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的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作為社會基本細胞的人,不僅要知識豐富、聰明能干,更要有健康的心態(tài),也要有一顆敞亮的心。何謂敞亮?那就是充滿自信、活潑樂觀;就是沉穩(wěn)、平和;就是將心比心。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態(tài),讓他們擁有一顆敞亮的心。
關鍵詞:敞亮;自信;活潑樂觀;沉穩(wěn)
一、 充滿自信、活潑樂觀的人,他的心一定是敞亮的
一個充滿自信的人,才能執(zhí)著地朝著預定的目標努力前進。即使在前進的道路上會遇到驚濤駭浪,他也會憑著堅定的信念、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奮勇拼搏。盡管這種拼搏有時會付出代價,甚至碰得頭破血流,他們也會為曾經的努力感到欣慰,他們的內心一定是敞亮的。相反,如果一個人自卑懦弱,他就會畏縮不前,事事覺得自己與人格格不入,處處往后退縮。這樣的人,即使給他機會,他也未必能抓住。我們肯定衷心地希望我們的下一代都是前者。讓孩子體驗努力的過程,體驗獲得自信心的過程,才是教師以及家長所應當努力的方向。
去羅馬的路有很多條,但是總有適合自己的一條。去羅馬的路雖然很遠,但是如果自信并且堅韌不拔,那么羅馬也就近在眼前了。充滿自信并且活潑的人他的內心一定是敞亮的,同樣也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向往的。為此,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不斷地鼓勵、激發(fā)前者努力奮斗,但更應該保護后者,逐步為他們樹立自信,最終讓他們強者更強,弱者也強起來。孩子在由弱變強的過程中,自然也會變得活潑、樂觀起來。
二、 做事沉穩(wěn)、待人平和的人,他的心一定是敞亮的
人只有在心平氣和的狀態(tài)下,才能正常地思維、正常地處理各種事物,才有利于提高辦事的效率,才有利于創(chuàng)造和諧、美好的氛圍。因此,對孩子來說,培養(yǎng)其沉穩(wěn)、平和的心態(tài)尤為重要。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如果一個孩子遇事沉穩(wěn),應對積極,可以有較好的準備,那么他在應對人生中接下來的艱難困苦的時候也會坦然面對,并且笑出自信和強大。同時將自己的鎮(zhèn)定自若傳遞給他人,鼓勵更多人像自己一樣面對困難。因此,一個做事沉穩(wěn)、待人平和的人,他的心一定是敞亮的。同時也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和表揚的地方。
人人生而平等,同樣都有追求上進的權利,都有改正錯誤的權利。在面對錯誤時,只有勇于承擔責任,勇于面對錯誤,才更有可能承擔好責任,同時糾正錯誤、解決問題。但是,大部分孩子犯錯誤后,由于緊張、害怕,總想為自己開脫,總愛把錯誤全部推給對方。難道僅僅憑這些就可以判斷出某一個孩子不夠沉穩(wěn),同時沒有責任心以及坦蕩的胸懷了嗎?這都是不夠的,還需要進行更多的觀察和了解。這雖然是一種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但如果不加以糾正,將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因為他只看到別人的不對,而不去想自己的不足,心理就會處在一種抱怨、不平的狀態(tài)。
這種狀態(tài)出現(xiàn)的次數(shù)越多,他的情緒就會越糟,長此以往,將會改變其性格,最終變得怨恨別人,不滿社會。而如果孩子從小犯錯誤后,就注意引導他認識自己的不足,教會他如何去處理各種事情,久而久之,他就會以平和的心態(tài)正確地面對一切,心地也會變得越來越寬敞。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人固然少有,但是如果教師可以耐心地教導每一個曾經犯過錯誤的孩子,以及曾經遇事不夠冷靜的孩子,相信可以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遇事更加沉穩(wěn),同時更有主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們會變得更加積極和陽光,會成為做事沉穩(wěn)、待人平和的人,同時他的內心會更加的敞亮和豁達。
三、 懂得將心比心的人,他的心一定是敞亮的
有一首歌的歌詞中唱到:“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唱得太好了!我們的祖輩辛勤耕耘,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美好的生活。營造“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樣的良好氛圍是我們廣大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同樣也是最應該教給孩子們的事情之一。為了讓未來更加美好、和諧,讓孩子們懂得將心比心,懂得只有時時處處為他人著想,自己的路才會越走越寬,心胸才會越來越寬廣的道理就顯得尤為重要。懂得將心比心的人才是最值得孩子們學習和向往的人,因為他會給別人送去光明和希望。這也可以讓他的內心敞亮起來,變得多姿多彩。
我曾經帶過的班上有一個小女孩,她的家境不是太好,但這個孩子心地善良,對同學的事比對自己的事還要上心,哪怕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同學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那次,她生日的那天早上,大家不約而同地早早來到了學校。當那位同學走進教室時,各種“禮物”一齊涌向了她,有精美的物品,有熱情的握手,有親密的擁抱……教室里氣氛熱烈,但一點也不紛亂。之后是齊聲歡呼:“祝你生日快樂,今后我們也會像你一樣做的!”大家說到了,也做到了。就這樣我們班養(yǎng)成了集體慶祝生日的好習慣,大家會不約而同地祝福幸運的小壽星,為他帶來希望和光明。將心比心,她也會向他人送出最誠摯的祝福。生日過出了不一樣的感覺,同時生活也變成了不一樣的生活,既有美好又有溫馨,更有感動。
