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絲路文學視域下的歷代慈恩寺大雁塔詩論綱

2021-02-01 10:21
關(guān)鍵詞:大雁塔絲路文學

任 競 澤

(陜西師范大學 陜西文化資源開發(fā)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文學院, 陜西 西安 710119)

在舉世矚目的“一帶一路”背景下,作為“絲路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絲路文學”研究在近些年來成為學界關(guān)注的熱點,而西安這一絲綢之路的起點自然成為研究的重中之重,其中一些代表絲綢之路和長安文化的地標性建筑的“絲路學”視角研究具有很好的學術(shù)價值和理論意義。尤其是大雁塔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lián)合申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wǎng)”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對其進行多學科研究意義重大,而歷代大雁塔文學研究尤其是詩歌研究無疑是“絲路學”和“絲路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學術(shù)價值毋庸贅言。

一、現(xiàn)狀與述評

近四十年來有關(guān)大雁塔和慈恩寺的文學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五個方面:

其一,在古代文學研究上,一方面是關(guān)于慈恩寺詩的比較研究、慈恩寺與唐代文學的關(guān)系以及大雁塔的審美形象研究,如羅婉寧《“悲”與“喜”的較量——論慈恩寺、青龍寺詩風差異》(《成都理工大學學報》2019年第3期)、王展《慈恩寺與唐代文學》(上海社會科學院2015年碩士論文)、榮晶晶《唐大雁塔慈恩寺審美形象研究》(西北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榮小措《唐人詠長安佛寺詩的流變——以慈恩寺、青龍寺詩為例》(《語文學刊》2012年第15期)等。如羅婉寧認為:“唐朝佛教興盛,詩人以佛寺為中心的詩歌創(chuàng)作成為唐詩的一種文學風氣。長安佛寺眾多,其中慈恩寺與青龍寺是影響較大的兩大佛寺,詩人在長安慈恩寺、青龍寺中創(chuàng)作的佛寺詩成為了唐朝一個獨具特色的文化形態(tài),即呈現(xiàn)出慈恩寺詩風多‘悲’,青龍寺詩風多‘喜’的文化形態(tài)。從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對兩寺詩風進行比較,詩風的差異與創(chuàng)作主體的生平經(jīng)歷、性格有關(guān),與兩寺社會功能特點有關(guān)。通過分析可知,詩人性格直接構(gòu)成了詩歌情感,而詩歌的情感又折射出的社會人生、現(xiàn)實政治、宗教信仰以及時代盛衰的變遷?!盵1]100-106另一方面是關(guān)于杜甫《同諸公登慈恩寺塔》詩的專題研究,如程千帆、莫礪鋒《他們并非站在同一高度上——讀杜甫等同題共作的登慈恩寺塔詩札記》(莫礪鋒《程千帆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胡燕青《大雁塔的幾個高度——試讀杜甫的〈同諸公登慈恩寺塔〉兼談高適、岑參、儲光羲同題詩》(鄺健行、吳淑鈿《香港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論文選粹詩詞曲篇》,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付振華《杜甫〈同諸公登慈恩寺塔〉課堂討論二題》(《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1年第7期)、李炎《自非曠士懷 登茲翻百憂——簡析杜甫〈同諸公登慈恩寺塔〉》(《婁底師專學報》1989年第3期)等。這是與我們項目主題聯(lián)系最為緊密的研究狀況,嚴格說來只有六篇,可見大雁塔慈恩寺詩研究有很大的可開拓空間。

