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如 周怡彤 黃熙
[摘 要] 探討皮膚鏡技術結合PBL教學法在卓越班皮膚性病學教學應用中的意義。以本校2015級卓越班40人為實驗組,采用皮膚鏡技術結合PBL教學法;隨機選取2015級臨床醫(yī)本班40人為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選擇皮膚腫瘤章節(jié),兩組為同一教師授課及帶教,教學結束后進行對比性研究。教學結束時,實驗組與對照組考核成績相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問卷調查中,實驗組學生認為學習中加入皮膚鏡相關內容可直觀形象地觀察皮損,有利于鑒別其他疾病的相似皮損,提高臨床分析能力。皮膚鏡技術結合PBL教學法有助于提高卓越醫(yī)師班學生的考核成績,對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有促進作用。
[關鍵詞] 皮膚鏡;PBL教學法;卓越醫(yī)師班;皮膚腫瘤
[中圖分類號] R7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1)04-0030-04? ? [收稿日期] 2020-04-15
皮膚性病學是一門直觀性非常強的形態(tài)學科學,如何在短時間內讓學生初步掌握對皮損的正確認知及恰當?shù)拿枋?,一直是皮膚性病學教學的難點與重點,也是各種教學方法改革的焦點[1,2]。學生普遍反映皮膚腫瘤章節(jié)學習困難,這類疾病常以結節(jié)、潰瘍等相似而易混淆的皮損為臨床表現(xiàn),而皮膚鏡是近年來開始在皮膚科臨床應用的一種無創(chuàng)顯微圖像分析技術,操作簡便,適應證廣[3-5],通過皮膚鏡可以使這些腫瘤表面的細微結構得到放大,讓初學者迅速掌握腫瘤特征。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2015級卓越班40人為實驗組,隨機選取2015級臨床醫(yī)本班40人為對照組。
(二)研究方法
1.教材。兩組均采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的“十三五”規(guī)劃教材《皮膚性病學》(第9版)。
2.教學實施。以皮膚腫瘤中要求掌握的色素痣、脂溢性角化、基底細胞癌和惡性黑素瘤的臨床教學為例,實驗組采用皮膚鏡技術結合PBL教學模式,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1)問題設計:①教師授課前一周將典型臨床病例的臨床表現(xiàn)、皮膚鏡特征以及患者基本情況等制成教學案例發(fā)送給學生預習;②教師圍繞教學目的設計問題,如如何根據(jù)皮膚鏡特征對皮損表現(xiàn)相似的色素痣和脂溢性角化進行鑒別、如何通過皮膚鏡特征鑒別色素痣與黑素瘤等。
(2)理論課討論:①學生每10人一組,每組由組長安排,組內同學分工,根據(jù)教師提供的病例,共同協(xié)作查找資料,分析討論所設計的問題;②任課教師巡視參與小組討論,引導小組成員深入探討并鼓勵學生積極提出新問題;③小組之間相互交流、匯報結果,同時教師適時啟發(fā)和引導發(fā)言,進一步拓展提問的廣度和深度,并引出相關臨床知識。
(3)臨床見習:對門診患者進行具體臨床查體及皮膚鏡實操,進一步理論結合實際加深學生對臨床問題及其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最后由帶教教師總結各小組理論掌握程度及技術操作的表現(xiàn),重點圍繞學生疑惑的問題或有爭議的觀點進行分析答疑,并適當介紹相關問題的熱點研究或新進展。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以教師講授為主。兩組為同一教師帶教,兩組學生在年齡、性別上無顯著差異。
3.教學效果評估。通過問卷和考核結合的形式評價兩組學生的學習效果。理論考試為閉卷筆試,考試題目為需要記憶的客觀題(80分)和臨床典型病例分析題(20分)。該章節(jié)教學結束后對兩組學生開展不記名問卷調查,了解實驗組學生對皮膚鏡技術結合PBL模式和帶教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以及學生對自身多項能力在教學前后自我評估的情況。問卷由調查者自行設計,對兩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Fisher確切概率法),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二、研究結果
實驗組和對照組在進行教學前的考核成績無明顯差異,但教學結束后考核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向實驗組學生發(fā)放對皮膚鏡教學的調查問卷共40份,收回40份,全部為有效問卷。所有實驗組學生認為,在皮膚腫瘤學習中加入皮膚鏡相關內容能更直觀形象地觀察皮損,有利于鑒別其他疾病的相似皮損,并且絕大部分學生都能掌握皮膚鏡操作,課堂氣氛更活躍,希望在其他章節(jié)中增加皮膚鏡教學內容,詳見表2。
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對PBL結合皮膚鏡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的評價,評估教學效果。兩組共發(fā)放8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80份,有問卷率100%。實驗組學生認為,PBL結合皮膚鏡教學時對提高學習興趣、學習效率和訓練臨床思維能力等方面有所幫助,但因學習皮膚鏡基本概念及操作用時較多,學習壓力有所增加。與對照組學生相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3。
