟學案”第三位為斯密亞丹。1907年,日本的本多淺多牽制次郎的《西洋歷史參考書》(山左博文社)第十章“學問之進步”將斯密列為“哲學者”予以簡介。1908年,山西大學堂譯書院出版了由張伯樂撰、寶樂安譯的《世界名人傳略》,介紹斯密的生卒年、中英文名,學習、工作經(jīng)歷,交友、著述情況。

在這一階段中,國人開始有意識地利用斯密學說談論中國社會經(jīng)濟問題。1903年浙江鄉(xiāng)試試題、恩正并科會試、京師大學堂譯學館試題之中,皆出現(xiàn)了斯密學說?!渡陥蟆份d“電傳癸卯恩科浙江鄉(xiāng)試二場題”:“今之策富強者,言練兵則侈談英水軍德陸軍之制;言理財則首舉斯密《原富》之篇?!雹凇渡陥蟆?903年10月6日。1903年癸卯恩正并科會試的“各國政治藝學策”的考題之一:“泰西最重游學,斯密氏為英大儒,所論游學之損,亦最摯切,應如何固其質(zhì)性,限以年例,以期有益無損策”。③《清代科舉硃卷》光緒癸卯(1903年)。《大公報》載“京師大學堂譯學館第一場試題”的“外史題”中有:“亞丹斯密亦云,火器日精,天下強弱之勢不可猝反,凡此能詳其所以然之故而著之于篇歟”。④《大公報》1903年8月25日。另孫怡讓、宋恕、嚴復、劉師培、馬君武、孫中山等人的著作中,《齊魯公報》《東方雜志》《申報》以及留日中國學生創(chuàng)辦的雜志刊文中皆談到斯密或《原富》的內(nèi)容。

根據(jù)筆者統(tǒng)計,晚清中文讀物內(nèi)涉及斯密及其學說的文獻資料有100多種,這些材料囊括晚清的譯著、報刊、書籍、文學作品、科舉試卷、學校課藝、信件等紙媒。出版機構(gòu)涉及上海墨海書館、江南制造局翻譯館、總稅務司署、京師同文館、上海南洋譯書院、商務印書館等。報紙雜志國內(nèi)以上海為主,如《申報》《萬國公報》《時務報》《東方雜志》《政藝通報》;分散于天津的《大公報》,浙江的《紹興白話報》(紹興)、《萃新報》(金華),四川的《四川學報》(成都),山東的《齊魯公報》(濟南)、《芝罘報》(煙臺)、福建的《鷺江報》(廈門)、湖北的《湖北商務報》等,國外以創(chuàng)辦于日本橫濱的《新民叢報》為主。信件討論主要表現(xiàn)在嚴復在翻譯《原富》前后與吳汝綸、張元濟、梁啟超等人的往來信函,涉及《原富》翻譯進度及出版、稿酬、寫序、譯名等。日本途徑主要表現(xiàn)在郭嵩燾、劉錫鴻首知斯密通過與井上馨的談話,1902年吳汝綸從日本考察回國后在調(diào)查報告中介紹日本啟蒙思想家福澤諭吉曾教育人要讀斯密的著作。⑤王勇:《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人物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48頁。清末留日中國學生通過翻譯日本書籍傳播斯密。通過這些資料的研究,我們能大致勾勒出斯密在晚清中國的境遇及呈現(xiàn)的特征。

二、形象與闡釋:對斯密著述或?qū)W說的介紹和應用

斯密學說傳到晚清中國后,閱讀者、傳播者對其理解是不同的。其中對亞當?斯密姓名的稱謂有“斯密斯”“斯美氏”“斯密亞丹”等10余種,同時冠以“英儒”、“西儒”、“英之士人”、“英學士”、“英博士”、“哲學者”等稱呼;《國富論》有《威羅士疴弗呢順士》、《邦國財用論》、《富國策》、《富國探原》、《萬國財用》、《原富》等譯法。斯密傳記中有斯密對母親的孝順、性情溫和、慷慨周濟窮人等形象。當然,晚清中國知識界對斯密的關(guān)注主要表現(xiàn)在肯定其在西方經(jīng)濟學說史上的地位;贊揚其著述的作用;對斯密學說的接受和應用等。

(一)肯定斯密在西方經(jīng)濟學說史上的地位

對于斯密在西方經(jīng)濟學說史中的地位,外人早有評價。例如,馬克思認為斯密是古典政治經(jīng)濟學體系的創(chuàng)立者,“在亞當?斯密那里,政治經(jīng)濟學已發(fā)展為某種整體,它所包含的范圍在一定程度上已經(jīng)形成?!?9世紀上半期的一些資產(chǎn)階級學者,如麥克庫洛赫等人也尊稱斯密為政治經(jīng)濟學之父。而最早出現(xiàn)在晚清中文讀物則為1880年美國傳教士丁韙良的《富國策?凡例》之中。他指出經(jīng)濟學“在泰西以英國為最,百年來名家迭出,如斯美氏、梨客多、彌爾氏?!雹俣№t良:《富國策?凡例》,光緒六年(1880)京師同文館聚珍版。其中“斯美氏”即亞當?斯密,丁韙良將其與大衛(wèi)?李嘉圖、約翰?穆勒并稱為西方經(jīng)濟學“名家”。《富國策》中也有“富國策所論述者,乃生財、用財、貨殖、交易之道。昔斯密氏首創(chuàng)是學”,肯定斯密“首創(chuàng)”經(jīng)濟學的貢獻。此后,英國傳教士傅蘭雅在《佐治芻言》稱“著理財之書者,始于英人阿蕩司”,②傅蘭雅:《佐治芻言》,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第56頁。李提摩太在《泰西新史攬要》中稱斯密為“講求富國策之第一名流”。③李提摩太:《泰西新史攬要》,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第187頁。這些評價代表了晚清中文讀物中外人對斯密的認識。

