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娟
摘要:隨著社會日益發(fā)展,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都發(fā)生了變化。女性也頂半邊天,當今的女性需要面臨的考驗越來越多,女性不僅要在社會中承擔起自己的職業(yè)責任,同時,女性作為家庭構成的重要因素,不僅肩負著很多日常瑣碎的勞動,還要兼顧好妻子、女兒、媽媽等重要的角色。而懷孕是大部分女性在人生之路上必經(jīng)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但是在當今競爭壓力巨大的社會中,身在孕期的婦女遭受著許多不公平的待遇,婦女的勞動權益保障遭受到了巨大的損害。本篇論文即圍繞關于婦女孕期勞動權益保障這一問題分析當下的社會問題,為保障孕婦的合法權益尋找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勞動權益;孕期婦女;社會公平;保障權益
0 引言
在中國特色社會的發(fā)展進程中,對人本身的權益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鮮明。古代中國的男尊女卑的傳統(tǒng)思想與現(xiàn)代社會的男女平等形成了明顯對比。女性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對女性的合法權益的保護也逐漸成為社會熱議和關注的問題。雖然平等觀念深入人心,但是女性在職場中在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著些許弱勢,而孕期婦女更加需要社會群體和家庭的關心和照顧,所以在現(xiàn)在仍然有部分孕期婦女在職場中得不到勞動保障,對自身的職業(yè)生涯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從而更加影響生活。
1 為何婦女孕期的勞動權益更應該保障?
1.1婦女及孕婦的身份的特殊性
雖然現(xiàn)代社會都崇尚“男女平等”這一觀點,大部分人并不認同女性身份具有特殊性。更有號稱“鐵娘子”的中國女性,在社會的各個職業(yè)和科學領域都做出了巨大貢獻。社會大眾也為現(xiàn)代女性的獨立感到驕傲和自豪。縱有“誰說女子不如男”這一說法,但是在一些方面上,女性跟男性的差異依然普遍存在。例如,在生理構成方面,身體素質方面。女性的生理期、孕期、產期、哺乳期,是男性不可能體會到的、女性特有的一部分時間階段,正因為此,女性將面臨著更嚴峻的事業(yè)勞動競爭壓力?;谂缘纳硖攸c,承認婦女身份的特殊性,制定有利于婦女的政策、制度,這種“差別對待”反而是維護了社會公平的實現(xiàn)。
1.2孕婦是社會競爭中固有的弱勢群體
我們的社會是“男女一律平等”的社會,《婦女權益保障法》的實施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國男女平等就業(yè)的情況和維護了婦女的勞動權益。但是,身在孕期的婦女,她們的身體會發(fā)生一系列的變化,子宮不斷增大、體重增加、心臟的負擔加重,身體的各項機能都會產生巨大的負荷。在很多職業(yè)面前,孕婦并沒有能力承擔和負責好自己的工作。不能從事伴有有害的化學物質的作業(yè),也忌從事伴有繁重體力勞動、劇烈的工作。這些工作都會對孕婦的健康和胎兒的發(fā)育有著嚴重的威脅。所以婦女在懷孕后,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都會受到影響,她們和未懷孕的女性或者男性來講,勞動競爭力就大打折扣,甚至需要工作單位和社會,對這一群體基于假期、休息等福利。現(xiàn)如今,我國的社會競爭壓力如此之大,年壯青勞動力、高學歷人才比比皆是,而孕婦這一社會團體,因為身體和生理的種種因素,她們將是我們社會競爭中的弱勢群體。
2 中國法律確立婦女及孕婦勞動權益保護的現(xiàn)狀
“男女平等觀念”不能只存在于文字中,應該深入貫徹社會生活之中。即使在現(xiàn)代社會中,婦女的勞動權益依然很容易得到侵害。一些用人單位立要求、設標準、暗立門檻,對女性員工限制入職標準,歧視婦女、也侵犯了婦女的勞動權益。我國法律規(guī)定,除了一些特殊工種,其余的職業(yè)都不能歧視女性。婦女權利的保障是體現(xiàn)一個國家法制文明的進程,我國《憲法》、《婦女權益保障法》、《勞動法》都有著關于保障婦女勞動權益的條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勞動權益保障法規(guī)定了:
第二十二條?國家保障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勞動權利和社會保障權利。
第二十四條?實行男女同工同酬。婦女在享受福利待遇方面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
第二十五條?在晉職、晉級、評定專業(yè)技術職務等方面,應當堅持男女平等的原則,不得歧視婦女。[1]
2.1關于孕期婦女勞動權益保護的現(xiàn)狀
孕婦作為女性群體的最為特殊的一個群體,她們需要得到更多的社會關注和保護,因為她們不僅是家庭的希望,她們同時也孕育著這個社會的希望。孕婦的特殊的生理狀態(tài),在孕期中會被限制從事各種各樣的工作,身體的負荷會使她們需要大量時間的休息和特殊的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勞動權益保障法規(guī)定了:
第二十六條?任何單位均應根據(jù)婦女的特點,依法保護婦女在工作和勞動時的安全和健康,不得安排不適合婦女從事的工作和勞動[2]。
婦女在經(jīng)期、孕期、產期、哺乳期受特殊保護。
第二十七條?任何單位不得因結婚、懷孕、產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職工的工資,辭退女職工,單方解除勞動(聘用)合同或者服務協(xié)議。但是,女職工要求終止勞動(聘用)合同或者服務協(xié)議的除外。[3]
3 現(xiàn)實中孕婦的勞動權益真的得到保障了嗎?
