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實踐英語寫作學習活動觀、發(fā)揮評價反撥作用、構建學科知識網等三個方面,結合初中英語寫作課堂教學實例,論述思維品質素養(yǎng)有效形成和發(fā)展的有效途徑和策略。
【關鍵詞】創(chuàng)新;英語寫作;思維品質
【作者簡介】高慧,女,漢族,黑龍江七臺河勃利人,黑龍江七臺河市新興區(qū)教育局,中級,文學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農村初中學生英語寫作技能形成與發(fā)展有效策略研究》(課題編號:JJB1319058);七臺河市教育科學“十三五”骨干教師課題《以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的初中英語寫作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編號:QJK2018002)的階段研究成果。
“創(chuàng)新是引領發(fā)展的第一動力,民族進步的靈魂,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源泉、推動整個人類社會向前發(fā)展的重要力量?!绷x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中,學生的思維品質素養(yǎng)表現(xiàn)為邏輯性、批判性、創(chuàng)新性思維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的能力和水平,它的發(fā)展有助于提高語言知識理解記憶的速度、促進語言技能平衡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正確認識和對待他國文化,吸收中外文化精華,自覺將知識內化為具有正確價值取向的認知、行為和品格。在英語寫作課程中,思維品質素養(yǎng)的有效形成和發(fā)展的途徑和策略如下:
一、實踐英語寫作學習活動觀——用好材、謀好法
英語寫作是作者根據(jù)受眾和現(xiàn)實需要,以具體的實踐活動為媒介,在科學、系統(tǒng)、求真、務實的思維品質的保障和引領下,進行的基于已知——探索新知——創(chuàng)新重構的多模態(tài)語言輸出活動。沒有實踐活動的“橋梁”作用,人類思維就難以得到激活,所謂的創(chuàng)新就是“穿新鞋走老路”。
現(xiàn)階段的義務教育英語寫作學習活動存在諸多亟待整改、發(fā)展和完善的弊端、不足和短板,一是過分關注和強調寫作結果,教師寫作教學和學生實踐學習活動基本上圍繞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的要求轉,“萬能寫作模板”應運而生,各種高分“套路”充斥著英語寫作課堂教學,斷絕一切具有互動性、啟發(fā)性、探究性和體驗性寫作體驗活動,活動內容呆板枯燥,寫作樣式千篇一律;二是富有綜合性、關聯(lián)性、系統(tǒng)性和實踐性寫作任務的設置和實施對英語教師的專業(yè)知識結構要求較高,大多數(shù)教師會選擇用圈畫好詞好句、模仿范文結構和語言、糾正淺表的拼寫、語法、標點錯誤等方式替代有助于學生個性且全面深度發(fā)展的寫作實踐活動,從而阻礙學生批判性思維、邏輯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等思維品質的形成與發(fā)展;三是教師沒有充分考慮學生個體差異,活動中學習任務的設置缺少梯度,缺少必要的學法指導,活動的交流目的不明確、交流意義不真實、操作要求不具體、成果展示沒有評價。
針對上述問題,一是通過專題學習、研讀、牢記國家針對新時代教育制定的方針、路線和政策,明確新時代教師的初心和使命、責任和擔當。綜合協(xié)調、充滿活力是新時代中國特色人才培養(yǎng)體系建設的基本原則,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讓每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之才是人才強國戰(zhàn)略的有力保障,基礎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立德樹人。這些就是廣大教師的行為線、思想標、情感舵;二是在新時代“四有教師”思想的帶動下,將專業(yè)素養(yǎng)、教學能力和師德師風品質的提升作為生活常態(tài),要常抓不懈。從毛主席對黨內政治生活“六個又有”原則中尋找英語寫作活動的“度”,即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tǒng)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寫作學習活動設計的關鍵是讓學生有話可說,寫作任務的話題跟隨學生的興趣點和關注點走,不拘泥于課本,悟好需、選好料,方法總比困難多,從語用學的角度創(chuàng)設學習生活的真實情境,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建立緊密聯(lián)系,以下幾個話題就很好:“與外星人對話”“一種科技產品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哪些新滋味”“寫一個讓你既興奮又悲傷的故事”“生活中幽默的力量”等等,力求直接、簡潔、有效;三是教師應樹立課堂學習觀,即教師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在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形成和發(fā)展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利用相關資源和契機,自覺而有效地篤行專業(yè)學習,設計、實踐、反思自身發(fā)展的行動指南。
二、發(fā)揮評價反撥作用——悟好需、選好料
評價活動能夠幫助我們檢測教學目標和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并進一步推斷出教與學兩方面存在的問題,明確下一步學習目標,縮小差距,從而促進教學。評價能否落地生根,這取決于課堂上是否存在學生間和師生間語言層面的互動交流,自省自查的自評和智慧碰撞的互評都十分重要。評價已然成為主體參與、自我反思、相互激勵、共同發(fā)展的重要手段。義務教育階段尤其要重視學生的全員參與和共同進步。
針對何種習作評價反饋方式更有效存在以下爭議:一是將作文中的內容、結構和語言錯誤詳細分類,教師據(jù)此詳細記錄學生每篇作文中的相關問題,以此帶動學生聚焦主要問題,循序漸進,逐步消滅低級錯誤,而后在形式規(guī)范的基礎上,從表層認知走向深度思想的表達;二是強調憑借與寫作話題相關的大量語言輸入,通過續(xù)寫和寫長,從內容上控制學生寫作技能的發(fā)展。在英語寫作的初始階段,只求意義得以表達,不求形式正確,其核心是從“無章無法”起步,先不灌輸任何理論和寫作技巧,讓學生放開寫,寫多、寫長、寫快,拋棄句法、結構和用詞準確恰當合理的限制,幫助學生克服寫作心理和情感障礙,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又如,選擇哪些學生習作作為反饋對象也是一個爭議點。語言基本功好的學生普遍學習興趣濃厚,成就感強,對教師的寫作指導領悟較快。但是,有些學生思維敏捷但語言基本功弱,也有些學生語言基本功差的同時寫作思維也不清晰。對于這些學生的習作,是否批改和怎樣批改,特別是怎樣幫助他們把寫作中的語言文字水平提高一個層次,從而提升總體寫作質量,更值得教師關注和研究。
例如,寫作任務完成以后,同學間可從以下角度開展互評:
1.作文是否開門見山、直奔主題?能否吸引讀者?
