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在似與不似之間
——林聯(lián)桂的館閣擬體賦研究及其審美傾向

2020-12-20 04:55侯春艷
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20年3期
關鍵詞:庾信

侯春艷

(煙臺大學人文學院,山東煙臺 264300)

經(jīng)典作品的出現(xiàn),必定會引發(fā)后人的模擬,這是文學的一個發(fā)展方向。清代浦銑《復小齋賦話》云:“詩有擬古,賦亦然。宋孝武帝有《擬漢武帝李夫人賦》。沈約、王融俱有《擬風賦》。宋祁有《閔獨賦》,明人葉良佩有《擬閔獨賦》。李太白有《擬恨賦》。蘇易簡有《擬大言賦》。毛滂有《擬秋興賦》。李忠定有《擬騷賦》。晉曹攄、隋蕭后、宋張九成、元胡天游俱有《述志賦》,明黃輝有《擬述志賦》。王寵有《擬感舊賦》?!盵1]林聯(lián)桂《見星廬賦話》亦云:“古人詩題有擬體、仿體,往往觸類繼作,廣其辭義,惟賦亦有之。如漢董仲舒有《士不遇賦》,司馬遷有《悲士不遇賦》,晉陶潛有《感士不遇賦》,明伍瑞隆有《惜士不遇賦》,要皆千古悲涼,唱和欲絕。又如漢張衡作《定情賦》,蔡邕作《靜情賦》,陶潛作《閑情賦》,亦要古今摹擬,辭旨爭勝,不獨騷賦之有《擬騷》《廣騷》《反騷》而已。”[2]10可見在賦體文學中,擬體賦同樣由來已久。本文將通過梳理清代林聯(lián)桂對清代館閣賦家擬體賦作的收錄與評析情況,探究其對館閣擬體賦的審美傾向,了解清代館閣賦家創(chuàng)作擬體賦時在“似”與“不似”之間的精妙把控。

一、林聯(lián)桂及擬體賦

清代是繼唐宋以后又一個將律賦作為一種考試文體的朝代。清代科舉考試的最高規(guī)格為殿試,殿試一甲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第二名、第三名授翰林院編修,殿試傳臚三日后舉行朝考,其前列者入選庶吉士進入翰林院。進入翰林院是清代士子讀書考試的奮斗目標,翰林院中考試的賦即為館閣賦。賦既是清代士子為進翰林院參加朝考的一門重要科目,又是入館之后習作館課、參加散館及大考的重要內(nèi)容。清代是賦體文學發(fā)展的又一個黃金時期,館閣賦成為清代律賦創(chuàng)作的重要師法對象。清代林聯(lián)桂著《見星廬賦話》,對嘉慶后期至道光初年的館閣賦創(chuàng)作給予了高度關注。

林聯(lián)桂(1774—1835),字道子,一字辛山,廣東吳川縣人。中年時期,林聯(lián)桂進士落第后寓居京師,十分關注當時的館閣詩文創(chuàng)作,著有《見星廬館閣詩話》《見星廬館閣詞稿》《見星廬賦話》等一系列與館閣相關的作品?!兑娦菑]賦話》雖然未像其詩話、詞稿一樣以“館閣”名書,但實際上是一部館閣賦話。該書評述嘉慶時期的館閣律賦創(chuàng)作情況,輯錄了林聯(lián)桂較為鐘愛的賦篇、當時館閣賦盛行的賦題及時人的作賦故事等,對后世了解清代館閣律賦的創(chuàng)作情況具有重要價值。