其二,大雁塔的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主要集中在20世紀80年代著名詩人韓東《關(guān)于大雁塔》研究上,包括其與楊煉、于堅大雁塔詩的比較研究。代表性的如朱思吳《論〈大雁塔〉和〈有關(guān)大雁塔〉的主體和客體》(《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但家祥《樸素的抒情(下)——讀韓東的〈你見過大?!怠从嘘P(guān)大雁塔〉》(《六盤水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第2期)、羅瑞寧《別樣的智慧——讀韓東〈有關(guān)大雁塔〉及對新生代創(chuàng)作印象簡評》(《南寧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第1期)、張洪溶《在批判中朝向救贖——韓東〈有關(guān)大雁塔〉新解》(《名作欣賞》2017年第29期)、陳大為《有關(guān)“大雁塔”的命名或續(xù)完》(《華文文學》2013年第5期)、高天成《大雁塔文化原型的古今闡釋——幾組大雁塔詩歌的文本比較》(《唐都學刊》2004年第3期)等。此外,與韓東、楊煉等當代吟詠大雁塔的朦朧詩相關(guān),宏觀的現(xiàn)當代大雁塔詩歌及其美學研究也成為近幾年學者關(guān)注的對象,如王巨川《當代歷史物象詩的美學原則——以“大雁塔”、“烽火臺”、“圣·索菲亞教堂”為中心》(《文學與文化》2014年第3期)、張英芳《中國當代詩篇中的“長安”書寫——以“半坡”和“大雁塔”為中心》(《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18年第5期)等。張英芳認為:“20世紀80年代,詩歌寫作在經(jīng)歷了浩蕩的‘政治抒情’之后,亟需確立新的美學觀念、寫作規(guī)范和前行方向。在這樣的誘因之下,已經(jīng)淡出歷史視野的‘長安’,在繁復(fù)的文化文學論爭激流中,偶然又必然地回歸到詩人的關(guān)照視野。本文從80年代有關(guān)‘大雁塔’書寫的論爭為起點,以‘大雁塔’和‘半坡’兩個歷史地標為中心,通過對當代詩人關(guān)于‘大雁塔’‘半坡’書寫的一些經(jīng)典文本的透視,對中國當代詩篇中的‘長安’書寫進行解析,并在這種‘地理·文學·文化’解析中,回望、反觀并進一步探索中國當代詩歌嬗變的蹤跡與指向?!盵2]136-142可見現(xiàn)當代大雁塔詩研究有10余篇,已經(jīng)超出大雁塔古代文學研究尤其是詩歌研究的范疇,這也更能看出本課題研究的潛在空間。

其三,對大雁塔意象意義、人格形象及其《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的研究,如鄧波《“塔”之意義的現(xiàn)象學解讀——以西安大雁塔為例》(《人文雜志》2015年第4期)、唐志偉《大雁塔之人格形象芻議》(《文化學刊》2008年第5期)、史素昭《從〈慈恩傳〉看唐人風貌》(《貴州文史叢刊》2009年第3期)等,其中會涉及到慈恩寺大雁塔詩的分析。如鄧波一文“以西安大雁塔榮辱興衰的歷史為案例,利用現(xiàn)象學方法對佛塔這一人工物蘊涵的多重意義進行了分析。佛塔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具有宗教和政治雙重原始意義,佛塔崇拜是早期佛教的重要特征。隨著佛教中國化的歷史推進,特別是佛像、佛寺的興盛,佛像崇拜取代了早期的佛塔崇拜,佛塔的地位與意義發(fā)生了變遷。在中國傳統(tǒng)技藝與人文化、世俗化的文化背景下,佛塔逐步產(chǎn)生了世俗化的功能,從而在日常生活世界中獲得了重要的文化意義?!盵3]8-18

其四,關(guān)于大雁塔和雁塔題名的名稱源流考述論文,如申秦雁《西安大雁塔名稱溯源補正》(《考古與文物》1999年第2期)、王澤民、巨亞麗、王磊《西安大雁塔名稱溯源——兼論九百年來的一個誤解》(《考古與文物》1994年第4期)、郭麗娜《“大雁塔”的由來》(《小學教學參考》1996年第3期)、閻文儒《西安大雁塔考》(《史學月刊》1981年第2期)、李裕民《雁塔題名研究》(《長安大學學報》2010年第2期)、羅小紅、王勇唐《“雁塔題名”考述》(《文博》2002年第6期)等,此類論文雖然在論述考證的過程中也會引證大雁塔慈恩寺詩,但整體屬于歷史考古研究。如李裕民一文“為探究‘雁塔題名’的歷史緣由及其特殊含義,討論了雁塔進士題名的起始時間、雁塔進士題名石刻、‘雁塔題名’帖的著錄和今存‘雁塔題名’殘?zhí)?。分析認為,雁塔進士題名應(yīng)當起源于張莒,‘雁塔題名’石刻和‘雁塔題名’主要是唐代的游觀題名,進士題名是極少的?!盵4]1-7王澤民等認為:“我國建造佛塔初期,都是塔隨寺名。至今,很多塔仍以寺名相稱。如河南登封的嵩岳寺塔,北京房山的云居寺塔和陜西扶風的法門寺塔等等,都是以寺名為塔命名,一直沿用至今。大雁塔當初就稱慈恩寺塔,后來沿用大雁塔,實則是九百年來的一個誤解?!盵5]91-93

