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月
(紹興市上虞區(qū) 教育體育局,浙江 紹興 312300)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努力弘揚社會主義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樹立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孝德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容,有著極為深厚的歷史淵源。浙江上虞是中華孝德文化的重要發(fā)源地,孝德文化傳承至今,不僅形成了“從娃娃抓起”的教育體系,而且在全社會已經形成優(yōu)良風尚和文化自覺,被譽為“孝德文化之鄉(xiāng)”,非常值得我們進行探究和借鑒。
社會最基本的道德倫理和行為習俗,是任何一個公民最起碼應該具有的道德品質和人倫規(guī)范。自古以來,人們就有“百善孝為先”“以孝治天下”的觀念,所謂人生八德:孝悌忠信、禮儀廉恥,孝是首德,是為人立身之本、家庭和睦之本、國家安康之本、人類延續(xù)之本。正如《孝經》開篇即言:“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德是中華民族倫理道德的精髓所在,也是我國傳統(tǒng)教育的源起點和核心內容,被譽為“五倫之首、百善之先”,是放之天下而皆準的“至德要道”。《孟子》曾對“孝“釋義為“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其大意是作為子女,須懷有感恩之心,做到既要在物質上照顧好自己的父母,也要在精神上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對父母的生老病死要做到盡心盡力。因此,“孝”其實包含了多層含義:一是指善事父母,尊親重孝,這是孝德的核心;二是推己及人,強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倫理道德;三是愛護身體,珍惜生命,強調“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這是一個人盡孝的基礎和前提。
中華民族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孝敬老人、贍養(yǎng)父母的優(yōu)良習俗,崇孝向善歷來是中國歷代所倡導的社會風尚。當然,中國古代的孝德文化中有不少是封建的愚孝,今天傳承弘揚孝德文化,并非全部的照搬或者刻意模仿,而是需要用辯證、客觀、理性的眼光和態(tài)度進行理解和看待,堅持與時俱進,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拋其外殼、取其內核,結合時代發(fā)展,學習其“孝”的精神實質,其內核就是“感恩”和“回報”。因此,弘揚社會主義的孝德文化,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辯證的揚棄,將“孝”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發(fā)揚廣大。
受到社會時代變遷、周邊環(huán)境變化、外來文化沖突和獨生子女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在現實生活中,青少年孝德缺失的現象可謂是屢見不鮮。一方面,一些青少年學生缺乏孝德意識,情感體驗比較淡薄,導致孝德行為缺失。如,不少中小學生個性張揚,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常有一些虛榮攀比的心理在作祟,有的中小學生還漠視父母的艱辛勞苦,甚至還因父母不能為自己創(chuàng)造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而總是處處埋怨。另一方面,孝順父母行為欠缺,孝德踐行習慣薄弱。他們從一出生就“萬般寵溺”,已經習慣于“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甚至連掃地拖地、刷碗疊被、收拾房間這樣簡單的家務都不愿意做。因此,重拾并重視青少年孝德教育,培育青少年的孝德、孝行,顯得十分迫切并有非常的現實意義,也必將賦予其更多的時代意蘊。所謂孝德教育,就是通過宣傳教育等途徑,對后輩進行孝德文化的傳承和影響,使中華民族美德“孝”的觀念內化為后輩的倫理觀念和道德意識,最終外化為其孝善行為和道德習慣。中華民族崇孝向善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經過歷代的發(fā)展和多渠道的沉積滲透,早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基因和血脈,成為數千年來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公共道德基礎。培養(yǎng)當代中小學孝德意識,加強孝德孝行的踐行,其目的在于以孝德教育為起點,納入思想道德體系建設,將孝德教育有機融入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內容中,培養(yǎng)青少年健全的人格品質和道德情操,打造富有時代特色的育人教育,讓崇孝向善、行孝行善成為新時代的社會風尚,讓家庭幸福、社會和諧、國家富強成為新時代的主流價值觀。
