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智體美勞”中的“美”是指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和欣賞美的能力,美術教育在提高學生對美的認知能力的方面當仁不讓。美術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不斷挖掘學生的天賦,讓學生在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提高審美能力。本文研究培養(yǎng)小學生審美能力的意義和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對美的認知能力。
關鍵詞:小學美術 審美能力 教學策略
審美能力就是一個人對于美與丑的分辨力,它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技能,也是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前提。對于學生來說,小學階段不僅是他們學習語、數、英的啟蒙階段,也是其能力發(fā)展、思想啟發(fā)和情感形成的萌芽階段。如果教師充分利用此階段,在美術教學中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結合中國傳統文化,比如傳統節(jié)日、名勝古跡等,引導學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中國審美,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就會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產生極大積極的影響。
一、培養(yǎng)小學生審美能力的意義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培養(yǎng)小學生對美的認知能力,讓他們在遇到自己認為美的東西時,養(yǎng)成記錄的習慣,并帶到課堂上,在同學間展示自己認為美的東西。對此教師應該給予評價與鼓勵,讓學生積極、自主地觀察身邊的事物,潛移默化地提升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觀察能力。這對小學生學習其他學科是有幫助的。此外,學生在觀察身邊的事物比如剪紙和茶具時,一方面可以欣賞到豐富多彩的剪紙花樣和茶文化,另一方面可以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深入了解,這不僅使學生了提高觀察力,也讓學生體會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二、在美術教學中提高小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
在傳統教育模式中,學校和老師只重視知識的教授,尤其是語、數、英等文化課的學習。而對于沒有被劃到考試范圍內的美術課,學校和老師都不夠重視,因此教學質量并不高,課時也經常被其他學科“霸占”,這不但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限制了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但在現代教育的要求下,教師必須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重視美術課程,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鑒于此,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能力。
1.在美術教學中向學生傳遞美的概念
很多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向學生講授課本內容,機械地告訴學生該怎么繪畫,卻對整幅畫的構圖要素和其中包含的文化只字不提。受這樣的教學方式的影響,學生的審美能力只會停滯不前,因為小學生對美根本沒有概念,更加無法深刻理解什么是美、什么是中國傳統文化。為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弘揚傳統文化,教師必須在平時的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向學生灌輸美的概念,比如通過一些簡單的線條、空間、色彩等引入美學知識。除此之外,在教授新的內容時,教師應該為學生分析整幅圖的構造和美點,使小學生的腦海里呈現出繪畫的步驟,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教課之余,教師還可以和學生分享一些有關傳統文化的畫作,豐富學生的知識,以此來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喜愛。
2.將教材內容與實物相結合,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僅僅局限于二維的教材內容,在適當的情況下可以號召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實物,在三維空間中多角度觀察實物,使學生激發(fā)的靈感,也有利于深化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例如在學習《花兒寄深情》這一章節(jié)內容前,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前布置一個任務,即尋找不同顏色、不同品種的花朵,然后帶到課堂,與其他同學一起欣賞,近距離觀察真正的花朵,而不是一味地觀察圖片。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描述不同花朵代表的意義是怎樣的,比如向日葵代表了陽光、積極向上的個性,荷花代表單純、純潔的品質……通過深入研究不同的花朵,學生可以很容易地畫出表達自己情緒的花朵,完成美術作業(yè)。這樣的方式可以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跳出課本,真正接觸現實生活中的美,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
3.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
現在教師可選擇的教學輔助工具有很多,其中多媒體就是一種很好的輔助工具。小學生好奇心重,對每個未知的事物都想要了解,對于多媒體展現出來的視頻或圖片更是感到新奇。教師可以抓住這一點,合理地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些與課本相關或者有關傳統文化的東西,拓寬學生的視野。比如在學習《太空中的植物》一課時,首先,教師要為學生解釋課本內容;其次,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向學生展示栽培在太空中的各種各樣的植物,到底長什么樣子。根據教師所講解的和多媒體設備所展示的,學生腦海里應該就有了太空植物的影像,然后再根據自己的想象力,畫出自己心的想象圖景,從而完成美術作業(yè)。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從而提高其審美能力。
4.重視情感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
繪畫能力不僅來自美術課程中的不斷練習,還來自對自己作品的熱愛;而只有在美術作品中注入了情感和靈魂,創(chuàng)作者才會喜愛自己的作品。只有了解畫的內容,了解畫中所表達的情感,才能畫出最美、最用心的作品。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向美術作品中注入情感的能力。傳統文化深深地刻在中國人的文化基因里,塑造了中國人最深沉的情感表達。比如在學習《我們的國慶節(jié)》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利用課本或多媒體向學生介紹國慶節(jié)的由來和祖國文化,使學生對祖國心存感恩,更加熱愛祖國。然后再讓學生把對祖國的愛融入畫中,畫出帶有真實情感的作品。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同時,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到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等參觀學習,通過實際觀摩,發(fā)現大師作品的與眾不同,為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作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提升學生審美能力、鑒賞能力的同時增強學生的想象力和聯想力。
5.結合中國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造力
在傳統美術教學中,教師喜歡讓學生對課本上的內容直接進行臨摹,并不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創(chuàng)造力,這樣的教學方式只會讓學生養(yǎng)成偷懶的習慣,并不利于學生開發(fā)大腦,開拓思維,提高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師應該開展美術創(chuàng)作實踐,可以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題,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創(chuàng)作。例如讓學生以中秋節(jié)為主題,畫出自己想象中的中秋節(jié),比如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月餅、賞月?;蛘咭远宋绻?jié)為題,畫出自己腦海中端午節(jié)的樣子,不論畫龍舟也好,粽子也罷,都是學生自己想象出來的。這既使學生了解了中國傳統節(jié)日,也提高了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最后,教師要對學生的畫作予以評價,不管畫得如何,教師都應該仔細傾聽學生的創(chuàng)作意圖,給予適當的肯定,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靈活運用美術知識,并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長此以往,逐步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可以讓他們觀察生活的過程中形成獨特的創(chuàng)作靈感。
總之,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實現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就離不開審美教育。美術教師不僅要用心感悟教材中的優(yōu)秀作品,感悟作品中呈現出來的豐富的審美情感和美術知識,還應該充分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將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美不遺余力地展現給學生。只有教師提高了審美水平,才能更好地教授學生,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審美條件,才能從情感深處激發(fā)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這不僅是美術的教學目標,也是小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 王長華《淺析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中國校外教育》2019年第29期。
[2] 程露露《用審美的眼光看世界—淺談小學寫生教學》,《美術教育研究》2019年第18期。
[3] 于朝陽《探析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中華少年》2017年第25期。
(周贊昱,1988年生,男,山東濟寧人,本科學歷,研究方向:小學美術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