3.1對孕婦勞動權益的保障的舉措
生育保險的初衷就是保障懷孕和分娩的婦女勞動者提供經(jīng)濟補償和社會保險。在進入工作單位中,我們將會了解了很多單位將會給自己的員工購買一些五險一金等保障性保險,其中有一項就是生育險 ,保費由用人單位按照國家的規(guī)定去繳費。生育保險保障懷孕和分娩的婦女勞動者暫時中斷勞動時,獲得必要的經(jīng)濟補償和醫(yī)療保健的社會保險制度。我國生育保險待遇主要包括兩項。一是生育津貼,二是生育醫(yī)療待遇。將會為孕婦的勞動權益進行保障和給孕婦在職群體提供福利,減輕孕婦在孕期所面臨的經(jīng)濟壓力和就業(yè)壓力。
3.2在招聘時不得詢問婦女的婚孕情況
很多企業(yè)或者公司,在招聘環(huán)節(jié)就對女性就業(yè)設置門檻,例如會詢問婦女的婚育情況,或者詢問女性的職業(yè)規(guī)劃,優(yōu)先錄取那些近期幾年內沒有婚育計劃的女性。這些就業(yè)歧視潛移默化的侵犯著我國對婦女勞動權益的保障,慢慢形成了一種企業(yè)招聘的“潛規(guī)則”。地方政府應該制定一些生育保險制度,通過發(fā)放生育補助等經(jīng)濟補助,和一些財政補助等辦法來分擔婦女的生育成本。也可以采取一些稅收減免的辦法,補償婦女在懷孕期間對用人單位所產生的用工減損等,這樣可以調動用人單位保障和維護婦女勞動合法權益的積極性,這樣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用人單位拒招孕期婦女,保障孕婦的勞動權益,可以真正實現(xiàn)就業(yè)層面上的男女平等。
甚至在社會競爭中有很多未婚媽媽,她們受到了更多的社會職業(yè)歧視,面對就業(yè)壓力她們更加沒有競爭的優(yōu)勢。單身母親需要面對更多的生活上的,工作上的問題和挑戰(zhàn),而用人單位為了追求用人效率,更加不會考慮這一群體的勞動權益。女性、孕婦作為社會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自我勞動權益遭到侵犯時,一定要勇于站出來為自己發(fā)聲,尋求法律的保護,只有自己堅守自己的合法權益,才能真正的保護好自己的權利。追求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是向用人單位或者社會“施舍”保護,而是追求屬于自己的“平等”。
4 在勞動法中有關孕婦勞動權益的規(guī)定
孕婦應享有不被解雇的權利。懷孕婦女在懷孕期間會遇到懷孕解雇和產后解雇兩種情況。懷孕解雇也可以分為依約定解雇和未依約定解雇。依約定解雇是指,女性在剛入職用人單位時,企業(yè)會與之簽訂一份,如果當事人懷孕就自動解除勞務雇傭合同的協(xié)議書;唯依約定解雇是指,用人單位并未和雇傭者簽訂協(xié)議,而自行解雇懷孕婦女的情況。產后解雇是指,當懷孕婦女在產后回到工作單位,仍然被用人單位解雇的情況。
從法律事實的角度來說,即使在雇傭時與婦女簽訂了若懷孕就自動解除勞務雇傭關系的協(xié)議,這一協(xié)議也是沒有法律效力的,是無效的,不被法律認同的。
5 結語
在《婦女權益保障法》實施十年以來,男女之間平等就業(yè)和女性職權的勞動權益保障得到了進一步的維護。社會的進步已經(jīng)促進女性從家庭走向社會,女性群體中的大多數(shù),她們毅然的承擔著社會和家庭的雙重角色,同時也承擔著人類再生產的光榮使命。而孕期婦女,正是承擔著這樣一種責任,所以不僅是社會需要針對這一特殊群體制定一些社會保障和經(jīng)濟補償制度,用人單位也要摒棄對孕期婦女的歧視和不公,維護孕期婦女的勞動保障權益,給予這一特殊群體人文關懷和鼓勵,讓孕期婦女就業(yè)沒有后顧之憂。我國對婦女及孕期婦女的勞動保障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制度體系,但是在社會實踐中仍有困難落到實處。用人單位不僅要謹遵法律制度給予孕期婦女保障,也要將一切經(jīng)濟補償和社會福利落實到每一位孕期婦女職工身上。這不只是對孕期婦女的保護,更是對我們下一代的保護,為我國未來社會的發(fā)展帶來新鮮活力。而作為孕期在職婦女本身,她們要勇于捍衛(wèi)自己的權益,提高自己的保護意識,遇到侵權行為一定要勇于抗爭。遇到侵犯自身權益的行為,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實際情況,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
參考文獻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J].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報, 1992(02):35-38.
[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J].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報, 1992(02):35-38.
[3]佚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J]. 財會月刊(上), 1995(01):44-48.
[4]張翠萍. 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J]. 中國工運, 1995(1期):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