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桂梅
(泉州華光職業(yè)學院, 福建 泉州 362000)
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發(fā)展為我國教育行業(yè)的創(chuàng)新帶來了重大機遇。學前教育作為我國高職院校中的重要專業(yè),教育實習也是學生培養(yǎng)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更是實現新時期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重要途徑。學前教育專業(yè)教育實習的效果,影響甚至決定著學生在步入社會后的工作成績。因此,學前教育專業(yè)教育實習的適應性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視[1]。
一般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教育實習地點并非在學校周圍,而是廣泛分布于多個區(qū)域,甚至會出現跨市、跨省等情況。因此,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會影響甚至決定著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適應情況。學生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隨著實習的開展而發(fā)生變化,這無形中會加劇其適應性的風險。一般來講,當北方的學生實習地點改到南方實習時,會受到南方地區(qū)文化經濟生活習慣等多方面的影響。再加上南北方語言文化、飲食習慣、氣候條件等方面的差異,也會無形中加劇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適應性難度[2]。
在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進入實習階段,學生的角色定位就會發(fā)生變化,不僅要適應以往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模式,還要快速進入到未來工作的狀態(tài),在保留學習者角色的同時,也即將轉型為幼兒的教育者和管理者[3]。因此,學前教育實習也將成為學生步入未來就業(yè)崗位的重要過渡期,特別是當生活圈和交際圈擴大時,就應找準目標和定位,從而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對于專業(yè)學習職業(yè)生涯的健康延續(xù)等方面也會起到不同的作用[4]。
當學生在面臨新環(huán)境和新生活時,身心的狀態(tài)會發(fā)生一定的改變,而身心狀態(tài)是否能夠快速地適應全新的環(huán)境,考驗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前,要接受一定時間的教育實習。若學生基礎素質較好,且適應能力較強,或是基本形成沉著冷靜的思維和行動模式時,則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工作和生活,身心狀態(tài)會趨于積極化。這不僅有利于優(yōu)化學生與產教融合模式、教育實習活動之間的互動關系,更有利于學生處于積極健康高效的工作和學習狀態(tài)中,也有利于未來職業(yè)生涯的規(guī)劃。反之,若學生在面臨新的環(huán)境時,身心狀態(tài)適應不夠理想,則會出現情緒焦慮、職業(yè)倦怠、心理壓力超負荷等情況,負面身心狀態(tài)若不及時疏導會不斷擴大,甚至會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也會影響步入工作崗位后的工作狀態(tài)[5]。
以泉州市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為研究切入點,隨機選取3所高職院校的600名學生,樣本容量為600,共發(fā)放問卷600份,回收問卷590份,有效問卷560份,回收率為98.33 %,有效率為94.91 %。
1.文獻分析法。瀏覽知網、萬方、維普等學術平臺,以搜索關鍵詞的方式查詢關于產教融合、學前教育、教育實習等方面的文獻內容。在收集大量文獻的同時,對相關有用信息進行加工整合與處理,為后續(xù)深入調研提供充實的理論基礎。
2.問卷調查法。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理論聯系實際開展問卷調查,通過以學校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為對象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師范生在教育實習中的實際問題,為后續(xù)的研究獲取充分的實踐資料。
3.案例研究法。實驗從2019年10月開始到2020年6月結束,選取泉州市某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為研究對象,跟蹤收集學生的對話、行為表現、進行歸納整理,從而獲得第一手資料。
1.關于教育實習的認識。調查資料統計顯示,大多數的同學的教育實習態(tài)度是端正的。從調查的結果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同學是抱著比較嚴肅的實習態(tài)度的。訪談中,有少數同學認為實習具有雙重的意義。一是對學校來說,教育實習體現著學校教學組織形式的顯著特點,它在學生的各種知識學習和能力尤其是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中,起著十分重要的綜合作用。所以,從這個層面講,教育實習是整個師范教育結構體系的重要支柱,是學校煥發(fā)生命光彩的一個源泉。二是一個師范生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大多是理論知識,系統的知識,是比較間接的知識。而要更深刻地理解所學的知識,就要學會使用知識,哲學上說的將間接知識轉化成直接知識,并且構建自己的知識系統,一個優(yōu)秀的幼兒園教師,都是經過多年的反復教學實踐檢驗和探索,才變得越來越優(yōu)秀的。而對于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教育實習就是實踐運用的第一道關卡。
2.關于教育實習的時間安排。教育實習的時間是否合理,這是影響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教育實習適應性一個重要因素。教育實習的時間安排是比較受 人關注的問題。從調查的結果看,認為教育實習安排在大學最后這一學期“很好,挺合適”的占58.39 %;“可以接受”的占29.64 %;認為“不太好,與找工作沖突”的占7.68 %;而“無所謂好壞”的占3.75 %;態(tài)度比較強硬,認為“完全不合適”的僅占0.54 %。