除了外人將斯密看作“名家”“名流”“首創(chuàng)”者外,中國學者也肯定斯密在西方經(jīng)濟學說史上的貢獻。1890年,上海格致書院院長王韜認為斯密是英國著述國政貿(mào)易的“專門名家”“著名之士”。④王韜:《西學原始考》,光緒十六年(1890)淞隱廬鉛印本,第43-44頁。1897年,嚴復在《天演論》中說“晚近歐洲富強之效,識者皆歸功于計學”,而“計學者,首于亞丹斯密氏”,⑤嚴復:《天演論?恕敗》,北京:科學出版社,1971年,第48頁。將斯密看作經(jīng)濟學之“首”者。1899年8月,嚴復在給張元濟的信中稱斯密之書“不僅于理財法例及財富情狀開山立學,且于銀號圜法及農(nóng)工商諸政、西國成案多所征引。且歐亞互通以來一切商務情形皆多考列,后事之師,端在于此?!雹蕖秶缽图?,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533頁。強調(diào)斯密對經(jīng)濟學“開山立學”和后人“多所征引”之貢獻。此后,嚴復在《斯密亞丹傳》中指出斯密“書出,各國傳譯,言計之家,偃爾宗之”,再次肯定斯密在西方經(jīng)濟思想史上的影響。所以盡管西方經(jīng)濟學著作眾多,嚴復還是選擇斯密的書加以翻譯,以推動國家富強。

梁啟超更是對斯密充滿了贊譽。1899年,他在《文野三界之別》將斯密看作“善治國”、“造時勢”之“英雄”,“資生學之鼻祖”,認為“非有亞丹斯密之徒”,“則英國不能行平稅之政”。1902年,他在《新民叢報》發(fā)表《新民說》中說:“斯密破壞舊生計學,而新生計學乃興;盧梭破壞舊政治學,而新政治學乃興”,將斯密和盧梭并列,肯定兩人在近代西方經(jīng)濟學和政治學發(fā)展史上的奠基作用。同年,他在《論學術(shù)勢力之左右世界》文中指出:“泰西論者,每謂理財學之誕生日何日乎?即一千七百七十六日是也。何以故?蓋以亞丹斯密氏之《原富》,出版于是年也?!雹吡簡⒊骸讹嫳液霞肺募本褐腥A書局,1989年,第113頁。在《新民叢報》“紹介新著《原富》”時再次指出:“斯密亞丹為政術(shù)理財學之鼻祖,西人推崇之者也。至謂此書出版之日,即為此學出世之日。雖其言未免過當,要之使此學確然成一完全獨立之學科者,實斯密氏之功也。此書印行后,迄今百有余年,其間學說之變遷,不下數(shù)十派,愈變愈精,愈出愈新。至今此書,幾如夏鼎商彝,視為陳跡。然后起諸家之說,總不引申此書,是正此書之兩途,雖謂不能出斯密氏之范圍可也。然則欲治此學者,固萬不可不讀此書?!雹佟缎旅駞矆蟆?902年第1期。次年,他在《生計學學說沿革小史》里說,借助德國經(jīng)濟學家羅士哲之言,認為斯密“立于生計學史之中心”,而“斯密以前諸家,皆為斯密學說之準備者耳;斯密以后諸家,皆為斯密學說之修補者耳?!雹诹簡⒊骸讹嫳液霞肺募?,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第17頁。

除了嚴復、梁啟超等人外,1901年趙維熙在《西學書目答問》中解釋計學時指出:“計學,即理財學也,英人言之最精,專門名家者不一其人,故國以富饒,如斯密亞丹、如馬羅達、如安德生、如威斯特等其尤著者也?!雹坌茉轮骸锻砬逍聦W書目提要》,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4年,第576頁。馬君武說18世紀經(jīng)濟學“完全成一新科學,實自亞當斯密始?!雹荞R君武:《學術(shù)與群治之關(guān)系》(1903年),載莫世祥編 《馬君武集》,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196頁。《湖北學生界》載文指出“經(jīng)濟學之出生于歐西,能獨立而為一家言者,自一千七百七十六年,斯密亞丹《原富》一書始”。⑤《普通經(jīng)濟學》,載《湖北學生界》1903年第1期。這些中外一致的論述,說明了斯密在西方經(jīng)濟學史上的地位以及人們對其主要形象的認同與提倡。

(二)談論斯密著述的影響

斯密一生著述多,但為中國人所知者甚少。對于斯密的著述,中國人較早提及者為嚴復。他在《原富?譯事例言》中指出:“斯密生平著作,傳者僅十余種,《原富》最善,《德性論》次之?!?908年,山西大學堂譯書院出版的《世界名人傳略》中有斯密“著作除《原富》《德性論》二書外,尚有各種國語原始論、天文學史、古代物理學,及格拉斯哥各種講義?!雹迯埐畼纷?、寶樂安譯:《世界名人傳略》,山西大學堂譯書院,1908年,第35頁。但在晚清中國傳播較多的還是《國富論》。