擬古之題在館閣賦作中占到了一定比例。林聯(lián)桂在《見星廬賦話》卷四云:“賦家擬題,譬諸書家臨帖。正如雙鵠摩空,不必此鵠之貌似彼鵠也,而不能禁此鵠之神不似彼鵠也。故擬古之賦,有貌似者,有神似者,有神貌俱不似而以不似為似者,唐賢以來多矣。而近時館閣之作,工擬體者,亦復不少?!盵2]49-50并在文后收錄八篇清代館閣賦家的擬古之賦,分別為吳其彥的《擬李程日五色賦》、孫源湘的《擬庾子山小園賦》、奎照的《擬唐王子安七夕賦》、常恒昌的《擬唐王子安七夕賦》、許邦光的《擬陸宣公登春臺賦》、李逢辰的《擬鮑明遠舞鶴賦》、王瑋慶的《擬庾信華林園馬射賦》、周濂的《擬謝希逸月賦》。這八篇賦均為擬六朝及唐代賦家名作,可見清人對這兩個時期賦作的關注。館閣士人通過對古人賦作的摹仿,揣摩其創(chuàng)作的法則與用心,錘煉賦筆,在此基礎上能夠時出新意,則為上乘之作。正如王瑤先生所言:“這本來是一種主要的學習屬文的方法,正如我們現(xiàn)在的臨帖學書一樣。前人的詩文是標準的范本,要用心地從里面揣摩、模仿,以求得其神似。所以一篇有名的文字,以后尋常有好些人底類似的作品出現(xiàn),這都是模仿的結(jié)果?!盵3]

二、林聯(lián)桂論擬體賦的“似”與“不似”

在《見星廬賦話》中,林聯(lián)桂收錄的八篇館閣擬體賦均為擬作佳品。他在論及館閣擬體賦時以“雙鵠摩空”為喻,指出自唐代以來的擬古之賦有“貌似”“神似”“神貌俱不似而以不似為似”三種類型。而除此之外,他在清代館閣擬體賦中更為推崇“神貌兼似”之作。

王國維先生談及中國古代文學的發(fā)展演變時曾說:“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后世莫能繼焉者也?!盵4]在學術(shù)界,也許正是深受這種“漢之賦”正宗地位的影響,歷來對漢賦的研究比較多,對六朝和唐代辭賦則缺乏足夠的關注。但是正如李炳海先生在《辭賦研究的視角轉(zhuǎn)換》一文中所說:“從‘一代有一代之文學’的觀念出發(fā),辭賦的歷史地位、作用被局限在戰(zhàn)國到兩漢一段,割斷了辭賦和后代文學的聯(lián)系。”[5]六朝和唐代均是文學史上的重要時期,盡管其時詩歌創(chuàng)作蔚然成風,但此時的賦體文學無論是在題材內(nèi)容上還是在藝術(shù)形式上,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shù)風貌,開拓和豐富了賦的存在形態(tài),且對后世文學有重要影響,備受后世賦家推崇。林聯(lián)桂對館閣賦家模擬六朝及唐代賦家名作的擬體賦,具有獨特的認識。

(一)“貌似”之作

在《見星廬賦話》中,林聯(lián)桂并未直接論述何為“貌似”之作。但在評價李逢辰的《擬鮑明遠舞鶴賦》時說:“此賦古質(zhì)生動,方之明遠作,不減唐臨晉帖?!盵2]56“唐臨晉帖”意為在摹仿書畫的過程中善于臨摹,可見此賦頗具擬古之氣。又評價孫源湘的《擬庾子山小園賦》云:“結(jié)響摛藻,摹擬逼真,此以絕似為似者也。”[2]52據(jù)此,筆者可為“貌似”之作下一定義:所謂“貌似”之作,即為在字句之間模擬原作的擬作,“貌似”之作如同摹仿書畫,通過臨摹原作來書寫新篇。

“貌似”之作如李逢辰的《擬鮑明遠舞鶴賦》。李逢辰,元和(今江蘇蘇州)人,嘉慶十九年(1814)進士。鮑照的《舞鶴賦》全篇多為四言和六言句式,其句式整齊,對偶精工,尤顯古意。例如賦中“煙交霧凝,若無毛質(zhì)。風去雨還,不可談悉”[6]190,摹寫鶴如同風雨、煙霧的風姿,使人看不清鶴原本的體態(tài),尤顯縹緲虛幻。鮑照善用比喻,用語十分清麗。李逢辰的《擬鮑明遠舞鶴賦》對此句的摹寫幾近鮑照原賦:“若翱若行,若枉若橈。風去雨還,煙迷霧罩。”[2]56喻寫鶴舞之態(tài)出神入化。且擬賦中全篇幾乎均用四六句式,描摹精細,如“體若龍蹲,足非夔踔,勢迅機翩,縱焉稍稍”,“始迴翔以竦峙,漸飄忽以蹁躚”[2]56,表現(xiàn)仙鶴的體態(tài)輕盈、行動敏捷。李賦善于臨摹前賦,頗具古質(zhì)。

