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紅
【摘 要】 教師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文化傳遞,使學生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探索語言背后的文化奧秘,并從中感受樂趣,不僅可以增加學生英語語言學習的趣味性,還能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及積極性。筆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總結出一些英語課堂中培養(yǎng)文化意識的方法。
【關鍵詞】 英語教學? 文化意識? 培養(yǎng)途徑
課堂中教師有意識地進行文化傳遞和滲透,有利于學生各種能力的形成和終身發(fā)展。為了更好地完成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筆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總結出一些培養(yǎng)文化意識的有效方法。
一、強化文化滲透,激發(fā)學生文化意識的萌發(fā)
我們的教材中,有傳統(tǒng)的春節(jié)、有體現(xiàn)中國歷史變遷的past life、有中國禮儀之邦的縮影body language、有體育精神的代表鄧亞萍、張怡寧和劉翔、有承載美好回憶的cartoons、有中國夢的太空之旅、有改變世界的四大發(fā)明,還有深厚的同學情、師生情、父母情以及愛國情。
教師在教學中強化文化滲透,需要以語言為傳播途徑。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言人,我們該向外國人介紹什么?什么才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唐詩與我們的英語課文有何聯(lián)系?英文歌曲小星星里的little可以換成small嗎?經過討論、分析后,我們發(fā)現(xiàn)每一行都是七個音節(jié),這與中國唐詩的“七言絕句”如出一轍,無疑讓學生更好地體會課標中“了解英語語音包括發(fā)音、重音、連讀、語調、節(jié)奏等內容”的真正含義。
七年級上冊 M10 Spring festival, Unit 2 My mother?蒺s cleaning our house and sweeping away bad luck。文化意識是了解英語國家中重要的節(jié)日及慶祝方式。這個內容,教師可選取的點很多。如節(jié)日含義的比較、節(jié)日中食物選擇的比較、慶祝方式的比較等。
二、增強文化認同,提升中外文化彼此的包容力
作為教學活動的主要設計者,教師要幫助學生積極地融入文化環(huán)境中,增加文化背景知識的儲備,以提升學生學習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知識的能力,從而增強閱讀理解能力。
八年級上冊 M11 Way of life Unit 2 My experiences in England 中,介紹了作者在英國的親身經歷,并以這條主線依次推進,采取總分的結構,向我們生動地展現(xiàn)了英國人一些有趣、陌生、新鮮的生活方式,旨在培養(yǎng)學生理解全球化背景的意識和科學的世界觀。中國人在打招呼、下午茶、等車、傳統(tǒng)食物等方面與英國有很大差異,但學生通過一步步地學習,并沒有明確表明哪個好或是不好,而是帶著一顆包容的心去接受。
學生認識中西方文化的異同,發(fā)揚愛國主義情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為學習者的終生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認識中西方文化的異同對學習英語有重要的影響。英語課上,我們學習各種知識、接觸各種文化,其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更加開闊地以包容的心態(tài)去看待世界,而不是一味地肯定或否定。
三、保護中國文化,提高學生的鑒別力
中國文化有其獨特的魅力。但有時在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時,往往會違背客觀事實。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實際需要,逐步擴展文化知識的內容和范圍,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敢于質疑的品質,通過擴大學生接觸本國和異國文化的范圍,幫助學生拓展視野,使他們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鑒別力,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八年級上冊Module 6 The WWF is working hard to save them all中,通過介紹瀕危動物的現(xiàn)狀,以及WWF為拯救瀕危動物所做的努力,讓學生們思考他們可以為動物做些什么。以往的教學中,我們都會以“How to protect animals”為題,去寫一篇作文。但其實想起來這樣的作文題目并不妥。比如,課文中提到的動物有熊貓、華南虎,還有藍鯨,每種動物所面臨的處境是不同的。教師可以縮小題目范圍,讓學生思考針對某一種動物我們可以做什么。
比如熊貓。作為和平友好的代表,曾被送往多個國家,但并不是每個國家都能把熊貓養(yǎng)好。針對這一情況,我們該怎么辦。又如,我們經常會買熊貓玩偶,那到底什么樣的熊貓玩偶才是正版的。
很多學生在選擇以上玩偶時,說出了自己的理由,如質地舒服,造型可愛、毛質松軟、搞笑等等。但沒有一個從熊貓本身去考慮。所以學生在選擇時,往往從外形考慮,而忽視了熊貓文化本真的東西。
四、增強文化自信,講好中國自己的故事
作為農村校,經常聽到有人說,我愛國,所以不學英語。還有的學生會問,我將來不出國,學英語干嘛?這些學生只想著出去,卻沒意識到自己的一份責任,那就是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用英語講述中國的故事,為世界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八年級上冊Module 12《stay away from windows and heavy furniture》。介紹了地震中如何保護自己,遠離傷害的方法。教師通過各種閱讀策略,如跳讀、精讀、細讀等方式讓孩子們掌握基本的自救方法。
在完成一系列的閱讀之后,如何讓學生了解中國的感動尤為重要。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我國發(fā)生了震驚世界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害……2008年的中國經歷了太多悲愴和喜悅,在抗擊暴風雪、抗震救災、舉辦奧運會、神七航天員太空漫步等事件中,中國人用堅韌、勇敢、智慧向中國和世界交出了滿意的答卷。作為中國人,我們有自信、有底氣向世界宣講我們自己的故事。
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在英語教學中十分重要。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業(yè)務素質,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文化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熱情,發(fā)揚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的使命感,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文化在向世界展示獨特魅力的同時,也被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帶去更遠的地方!
參考文獻
[1] 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實質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
[2] 田振江.從標準英語到世界英語的規(guī)范[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