習近平總書記:“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青少年的可塑性大,可變性強,他們正處在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最為關鍵的重要時期,將孝德文化有機融合青少年學生道德教育,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導青少年知孝行孝、涵育孝德,對于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提升青少年的道德情操和品格素養(yǎng)等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孝德,既是“天倫”,也是“人倫”,是“天倫”與“人倫”的完美統(tǒng)一。在幾千年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孝德始終作為一種最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成為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靶ⅰ边@種美德無論是對中華文化的發(fā)展,還是對個體德性的涵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千百年來,人們正是遵循了尊老愛幼、正直善良、扶貧憐弱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基本道德準則和優(yōu)良傳統(tǒng),才推動了人類社會的延續(xù)發(fā)展和不斷進步。從某種意義上說,孝德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本源和智慧之魂,她為融洽家庭親情血緣、維系社會穩(wěn)定和諧、建設家國良序夯實了最堅實的道德根基,使之成為中華民族得以生存發(fā)展和繁榮昌盛的精神動力,成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基因和文明結晶。因此,必須充分認識孝德教育的現實意義,大力弘揚優(yōu)秀的孝德文化。中小學校擔負著立德樹人、培育未來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和建設的根本使命,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他們不僅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繼承者,更是體現社會發(fā)展和時代進步的現代道德規(guī)范踐行者、實現者,加強對青少年學生進行孝德教育,提高他們學習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積極性,引導他們深刻了解和認識中華傳統(tǒng)孝德文化的博大精深,夯實思想道德的文化根基,使之在新時代煥發(fā)出蓬勃生機和強大活力。
孝德是社會文明的基本道德底線,換言之也是人類社會從本質上謀求的一種根本價值。弘揚孝德、遵循孝道,這是一個現代公民最基本的文明素質體現。社會主義孝德在對傳統(tǒng)孝德進行傳承、創(chuàng)新的同時,也賦予了更多的時代內涵和文化特色,成為調節(jié)現實社會關系的一種具體體現,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的一種生動實踐和有效載體[3]。其倡導的是一種符合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和代表人民大眾價值取向的孝德,這種社會主義的孝德在其精神意蘊、倫理價值、目標指向等方面,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兩者在本質上具有高度的內在契合性,這是彰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標識”。一方面,人們自覺地孝順體諒父母、學會尊敬長輩、懂得尊老愛幼、幫扶弱殘群體、關心關愛他人等,恰恰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文明、和諧、誠信、友善等具體內容的生動體現。