又如孫源湘的《擬庾子山小園賦》,與庾信的《小園賦》也不乏相似之處。孫源湘(即孫原湘),字子瀟,一字長真,晚號心青,昭文(今江蘇常熟)人,嘉慶十年(1805)進士,翰林院庶吉士。庾信的《小園賦》用典頗多,首段不到兩百字就運用了巢夫、壺公、管寧、嵇康、樊重、王根、晏嬰、潘岳、衛(wèi)懿公、魯侯、陸機及韓康等典故,且直白易懂,很多典故即便是不知其出典也可以讀懂。孫源湘的擬作用典多在庾信用典的基礎上加以引申,如《小園賦》中“況乃黃鶴戒露,非有意于輪軒;爰居避風,本無情于鐘鼓”[7]1103,運用了衛(wèi)懿公讓鶴乘軒車并非鶴之本意,魯侯以太牢鐘鼓之禮供養(yǎng)海鳥爰居亦非爰居所愛這兩個典故,而孫源湘寫“本無意于軒車,豈螢火情于丘壑”[7]13497,正是在庾信用典的基礎上加以引申發(fā)揮。

“貌似”之作乍聽起來似乎是一種低水平的模擬,其實字句之間的模擬雖然講求內(nèi)容和形式都來源于原作,但并非與原作完全保持一致。如《擬鮑明遠舞鶴賦》在舞鶴的志趣、滯留的原因和結(jié)局等方面均對原作有所升華,以展示擬作者的才華。而《擬庾子山小園賦》雖也寫“園”也抒情,但更多的是抒發(fā)一種士子的閑適和淡淡的愁緒,沒有庾信那種出仕異朝而產(chǎn)生的悲嘆之感。在模擬過程中擬體賦家既學習了前代賦家名篇的作賦技巧,也融合了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情感,使得擬體賦的創(chuàng)作與原賦在“似”與“不似”間保持著適當?shù)木嚯x。

(二)“神似”之作

在《見星廬賦話》中,林聯(lián)桂同樣未直接說明何為“神似”之作,但在收錄許邦光的《擬陸宣公登春臺賦》和王瑋慶的《擬庾信華林園馬射賦》時,他評析許作“鮮潔妥適,大近唐人”,王作“清新逼近開府”。由此,“神似”之作可以理解為擬作與原作的立意大致相同,擁有與原作相近的內(nèi)在精神,卻又立足于自我的體式與風格。

許邦光,字汝韜,號策山,福建晉江人,嘉慶十七年(1812)進士,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在許邦光的《擬陸宣公登春臺賦》中,我們可以看到擬作與原作的行文風格確有不同?!暗谴号_”出自《老子》:“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盵8]后常以“登春臺”比喻盛世和樂氣象。陸贄的此篇《登春臺賦》鋪寫“春”與“臺”相輔相成的關系,以“系在物之可用,必從時之所任”[7]1669結(jié)尾,作者寓意為“物”與“時”缺一不可。許邦光的《擬陸宣公登春臺賦》同樣是表達“春”與“臺”缺一不可,但是原作“春”與“臺”并列而寫,而擬作先寫登臺“升高而望遠”,述建筑之巍峨高大,抒帝王氣宇軒昂之意,再寫初春“時泰而人和”,表春天的欣欣向榮,抒游人泰然氣暢之情,最后以“銅雀臺”“鳳凰臺”典故作喻,寓意只有像秦漢及當朝這樣的巍巍大朝才能盛世和樂,“歡欣相尋”[7]14126,表達作者的歌功頌德之意。與原作相比,擬作行文更有層次感,且結(jié)尾有所升華,更符合當時對律賦的要求。