其一,譯作中的評價

我們通過《富國策》知曉斯密的分工、賦稅學說,通過《西學略述》中知曉斯密著書中“民勤”是“富國之本”、“國家利在通商”等,通過《富國養(yǎng)民策》知道斯密“著有《富國探源》書”,“能使人洞曉貿(mào)易應無遏禁,工作應無定限之一應利益。書出至今足百載,獨惜人之不欽佩其良法,違忤其智謀而行,若等差謬者何其多也?!薄短┪餍率窋堃肪砹度f國通商免稅》中說斯密“特創(chuàng)一書,名曰《富國策》,家弦戶誦,名震一時。甚至他國文字與英有異者,亦復遍加翻譯。其創(chuàng)議策中,有警句云:民間通用之物,公家忽設(shè)一法,使之騰貴,謂特以保本國之業(yè),此真愚之又愚者也,保一業(yè)實害萬民也。此書既出,于是昔之人但知加稅之法之善也,今之人又知免稅之法之善。彼此辯論,各執(zhí)一理。英相譬特細讀數(shù)過,拍案叫絕,謂此書真暗室之燈、迷津之筏,于是讀居深念,竟欲查照此策,盡改舊例。⑦李提摩太:《泰西新史攬要》,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第94頁,第99頁,第147-148頁?!渡檀\貨新規(guī)》中說《富國策》“論各種富國之事,皆明白曉暢,說理圓透”,⑧李提摩太:《泰西新史攬要》,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第94頁,第99頁,第147-148頁?!锻ㄉ藤Q(mào)易章程中》提到“《富國策》一書,鏤版通行,立通商之根本,新策既行,舊章盡廢,諸英人所創(chuàng)之新機至是始大用之而大效矣。”⑨李提摩太:《泰西新史攬要》,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第94頁,第99頁,第147-148頁。除了肯定該書的重要性外,1899年李提摩太、蔡爾康在編譯的《大同學》中指出斯密之書雖然“苦心孤詣,推究入微”,不過“書中多講積財之法,并未究安民之學”,所以“抱道而憂時者,多未能心悅誠服?!雹忮X鐘書主編:《萬國公報文選》,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8年,第617頁。這些譯作既肯定斯密著述對國家富強的貢獻,也指出其缺點。

清末新政時期,嚴復譯著《原富》將斯密作品首次全面?zhèn)魅胫袊km然嚴復在翻譯時將原文“繁贅”“瑣節(jié)”之處“刪削”或“概括要義譯之”,但譯作中對斯密貢獻的內(nèi)容并沒忽視。此后,他在《社會通詮》中提到斯密“《原富》書出,風行全洲。其中于國家官府干涉工商民生之事,反覆誥誡。此風乃以漸戢。”1908年,山西大學堂譯書院出版《世界名人傳略》,談到《原富》“是書議論創(chuàng)辟,詞意簡明,且揭破當時之稅法,有習為固然,而實不合于理者。此類甚多,故初版時,頗為世界所歡迎。然一般常識之民,固執(zhí)舊見,而以為此等新說,大足為害。又法國革命之變,適起于是時,英人益以變法為戒,凡稍涉新理之說,無不反對矣?!雹購埐畼纷殬钒沧g:《世界名人傳略》,山西大學堂譯書院,1908年,第35-36頁。這些譯作客觀地評價了斯密著述對世界的影響,也為中國人認識斯密及其著述提供了借鑒。

其二,中國人筆下主要關(guān)注其與國家富強之關(guān)系

較早對斯密著述進行評價者為郭嵩燾、劉錫鴻,稱此書“多言經(jīng)國事宜”,“豐裕其國之道”,不懂英文者難以翻譯。楊然青認為斯密著《富國探源》“備述國家興衰強弱之理,古今上下之情,洞燭數(shù)千年。下筆萬言,深入顯出,刊行于世?!薄案鲊姶藭?,莫不恍然大悟,心領(lǐng)神會,以為確論。于是遵其法而推行之,乃得舊弊銷除,政治日新?!焙粲醮髧熬敺顬楣玺?。②夏東元:《鄭觀應集》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496頁。中日甲午戰(zhàn)爭以后,康有為、梁啟超、嚴復、陳熾等維新志士對戰(zhàn)爭失敗進行了深刻反思并提出富強之策,掀起維新運動。1896年,陳熾重譯《富國策》并在《時務報》發(fā)表,指出斯密《富國策》一書,“西國通人,珍之如拱璧”,“推原英國富強之本,托始于是書”,“歐美各國,以富強為本,權(quán)利為歸,其得力實在《富國策》一書,闡明其理,而以格致各學輔之,遂以縱橫四?!?,得出“《富國策》,洵天下其文”的感嘆。③張登德編:《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陳熾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319頁,第224頁。同年,他在《續(xù)富國策》序言中對斯密的著作備加贊揚,認為斯密“著《富國策》,極論通商之理,謂商務裒多益寡,非通不興。英國舉國昭若發(fā)蒙,盡滌煩苛,以歸簡便,而近今八十載,商務之盛,遂冠全球?!鋰鴦葜畡伲嗣裰?,商力之雄,天下無與為比。識者推原事始,歸功于《富國策》—書?!雹軓埖堑戮帲骸吨袊枷爰椅膸?陳熾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319頁,第224頁。陳熾看出英國之富強,與斯密一書關(guān)系極大,因此續(xù)該書而撰成《續(xù)富國策》,希望中國踵英國之后富甲寰宇。