其五,關(guān)于大雁塔書法、繪畫、建筑、雕刻類研究最為繁榮,例如僅僅褚遂良《雁塔圣教序》書法藝術(shù)研究的論文就多達30余篇,他如王元軍《唐人的雁塔題名》(《中國書畫》2003年第10期)、趙汗青《凌云古今意未窮——大雁塔研究綜述》(《西北美術(shù)》2016年第4期)等,不可枚舉。此外更多與大雁塔相關(guān)的宗教類論文也如書畫藝術(shù)類占了大雁塔學術(shù)研究的主流,雖然也與大雁塔詩有某種關(guān)系,但總體來說距離文學研究更為邊緣。

綜上所述,近四十年來關(guān)于大雁塔慈恩寺的研究論文多達150余篇,涉及到文學、宗教、歷史、考古、書法、繪畫、藝術(shù)、美學等諸多學科,但是與我們論綱相關(guān)的古代文學研究卻頗為寥落,且角度也不夠多維宏闊,而系統(tǒng)的慈恩寺大雁塔詩研究專著還沒有,只有幾部著作如《大慈恩寺志》[6]432《大慈恩寺》[7]等在輯錄歷代慈恩寺詩及考證典實時涉及部分慈恩寺詩的論述。這一方面可以看出本文研究的學術(shù)價值和理論意義,另一方面也給我們從絲路學及其絲路文學的視角進行研究留下了豐富的空間,并且這一研究顯然可以對“一帶一路”和“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chǎn)”研究具有很好的參與推動作用和現(xiàn)實實踐意義。

二、大綱與問題

關(guān)于歷代慈恩寺大雁塔詩的研究思路和視角選擇,我們在全面搜集整理、分類閱讀自唐以來的歷代慈恩寺大雁塔詩歌的基礎(chǔ)上,按照朝代的發(fā)展脈絡(luò)包括唐代、宋金元、明清三個歷史時期,結(jié)合不同時期的政治、歷史、佛教、藝術(shù)、美學等學科背景,對唐以來歷代慈恩寺大雁塔詩歌進行不同視角的文學史和批評史研究,同時梳理諸如經(jīng)典詩人經(jīng)典詩作的經(jīng)典化原因和經(jīng)典化歷程,進而觀照其在“絲路學”和“絲路文學”中的學術(shù)地位和文化意義。以問題意識為導(dǎo)向的論文章節(jié)結(jié)構(gòu)和框架內(nèi)容大體如下:

(一)“絲路文學”及其大雁塔慈恩寺詩研究述評?!敖z路文學”是絲路文藝、絲路文化及絲路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引發(fā)研究熱潮,大體涉及到如下幾個方面:在理論上對“絲路文學”的定義特征及其價值意義的討論和爭議;在具體研究中則從不同文體形式諸如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觀照與絲綢之路及一帶一路的關(guān)系,其中絲路唐詩研究最為興盛;絲路文藝、絲路文化及絲路學研究與絲路文學研究的影響關(guān)系等。盡管近年來“絲路文學”研究已經(jīng)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也有一些缺陷和存在一定問題,迫切需要進行全面梳理和總結(jié),并在此基礎(chǔ)上對下一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議,以助力國家“一帶一路”戰(zhàn)略實施。慈恩寺大雁塔詩研究則涉及古代文學、現(xiàn)當代文學及其意象意義、人格形象、名稱源流、書法繪畫、建筑雕刻等方面,成果也很豐碩。其缺陷和不足在于:一方面,將二者結(jié)合起來,從“絲路文學”的視角研究慈恩寺大雁塔詩,以見其在“一帶一路”文學和文化中的地位意義,此類論文還很少見;另一方面,現(xiàn)有的慈恩寺大雁塔詩研究往往是一些個案分析,從唐詩史、詩學史及其批評史的宏觀視域進行系統(tǒng)研究的專著還沒有,凡此也都體現(xiàn)出本文的學術(shù)價值和理論意義。