再看王瑋慶的《擬庾信華林園馬射賦》。王瑋慶,字襲玉,號蕅塘,諸城巴山人,嘉慶十九年(1814)進士。庾信在《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中運用了多種藝術(shù)手法,將皇室春祀祓禊之禮寫得氣勢浩大、意氣風發(fā)。但是庾信作為北地羈臣,即使賦中氣勢再逼人,仍不免有“弓如明月對堋,馬似浮云向埒。雁失群而行斷,猿求林而路絕”,“既而日下澤宮,筵闌相圃,恨徙蹕之留歡,眷回鑾之余舞”[7]1102之類略顯孤悵的語句。而在同樣的意境里,王瑋慶的擬作則言:“矢如長虹影貫,馬似飛電光翻。札可穿而正鵠,堅必洞而吟猿?!薄凹榷A宴杯停,射宮日暮。聽萬甲之歡歌,迴五云之寶輅。”[2]57展現(xiàn)出一往無前的豪邁氣勢,可見王瑋慶在模擬過程中覺察到庾信賦中的矛盾之處,于是在擬賦中注意氣勢的一以貫之,顯示了王瑋慶模擬之作的匠心獨運。

“神似”之作僅擬原賦之意,而在風格上自出機杼,如許作在層次上更為合理,王作在氣勢上更為磅礴,與原作的區(qū)別明顯。但是我們要清楚,正是因為有前作的出現(xiàn),擬作才能有機會推陳出新,展示出與原作不同的精神風貌,當然也更加符合清代文學創(chuàng)作的政治需要與情感特質(zhì)。

1)錢塘江流域的耕地變化在空間上表現(xiàn)出很強的變異性,東北地區(qū)的縣市耕地變化較為顯著,而西南地區(qū)各縣市的耕地面積則有所增加。這主要是受經(jīng)濟活動周期、土地管理政策以及經(jīng)濟活動分布等因素的影響。

(三)“神貌俱不似而以不似為似”之作

清代文論家方東樹在《昭昧詹言》中評價陶淵明的擬體詩說:“淵明擬古,是用古人格作自家詩?!盵9]所謂“神貌俱不似而以不似為似”之作即為這類擬體之作,即擬作的風格、內(nèi)容均不與原作對應,但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其中隱藏著原作的影子。在《見星廬賦話》中就收錄了這樣一篇擬體賦,林聯(lián)桂評價為“此以如荼如火之觀,擬輕拈浮彈之筆,以不似為似者也”,說的就是吳其彥的《擬李程日五色賦》[7]14071。

吳其彥,字美存,一字譽堂,河南固始人,嘉慶四年(1799)進士,授編修,官至兵部右侍郎。李程的《日五色賦》為貞元十二年試賦題目,李程此篇應試賦以“德動天鑒,祥開日華”[10]破題,被選為狀元。林聯(lián)桂在論及前朝賦時,就以此賦為例,盛贊“唐人駢賦,制勝尤在起手。陡然而來,全題之巔也踞,全題之氣已吞,全題之字逼清,全題之神欲動。而斗峻超忽,有如神仙排云出,又如天上下將軍,此處最能動目。”[2]4-5李程此賦通篇押韻,轉(zhuǎn)韻自然,雅麗典則,三百余字就用了羲和、黃人、咸池、若木、陽烏、白駒、威鳳、靈芝、少昊、夏王等典故,可見其熔鑄經(jīng)典的能力。雖頌圣而不諂媚,雖循規(guī)而凸顯個人才力,將“天道”與“王道”之關系論述得清楚明晰。結(jié)尾以“惟天為大,吾君是則”作結(jié),戛然而止,頌聲悠揚,故李調(diào)元《雨村賦話》卷二評曰:“句句精神,字字莊雅。勝人處尤在‘故曰惟天為大,吾君是則’一結(jié)。”[11]88