與此同時,嚴復也對斯密之書作了高度評價。1896年,嚴復在《原強修訂稿》中說:“東土之人,見西國今日之財利,其隱賑流溢如是,每疑之而不信;迨親見而信矣,又莫測其所以然;及觀其治生理財之多術(shù),然后知其悉歸功于亞丹斯密之一書,此泰西有識之公論也?!雹荨秶缽图?,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29頁,第532頁。次年,他在《天演論》中再次介紹斯密的主要觀點:“有最大公例焉,曰:大利所存,必其兩益。損人利己非也,損己利人亦非;損下益上非也,損上益下亦非?!睆娬{(diào)該書致英國“商務大興,國民俱富”,同時認為斯密開創(chuàng)之“計學”為歐洲國家富強之因。1899年8月,他在給張元濟的信中說:“此書的系要務,留心時務、講求經(jīng)濟者所不可不讀?!雹蕖秶缽图罚本褐腥A書局,1986年,第29頁,第532頁。其后在《原富》“譯事例言”中進一步指出翻譯此書的原因:“計學以近代為精密,乃不佞獨有取于是書,而以為先事者,蓋溫故知新之義,一也;其中所指斥當軸之迷謬,多吾國言財政者之所同然,所謂從其后而鞭之,二也;其書于歐亞二洲,始通之情勢,英法諸國,舊日所用之典章,多所纂引,足資考鏡,三也;標一公理,則必有事實為之證喻,不若他書,勃萃理窟,潔凈精微,不便淺學,四也?!雹邍缽妥g:《原富》,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4年,第20頁,第26頁,第101頁,第60頁。他在《斯密亞丹傳》中指出:“時英宰相弼德,于其學尤服膺,欲采其言,盡變英之財政。適與拿破侖相抗,兵連軍興,重未暇及也。然而弛愛爾蘭入口之禁,與法人更定條約,平其酒榷,不相龁,則皆斯密氏之畫云?!雹鄧缽妥g:《原富》,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4年,第20頁,第26頁,第101頁,第60頁。在《原富》按語中說:“洎斯密氏書出,英人首弛海禁,號曰無遮通商(亦名自由商法),而國中之諸辜榷壟斷之為,不期自廢,蕩然維新,平均為競。”⑨嚴復譯:《原富》,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4年,第20頁,第26頁,第101頁,第60頁?!爸铃龅聻橄?,其經(jīng)國通商諸大政,皆遵用此書成算。自護商之法既除,英之國財,如川方至矣?!雹鈬缽妥g:《原富》,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4年,第20頁,第26頁,第101頁,第60頁。這些評述,反映了嚴復對斯密學說的理解,以及希望借助斯密理論以發(fā)展中國的設(shè)想。

《原富》的出版使梁啟超對斯密的認識更進一步。1902年2月,他在《新民叢報》評述10位對形成西歐近代文明有貢獻的學者,其中第六位是亞當?斯密,評價斯密“此書之出,不徒學問界為之變動而已,其及于人群之交際,及于國家之政治者,不一而足。而一八四六年以后,英國決行自由貿(mào)易政策(free trade),盡免關(guān)銳,以致今日商務之繁盛者,斯密氏《原富》之論為之地。近世所謂人群主義(socialism),專務保護勞力者,使同享樂利,其方策漸為自今以后之第一大問題,亦自斯密氏發(fā)其端,而其徒馬爾沙士大倡之,亞丹?斯密之關(guān)系于世界何如也!”①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之十二,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第113頁,第50頁。認為該書對于“學問界之變動”、“人群之交際”、“國家之政治”等方面影響巨大,尤其是英國貿(mào)易繁榮歸功于此書。次年,他在《生計學學說沿革小史》再次評價斯密之影響:“吾著生計學史至斯密時代,使吾生一種異感,吾乃始驚學問左右世界之力如此其宏大,吾乃始驚二百年來歐美各國以富力霸天下,舉環(huán)球九萬里為白種人一大‘瑪杰’,而推其波助其涸者,乃在一沙吵之學士。”②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之十二,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第113頁,第50頁。再次震驚于斯密著述對于西方社會產(chǎn)生的巨大作用。1905年,他在《雜答某報》時評價斯密學說對歐洲社會沖擊之大,認為斯密書中“攻擊政府干涉主義,而以自由競爭為揭橥”的觀點,“此論既出,披靡一世”,“其驟變之影響,既已劇矣”,同時稱贊斯密與瓦特對于工業(yè)革命之貢獻,“斯密與瓦特之二杰,相提攜以蹴踏舊社會,如雙龍擾海,而工業(yè)革命之時代以屆?!雹圳w靖、易夢虹:《中國近代經(jīng)濟思想資料選輯》,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273頁。

除了陳熾、嚴復、梁啟超較為集中關(guān)注斯密著述外,吳汝綸在1898年8月給嚴復的信中說:“斯密氏元書,理趣甚奧賾,思如芭蕉,智如泉涌,蓋非一覽所能得其深處?!雹堋秶缽图?,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1562頁。于右任在陜西宏道大學堂求學答卷中根據(jù)嚴復所說“大利所存,必其兩益”,認為“斯密亞丹創(chuàng)此旨,作書數(shù)十卷。生計學出版之日,即政治界革命之時,而經(jīng)濟主義遂飛躍于地球。數(shù)百年來,蠲保富之法,平進出之稅,皆斯密氏此宗旨所振動?!雹荨队谟胰卧诤甑来髮W堂答卷》,見《政協(xié)稿件》第9卷人物專輯第一篇“于右任”。孫寶瑄在日記中寫道:“美國十三州之聯(lián)合而共認中央之權(quán)也,實感動于彌爾敦、佛朗克所發(fā)之雜志。英國自由貿(mào)易之盛行也,因亞丹斯密《經(jīng)濟學理》之編入蒙學書。甚矣,書籍、報紙足為社會運動之機關(guān)。”⑥孫寶瑄:《忘山廬日記》上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805頁。《湖北學生界》載文指出《原富》“距今不過百二十寒暑也,而其學之左右世界之力,已足使歐西諸國各臻一道以致富強?!雹咄醐Z芳:《普通經(jīng)濟學?序論》,《湖北學生界》1903年第1期??梢?,中國人通過閱讀傳教士譯作或《原富》等,也看到了斯密著述對于經(jīng)濟發(fā)展和國家富強的意義。