(二)慈恩寺大雁塔詩的詩歌史演進及經(jīng)典化途徑。自寺塔建成之日起,唐宋金元明清以來歷代帝皇將相、重臣士子、文人墨客吟詠慈恩寺詩便綿延不絕,形成了慈恩寺詩自身的演進歷史,這無疑是中國詩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唐代尤盛,并體現(xiàn)出初盛中晚的鮮明唐詩史發(fā)展軌跡,從中也反映了慈恩寺詩的經(jīng)典化途徑。其歷程大體包括唐代慈恩寺大雁塔詩研究的興起和興盛、宋金元的延續(xù)、明代的復(fù)興和清代衰落這樣幾個歷史時期。

(三)慈恩寺大雁塔詩的唐詩史意義。歷代慈恩寺詩中以唐代最為代表,沿著初盛中晚這一詩歌史分期軌跡而行,每一時段中經(jīng)典詩人和詩派精彩紛呈,唐詩史意義重大。具體來說,高宗皇帝《謁慈恩寺題奘法師房》《謁大慈恩寺》,玄奘《奉和太宗游大慈恩寺》,以及上官婉兒《九月九日上幸慈恩寺登浮圖群臣上菊花壽酒》開其端。 初唐幾組奉和皇帝登慈恩寺浮屠應(yīng)制詩揚其勢,奉和文人包括許敬宗、崔日用、沈佺期、宋之問、李嶠、崔湜、李適、劉憲、蘇颋、張說、李乂、盧藏用、薛稷、趙彥昭、蕭至忠、李迥秀、楊廉、辛替否、王景、畢乾泰、麴瞻、樊忱、孫佺、李從遠、周利用、張景源、李恒、張錫、解琬、鄭愔、李泌等國之重臣和著名詩人,君臣唱和,揄揚聲勢,頌圣禮佛,天威浩蕩,從一開始就將慈恩寺詩抬高到與大唐開國之政治文化宗教等同的神圣地位。盛唐時,杜甫《同諸公登慈恩寺塔》及其高適、岑參、儲光羲等和詩一組為代表,雖數(shù)量不多,但以老杜在唐詩史及中國詩學詩上的地位而彪炳史冊,向為歷代杜詩學研究者所寶重。中唐則以韋應(yīng)物發(fā)端,耿湋、李端、司空曙等大歷才子和元稹、白居易新樂府運動之詩派為中心,盧綸、章八元、武元衡、權(quán)德輿、楊巨源、歐陽詹等為助,將慈恩寺詩研究推向頂峰,其文學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也得以凸顯。晚唐賈島、姚合、李君和、周弘亮、陳翥、曹著、盧宗回、沈亞之、施肩吾、李遠、許渾、劉得仁、趙嘏、劉滄、李頻、許棠、張喬、鄭谷、徐夤、曹松、李洞、楊玢、荊叔等為代表的登臨、游覽、詠物、避暑、晚宿、題贈之作,悠閑寂寥中透著末世衰瑟景象。

(四)慈恩寺奉和應(yīng)制詩的開風氣意義和詩學史價值。慈恩寺詩從奉和高宗、中宗、則天皇帝的幾組應(yīng)制開端,如眾星捧月,一班宰相重臣諸如許敬宗、崔日用、沈佺期、宋之問、李嶠、崔湜、李適、劉憲、蘇颋、張說、李乂、盧藏用、薛稷、趙彥昭、蕭至忠、李迥秀、楊廉、辛替否、王景、畢乾泰、麴瞻、樊忱、孫佺、李從遠、周利用、張景源、李恒、張錫、解琬、鄭愔、李泌等通過登臨游覽和歌功頌德,借吟詠慈恩寺詩體現(xiàn)大唐帝國政治宗教文化價值的同時,也將應(yīng)制詩這一獨特詩體推向高峰,具有重要的文體學意義。