好的方面是這樣,不好的方面也是一樣。有的同學經常欺負弱小的同學,卻常常以“我是跟他玩的”或“我不是故意的”為借口。正是由于這些孩子不懂得將心比心,不懂得體貼他人、關愛他人、呵護他人,才會出現(xiàn)過分玩笑的現(xiàn)象。作為教師,我對此感到痛心疾首,我本來應當發(fā)揮更加積極的作用,提供更多的引導和幫助,讓這些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因此,開始考慮采取更多的方式來做出改變和應對。當這種事情屢屢發(fā)生后,就可以抓住一次,讓弱小的同學以同樣的方式回敬他,讓他感同身受。將心比心,相信他從此以后肯定不會再這樣了。首先讓這些學生被動地理解他人的處境,理解自己過度的惡作劇所帶來的后果。從而讓這些學生可以做到轉變自己的態(tài)度,糾正自己的不良行為。
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我堅信教育的力量是無窮的,親身的感受更是刻骨銘心。當孩子們明白了將心比心的道理后,相處得會更加融洽、和諧。
四、 要想讓孩子有一顆敞亮的心,需要正確的引領孩子
要想讓孩子有一顆敞亮的心,家長就必須以更加合理的態(tài)度去引領孩子。盲目地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質量是不可取的,應當向孩子們講解家庭生活質量提高的原因以及過程,讓孩子們樹立正確的奮斗經驗和努力方向才會提高他們的相關意識。過度地為孩子營造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可能并不會取得積極的教育成果,反而是會讓一些問題變得更加復雜,同時孩子也會失去明辨是非以及善惡美丑的基本能力和素養(yǎng),使得內心頓時渾濁起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家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的條件也越來越優(yōu)越。在家里就是他們說了算,什么好東西由他挑,都歸他,結果,有的孩子就把學校也當成了“家”,看到別的同學的東西好,就據(jù)為己有。遇到這種情況,作為老師,千萬不能上綱上線,應該想方設法讓他把已經沒做對的事主動糾正過來。正確地引領孩子,才能把他們領上正確的道路,讓他們的內心變得敞亮起來。
一次,班上一位同學新買的一支特別精致的鋼筆,下課時放到位兜里,一上課就不見了。當他氣憤地告訴我他的鋼筆被人偷了的事后,我看了看全班同學,說:“肯定沒人偷,一定是哪位同學太喜歡了,欣賞完還沒來得及放回去呢。老師相信,你的鋼筆明天早晨一定會出現(xiàn)在原來的地方?!惫?,第二天早晨,鋼筆回來了。我趁熱打鐵,告訴大家,錯了一定要及時改,不是自己的東西,再好也不能要,人要活得有志氣,活得光明磊落。否則,就會釀成大禍。從那以后,同學的東西不見后,要么當時就能找到,要么后來就自然出來了。采取了正確的方法,本著正確的態(tài)度來引領孩子可以讓他們的內心變得更加敞亮,同時對于外部世界可以有更加直觀,并且科學地判斷,這是進行自信教育的核心要求,也是每個教師都應當采取的策略。
五、 大人的心敞亮了,孩子的心才會更敞亮
作為大人的我們,心地應該更敞亮。在面對生活中的任何艱難困苦作為大人都應當勇敢地面對,同時本著平和的態(tài)度積極應對,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冷靜地看待一些外部事物,才更有可能解決問題,尋找問題的本質。只有這樣才能給孩子們帶好頭,同時樹立正確的形象,幫助他們正確地看待問題以及困難。就拿“談戀愛”來說,有好多大人看見孩子跟異性在一起,就非常驚慌,擔心他們“談上了”。其實這時候,大人們要做的是,要表現(xiàn)得若無其事,要機敏地把話題引開,因為人人都有朋友,有異性朋友也正常啊。再說了,即使是“好上了”,又怎么了?那也是正?,F(xiàn)象。好孩子大人都喜歡,更別說小孩子了。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必然會面臨和異性打交道的問題。作為家長內心應當對此有所考慮,同時心中應當更加敞亮,施加合理的引導,并且本著循循善誘的態(tài)度向孩子們滲透更多異性交往的理念。
曾經,我遇到了一個特別優(yōu)秀的孩子,我也曾經向他“告白”,同時帶領全班同學們一起向他“告白”。事情是這樣的:一天,上課鈴剛響,一位小孩臉漲得通紅,跑到講桌前,上氣不接下氣地大聲告訴我:“老師,有人說×××喜歡我?!贝蠹乙宦?,哄堂大笑。我當時一愣,隨即示意同學們安靜,然后我說:“像你這樣可愛的孩子,誰不喜歡呢?老師就特別喜歡你,難道你不愿意別人喜歡你嗎?”他剛要說什么,我立即截住他,問同學們:“誰不愿意讓別人喜歡,請舉手。”結果沒一個人舉手。那位同學看了,高高興興回座位了。從這件事后,再也沒人說誰喜歡誰了。
回過頭來看待當時的那個場景:如果那天,老師不是轉移話題,而是把這件事當作大事加以處理,或者大講所謂的道理,結果肯定適得其反,更糟,更加激起學生對這種事的好奇心。作為普通的教師,我的內心是敞亮的,因此我選擇坦坦蕩蕩地和孩子們交流一些話題,幫助他們打消疑慮,同時引領了他們進行正確的思考,正確地看待問題以及生活中的一切現(xiàn)象。在傳播正能量的過程中,逐漸地有了更多的感受,也越來越喜歡這些活潑可愛的孩子們。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有人曾形象地把孩子比作一張白紙,任你在上面去涂畫。這個比喻,既形象地刻畫出孩子的天真、純潔和可塑造性強,又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教育者的責任之重大,使命之神圣,就在于不僅要教給孩子知識,做人的道理,更應該讓孩子擁有健康的心態(tài),擁有一顆敞亮的心。相信只要我們循循善誘、持之以恒地去教育、引導,孩子們一定會身心健康地成長。
作者簡介:
陳佩蓮,甘肅省嘉峪關市,甘肅省嘉峪關市迎賓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