(三)與中國結(jié)合之分析

《國富論》中曾談到中國富有但停滯、不重視對外貿(mào)易、人口眾多等,但在晚清中文讀物中很少有人將斯密與中國聯(lián)系起來談論。直到1899年8月,嚴復在給張元濟的信中說斯密“其書所駁斥者多中吾國自古以來言利理財家之病痛”,應是中國首次將斯密學說直接與中國國情聯(lián)系起來分析。此后,嚴復在《原富》“譯事例言”中指出斯密書“其中所指斥當軸之迷謬,多吾國言財政者之所同然,所謂從其后而鞭之”,這成為他下決心翻譯此書之重要原因之一。他在《原富》按語中多次結(jié)合中國情況進行分析。例如,嚴復贊成斯密肯定謀利是人之本性的觀點,并據(jù)此為逐利正當性辯護,駁斥傳統(tǒng)的義利觀。他指出:“斯密之言,其一事耳,嘗謂天下有淺夫,有昏子,而無真小人。何則?小人之見,不出乎利”。⑧《嚴復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859頁,第1562頁。吳汝綸在給嚴復的信中即稱贊嚴復翻譯《原富》“時時糾其違失,其言皆與時局痛下針砭,無空發(fā)之議,真濟世之奇構(gòu)”。⑨《嚴復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859頁,第1562頁。顧燮光在《增版東西學書錄》收錄《原富》時認為該書“其言繁博精辟,多是為我國近狀之藥石”,“又時援我國近狀以相稱,可謂完善矣?!雹忸欅乒猓骸对霭鏂|西學書錄》,光緒二十八年(1902)石印本。梁啟超在《新民說》中多次引用《原富》內(nèi)的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學說和分工理論,結(jié)合中國社會實際情況,分析中國的“生利與分利”,尤其對中國“分利者之種類而細論之”。孫寶瑄根據(jù)《原富》“論人功有生利有不生利”在日記中寫出自己的感想:“斯密氏教人崇儉。儉之道,在損其支費,以益母財。益母財能生利者也,支費不能生利者也?!薄拔覈松?,不生利之人多,此所以日貧也?!雹賹O寶瑄:《忘山廬日記》上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354-355頁。他贊成少消費以移作資本,并聯(lián)系實際,認為中國直接從事生產(chǎn)的人手太少,是中國日趨貧窮的原因之一。1907年,《東方雜志》載文指出,儒家“大為人心風俗之害,至于今而不可救藥者,則諱言利之說也是已”,相比“西儒惟深明此義,斯密亞丹及邊沁之書尤能推闡詳盡,故其國群進步之勢一日千里,遂以有今日之富強?!雹凇墩撝袊鍖W之誤點》,《東方雜志》1907年第4卷第6期。在作者看來,西方之富強與斯密等研究求利之道有著密切關(guān)系,而我國“儒者之視功利,如蛇蝎之不可手觸”的空談義理、恥言功利的思想,是導致“今日貧瘠衰弱之極”的重要原因。

還有人將斯密與中國的《周禮》《左傳》,以及管子、王夫之相聯(lián)系,來看待、認識斯密及其學說。1904年,孫詒讓在《周禮政要序》指出:“《周禮》一經(jīng),政法之精詳,與今泰東西諸國所以致富強者,若和符契。然則華盛頓、拿破侖、盧梭、斯密亞丹之論所經(jīng)營而進觀,今人所指為西政之最新者,吾二千年之舊政已發(fā)其端。”③孫詒讓:《周禮政要》卷二,光緒三十年(1904)上海書局石印本。認為斯密等人“致富強”之“西政”與中國的《周禮》相似。1906年,宋恕認為《左傳》中“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等語,“實已提摯海外最新理財學說之綱領(lǐng)”,而“今自命新學家之談理財也,往往聞斯密亞丹《原富》之書名則新之,聞《學》、《庸》、《語》、《孟》之書目則舊之。不知《原富》之宗旨何嘗與學、庸、語、孟之宗旨稍異?!雹芩嗡。骸洞h張大鵬革弊興利條議》,載胡珠生編《宋恕集》上,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第397頁。認為《原富》之宗旨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的宗旨無異。梁啟超認為管子為斯密學說之淵源。他在《管子傳》中說:“自百余年前,英人有亞丹斯密者起,天下始翁然知此之為重?!晃釃腥搜捎诙昵皩湎群诱?,則管子也?!雹萘簡⒊骸豆茏觽鳌罚本褐腥A書局,1936年,第46頁。1906年11月,《東方雜志》刊載《王船山學說多與斯密暗合說》文,將斯密與王夫之相提并論并進行對比,認為王夫之之書中所言“有與斯密《原富》不謀而合者”,指出“生計自由之論”并非創(chuàng)于斯密,而“船山先生早剴切言之”。作者從“金銀多而后為富”“任物自己則物價常趨于平”“通商互市之事”等方面分析王夫之學說與斯密學說之間的相似,并指出“船山固先斯密而言之”和“吾服斯密吾尤服船山”等語。最后作者將比較與中國國情聯(lián)系,感嘆“歐西有斯密,而生計界乃揭啟新幕。我國有船山,而經(jīng)濟上仍日慮匱乏”,并分析原因:“斯密之書甫經(jīng)出版,各國傳譯,言計之士翕然宗之,而英相弼德與羅士勃雷尤為服膺,其弛愛爾蘭入口之禁,行無遮通商之法,皆本斯密《原富》之意。而我國士夫于船山之學說,讀之者百無一焉,讀之而解其理者千無一焉,讀之而能措諸政事者萬無一焉。國勢之所以異于歐美者,其原因雖不一,而此或其一端也。⑥《王船山學說多與斯密暗合說》,《東方雜志》1906年第3卷10號。這種評價得到了《申報》的呼應,認為“本期除選錄各報論說外,自撰稿有王船山學說與斯密氏暗合論,兩兩比較,讀書得間,尤覺精彩奪目云?!雹摺渡陥蟆?906年11月19日第四版,“贈書鳴謝”。這種以傳統(tǒng)儒學為本去融會西學的比附,是晚清“西學源于中學”的延續(xù),當然以這種形式來探求兩人的聯(lián)結(jié)點,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斯密學說的傳播。