(五)杜甫《同諸公登慈恩寺塔》的層累性闡釋及經(jīng)典化過程。歷代慈恩寺詩史中,杜甫《同諸公登慈恩寺塔》最為經(jīng)典,其經(jīng)典地位的確立,一方面,詩中譏諷天寶時事的關(guān)注現(xiàn)實精神與歷來奉和應(yīng)制詩的頌圣禮佛及歌功頌德迥然不同,另一方面,千家注杜的層累性闡釋及歷代詩話諸如《珊瑚鉤詩話》《歲寒堂詩話》《苕溪漁隱叢話》《詩人玉屑》《草堂詩話》《唐詩紀事》等的載錄傳播也起到重要作用。對此,一些學者諸如程千帆、莫礪鋒、胡燕青、鄺健行、吳淑鈿、付振華、李炎等已有所論述,但是我們將其放在唐詩史及其歷代慈恩寺詩史的史學視野中來關(guān)注并進行多角度的比較研究,挖掘其關(guān)涉絲路學、絲路文化、絲路文學、長安學、唐詩史、文學史、文學批評史及其杜詩學等豐厚內(nèi)蘊及學術(shù)價值,當會有所創(chuàng)獲。

(六)宋金元慈恩寺詩的延續(xù)及雁塔題名的隆盛。包括宋金元慈恩寺大雁塔詩對唐人的繼承與新變、宋詩中“雁塔題名”的文化心理、杜甫《同諸公登慈恩寺塔》在宋代的經(jīng)典化過程。其中,以慈恩寺為題的詩歌創(chuàng)作很少,包括宋李復(fù)《慈恩寺枸杞》、洪皓《次韻重九登慈恩雁塔帥漕見邀》、元王沂《冬日同李仲善登慈恩塔》、余闕《賦得慈恩寺塔送李惟中赴西臺侍御》等,只是延續(xù)而不至斷絕。當然將慈恩寺塔意象融入詩中的詩作則不計其數(shù),這其中以陸游《贈道友》“憶在長安爛漫游,大明宮闕與云浮。今朝偶上慈恩塔,北望芒芒禾黍秋”一詩最為人所稱道,小注稱“唐含光殿與慈恩塔南北相直”,將黍離麥秀、荊棘銅駝的悲涼之感描摹得淋漓盡致。作為慈恩寺和大雁塔最為榮耀的典實之一,“雁塔題名”雖發(fā)源于唐代,但于唐代進士士子來說更多是科舉實踐,相關(guān)記載和詩歌沿用都很少見,到了宋元在科舉進一步興盛的態(tài)勢下,則成為文人士大夫在詩歌中征引炫耀的普遍現(xiàn)象,據(jù)粗略統(tǒng)計,有近八十余家別集中數(shù)百首詩反復(fù)提及,如楊億、張耒、陳與義、王庭珪、劉子翚、孫覿、張元干、黃公度、周紫芝、林光朝、王十朋、樓鑰、洪適、范成大、楊萬里、張镃、陳造、張拭、姜特立、劉宰、趙汝鐩、真德秀、劉克莊、韓淲、姚勉、馬廷鸞,元王義山、方回、陸文圭、劉將孫、王惲、袁桷、楊載、薩都拉等,其中樓鑰、洪適等更是數(shù)十次反復(fù)吟詠引用,其中寄托了宋元文人獨特的文化心態(tài)和創(chuàng)作心理,值得深入研究。