2.文章脈絡是否清晰?內容是否豐富?框架是否完整?
3.是否使用了新學會的詞匯和句型?使用是否恰當?
4.是否基于客觀事實,進行了清晰、合乎邏輯的表達?
5.每一段內容是否完整?段與段之間的銜接是否自然?
6.文章使用了哪些語篇銜接手段?使用是否妥當?
7.結尾是否簡潔有力?有無需要改進的地方?
8.是否存在如下語言問題:拼寫、詞性、時態(tài)、搭配、主謂一致?
9.有無標點使用不當?shù)那闆r?
10.能否總結出幾條英語寫作的經驗?
以上是針對短文寫作所提供的一種學生互評思路,包括對全文的整體印象和短文內容、語言、連貫性、技術性細節(jié)等方面內容的評價,涵蓋了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等核心素養(yǎng)維度。需要注意的是,學生間互評的重點和視角因人而異、因文而異,反饋方式可以是口頭的,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二者結合。英語寫作教學中,評價的啟發(fā)、推動和促進作用集中表現(xiàn)在基于特定寫作任務而進行的范文賞析、提問討論、引導寫作、評閱反饋、習作修改等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語言邏輯性要強,表達簡練精準;教師的語言要具有引導性、啟發(fā)性,發(fā)人深省;教師的語言要詼諧幽默,富有感染力,引人入勝;教師要強于應變,善于駕馭互動環(huán)節(jié)。
三、構建學科知識網——擬好綱、選好路
學科知識與學科活動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形成與發(fā)展的兩翼。知識與活動相互依靠、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學科知識更是應用實踐和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有序、有效開展的根本基礎,同時學科活動的成功進行又會反哺學科知識,從而實現(xiàn)其無限擴充和深度延伸。義務教育階段初中英語教材中語言知識以單元話題為主線,通過完成旨在實現(xiàn)其功能的學科活動,以達到“能用英語做事情”的知識、技能目標,形成英語語言能力素養(yǎng)。畢業(yè)結業(yè)英語考試傾向于著重考查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而不是孤立地考查某些知識點,更不是機械地考查對知識的記憶。由此可見,構建學科知識網,實現(xiàn)知識遷移在英語教學中至關重要。所以,教師一定要用聯(lián)系發(fā)展、前后相顧的理念進行英語語言知識教學。
語音知識在教材六七年級教材中每個單元都設計了“音素學習——由字母或字母組合到讀音——由讀音到拼寫”三輪拼讀規(guī)則訓練,幫助同學們掌握單詞的拼讀規(guī)則。眾所周知,語音的出現(xiàn)先于文字,在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不僅幫助學生形成正確語言意識和語感,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對詞匯、語法、語段、語篇的理解能力和加深記憶深度。
詞匯知識就是將一種語言中所有的詞和詞組通過一定的句法關系,即語法關系與其他詞語建立起一定的聯(lián)系,并在語境中傳遞信息。詞匯學習是一個長期綜合實踐和有效積累的過程。詞匯教學的重點應是在語境中理解詞語意思,培養(yǎng)學生的語塊意識,不要單純記憶或是詞語操練。要結合語言實踐活動或任務,提示相關詞語運用的要求,有意識地在發(fā)言、對話、討論的話語中不斷地復現(xiàn)有關詞語,引導學生使用思維導圖梳理詞匯,注意語塊的呈現(xiàn),尤其是英語句法學所明確的“major word class(主要詞類)”,即名詞短語、動詞短語、介詞短語、形容詞短語和副詞短語。提高英語筆語流利度,使寫作語言流利、地道、自然的重要方法,就是在寫前階段關注和整理與話題相關的常用詞匯、詞組或者句式,積累與寫作體裁相一致的約定俗成的語塊。
語法知識是“形式——意義——使用” 的統(tǒng)一體,直接影響語言理解和表達的準確性和得體性,它總是和其他語言知識交織在一起成為建構語篇的重要基礎之一。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在語境、語篇中指導學生觀察所學語法項目的表達形式、基本意義和語用功能。在梳理教材語法注釋部分的內容以后,將其與考試說明考查點進行對照,便會發(fā)現(xiàn)考試說明所列考查范圍內的語言知識在廣度和深度上遠超教材為我們提供的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根據(jù)學生需求,大膽重組和擴充教材板塊,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豐富和完善課程學習資源。
參考文獻:
[1]徐昉.英語寫作教學與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5:3-10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