另一方面,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踐履孝德的過程也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倫理精神和價值理念在具體孝德實踐中的映射。如,從家庭層面來說,通過強化愛與責任意識的孝德教育,能讓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更加親密溫馨,家庭關系更加幸福和諧;從社會角度看,崇孝向善的文明風尚,會讓整個社會更加理性,充滿生機和活力。傳承孝道,弘揚孝德,用“孝”的方式去對待他人,對待自然萬物,最終必將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因此,從這一意義上說,大力弘揚孝德文化,開展孝德教育,正是當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實踐載體。
孝德乃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和人之為人最基礎的思想品德,也是個體完善其道德人格的立足點。知孝、行孝,無論是對一個社會道德習俗的形成,還是對個體道德品質的養(yǎng)成,都有著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俗話說,修身先修德,只有修好自己的德行才能更好地修身。青少年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必須從小培養(yǎng)他們懂得孝順、學會感恩、踐履孝行,學校和家庭教育無疑是主戰(zhàn)場。在當前的社會現實中,青少年學生群體中孝德缺失現象已經非常明顯,尤其是目前大多數家庭是獨生子女,受社會不良風氣對青少年的沖擊,不少青少年出現家庭教育缺失,“重智輕德”和“過度溺愛”的現象普遍存在;學校道德教育中也經常存在著重視知識理論教育、輕視道德行為實踐等弊端,尤其是道德教育與日常生活實踐的契合度不夠高,導致部分青少年學生出現群體道德意識模糊、道德情感淡薄、道德行為失范等一系列社會現象,不懂孝順、不懂感恩的行為屢有發(fā)生。因此,必須堅持家校協(xié)同,從娃娃抓起,從孝敬自己的父母這一基礎做起,將孝德教育作為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切入點和重要內容,教育和引導青少年學生何為孝順,懂得尊敬長輩,體諒父母養(yǎng)育之恩,學會自覺承擔家務、感恩奉獻、幫扶弱小,做一個明禮誠信、正直善良的好孩子,養(yǎng)成尊親重孝、富有愛心的良好品行和生活習慣,進而引導他們去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祖國,提高他們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的孝德品質,更好地促進他們的成長,讓他們走上社會后能承擔更多的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
浙江上虞被譽為“孝德文化之鄉(xiāng)”,多年來,注重社會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積極將孝德文化有機融合中小學德育,并作為一個系統(tǒng)工程,形成社會、學校和家庭三方齊抓共管、協(xié)同育人的體制機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上虞地處古越中心,是中華孝德文化的重要發(fā)源地,歷史悠久,相傳為“虞舜后代的封地”。古代“二十四孝中與上虞相關的就有被譽為“男孝之首”的虞舜和“女孝之首”的曹娥,他們歷代被封為孝烈,一直以來為社會推崇和敬仰。上虞也是全國孝史資料、孝址遺跡分布最廣泛、最密集、最有突出影響的地區(qū)之一,有關孝的典故、傳說被廣泛流傳至今,崇孝向善、傳孝行善的優(yōu)秀品格歷經千年而彌久歷新,一代又一代后人薪火相傳,成為彰顯新時代文明風尚的一張“城市名片”?;诖?,上虞區(qū)委區(qū)政府堅持社會文化和經濟發(fā)展的“兩手抓”內容將“孝德文化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特色文化進行培育打造,把孝德文化作為上虞的主導文化,結合時代發(fā)展以不斷挖掘孝德內涵,大力弘揚倡導崇德向善的社會風尚。通過每年主辦孝文化節(jié)、常態(tài)化開展社會化的孝星評選活動,分層分級進行全區(qū)、鄉(xiāng)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級評選,讓評選活動成為公眾參與的一項生活盛事,著力打造市民安居樂業(yè)、社會崇孝向善、具有區(qū)域辨識度的孝德文化品牌。區(qū)教體局與孝德文化研究會十七年如一日堅持“百名孝星”和表彰“十佳孝星標兵”等活動,引導未成年人在實踐中體驗、感悟和崇尚孝德、孝心、孝行。從而使“上虞孩子崇孝德”成為全國性的一個新品牌。加大對孝德典型的激勵和宣傳,把每個“孝星”背后深藏著的感人孝德故事,通過宣傳資料編印、融媒體傳播,變成家喻戶曉的孝德光芒典型。此外,政府、學校和社會聯(lián)動,確定每年九月為“崇孝敬老月”,將農歷九月初九的重陽節(jié)設為“崇孝日”,籍此推動孝德文化的全社會弘揚。今年,區(qū)委區(qū)政府又決定打造新時代孝德文化傳承地。通過黨委政府的倡導和社會合力的推動,孝德文化的輻射面不斷擴大,孝德典型示范作用不斷加強,有力推動全社會崇孝向善的風尚培育,孝德文化的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