(七)明清慈恩寺大雁塔詩研究。包括明清文學流派與慈恩寺大雁塔詩、明清總集中唐慈恩寺詩的統(tǒng)計分析與分類概觀、明清對唐代登慈恩寺塔奉和應(yīng)制詩的接受與評論等方面。相對于宋元,明代以慈恩雁塔為題的詩歌多了一些,如童冀《詩會分韻得慈恩寺塔》、鄭潛《通州宿慈恩寺簡古源上人》、王紳《雁塔秋聲》、李東陽《候馬北安門外游慈恩寺后園有感》、李東陽《九日游慈恩寺疊前韻》《再游慈恩寺留僧瑢畫卷》《慈恩寺偶成》《重經(jīng)慈恩寺憶張滄洲題瑢僧故廬》、倪岳《慈恩寺》、程敏政《慈恩寺》、邵寶《擬游慈恩寺用涯翁韻》、顧清《檜亭示和涯翁慈恩寺二詩次韻奉答》《和師邵春日登慈恩寺鏡光閣及歸途即事》、李夢陽《九日慈恩寺閣》、邊貢《中秋慈恩寺登眺過崇國寺分體二首》、何景明《九日登慈恩寺閣三首》《慈恩寺》、徐禎卿《九日期登大慈恩寺閣不果寄獻吉》、王慎中《三日偕容臺諸僚友游大慈恩寺登鏡光閣即席賦》、黎民表《大慈恩寺即海印寺中有鏡光二閣今廢為內(nèi)教場》等,其中“茶陵詩派”李東陽的慈恩寺組詩引人注目,并在眾多詩歌中反復(fù)用慈恩寺意象,值得獨立考釋研究;而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等“前七子”詩派的共同吟詠慈恩寺詩也是很好的研究課題。此外,明代詩人詩作中也如宋元一樣大量引用雁塔題名典故,茲不贅舉。到了清代,慈恩寺大雁塔詩呈衰落之勢,詩作極少,其原因耐人尋味。

(八)慈恩寺大雁塔詩的絲路文學意義。包括唐詩史及其經(jīng)典化意義、文學史和批評史價值、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chǎn)研究價值、“絲路學”及“絲路文學”意義及大雁塔詩研究對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chǎn)陜西段其他六個遺址點研究的路徑啟示等方面。作為絲綢之路世界遺產(chǎn)的重要一極,由于玄奘在絲綢之路文化傳播的重要意義,以及慈恩寺玄奘譯經(jīng)及大雁塔儲藏經(jīng)文的特殊作用,故而慈恩寺大雁塔詩在絲路學、絲路文化、絲路文學、長安學、唐詩史、杜詩學、宗教學、科舉史等眾多學科中都具有重要的學術(shù)理論價值和文化傳播意義。

研究過程中,我們圍繞“絲路文學”對上述八個論題進行史學梳理,重點在唐代初盛中晚四期的詩史研究,這主要考慮到唐代是歷代慈恩寺大雁塔詩創(chuàng)作最為集中繁榮的重要時期,相關(guān)詩學文獻也最為豐富和集中,故而如何對以宋之問、沈佺期、杜甫、高適、岑參、儲光羲、韋應(yīng)物、元稹、白居易、李端、司空曙、盧綸、賈島、姚合、權(quán)德輿等經(jīng)典詩人詩作進行初盛中晚的唐詩史分期研究是本文的重點,而幾組登慈恩寺奉和應(yīng)制詩及杜甫《同諸公登慈恩寺塔》的經(jīng)典化過程研究又是這一時期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后者對“杜詩學”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shù)價值。同時要對如下難點有所考慮和準備:一、如何在浩繁的唐以來別集、總集、類書等典籍中竭澤而漁地搜集整理??睔v代慈恩寺大雁塔詩歌文獻。二、如何從文學史和批評史的視域?qū)μ埔詠須v代慈恩寺大雁塔詩學文獻進行分期分類分析考辨以見其詩學史意義和文獻學價值。三、如何在“一帶一路”和“絲綢之路”背景下對唐代慈恩寺大雁塔詩進行研究進而挖掘其“絲路學”和“絲路文學”的學科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三、方法與意義

