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張志先
在高考作文中,相比較“腳踩西瓜皮,滑到哪是哪”的散文和全靠素材堆砌而沒有自己獨特感悟的議論文而言,踏踏實實寫好記敘文可以說是一些考生不錯的選擇。當然,那些平鋪直敘的記敘文要排除在外。要想寫好記敘文,可以嘗試寫一個故事,塑一個人物,抒一份情感。
毋庸置疑,記敘文是用來講故事的,記敘文的本質特點就是故事性。一篇優(yōu)秀的記敘文如同一部好的電視劇,情節(jié)精彩,故事性強,懸念重重,才能引人入勝、耐人尋味。
故事精彩,記敘文才能吸引人,有故事則有內容,有內容才能精彩,才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抓住了故事性的記敘文,即便文筆一般,文章也不會差到哪里去。通常情況下,高中生記敘文寫作效果不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故事的框架、選材和情節(jié)沒有設計好?!俺龊跻饬现?又在情理之中”的敘事效果是考生應達到的目標。
“山無起伏,便是頑山?!鼻槿ぐ蝗坏臄⑹?,忌諱線條式的過程交代,講究的是故事情節(jié)的張弛有度。要想寫出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需要在三個方面下功夫:一是情節(jié)要“新”,即形式上別具一格,采用別人沒有用過或較少運用的結構形式行文;二是情節(jié)要“奇”,即在情節(jié)發(fā)展的過程中故意偏離慣常的思維,讓讀者一時半會難以猜到接下來的情節(jié);三是情節(jié)要“變”,曲折婉轉的情節(jié)不是不可預料,而是要起伏多變,使文章具有扣人心弦的力量。
無論如何,故事的情節(jié)要靠設置波瀾去推動。當然,如果片面、孤立地追求“新奇”,一味地“博人眼球”,破壞了故事原有的自然性、合理性與整體性,就會得不償失。
在記敘文中設置波瀾,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伏筆法。即在前文中對后文將要出現(xiàn)的具有關鍵性意義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提示,埋好伏筆。這樣,在后文揭開謎底時讀者才能恍然大悟。
2.懸念法。懸念,又稱“扣子”或“關子”,即在情節(jié)發(fā)展中設置懸念,使讀者產(chǎn)生期盼心理,然后在適當?shù)臅r機揭開謎底,滿足讀者的好奇心。
3.渲染法。如通過描寫環(huán)境,渲染情感氛圍,讓讀者深受感染??山淮乱?,為故事出人意料的結果埋下伏筆;可提示事件的矛盾焦點,引人關注;還可勾勒人物的性格特征,顯現(xiàn)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制造懸念。
4.抑揚法。抑揚法就是在表現(xiàn)人物時欲揚先抑、欲抑先揚或明揚實抑、明抑實揚,造成峰回路轉的藝術效果的寫作方法。運用欲揚先抑,須注意應抑在表象,而非抑在本質,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
5.誤會法。誤會,即由于認識、理解的偏差以及人與人之間缺乏溝通而導致誤解對方的意思。誤會能使故事情節(jié)朝著意外的方向發(fā)展從而掀起波瀾。
6.巧合法。巧合是指低概率、偶發(fā)性的事件發(fā)生了。普遍由于非規(guī)律性的原因,導致某種規(guī)律性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誤會往往和巧合有著密切的關系,有時一些重大的誤會往往發(fā)端于細微的、偶然的巧合。
7.突轉法。突轉是指情節(jié)的突然轉變,這種轉變往往是讀者始料不及的。運用突轉法能造成強烈的戲劇性。
8.張弛法。張弛法的運用可以使故事的情節(jié)張弛有度。
2019年天津卷優(yōu)秀范文《家》就是這樣一篇曲折精彩、引人入勝、耐人尋味的記敘文,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作者以“家”為題目,與“愛國”主題相吻合。文章首先用了懸念法:
嗚嗚——隨著汽笛聲響起,火車緩緩開動。楊衛(wèi)國拎著自己的手提箱艱難地走在車廂里。過道里的大包小包使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十分緩慢,但他并不著急……不過摸了摸自己的手提箱,他又滿足地笑了,因為手提箱里裝的是自己作為一個男人的榮耀。
這個叫楊衛(wèi)國的男人回家過年,手提箱里裝的是自己作為一個男人的榮耀。到底是什么呢?作者并沒有說明,而是在文中穿插了幼時的回憶,結尾才揭密,原來“榮耀”是勛章,令人感動。“轉身離去”的結尾設計,在戛然而止的空白中給讀者留有想象的空間。這是抑揚法在文中的運用。
