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少偉
摘 要:廣州南越王墓中出土的“文帝行璽”“泰子”和“右夫人璽”三枚金印,為確定墓主人身份,了解南越國的璽印制度、預(yù)立太子制度、后宮制度,研究漢代中央和地方的關(guān)系,提供了珍貴的實物依據(jù),反映出南越國的制度效仿中原而有別于中原,在中國印章史上有其獨特地位。
關(guān)鍵詞:南越王墓;印;璽
1983年發(fā)現(xiàn)的廣州南越王墓是目前所知嶺南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好、隨葬品最豐富的漢代墓葬,墓主人為2000多年前南越國的第二代君主趙眜。該墓出土有1000多件套10000余件文物,其中包含三枚極具歷史價值的金印—“文帝行璽”金印、“泰子”金印和“右夫人璽”金印。
1 “文帝行璽”金印
“文帝行璽”金印(圖1)出土于墓主人趙眜的胸部,金印的印面有田字界格,陰刻篆書“文帝行璽”四字,書體工整,剛健有力。筆畫的文道很深,如一條直溝,溝壁垂直光滑,表明印文是鑄后加工刻鑿的。溝底滿布一條條等距的小橫劃,這是用利鑿刻鑿留下的痕跡。四字文道筆直,寬窄一致。金印的印紐是一條游龍,盤曲成“S”形,龍頭伸向一角,龍身上的鱗片和爪是鑄成后鑿刻的,龍腰隆起,可以用來穿印綬。經(jīng)電子探針測定該印印臺部位可知,印章含金量約為98%。印臺長3.1厘米,寬3厘米,高0.6厘米,通紐高1.8厘米,重148.5克。根據(jù)史料記載,秦漢時期的帝璽以白玉為質(zhì)、以螭虎為紐,“文帝行璽”金印則是目前發(fā)現(xiàn)唯一的漢代龍紐帝璽,極有可能為南越國所自制。
這枚金印是確認墓主人身份的關(guān)鍵物證?!稘h舊儀》載:“秦以前,民皆佩綬以金、銀、銅、犀、象為方寸璽,各服所好。自秦以來,天子獨稱璽,又以玉,群臣莫敢用也。”《漢書·西南夷兩粵朝鮮傳》則有記載,南越國第二代君主曾僭越稱帝,考古學(xué)家正是通過金印中的“文帝行璽”四字,結(jié)合墓中出土的其他文物及史籍記載,證實了廣州南越王墓墓主人為南越文帝趙眜。此印出土?xí)r,印面溝槽及印臺四壁都有碰撞的疤痕與劃傷,說明它是墓主人生前的實用物。在中原王朝中,“文帝”往往是帝王死后依其過往行跡為之所立的“謚號”,而趙眜生前在其使用的璽印中自稱“文帝”,體現(xiàn)出南越國的禮制效仿中原而又有別于中原,極具地方特色。
不僅如此,該印亦是我國目前考古發(fā)現(xiàn)最大的一枚西漢金印。目前秦漢皇帝的璽印皆不可見,可作參考的物證僅有1968年出土于咸陽的白玉螭虎紐“皇后之璽”(西漢早期)和傳世的“皇帝信璽”(秦朝)封泥,前者邊長2.8厘米,后者邊長2.6厘米。漢代諸侯王、外藩首領(lǐng)的印章目前所見的材質(zhì)多為金,邊長2.2~2.4厘米,屬于典型的“方寸之印”(漢代一寸約等于現(xiàn)今2.3厘米)。
“文帝行璽”金印的規(guī)格突破了秦漢帝璽和漢諸侯王的規(guī)制,反映了南越王獨據(jù)嶺南、僭越稱帝的雄心,在中國印章史上有其獨特地位。
2 “泰子”金印
“泰子”金?。▓D2)出土于墓主人腹部位置。龜紐,背上點線組成的鱗狀紋為鑄后刻出。印面有日字格,格內(nèi)陰刻篆書“泰子”二字,文道較深,溝道兩壁光平且直,溝槽底呈波浪形起伏的刻鑿痕,應(yīng)是先鑄后鑿。印面光平如鏡,鑄作工藝比“文帝行璽”更為精致。印章含金量為98%,印臺長2.6厘米,寬2.4厘米,高0.5厘米,通高1.5厘米,重74.7克。
與“泰子”金印一同出土的還有一枚“泰子”覆斗紐玉印,但二者印文的風(fēng)格明顯不同?!疤蓖ā疤保疤┳印奔础疤印?。關(guān)于這兩枚印章的所屬問題尚存爭議。有觀點認為,它們應(yīng)該是第一代南越王趙佗之子(即趙眜之父)的遺物。因為趙眜父親未能接位便去世了,“泰子”印便由他來掌管,趙眜去世后,印章隨他一同入葬。也有觀點認為,這兩枚印章是屬于趙眜本人的。因為周秦時期,嗣位之皇子(或王子)早逝,嗣位之皇孫(或王孫)亦可稱“太子”。趙佗之子早逝,孫子趙眜繼立,稱“泰子”亦可。不論如何,這兩枚印章都說明了南越國為保證政權(quán)順利繼承,效仿秦漢實行“預(yù)立太子制度”。
3 “右夫人璽”金印
“右夫人璽”金?。▓D3)出土于南越王墓東側(cè)室,該室殉葬有四位夫人,右夫人便是其中一位。印章為鑄造而成。龜紐,龜背隆起,刻鱗狀紋,腹下中空,可穿印綬。印面有田字格,格內(nèi)陰刻篆書“右夫人璽”四字,字體莊重,與上述兩枚金印一樣,印文亦是刻鑿而成,刻工精湛。印面邊長2.15厘米,印臺高0.5厘米,通高1.5厘米,重65克。
依照漢代禮制,“夫人”通常指帝王之妾。目前除了“夫人”以外,尚未發(fā)現(xiàn)南越國有其他的嬪妃稱號。在四位夫人之中,右夫人的隨葬品數(shù)量最多、品質(zhì)最精,其印章以黃金所鑄(其他為鎏金銅?。?,印文用“璽”字(其他用“印”字),且漢代以右為尊,種種跡象說明右夫人應(yīng)該是諸妃之首。綜合印文內(nèi)容、隨葬品多寡精粗等信息,可知四位夫人的地位應(yīng)是“右夫人>左夫人>泰夫人>部夫人”。
值得一提的是,與“右夫人璽”金印一同出土的還有一枚“趙藍”覆斗紐象牙印,這應(yīng)該是右夫人的名章。因趙佗實施“和輯百越”措施,故在南越國時期統(tǒng)治階層中漢越通婚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趙藍與南越王同姓,可能是越人從夫姓的緣故。
4 結(jié)語
漢代有“事死如事生”的喪葬觀念,人們生前使用之物或直接隨葬,或以明器替代。廣州南越王墓出土印章23枚、封泥35枚,分屬于墓主人趙眜及其他15位殉葬之人,這些實物共同印證了史書記載秦漢實行的印璽制,為確定墓主人身份、還原南越國制度、了解漢代中央和地方的關(guān)系提供了可靠的物證,具有填補歷史空白的意義和珍貴的文物價值。
參考文獻
[1]衛(wèi)宏.漢舊儀[M].北京:中華書局,1985:1.
[2]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3847-3859.
[3]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等.西漢南越王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