作為陜西師范大學陜西文化資源開發(fā)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研究人員,筆者曾以“絲路文學視域下的歷代大雁塔小雁塔詩歌研究”為題申請2020年度協(xié)同中心一流學科建設(shè)項目并準予立項,同時以“絲路文學視域下的歷代慈恩寺大雁塔詩歌研究”為題申請到西安市社科基金“絲路專項”一般項目。故而研究思路上,緊緊圍繞陜西文化資源開發(fā)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建設(shè)的整體目標規(guī)劃,著眼于當前國家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和陜西文化發(fā)展現(xiàn)實,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對歷代慈恩寺詩進行研究,從“絲路文學”的視域?qū)μ埔詠須v代慈恩寺大雁塔詩學文獻進行分期分類分析考辨以見其詩學史意義和文獻學價值,進而挖掘其“絲路學”和“絲路文化”的學科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研究方法上采取“四結(jié)合”方式,主要有如下幾點:第一,文獻考據(jù)與規(guī)律探尋相結(jié)合。文獻考據(jù)法是本論綱的基本研究方法。全面地收集、整理、考證、??碧埔詠須v代典籍中相關(guān)慈恩寺大雁塔詩學史料,結(jié)合不同時期的社會政治、歷史文化、文學藝術(shù)等時代背景,科學認真地梳理和總結(jié)歷代慈恩寺大雁塔詩在中國古代文學史和批評史上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地位影響。第二,古今與中西比較相結(jié)合。在唐代、宋金元和明清三個慈恩寺大雁塔詩學史的專題研究中,無論是淬煉經(jīng)典詩人詩作中的文學觀念和文化意蘊,還是尋繹唐宋元明清別集總集選本中的經(jīng)典詩人詩作的收錄標準和經(jīng)典歷程,都要在專題研究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開鑿西域的絲路傳播,再進行古今中西縱橫比較,從中尋找出唐以來慈恩寺大雁塔詩的傳統(tǒng)現(xiàn)代詩學觀念及其絲路文化傳播效應(yīng)。第三,社會現(xiàn)實和文學理論相結(jié)合。本文首先是具體而微的實證研究,從唐以來歷代慈恩寺大雁塔詩的詩學觀念史的實際出發(fā),再現(xiàn)和還原歷代尤其是唐代初盛中晚詩史中不同時期慈恩寺詩的本初生態(tài),并在“絲路學”和“絲路文學”學科理論指導(dǎo)下對歷代慈恩寺大雁塔詩中所體現(xiàn)的詩學觀念進行合理的現(xiàn)代闡釋,以見其在“一帶一路”和“絲綢之路”背景下的社會現(xiàn)實意義。第四,宏觀史學視野與具體的個案分析相結(jié)合。本研究既立足于宏觀的文學史批評史視野,縱向梳理唐代、宋金元和明清三個歷史時段中慈恩寺大雁塔詩的詩學觀念嬗變軌跡,也注重諸如杜甫《同諸公登慈恩寺塔》及其歷次奉和應(yīng)制組詩等的個案考察,做到二者的相互支撐與補充。

歷代慈恩寺大雁塔詩研究有很重要的學術(shù)價值和理論意義,包括如下幾點:其一,唐詩史與文學史意義。本課題文獻搜集及研究以唐代慈恩寺大雁塔詩為主,相關(guān)詩人詩作貫穿唐代初盛中晚四個時期,且多為諸如宋之問、沈佺期、杜甫、高適、岑參、儲光羲、韋應(yīng)物、元稹、白居易、李端、司空曙、盧綸、賈島、姚合、權(quán)德輿等著名詩人,故而其唐詩史意義不言而喻。此外,以唐代為主并結(jié)合宋金元和明清時期的歷代慈恩寺大雁塔詩史發(fā)展演變研究,為重寫文學史提供了一定的史料來源和研究基礎(chǔ)。其二,批評史與杜詩學意義。歷代文論文獻尤其是歷代詩話中有大量對唐以來歷代慈恩寺大雁塔詩及其詩人本事的評論文獻,其中對杜甫《同諸公登慈恩寺塔》的評價史料尤為豐富,這無論對文學批評史還是杜詩學研究都不無裨益。其三,“絲路學”和“絲路文學”意義。這是本文的重點。在國家“一帶一路”和“絲綢之路”的政策背景下,作為既相關(guān)又獨立的“絲路學”和“絲路文學”研究方興未艾,而唐代慈恩寺大雁塔詩研究為絲綢之路起點的“絲路文學”研究重要組成部分,這對于“絲路學”的學科樹立具有很好奠基作用。