三、效果和影響:“生不逢時,曲高和寡”

“一定的文化(當作觀念形態(tài)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jīng)濟的反映,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于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jīng)濟?!雹倜珴蓶|:《新民主主義論》,《毛澤東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63-664頁?!巴砬逦迨暾谓?jīng)濟思想之中心,可一言以蔽之曰:求富強而已。晚清咸同以后,多數(shù)士大夫之思想皆以講求富強為第一事也?!雹谮w豐田:《晚清五十年經(jīng)濟思想史》前篇,哈佛燕京學社,1939年。對于斯密在晚清中國的境遇這一文化現(xiàn)象,我們可以從西學東漸和尋求國家富強之需要進行考察分析。在與列強的多次較量和交往中,晚清中國有識之士逐漸認識到列強的強大不僅僅是堅船利炮,更重要的是西方的文化、思想及制度。龔書鐸指出:“西學的接受,是中國人根據(jù)時局的變化和社會的需要所做的一種努力。值得注意的是,傳播和吸收西學,包括翻譯西方書籍在內(nèi),從一開始目的就很明確。這就是為了救國,為了中國的獨立、民主和富強?!雹埤彆I:《晚清西學略議》,《中國近代文化探索》,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263頁。近代國人接觸和學習西學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救亡圖存,所以西方思想家能否進入國人視野,很大程度上看其能否解決晚清中國存在的問題?!秶徽摗穼腋粡姾褪澜绨l(fā)展關(guān)系重大,自然能夠引起近代中國人的關(guān)注。

原因之一是西學東漸之需要。翻譯外國書籍為晚清中國人了解西方的重要方式。梁啟超說:“今日中國欲為自強第一策,當以譯書為第一義矣。”“國家欲自強,以多譯西書為本”。④梁啟超:《讀<日本書目志>書后》,《梁啟超全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128頁。國人通過傳教士譯介的《富國養(yǎng)民策》《佐治芻言》《泰西新史攬要》等譯作,知道了斯密的節(jié)省、自由貿(mào)易、分工、征稅等學說。因這些譯著主要選自英美且主要是靠傳教士完成,所以我們既要看到譯著中宣揚的自由經(jīng)濟主義學說為列強的經(jīng)濟利益服務的目的,也要看到?jīng)_擊中國傳統(tǒng)的封建經(jīng)濟理念的進步性。

原因之二是尋求國家富強之需要。甲午戰(zhàn)敗促進中國人之覺醒,人們的危機意識和民族意識明顯增強。陳熾為“救中國之貧弱”,使中國“他日富甲寰瀛,踵英而起”⑤張登德編:《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陳熾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223-224頁。,重譯《富國策》,撰寫《續(xù)富國策》。嚴復宣傳達爾文學說,要“原強”,同時還要“原富”。他看到英國的發(fā)達,起因于資本主義工業(yè)化,而占支配地位的經(jīng)濟理論是以斯密為代表的古典經(jīng)濟學。于是他開始翻譯《原富》,并加了近六萬字的按語。《原富》的出版,受到愛好西學之維新人士的歡迎和好評?!白约孜缰畡?chuàng),庚子之變,大江以南,六七行省之士,翹然于舊政治、舊學術(shù)、舊思想之非,人人爭從事于新智識、新學術(shù)”。⑥杜士珍:《論德育與中國前途之關(guān)系》,《新世界學報》1903年第14號。吳汝綸在為《原富》作序中指出:“亞當氏是書歐美傳習已久,吾國未之前聞。嚴子之譯,不可以已也?!雹邊侨昃]:《原富序》,見嚴復譯《原富》,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4年,第17頁。盛宣懷給張元濟的書信也說《原富》“此書風行最廣”。當然,很多人可能只是趕風氣,將之看做是趨新的符合和身份的象征,并非真正對經(jīng)濟學本身感興趣。夏曾佑曾函告嚴復:“《原富》前日全書出版,昨已賣罄,然解者絕少,不過案頭置一編以立懂于新學場也。”⑧《嚴復集》第2冊,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1574頁。嚴復在《與熊季廉書》中也坦言:“《原富》全書聞已于歲發(fā)售千余部,入市輒罄。購者未必能讀其書,然必置案頭,聊以立懂而已?!雹帷秶缽图费a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37頁。不過,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原富》受歡迎的程度。