3.關于實習前的準備。教育實習的準備包括身體、心理和工作準備,本調查主要涉及工作準備。認為自己“準備充分,認真查閱相關資料”的占了83.75 %;只是“稍微做準備(準備不足)”的占6.25 %;認為“車到山前必有路,到時候可以隨機應變”的有3.75 %;“不知道該如何準備”和“大學三年的知識夠用,沒有準備的必要”的分別占5.89 %和0.36 %。對于長期坐在講臺下面的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來說,教育實習是一件新鮮事兒。
4.關于實習教學工作的開展。教學工作可以說是教育實習的核心內容,其基本內容包括備、教、輔、改、考。對于上課而言,要上好一堂課,最基本的就是了解班級學生、熟悉教材、教法。通過對學生的了解、備課時遇到的困難、影響上課效果的最大因素以及教師角色適應四個方面進行調查,并根據調查結果進行分析。一是對學生的了解。當問到“見習那周,你是否對所在班級的情況及原任老師的工作進行觀察、了解”時,55.89 %的同學認為“我充分了解所在班級及自己要做的工作,胸有成竹”,自信心是比較高的;42.14 %的同學答案是“我稍微了解所在班級,對自己將要做的工作并不明確”。另有1.25 %的同學覺得“和老師、幼兒溝通有障礙,給溝通造成困難”,認為“我只是走馬觀花,并無用心了解”和“了解不了解無所謂,按照自己的方法教就可以了”各占0.18 %和0.54 %,說明大家都有意去了解學生,對自己的工作有一定的責任心。二是備課時遇到的問題。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在調查問卷中設計了“你備課時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什么”。根據調查結果,33.57 %的同學認為是“使用教學資源(如計算機、課外文獻等)不方便”,這部分同學基本上是農村同學,經濟能力有限,給買電腦造成困難,查閱資料不方便;其他依次是“不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給備課造成困難(31.61 %),“不了解教學方式”(15.18 %),從某種意義上說,了解幼兒比了解教法更加困難,因為教法是相對固定的,而幼兒的思想、情緒、興趣卻是不斷變化的,這些都對教學以及學生的學習有直接影響。三是影響上課效果的主要因素。上課是教學工作的開展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對影響上課效果的因素進行考察,顯得尤其重要。關于影響上課效果的最大因素,58.57 %的同學認為是自己缺乏教學技巧;15.54 %的同學認為是師范生基本技能(如普通話、“三筆字”等)不扎實;12.5 %的同學認為是幼兒反應冷淡,上課沒有激情;10.71 %的同學選擇“備課、試講等課前準備不充分”;而另外2.68 %的同學選擇“其他因素”,包括心理緊張等,還有同學認為沒有任何因素影響自己的上課效果。四是教師角色的適應性。實習生通常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正式進入教師角色。問及“實習多久后,你開始有當老師的感覺”,32.5 %的同學選擇“二年級見習之后就有了”,其他回答依次是“兩周以內”(28.57 %),“三周以后”(21.61 %),“四周以后”(13.57 %),“六周后仍沒有感覺”(3.75 %)。大多數的同學很快就進入角色,意識到自己的教師身份。
專業(yè)課程設置合理是產教融合背景下,提高學前教育專業(yè)教育實習質量的基礎。通過上述問卷調查中發(fā)現一些學生對于專業(yè)課程設置存在疑問,但對于實習方面的看法自我認知不夠清晰。針對這一情況,需要從提高專業(yè)課程設置質量方面入手,由于專業(yè)課程設置的質量會直接影響學生學前教育知識儲備深度和廣度,更是學生參與實習最為基本的條件。特別是在提倡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更需要注重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在實習前的專業(yè)課程教育教學力度,為其創(chuàng)設更加高質量、高效的教學內容[6]。職業(yè)院校要了解未來學前教育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動態(tài),并做好全面調查工作,為專業(yè)課程的設置提供更加具有針對性的內容。
基于產教融合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yè)教育實習適應性的優(yōu)化,需要營造良好的實習環(huán)境。目前,幼兒教育作為我國的朝陽行業(yè),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這無形中為學前教育專業(yè)帶來了更多的可能[7]。而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所面臨的不僅是家庭學校實習單位等一些小環(huán)境,更要面臨繽紛復雜的社會大環(huán)境。當學生受到一定導向暗示時,會影響其實習效果。為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前教育實習環(huán)境,形成正向溝通機制,務必要注重學前教育實習的社會輿論導向。學校與實習單位兩方人員也務必要對外部環(huán)境的暗示導向作用,關注學生所接受的社會信息,并給予積極友善的態(tài)度[8]。與此同時,還要在社會上形成良好的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的氛圍,并積極尋求切入點和突破口來加強校企合作的深度與力度。例如,雙方可以共同完善校企合作方面的相關規(guī)章制度,制定學前教育人才培養(yǎng)方案,共同研發(fā)教材,促使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在接受教育實習過程中,能夠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
在產教融合背景下,首先,學校需要積極創(chuàng)新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加大人才培養(yǎng)的力度,要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作為教學目標和要求,順應新時期幼兒園發(fā)展。其次,政府要不斷完善相關法律規(guī)章制度,給予政策的扶持和資金的投入,為人才培養(yǎng)提供更多的物質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