多年來,上虞區(qū)教育系統(tǒng)結合實際,充分利用區(qū)域豐富的孝德文化資源,在全區(qū)中小學生中廣泛深入開展孝德教育,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不斷創(chuàng)新德育工作載體,教育引導學生做一個懂感恩、有孝心、有道德的現代公民,培養(yǎng)學生崇孝意識,養(yǎng)成踐孝的行為習慣。一是堅持孝德教育進教材、進課堂。組織開展編印《孝德教育》校本教材,編寫《孝德教育案例集萃》《孝德教育課程評價體系》等,面向全體中小學生開設課程;組織開展一年一次孝星評比和編印《孝敬事跡選》,累計評選表彰了“十佳孝星標兵”170名,孝星1700名,編撰《孝敬事跡選》17本,各級各類學校評選出近萬名校級“孝星”,在廣大學生中樹起榜樣;因勢利導,以城鄉(xiāng)共同體、鎮(zhèn)域一體化、名校集團化等為平臺,大力開展《孝德教育》送教下鄉(xiāng)活動,強化《孝德教育》教材輻射使用,提高中小學孝德教育實效。二是堅持將孝德教育融入各學科教學。將孝德教育融入語文、數學、社會、音樂、美術等學科教學內容,并與主題班隊課、生活微技能學習、綜合實踐活動和孝德親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設計開發(fā)孝德教育微課、創(chuàng)編各類課本劇或音樂劇等,不斷拓展孝德教育的課程實施途徑,提高課程實施的豐富性與有效性。三是堅持將孝德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在校園內建立孝文化教室、孝文化長廊、孝行主題展示等;將孝德教育與鄉(xiāng)賢精神教育相結合,鼓勵各個學校挖掘鄉(xiāng)賢身上的孝德品質,編成孝德故事,學習鄉(xiāng)賢事跡,踐行鄉(xiāng)賢精神;將孝德教育與愛心行動相結合,開展關愛“四困生”活動,組織學生體驗艱苦生活,體諒生活的不易,學會對父母的“孝心”;將孝德教育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融入生活德育,組織學生深入社區(qū)、家庭,開展孝德宣傳,踐履“孝行”美德。
開展以孝德教育為主題的校園文化建設示范學校評比,鼓勵全區(qū)中小學校結合各自實際,堅持“一校一品”,推動學校積極打造孝德教育特色明顯、育人氛圍濃厚的校園文化品牌。如,上虞實驗小學將“生活力教育”品牌植入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基因,不斷挖掘地域孝德文化資源,堅持以培育學生孝德為核心,重構學校育人體系,開設并普及以孝德文化滋養(yǎng)生命成長的“上德學堂”;拓展德育課程內涵,在全校開設“以優(yōu)良品德素養(yǎng)奠基幸福人生”為目標的孝德課程,不斷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孝德教育教學模式,按知、情、意、行的德性生成邏輯,以學生為主體,以目標為導向,以教材為依托,不斷拓展和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深入探究課堂教學模式,在長年的孝德教育實踐中,總結形成了“學文知孝激情明孝—導行踐孝”的“三段式”孝德教育模式。上虞百官小學將孝德教育融入辦學理念和培養(yǎng)目標,在校內建設孝德長廊、孝德事跡展示廳、孝德文化博物館等設施,精心打造孝德文化基地,使校園內處處洋溢著生機勃勃的孝德文化氣息;同時,學校以“兒童孝文化之旅”為主題,整合小學六年的孝德教育,拓展課程建設、環(huán)境建設和活動建設,形成了獨具個性的“十孝”課程群,讓學生、家長、教師、社會機構成為課程資源開發(fā)有生力量。上虞重華小學將孝德教育融入辦學理念,充實“孝心獻父母,愛心報社會,忠心效祖國”的內容,專門設立孝德教研組,在全校開設“孝課堂”,通過微課、主題班會、隊日活動等,讓“愛,從行孝開始成為每個學生的內在自覺”。
將孝德文化融入中小學德育,無疑是當前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的一個重要抓手和實踐舉措。我們必須堅持傳承和創(chuàng)新“中國特色的孝德”,大力弘揚社會主義孝德文化,培養(yǎng)青少年知孝行孝的道德習慣,推動全社會形成崇孝向善的社會風尚,不斷提升新時代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