記敘文離不開對人物的塑造。寫人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能寫成紙片人——片面、單薄。寫人就要把人物寫得鮮活,將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形神兼?zhèn)?,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當然,如果在一篇文章中里寫了好幾件事情,或者通篇是對自己經(jīng)歷的某件事的概括,但每件都是蜻蜓點水,一帶而過,沒有讓人物自己去說,沒有讓人物自己去做,看不到人物的性格與特征,這樣塑造出的人物就毫無張力,也就難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自然也就無法充實起來。要想讓人物變得立體鮮活,我們可以嘗試運用多種手法。
1.加強動作描寫,增強藝術魅力
世間事物其實都離不開動態(tài)或靜態(tài)這兩種存在方式。在描寫生活畫面時,要注意動靜結合,或以動顯靜,或以靜襯動,這樣一來就會使文章更具形象性、藝術性和感染力。
動作描寫即通過人物的行動來刻畫人物,是塑造人物、揭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在寫人敘事的文章中,我們應當以“動”為主,力求通過特定環(huán)境中場景的轉換、行為的變化和事情的發(fā)展等動態(tài)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情感,揭示事物的現(xiàn)實意義。
動作描寫要做到在人物的舉手投足之間,看到其真性情。這種動作描寫旨在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面貌,展現(xiàn)人物的內心世界,突出作品的主題思想,以達到形神兼?zhèn)涞男Ч?/p>
2.加強語言描寫,凸顯人物神韻
人物語言是人物思想的直接表現(xiàn),因此語言描寫要確保能夠反映人物的心聲,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凸顯人物的神韻。在寫作中,我們要通過語言把握人物的身份特點與性格特征。
我們知道,人物語言包括獨白和對話兩種:獨白指人物的自言自語,對話是兩個人或多個人之間交談。人物的語言描寫要堅決做到“立片言而盡顯人物精神”。歷來優(yōu)秀作家都十分重視人物語言的描寫,常說的“如聞其聲,如見其人”,既是對作家塑造人物形象的高明技法的稱贊,也是語言描寫功能和作用的具體體現(xiàn)。
如2019年江蘇優(yōu)秀作文《老楊小胡面店》中的精彩片段:
“喂喂,油多了!”“這湯咸死了,你放了多少鹽?”老楊的責怪聲響徹廚房,小胡也只得在一旁任憑老楊數(shù)落。有老楊這個“老面匠”在,生意雖然不成問題,但徒弟終究成不了氣候。老楊有些著急。這天顧客不如往常那么多。燒好了水,洗好了鍋,老楊正準備給徒弟“上上課”,卻瞥見小胡在一旁剪起了紙。老楊窩著一肚子火:“干嗎呢!還不快來搟面,你這個樣子邊都沒摸到!”小胡頗感郁悶,對著老楊撇撇嘴,似乎想說什么,但終究咽了下去。
然而,沒來由地,店里的顧客漸漸不如以前多了。老楊疑心是徒弟的表現(xiàn)壞了大事。他拉住客人,問:“面不好吃嗎?”“沒有,但吃起來總覺得怪怪的,有點不舒服?!笨腿嘶卮鸬??!澳睦锊皇娣?”老楊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小胡在一旁偷笑:“這條街改造了,整條街都煥然一新,只有我們店鋪還是老樣子。屋子漆成灰色,桌椅又那么擠,這么壓抑,顧客肯定不舒服呀!多增加點色彩就行了?!彼贿呎f,一邊把自己的剪紙花貼在墻上,“還有廚房的窗戶,正對著桌椅,煙氣都沖到臉上來了,客人不嗆才怪。”老楊看著小胡手里精巧的剪紙,再看看廚房的調料罐和大鍋,若有所思:“行!就按你說的辦吧?!?/p>
3.加強細節(jié)描寫,留下深刻印象
作家李準曾說過這樣的話:“沒有細節(jié)就不可能有藝術作品。真實的細節(jié)描寫是塑造人物,達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奔毠?jié),是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現(xiàn)對象的富有特色的細枝末節(jié)。細節(jié)描寫就是把細小事物,如一個動作、表情或特點用文字將之放大,通過生動、準確、細致的描繪,使讀者“如見其人”“如睹其物”。正確運用細節(jié)描寫,對表現(xiàn)人物、記敘事件、再現(xiàn)情境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一處好的細節(jié)描寫抵得上千言萬語。
細節(jié)猶如人體細胞,雖然微小,但若少了它,人物形象就會失去活力。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常常因其某一處獨特而極具個性的細節(jié)描寫令讀者久久難忘,如魯迅《阿Q正傳》中,阿Q行刑前有一處經(jīng)典的“畫押”細節(jié)描寫:“他生怕被人笑話,立志要畫得圓,但這可惡的筆不但很沉重,并且不聽話,剛剛一抖一抖的幾乎要合縫,卻又向外一聳,畫成瓜子模樣了?!?/p>
