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樂
(大連市口腔醫(yī)院 口腔預防科,遼寧 大連 116021)
成釉細胞瘤是口腔頜面部最常見的牙源性頜骨腫瘤,約占60%以上,具有局部浸潤性,比較容易復發(fā),傳統(tǒng)的手術方法一般是沿著腫瘤外緣進行頜骨節(jié)段切除,造成頜骨的大量缺損,影響患者的美觀及功能。近年來,對大型成釉細胞瘤患者,特別是單囊性成釉細胞瘤采用開窗減壓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們對于大連市口腔醫(yī)院就診的36例單囊性成釉細胞瘤實行開窗減壓術,療效報告如下。
收集2013-2017年在大連市口腔醫(yī)院就診且均經(jīng)病理診斷證實為單囊性成釉細胞瘤、行開窗減壓術的36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齡7~57歲;病變位于下頜骨35例,上頜骨1例;5例囊腔<10 cm2,16例囊腔在10~20 cm2之間,15例囊腔>20 cm2。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頜骨膨隆33例,其次是局部疼痛12例,波及牙松動6例,膿腫及張口受限5例,局部麻木3例,局部瘺管1例,臨床無癥狀1例。
36例患者均在局麻下實施開窗減壓術,在瘤體所在部位前庭溝或磨牙后墊處最薄弱部位作梯型或角型切口,掀起粘骨膜瓣后用牙鉆和咬骨鉗等去除部分膨脹變形的骨板,吸出囊液,切去囊壁送病理檢查,開窗口為2.0 cm×1.0 cm大小,碘仿紗條填充,1周后抽出碘仿紗條,于我院修復科制作塞治器。囑患者每天沖洗囊腔。術后3個月、6個月、12個月及時復查,拍攝術后全景曲斷片,觀察頜骨及囊腔變化,同一實驗者根據(jù)測量術前及術后全景曲斷片的囊腔最大徑的大小,計算囊腔大小,比較囊腔縮小率,保證實驗者與手術者非同一個人,觀察期1年。療效評判依據(jù)Nakamura 等[1]開窗減壓術的標準。效果顯著:囊腔縮小率 >80%;基本有效:囊腔縮小率50%~80%;效果欠佳:囊腔縮小率<50%。
采用SPSS 18.0軟件對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實驗結果屬于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組間比較應用t檢驗及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開窗減壓術后12個月,3例實施Ⅱ期手術,4例囊腔增大,有效率為88.9%。術后3個月囊腔縮小,可見骨密度略增高,囊腔邊界模糊,囊腔縮小率(17.3±14.8)%。術后6個月囊腔進一步縮小、囊腔邊緣骨密度增高,可見骨組織的改建,囊腔縮小率為(36.7±25.4)%。12個月囊腔明顯縮小,大量骨小梁結構形成,骨密度增高,囊腔縮小率為(58.7±26.5)%,其中5例囊腔完全消失,新骨形成,效果顯著占總病例數(shù)的25.0%,基本有效占病例數(shù)的36.1%,效果欠佳占病例數(shù)的38.9%。單囊性成釉細胞瘤患者的囊腔縮小情況,在不同年齡,性別,囊腔原大小條件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圖1。
表1 囊腔縮小率與單囊性成釉細胞瘤患者臨床特征間的關系(%)
成釉細胞瘤是口腔頜面部的常見病,目前,對成釉細胞瘤的臨床分類標準,大多數(shù)專家主張將成釉細胞瘤分為實性或多囊型、單囊型和周邊型3種亞型[2-3],而對于單囊性成釉細胞瘤,生長緩慢,常常早期沒有明顯臨床癥狀,當腫瘤變大并開始出現(xiàn)骨質(zhì)破壞時,出現(xiàn)頜骨膨脹,有沿頜骨長軸(下頜牙槽神經(jīng)管)擴展的趨勢,往往累及下頜骨體部及升支,引起骨折、面部變形或外觀改變、咀嚼功能障礙和嘴唇麻木等并發(fā)癥[4],臨床表現(xiàn)為低度侵襲性行為[5],其生物學特征是介于囊腫和腫瘤之間,與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相似[1,5],為單囊性成釉細胞瘤應用開窗減壓術治療提供依據(jù)[1,6]。開窗減壓術后囊內(nèi)壓力減低,囊壁下成骨細胞生長,囊壁外周新骨生成,推移囊壁上皮移向囊腔中心,縮小囊腔。
開窗減壓術作為一種治療牙源性囊性病變的方法得到了很多學者的認可。一些學者認為開窗減壓術需配合后期刮治術方能達到滿意的臨床效果[4,7-8]。也有少數(shù)學者認為,囊腔消失者暫時不需要Ⅱ期手術,只要定期復查即可,他們發(fā)現(xiàn)在囊腔縮小很明顯的病例中,多數(shù)是沒有發(fā)現(xiàn)腫瘤細胞的,只有極少數(shù)在纖維囊壁中發(fā)現(xiàn)小腫瘤細胞團[5]。在本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開窗減壓術后1年,有5例單囊性成釉細胞瘤的囊腔完全消失,下頜骨下緣骨質(zhì)增厚,骨小梁形成。李文超等[10]在其研究中發(fā)現(xiàn),開窗減壓術后囊腔的平均縮小率達61.62%,通過開窗減壓術,患者的咀嚼功能及面型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5-6,10]。在本研究中,我們分析單囊性成釉細胞瘤開窗術后1年的療效發(fā)現(xiàn),囊腔縮小率達50%(基本有效)以上者占總病例數(shù)的61.1%,囊腔縮小率達80%(顯著有效)以上者占總病例數(shù)的25.0%,可能原因是我們的術后觀察1年的時間較短。同時,一些學者發(fā)現(xiàn)囊性成釉細胞瘤行開窗引流術治療的有效率可高達67%[1,14]。本組36例患者中,隨訪1年,總有效率為88.9%,大部分病例囊腔是縮小的,囊腔縮小率術后1年為(58.7±26.5)%。
很多研究者認為,未成年人頜骨生長活躍,未成年組囊腔縮小率高于成年組[1,6,8,10]。這與我們的研究結果不同,可能與未成年組腫瘤均位于下頜升支,沖洗效果不佳,且孩子需家長督促,依從性欠佳有關。性別方面,女性患者的囊腔縮小率高于男性,可能原因是女性患者的依從性較好。在本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囊腔越小,囊腔縮小越好,這可能與頜骨破壞程度小恢復快有關[15]。
治療單囊性成釉細胞瘤應用開窗減壓術,手術費用低,創(chuàng)傷小,更好地保護了頜骨的形態(tài)及功能,為Ⅱ期手術創(chuàng)造條件,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但是,單囊性成釉細胞瘤具有局部侵襲性,且容易復發(fā),而開窗減壓術周期長,因此患者的依從性及長期隨訪觀察是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