李程的《日五色賦》已達到出類拔萃的境地,堪稱唐代律賦的代表之作,因此后世想要模擬此賦便顯得尤為困難,而吳其彥擬作偏能“神貌俱不似而以不似為似”,在前人未著墨處別出心裁,堪稱佳作。其中段云:“涵以五色之波,映以五色之士。露五色而膏融,雨五色而春煦。云五色而成卿,霞五色而似組?!绷鶄€“五色”并列,增加了整篇賦作的氣勢。且運用了諸如蒼赤、丹黃、紅霱、黃熉、赤曜、丹旸等色彩,大千、數(shù)五、萬宇、八纮、千重、一色等數(shù)字,又有“曈曈昽昽,紛紛縷縷”之類疊詞的運用,尤顯朗朗上口,慷慨華麗。結(jié)尾的“頌曰”,是漢魏六朝時期“亂曰”的一種變革,可視為總結(jié)通篇的頌辭,以四言句總結(jié)全篇,卒章顯志,為原作所未涉及。即使沒有原作,此賦也是一篇難得的頌圣名篇,而題為《擬李程日五色賦》,則表現(xiàn)了吳其彥希圖與前賢爭勝的魄力與才情,以“不似為似”奠定了自己在賦史上的地位。

(四)“神貌兼似”之作

“貌似”之作在“似”中力求“不似”,“神似”之作在“不似”中勾連著“似”,而“神貌俱不似而以不似為似”之賦更是以“不似為似”在擬體賦中自出機杼,引人入勝。但在林聯(lián)桂看來,擬體賦更能彰顯賦者筆力的當為“神貌兼似”之作。因此除前三類擬作之外,林聯(lián)桂在《見星廬賦話》中還收錄了兩篇“神貌兼似”之作——奎照和常恒昌同題的《擬唐王子安七夕賦》。讀此二賦,便能看出其時館閣擬體賦家苦心孤詣的藝術(shù)追求。

1.奎照的《擬唐王子安七夕賦》[7]15128。奎照,字玉庭,滿州正白旗人,嘉慶十九年(1814)進士,官至禮部尚書,軍機大臣。林聯(lián)桂在評價奎照此篇擬作時說:“此作不特神貌兼似,而且發(fā)乎情止乎禮義,大有《三百》之遺?!盵2]53且看擬作“于是金漢光斜,玉繩影峙,煙鎖平林,露凝繁蕊”,與原作“于時玉繩湛色,金漢斜光。煙凄碧樹,露濕銀塘”[12]78均通過意象的層層渲染展現(xiàn)出七夕當天景色的美輪美奐,大有異曲同工之妙。擬作與原作同樣寫了仲宣(王粲)與君王之間的對答,而擬作末段云:“暫解珮以明好,終抗旌以遁跡。持禮儀以自防,甘寂處而永夕。”借王粲之口表達自己對禮儀教化的推崇,有原作未達之意。此外,奎照擬賦不似原作那般內(nèi)容龐大,后半段僅寫客主問答,表明需“持禮儀以自防”之意,這就比王勃的《七夕賦》在內(nèi)容上更加簡潔,有詩教之遺風。