因此,細節(jié)描寫是刻畫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內心世界、表現(xiàn)人物復雜情感、點化人物關系、暗示人物身份與處境的非常重要的方法。好的細節(jié)描寫用極精彩的筆墨將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惡和盤托出,讓讀者去欣賞評價。寫人則如見其人,寫景則如臨其境,細節(jié)描寫的主要功能就在于此。
情感,需要我們用真摯的語言來抒發(fā)。古語說“情動而辭發(fā)”,主要是說文章表達的是作者內心的真實感受,流露的是真切的情感。只有當我們的內心充滿感情的時候,寫出來的文章才會生動、感染人。
在寫記敘文時,恰到好處地對所記敘的人或事抒發(fā)感情,可以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這樣就會引發(fā)讀者共鳴。著名學者王國維說過:“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闭媲榫売谏?,只有積累真實的、典型的生活素材,并把它們有機地組織起來,文章的情感才會真摯。
敘述中的抒情應是“點睛之筆”,所以話不在多而在精,行文時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虛假,水到渠成,這樣方能啟迪讀者思考,引發(fā)讀者的共鳴。但行文時切忌長篇大論或肆意抒情,這樣會喧賓奪主。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唯情能動人,唯情能感人,文章如果感情濃郁,就可以激發(fā)讀者的情思,有效地增強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那么,記敘文如何抒發(fā)情感呢?
1.真情抒發(fā),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是在記敘的基礎上直接抒發(fā)自己對事物的思想感情,簡單來說,就是把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如此,文章的情感表達才會酣暢濃烈,引發(fā)讀者共鳴。
2.鏡頭慢放,回首往事
鏡頭慢放主要是借用影視劇的表現(xiàn)手法,把往事依次呈現(xiàn)。在影視劇中,我們總會看見這樣的場景:當主人公陷入回憶時,屏幕變會成黑白,往事依次呈現(xiàn),把觀眾帶入設定的情境中,或哭或笑,情感也越發(fā)熾烈。在高考記敘文寫作中,如果合理運用該手法,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記敘文是寫人記事的,而人和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人物要在具體的環(huán)境中生活,事情要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發(fā)生與發(fā)展。情感的抒發(fā)如果蘊蓄在景物里,就是情景交融。情景交融的文章才會有虛實相生的妙處,景雖有限但情卻無限,當有限與無限和諧統(tǒng)一,情與景才會相得益彰。在對景物的描摹渲染中含蓄委婉地抒發(fā)作者的情感,讓讀者在美妙的語境里體驗美好的情感,的確令人感到愜意。
如2019年四川優(yōu)秀作文《粥容百味》中的精彩片段:
我好奇地問店主為何要開這樣一家店。她說,就是想提供一份大多數(shù)人都適宜的食物,又不想給大家太多的限制。我點了點頭,瞥了一眼旁邊一個正往粥里加抹茶的人,對這句話似乎有了一些領悟。隔板看起來阻隔了食客,但卻恰恰給了他們獨立的空間,有了空間,大家才能更自然、輕松地共處一室。看似阻隔的東西,卻成為共存和調和的手段。我細細思索著,突然很想嘗一嘗抹茶粥。
等粥的時間里,我環(huán)顧四周,人們衣著各不相同,面色也有好有壞。想起這幾日的觀察,進出小店的,有勤工儉學、手不釋卷的留學生,有伏案一天終于可以松開領帶的上班族,甚至有浪跡街頭的拾荒者……我突然變得柔軟起來:白粥,味至淡、色至清,無論加什么配料,都能使它們相得益彰。共存相生,百味紛呈,白粥將這份包容演繹到了極致。而每天踏進粥店的普通人,無論白天的生活是否如意,每到傍晚,他們都會來到這家店,點一碗白粥,配上自己喜歡的菜,將生活的悲喜伴著這一碗溫熱送入腹中。小小粥鋪,用隔板給了彼此足夠的空間,倒也極為和諧。
作者于一間小小的粥鋪中識得人間百種滋味,于一碗白粥中收獲許多感悟,情節(jié)情景交融,為文章增添一份平和之感,呼應標題,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