理論意義之外,西安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慈恩寺大雁塔又是絲綢之路世界遺產(chǎn)的地標性佛教建筑,故而在國家“一帶一路”戰(zhàn)略背景下,慈恩寺大雁塔詩研究還具有很好的社會現(xiàn)實意義:其一,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chǎn)開發(fā)研究的實踐意義。大雁塔作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wǎng)”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對其進行開發(fā)研究具有很好的實際意義。其二,作為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chǎn)陜西段七個遺址點之一,大雁塔詩研究對于其他六個遺址點包括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張騫墓、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小雁塔、興教寺塔、彬縣大佛寺石窟等研究具有學術(shù)方法和研究路徑的啟示作用。其三,以此為基礎(chǔ),我們通過對中國境內(nèi)陜西段包括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等七處遺址的相關(guān)文學文獻進行全面整理與研究,規(guī)劃以這七個遺址點為中心的“絲路游”構(gòu)想,為以這七個遺址點為中心的“絲路游”規(guī)劃想點子,做方案,尤其是在這一文化線路旅游策劃中融入詩意的文學因素,切實讓這一文化資源轉(zhuǎn)化為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

要之,慈恩寺大雁塔詩可以說是定義“絲路文學”的一把鑰匙,或者說是透視“絲路文學”的一個窗口。我們知道,作為“絲路學”學科的分支學科,在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9月10日提出“一帶一路”戰(zhàn)略背景下,“絲路文學”在近五年成為學界研究熱潮,其中如何定義“絲路文學”也成為學者關(guān)注的焦點。石一寧認為,絲路文學至少有兩種涵義,一是絲綢之路沿線的國家和地區(qū)的文學,二是題材涉及絲綢之路的文學[8]。李繼凱在此基礎(chǔ)上,提出了“新絲路文學”的概念及研究路徑和方向,認為:如今關(guān)于絲路文學的廣義、狹義或概念、范疇的理解已經(jīng)出現(xiàn)不同的聲音,難以給出絕對正確或明晰的定論,但毫無疑問,“絲路文學”的核心內(nèi)蘊就“是絲路開拓精神的衍生和升華”[9]120-125。就本文來說,慈恩寺詩與玄奘大師的關(guān)系注定了其便是“絲路開拓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我們知道,大慈恩寺從它建成的那天開始,就與千古一人玄奘大師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這里既是他譯經(jīng)弘法的地方,也是他創(chuàng)立的法相唯識宗的祖庭所在地[6]3。玄奘的這種絲路開拓精神,太宗、高宗等都有總結(jié)和稱賞,如太宗《大唐三藏圣教序》贊揚玄奘法師“翹心凈土,往游西域。乘危遠邁,杖策孤征;積雪晨飛,途間失地;警沙夕起,空外迷天。萬里山川,撥煙霞而進影。百重寒暑,躡霜雨而前蹤。誠重勞輕,求深愿達,周游西宇,十有七年。窮歷道邦,詢求正教。雙林八水,味道餐風”[6]159,高宗《述三藏圣教序記》所謂“以中華之無質(zhì),尋印度之真文。遠涉恒河,終期滿字。頻登雪嶺,更獲半珠。問道往返,十有七載”[6]161云云,皆是。在研究路徑和方向上,李先生指出“從古今最基本的相關(guān)文獻資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入手,便不失為一個必要的研究方向”[9]120-125,這自然也是本文所遵循的一個基本原則。

猜你喜歡
大雁塔絲路文學
掀起大雁塔的“蓋頭”來
我們需要文學
大雁塔
大雁塔即景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絲路夢
絲路
夢絲路
唐文化符號在現(xiàn)代廣場景觀中的應(yīng)用——以西安大雁塔北廣場為例
絲路謠
大洼县| 怀集县| 广州市| 乌兰察布市| 黄平县| 高阳县| 巴彦淖尔市| 游戏| 梧州市| 呼图壁县| 深州市| 崇州市| 大城县| 枝江市| 伊宁县| 太原市| 平遥县| 长汀县| 琼结县| 兰坪| 和林格尔县| 新沂市| 卓资县| 黄大仙区| 阿合奇县| 宜黄县| 黑河市| 杭锦后旗| 兰州市| 西平县| 宁城县| 从江县| 昌图县| 凤冈县| 来安县| 镇康县| 黄浦区| 蒙山县| 云安县| 石门县| 灵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