2.常恒昌的《擬唐王子安七夕賦》[2]53-55。常恒昌,號靜軒,鳳臺(今山西晉城)人,嘉慶十九年(1814)進士。林聯(lián)桂評價常氏此篇擬作:“華縟茂密,情致渺綿,追擬古人,十得八九,不獨虎賁中郎已也。”[2]53“虎賁中郎”出自《后漢書·孔融傳》:“與蔡邕素善,邕卒后,有虎賁士貌類于邕,融每酒酣,引與同坐,曰:‘雖無老成人,且有典型?!盵13]意為兩人面貌相似,像一個人一樣。如擬作云:“既而龍駕齊奔,鸞與并出。仙馭逶迤,靈儔超逸。儼雨驟而風馳,訝星流而電疾。赤螭架渚而如飛,青鵲填河而不溢。駐霓旌,停鳳蹕。步云階,宴月室?!痹鳛椋骸凹榷ぼ幦f栱,紫房千籥,仙御逶遲,靈徒擾弱,風驚雨驟,煙回電爍。媧皇召巨野之龍,莊叟命雕陵之鵲。駐麟駕,披鸞幕,奏云懸,泛霞酌?!盵12]78擬作與原作在意象、句式等方面多有類似。同《七夕賦》一樣,擬作中運用了大量的典故,如桂館、椒庭、南陽、北沚、麟軒、鶴蓋等,尤顯詞藻華麗。此外,賦中多用疊詞,如“月織織而散彩,星的的而垂芒”,“傳脈脈之雙情,恨盈盈之一水”,“靜機聲之札札,搖珮響之珊珊”,“云澹澹兮掩針樓,風蕭蕭兮吹桂席”,疊詞的運用使得賦作有一種詩的韻味,更富于藝術(shù)魅力。

林聯(lián)桂將兩篇《擬唐王子安七夕賦》同時列出,品評了擬古之賦“神貌兼似”的意蘊。“神貌兼似”之作與前三類擬作相比,對擬體賦家的要求更高,既要有原作之“神”,又要具備原作之“形”,神形兼?zhèn)涞耐瑫r,擬體賦家都或多或少的試圖超越原作,展現(xiàn)自我的獨特才情。

三、對林聯(lián)桂選賦論賦之評析

(一)林聯(lián)桂選賦之動因

在《見星廬賦話》中,林聯(lián)桂評價了大量清代館閣賦家的作品,其中全文收錄了八篇擬六朝和唐代賦家的賦作,可見擬體賦在當時具有不小的影響。在收錄過程中林氏為何會選擇此八篇賦作呢?

首先,清代乾嘉時期被稱為是“賦學中興”的時代,律賦的興盛與清朝統(tǒng)治者施行的文化政策有著密切關聯(lián)。乾隆、嘉慶時期乾嘉學派發(fā)展繁興,乾嘉學派是以考據(jù)為主要治學方式的學術(shù)流派,通過學者們對古典文獻的研究,整理了大量的古代文獻典籍,推動了考據(jù)學的發(fā)展。正是由于受到乾嘉學派考據(jù)、研究古代文化的風氣影響,嘉慶以降,前朝賦多成為模仿的范本,擬作頻頻出現(xiàn)。清代館閣賦家將前朝賦家賦作視為辭賦創(chuàng)作的典范加以學習、模仿,然后再注入新的內(nèi)容,借以抒發(fā)個人情感,創(chuàng)制出一篇篇擬體賦佳作。

其次,翰林院中考試所作的館閣賦是這一時期律賦創(chuàng)作的重要師法對象,能夠進入翰林院的均為清代士子中的佼佼者。林氏評論的幾篇擬體賦家均為嘉慶年間的進士,且林氏在論述過程中通常以翰苑之職稱呼這些賦家,如稱孫源湘為太史(翰林為史官,故稱),徐邦光為學使(即提督學政,翰林院出身),李逢辰、王瑋慶、周濂為庶常(即庶吉士,在翰林院修習)等,可見林氏比較看重他們的翰林身份。林聯(lián)桂在創(chuàng)作《見星廬賦話》之時,正值其連考進士未中、寓居京師郁郁不得志之時,出于學子舉業(yè)的實用目的,林氏選取以上諸位進士的賦作收入書中便在情理之中。

此外,清代擬體賦繁多,但林聯(lián)桂選賦時對賦作要求頗高,所選均為名家賦作。以孫源湘的《擬庾子山小園賦》為例,據(jù)《歷代辭賦總匯》記載,清代《擬庾信小園賦》有47篇,林聯(lián)桂單選孫源湘的這一篇,當然與時間上的合節(jié)合拍不無關系——孫源湘為嘉慶十年(1805)進士,而《見星廬賦話》輯于道光二年(1822),更重要的是孫源湘在當時頗具才氣,與王曇、舒位組成性靈派的“乾隆后三家”,深受時人稱贊。如洪亮吉《北江詩話》評價:“孫吉士原湘詩如玉樹浮花,金莖滴露?!盵14]《歷代辭賦總匯》中收錄“孫源湘”一條時,稱:“善詩,以才氣寫性靈,能以韻勝,為法式善所激賞?!盵7]13496

