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外語實驗學校 黃 蓉
邏輯思維是學生思考問題、解決麻煩的能力體現(xiàn),因此數(shù)學教師需要改進自己的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借助不同的課堂手段和課上技巧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設置問題任務驅動學生進行學習的方法,是帶領學生深化思考和尋求解決方案的教學過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活躍度,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在自主研究的過程中,學會使用邏輯思維解決問題,并且認知到邏輯思維的重要性。
比如在七年級上冊中學習《一元一次方程》時,學生第一次接觸方程的概念,如果直接進行課程內容的講解,學生容易對概念的理解不清晰,甚至出現(xiàn)誤差。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就利用設置問題引入教學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興趣,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增加對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首先,我在上課的時候,向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老師的年紀乘4,再減去35,結果等于85,同學們知道老師今年幾歲嗎?”學生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就相當于接收到一個學習任務,通過逆向思維,將計算順序倒過來,很快就有學生得出答案為(85+35)÷4=30 歲。這時候我就會再提出一個問題:“同學們,那老師再出一個問題,如果用x 來代表我的年紀,那么這個數(shù)乘4,再減去35,結果有沒有可能會等于85 呢?”這次學生采用正向思維,隨即就列出x×4-35=85 的等式,而這時我再把方程的概念引入,學生根據(jù)前后兩次的思考過程對比,明顯發(fā)現(xiàn)采用方程思想列等式的過程更快,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雙向思維都得到了鍛煉,對于提高邏輯思維有著很大的幫助。
辯論式教學類似于課堂討論,能夠最大程度地調動課堂的活躍氣氛,讓學生根據(jù)不同的主觀想法來進行交流和表達,屬于課堂互動的一種形式,但是其中有著極大的開放性,每一個學生的表達和辯論都是即興的,是學生思維的現(xiàn)場生成結果,由此來看,在辯論教學中,能夠保障學生的思維更富有理論依據(jù)和科學性。
比如在學習了《勾股定理》之后,學生都知道,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如果BC 為斜邊,那么存在AB2+AC2=BC2,但是反過來思考,如果三角形ABC 中,存在AB2+AC2=BC2的條件,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嗎?關于這個問題,學生產(chǎn)生了不同的意見,有的學生認為一定是,有的學生則認為并不一定,對于這個具有爭議性的話題,我就采用了辯論教學法,讓學生分成正反兩方,輪流派出同學與對方進行辯論,正方學生提出,勾股定理就像一加一等于二一樣,反過來二減一等于一是肯定的;反方學生則認為這是不可逆的,比如說小明養(yǎng)了一只羊是白色的,但是卻不能說白色的羊就是小明養(yǎng)的……在這個辯論的過程中,學生通過積極思考,充分展現(xiàn)了邏輯思維在臨場發(fā)揮時的作用。
活動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通過組織學生參加課堂活動,完成既定的課程學習內容,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課堂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體驗實踐的基本手段,通過鼓勵學生參加活動,讓學生以活動目標為學習任務,從而展開思考和想象,尋求解決的方式與步驟,最終達到活動的目的。
比如在學習《圓》這一章時,我就安排了一個小的數(shù)學活動,讓學生不使用圓規(guī)的前提下,畫出已知直徑的標準圓。學生便立刻展開思考,分析圓這種圖形的結構特點,對比圓規(guī)作圖的基本步驟,聯(lián)想生活中常見的一些作圓的手段,部分學生很快就想到了辦法。利用直尺、細線和鉛筆,將細線系在鉛筆之上,通過直尺量取細線的長度作為直徑,然后以細線一端為圓心,用鉛筆抻直細線并且旋轉,就可以畫出標準的圓。這就是學生在活動中思考而得到的結果,這樣的思考過程,讓學生的思維與實踐相結合,達到了理論與實踐的交互轉化。
訓練式教學法,指的是讓學生通過不斷的解題練習,提高思維運轉的靈活度和熟悉感,收獲和總結出解題思路的經(jīng)驗和技巧;能夠有條理分層次地思考并解決問題,做到由淺入深,化繁為簡,并且養(yǎng)成積極思考的習慣,擴展自己的思維空間。教師可以采用課后作業(yè)、習題競速賽、難題大考驗等形式來訓練學生。
比如在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課程之前,我就組織學生進行“雞兔同籠”的難題大考驗,讓學生利用之前所學的知識,來探究這個具有一定難度的問題,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引導他們向方程思想靠近,并且學會使用二元一次方程組來解決這個難題。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可以靈活使用問題教學法、辯論教學法、活動教學法以及訓練教學法等手段,讓學生擁有個性化的思維習慣和方式,提高他們的邏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