嚴復譯《原富》目的之一是借斯密的經(jīng)濟自由思想來抨擊當局的迷謬,為中國富強獻策。嚴復向國人描繪說,英國之富強,在于實行斯密的自由放任經(jīng)濟主張:“英國計政之所以變,而國勢之所以日臻富強者,雖曰群策,斯密氏此書之功為多?!雹狻秶缽图?,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886頁,第879頁?!白源艘赃€,民物各任自然,地產(chǎn)大出,百倍于前,國用日侈矣。”他呼吁給人民生產(chǎn)、經(jīng)營以充分自由,廢除國家一切束縛經(jīng)濟發(fā)展的禁制。“國家去一禁制,市廛增一鼓舞之神民氣舒發(fā),各自努力,才能“為利至眾”。因此“凡可以聽民自為者,其道莫善于無擾?!盵11]《嚴復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886頁,第879頁。這種說法對部分國人以極大的鼓舞。有人疾呼歐洲諸國百年來能夠“國家雄富,為地球最”,很大程度上根據(jù)斯密所說“競爭為經(jīng)濟社會之基礎(chǔ)”,所以“物產(chǎn)之所以發(fā)達于今日之世界也,我將以自由競爭一言以蔽之。”①黃群:《公利》,《新世界學報》1902年第2期。梁啟超說:“百年以來,自由競爭(Free competition)一語,幾為生計學家之金科玉律”,所以不管是國際通商、國內(nèi)交易,還是生產(chǎn)、制造、販賣種種營業(yè),“上自政府,下及民間,凡一切生計政策,罔不出于自由。斯密氏所謂供求相濟,任物自己,而二者常趨于平。此實自由競爭根本之理論也”。②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之十四,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第35頁。不過,隨著社會主義學說和李斯特貿(mào)易保護學說在中國的傳播,斯密自由貿(mào)易學說受到了質(zhì)疑和反對。梁啟超在戊戌變法失敗逃亡日本途中,曾借《佳人之奇遇》中紅蓮女士之口批判英國古典學派倡導的自由貿(mào)易主義,認為土耳其、印度、埃及之所以受英國壓迫,完全是受了世界主義自由貿(mào)易理論的空論蠱惑的結(jié)果。③轉(zhuǎn)引(日)狹間直樹:《梁啟超?明治日本?西方》,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第222頁。1902年10月,他在《干涉與放任》文中指出,由于近世資本主義社會實行斯密等人倡導的自由放任,導致“富者益富,貧者益貧”,因而有“社會主義出而代之”,故而“社會主義其必將磅礴于二十世紀”。④《新民叢報》1902年10月。1903年,由作新社編譯并發(fā)行的《最新經(jīng)濟學》中提到與斯密學說相反的四種“非斯密派”學說之一是“共產(chǎn)主義派”,認為“此學派欲廢除私有財產(chǎn)之制,而以天下財產(chǎn),為各人之公有,而措各人于平等,與斯密派之以私有財產(chǎn)為本者,淵源互異。”⑤《社會主義思想在中國的傳播》第二輯上冊,中共中央黨??蒲修k公室,1985年,第247頁。同年,《湖北學生界》刊文討論國內(nèi)貿(mào)易和國際貿(mào)易時曾引用斯密的觀點,并指明其存在的缺點。“亞丹斯密氏謂:內(nèi)國商業(yè)必較外國貿(mào)易更宜著重。雖就以往之經(jīng)驗與當時之實況觀之,實經(jīng)濟上圓滿無漏之至論也。故當自由貿(mào)易之說熾行,經(jīng)驗學者,偏重外國貿(mào)易,幾于風靡一世。而內(nèi)地商業(yè),毫不介意,反遜于昔日。按諸自由貿(mào)易論者完全分業(yè)之語,不免有缺點焉;彼徒汲汲焉獎勵外國貿(mào)易者,所謂日見千里而不見其眉睫者也。”⑥《論中國商業(yè)不發(fā)達之原因》,《湖北學生界》1903年3月第3期。這種多元的評價促使國人進一步思考斯密學說在中國實行的可能性。

當時中國知識界不少人贊成德國經(jīng)濟學家李斯特的保護貿(mào)易學說。李斯特認為各國要依自己的國情,發(fā)展符合自身利益的經(jīng)濟學說;自由經(jīng)濟不是每個國家都適用的萬靈丹藥。1901年至1902年,《譯書匯編》《譯林》《新世界學報》等雜志連載過李斯特的《理財學》中譯本。這種與斯密自由貿(mào)易學說相對立的觀點,引起了當時一些中國人的共鳴。劉鶚對于《譯書匯編》中的《理財學》表示贊賞,認為“論理之精,譯筆之潔,均甚佩服,惜未終而止矣。”⑦《劉鶚日記》,見鄭逸梅、陳左高編《中國近代文學大系?書信日記集》,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3年,第507頁。孫寶瑄贊成李斯特的分析,認為“自由、保護,亦隨時而變”。⑧孫寶瑄:《忘山廬日記》上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605頁。梁啟超改變了過去推崇自由貿(mào)易主義的觀點,認為“斯密之言,治當時歐洲之良藥,而非治今日中國之良藥也”。⑨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之十二,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第34頁?!渡虅展賵蟆匪d的《論各國經(jīng)濟競爭之大勢》,《東方雜志》轉(zhuǎn)載的《論中國工業(yè)之前途》、《論中國宜為工業(yè)國》等文也根據(jù)歷史學派的經(jīng)濟觀點,呼吁發(fā)展和保護民族工業(yè)。