(二)林聯(lián)桂論賦之得失

林聯(lián)桂在《見星廬賦話》中以“雙鵠摩空”作喻,對擬體賦與原賦之間應該保持一種什么樣的關系進行了探索。一方面,林聯(lián)桂清楚地指出,擬古之賦有“貌似”“神似”“神貌俱不似而以不似為似”三種類型,加之他所選取的“神貌兼似”之作,此四類賦作的類型分析為理清擬作與原作之間的關系提供了參照框架。這種“似”可以理解為“和而不同”,正如陳恩維在《模擬與漢魏六朝文學嬗變》中所言:“擬作和原作是‘和而不同’,模擬的過程乃是與原作在內(nèi)容與形式兩方面求同存異的過程?!盵15]林聯(lián)桂的觀點在當時頗為典型,即便是在今天對我們研究辭賦模擬現(xiàn)象仍具有借鑒意義。另一方面,林聯(lián)桂在提出論點的同時論據(jù)豐富,其全文收錄的八篇擬體賦均為擬作佳品,在保存清代擬體賦作品的同時為后人理解他的觀點提供了幫助。從這兩個方面來看,林聯(lián)桂對館閣擬體賦的評論具有創(chuàng)新價值。

我們注意到,林聯(lián)桂在評析的過程中也有其缺點。首先,林聯(lián)桂在指明擬體賦類型時并未分述幾種類型賦作的具體特點,比如何謂“神貌俱不似而以不似為似”的賦作?即便他明確指出吳其彥的《擬李程日五色賦》即為此種類型,但具體如何未明究竟。作為一篇擬體賦,盡管吳其彥在賦中別出心裁,述原作未達之意,但是擬作與原作之間仍不乏相似之處,如眾多帶有神話色彩的典故的使用,數(shù)字對和色彩對的精工,以及吳其彥的主旨句“為德動天,鞏洪祚兮”和李程“德動天鑒,祥開日華”的對應等,多方面存在類似,何來“神貌俱不似”一說?其次,在評析八篇擬體賦的過程中,林聯(lián)桂僅以一到兩句鑒賞批評話語簡明帶過,沒有具體言明從何處可以看出其選取的擬作所屬類型。如周濂的《擬謝希逸月賦》,林聯(lián)桂在其后評價道:“此作脫然畦町,疏澹處饒有古意?!盵2]59“脫然畦町”出自晚唐舊題為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高古》:“虛佇神素,脫然畦封,黃唐在獨,落落元宗?!盵16]指質(zhì)樸無華、超脫世俗界限的精神,周濂的擬古之作舒朗有致,饒有古意,確實符合這番評語,但是林氏將其歸為哪種類型,我們不得而知,因此筆者在論述過程中并未將此賦劃入上述分類中。再次,林聯(lián)桂在評價過程中也有評價不當之處,如其評價李逢辰的《擬鮑明遠舞鶴賦》云:“此賦古質(zhì)生動,方之明遠作,不減唐臨晉帖?!盵2]56前文已述,此處乃形容李賦善臨摹、少獨創(chuàng),但是兩篇賦作在主旨表達方面確有不同。鮑照的《舞鶴賦》言:“厭江海而游澤,掩云羅而見羈。去帝鄉(xiāng)之岑寂,歸人寰之喧卑。歲崢嶸而愁暮,心惆悵而哀離?!盵6]190原賦中的鶴因“厭江海而游澤”的偶然機會,被羈留于塵世之中。李逢辰擬作也分析了鶴出現(xiàn)的原因,他認為仙鶴孤傲,以一舞明志:“去江海之阻修,滯林園之淹久。恥雞鶩以同群,狎云霞以為友。每戛爾以孤鶱,洵羽儀之罕有。”[2]56兩篇賦關于仙鶴的結(jié)局也有區(qū)別。原賦中的鶴無法掙脫被馴養(yǎng)的命運,所以只能“守馴養(yǎng)于千齡,結(jié)長悲于萬里”,終生郁郁不得志。而李逢辰則言:“非琪樹與瑯玕,曾何足以寄其志趣?!辩鳂浜同槴\均是神話中的仙樹,只有仙境才能寄托仙鶴的志趣,李逢辰以此表達對仙鶴高潔志趣的贊美之情,這是他的獨到之處。所以林聯(lián)桂言其賦作“不減唐臨晉帖”,顯然不妥。

四、結(jié)語

在辭賦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六朝和唐代辭賦有著自身的顯著特色。賦到六朝,才由“自然的音律”發(fā)展到“人為的音律”,講求“耳目之悅”。清代律賦寫作從學習唐代開始。鮑桂星《賦則序》言:“律則以唐為準繩?!盵17]六朝駢賦以其風骨、韻味為清代文人賞識,唐代律賦在體格、韻律等多方面均對清代應試賦有所幫助,六朝和唐代的名家辭賦順理成章地成為清代文人必學之經(jīng)典。六朝之鮑照、謝莊和庾信,唐代之王勃、李程和陸贄,都是古代著名文學家,其賦作影響極大,并在清代引發(fā)了擬作的熱潮。清代翰林院被稱為“文章淵藪”,館閣賦家的律賦創(chuàng)作頗受外界矚目,從林聯(lián)桂在《見星廬賦話》中所論述的館閣賦作中,我們可以詳細了解到清代賦家擬體賦的創(chuàng)作情況。

清代汪廷珍《作賦例言》云:“擬古之體不可太似,不可不似,太似則依樣葫蘆,不見自運之巧;不似則另翻花色,何居擬古之名。須體制從先,思義在我,如文通《雜擬》之詩,昌黎《毛穎》之傳,則得之矣?!盵11]223江淹選取從漢代到劉宋的三十位詩人進行模擬,并根據(jù)自身需要進行了再創(chuàng)作;韓愈仿照《史記》人物傳記的體例將毛筆擬人化,情節(jié)生動,曲盡其妙。這些都為清代文人的擬體賦創(chuàng)作提供了借鑒參照。汪廷珍對擬體賦“體制從先,思義在我”的要求與林聯(lián)桂“雙鵠摩空”的比喻兩相印證,足見清人對擬作與原作之間的關系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有意義的思考。林聯(lián)桂在《見星廬賦話》卷四中對清代館閣擬體賦進行了收錄與評析,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清代館閣賦家創(chuàng)作擬體賦時在“似”與“不似”之間的精妙把控,這也為我們今天了解清代擬體賦的創(chuàng)作情況提供了幫助。

猜你喜歡
庾信
220kV電流互感器故障分析及處理
庾信的“小園”之思
庾信的三十歲
淺析陸機、庾信詩歌中的貳臣心態(tài)
杜甫和庾信的隔世情懷
文章悲庾信 嗤點亦流傳
淺析庾信《哀江南賦》的思想意蘊
嘆亂世烽火,迷我江南歸路
論庾信對北魏文化融合的作用
庾信弘農(nóng)郡守任期考辨
蒙城县| 井冈山市| 峨边| 北川| 伊川县| 廊坊市| 安陆市| 迁安市| 祁门县| 华池县| 海原县| 巴马| 西宁市| 乌苏市| 平山县| 英吉沙县| 富蕴县| 江安县| 梓潼县| 襄城县| 巴彦淖尔市| 定陶县| 明水县| 皮山县| 美姑县| 文成县| 惠州市| 二手房| 东莞市| 赞皇县| 临邑县| 西宁市| 太谷县| 汪清县| 永嘉县| 荣昌县| 库伦旗| 沁源县| 屏东市| 惠州市| 宜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