有人客觀地分析自由貿(mào)易或保護貿(mào)易兩種學說。1903年,《湖北學生界》刊載《國際商業(yè)政策》文章,詳細分析了自由主義和保護主義政策,認為斯密是“闡明自由貿(mào)易學說之大家”,這種“自由貿(mào)易之實行,益以促英國工業(yè)之進步,而立其富強之基礎(chǔ)?!钡恰氨巳缍缦滤e當萬不容己之時,亦以保護政策為當:一當國防上有關(guān)系之時;二當國內(nèi)貨物所課之稅重于外國輸入貨物之時(當此之時則不得不課輸入稅,使外國貨物與國內(nèi)貨物,同一負擔,以保護國內(nèi)之產(chǎn)業(yè));當我之貨物輸入于外國而受其制限之時(當此之時,若設(shè)復仇之關(guān)稅,使外國解其制限,則不得不課稅)。”至于“保護貿(mào)易派”最著名者為德國的李斯特,“持一時保護之說,而尤為發(fā)達”,其“因時主義”為“德之宜斯特氏所主張”,其主要內(nèi)容是“貿(mào)易政策必不可拘于一定不變之主義,以自誤其一國之大計。在未開之時代,則以發(fā)達農(nóng)業(yè)為最初第一手段,務與世界先進國行自由無制限之貿(mào)易。漸次取保護手段,獎勵制造、漁業(yè)、航海及國際貿(mào)易等業(yè),使一國之富強達于極點達于極點,而后乃歸于自由主義。”①《國際商業(yè)政策》,《湖北學生界》1903年第4期?!逗睂W生界》第6期續(xù)前《國際商業(yè)政策》文中進一步分析了自由貿(mào)易和保護貿(mào)易的優(yōu)缺點。留日中國學生編出的《最新經(jīng)濟學》、《普通經(jīng)濟學教科書》等,主張自由貿(mào)易和保護貿(mào)易的靈活使用?!霸?903年至1911年的八年中,我國所出的大約四十多種經(jīng)濟學原理書中,大都主張不能片面吸取一國一家之言,應該權(quán)衡斟酌,擇善而用?!雹诖鹘鹕海骸秮啴?斯密與近代中國的經(jīng)濟思想》,《復旦學報》1990年第2期。這是晚清知識界接觸多元的經(jīng)濟學說后作出的客觀反應。

以上內(nèi)容說明,斯密在晚清中國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相當影響,但也要看到斯密學說在中國的傳播是有一定限度,整體社會影響不大。原因首先是斯密的經(jīng)濟自由主義思想不適合當時中國的國情。馬克思說,理論在一個國家的實現(xiàn)程度,總是決定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需要的程度。斯密學說誕生于18世紀的英國,但未必適合中國。晚清中國屢遭外國侵略,激起中國人強烈的愛國意識?!笆栈乩麢?quán)”、“抵制外貨”等群眾運動,堅決主張國人自辦工礦交通,不讓外人插手。這與斯密的國際自由貿(mào)易理論不能相容。當時中國經(jīng)濟急需要政府的引導,需要政府保護民族工商業(yè),與斯密倡導的“小政府”也相矛盾。所以王亞南說:“由于清末當時的現(xiàn)實社會經(jīng)濟文化等條件,和它的要求相距太遠了?!雹酃罅?、王亞南譯:《國民財富的性質(zhì)和原因的研究》“改訂譯本序言”,北京:商務印書館,1974年,尹伯成也指出:“《國富論》發(fā)表時,英國已經(jīng)是資本主義制度了;100多年后的中國清朝末年,仍然是封建制度,危機四伏,沒有通過發(fā)展自由市場經(jīng)濟來把國家經(jīng)濟和生產(chǎn)力搞上去的背景和土壤?!雹芤桑骸秮啴?斯密經(jīng)濟思想在中國的價值》,《江海學刊》2016年第6期。所以斯密學說在20世紀初的影響只能局限在較小范圍內(nèi),是“生不逢時,曲高和寡”。⑤俞政:《嚴譯<原富>的社會反應》,見王曉秋主編《戊戌維新與近代中國的改革》,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第653頁。另外,20世紀初期的中國社會出現(xiàn)了經(jīng)濟自由主義、社會主義、保護貿(mào)易主義、民生主義等多元化的經(jīng)濟學說,知識界可以根據(jù)實際進行選擇,作為解決中國問題的藥方,加之當時還有革命和立憲的論爭,使得知識界很多人難以投入較大精力去研究斯密學說,倒是同樣為18世紀著名思想家的法國人盧梭及其《民約論》受到傾向革命的知識界的青睞。加之《原富》一書在當時印刷量較少,鄉(xiāng)村士子難以獲取,譯筆又刻意模仿先秦文體而使理解困難,使得本來將四書五經(jīng)擺在心中重要位置的讀書人更加不愿關(guān)注斯密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斯密學說在中國的傳播。

猜你喜歡
斯密嚴復學說
嚴復全集
關(guān)于巴甫洛夫條件反射學說的新思考
科學(2022年4期)2022-10-25 02:43:14
胰在臟象學說中的歸屬
肝博士(2022年3期)2022-06-30 02:49:04
愛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 “色眼”與“五輪學說”
嚴復“惟適之安”視域中的民主與科學
原道(2020年1期)2020-03-17 08:10:34
嚴復修改試卷
做人與處世(2017年1期)2017-02-28 22:26:40
亞當·斯密道德理論的核心是什么?——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題解
馬克思無產(chǎn)階級解放學說的當代釋讀
需求、天性與產(chǎn)業(yè)發(fā)展——來自亞當·斯密的啟示
國學之真的尋求——論嚴復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批評
宁晋县| 黄大仙区| 宁城县| 长治市| 石嘴山市| 建阳市| 静海县| 浠水县| 沙雅县| 彰武县| 双峰县| 德昌县| 漾濞| 宁蒗| 海兴县| 察雅县| 梧州市| 林州市| 嘉义县| 黄大仙区| 堆龙德庆县| 天津市| 余庆县| 内乡县| 牟定县| 肇源县| 巴塘县| 正镶白旗| 永清县| 章丘市| 乐昌市| 绥阳县| 兴隆县| 法库县| 兴化市| 丽水市| 汝南县| 即墨市| 敖汉旗| 拜城县| 田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