三、討論
傳統(tǒng)的皮膚性病學教學是以教師為主體講述理論,當學生接觸到病例時,都是按照從臨床表現(xiàn)到診斷、治療的慣性思維逐條講解,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屬于“灌輸式”“填鴨式”學習,缺乏主動的臨床思維能力訓練。例如在見習中見到銀屑病,教師直接把病因、皮損特點及診斷治療講授給學生,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講,只要求把內容記住即可。而卓越醫(yī)師班的培養(yǎng)要求是要培養(yǎng)出具有較強的創(chuàng)新能力、獨立判斷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臨床問題處理能力的醫(yī)學人才[6,7],因此在教學工作中,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教學工作向高質量、高效率的方向發(fā)展顯得尤為重要。問題導向式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以問題導向為中心,通過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來進行學習的教學方法。該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從病例出發(fā)引出一系列問題,再由教師引導利用各種工具尋找答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獨立的臨床思維[8,9]。但是皮膚病的診斷有著與其他學科不同的特殊性,皮膚損害常作為診斷第一要素,而皮損的形態(tài)千變萬化,需要在大量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才能逐步形成理性認識;另一方面,皮膚性病教學又普遍存在課時數(shù)不足的問題,需要更好的輔助工具幫助學生更快地理解皮損,解決PBL在形態(tài)學教學中的不足,因此,加入皮膚鏡學習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皮膚鏡是通過放大和消除光線反射的原理,從而能觀察表皮及表皮下層次的微細結構如色素、血管等肉眼不易看清的形態(tài)學特征,輔助皮膚疾病的診斷。
本研究對卓越醫(yī)師班的學生進行了皮膚鏡結合PBL教學法的教學嘗試。教學前兩組學生對相關章節(jié)的了解程度相當(P>0.05),但在教學結束之后,實施皮膚鏡結合PBL教學法的學生在對皮膚腫瘤的知識點掌握上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以往在皮膚腫瘤章節(jié)的教學中,學生普遍反映對相似的結節(jié)、潰瘍難以分辨,但結合皮膚鏡的放大觀察使這一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通過對腫瘤細微結構的放大,學生的直觀印象加深,掌握診斷與鑒別診斷的滿意度非常高。此外,從我們的研究數(shù)據(jù)還可以看出,對于PBL教學法結合皮膚鏡的模式,相比傳統(tǒng)教學法而言,學生對自我能力提升及課程的評價都是比較高的,大部分學生認為能更好地調動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臨床思維能力,提高對臨床問題的綜合分析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惠勇,楊文林,熊峰,等.以皮損為主線,結合CBL教學法提高皮膚性病學見習教學質量[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9,37(23):81-82.
[2]楊瑩,陳曉紅,張延,等.如何提高皮膚科臨床實習生教學質量的探索[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9,11(6):35-37.
[3]張心瑜,孫秋寧.皮膚鏡臨床應用進展[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7,50(7):534-537.
[4]鄒先彪,劉華緒,盧漫,等.皮膚影像學的臨床應用[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7,50(7):467-471.
[5]郭海霞,王瑩.皮膚鏡在皮膚科的應用進展[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6,15(2):125-127.
[6]王文淼,譚文彬.臨床醫(yī)學卓越醫(yī)師培養(yǎng)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19,33(6):686-688.
[7]王曉燕.實施卓越醫(yī)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的思考[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4,28(12):12-13.
[8]孫樂棟,唐妮娜,閆璐,等.PBL在臨床醫(yī)學本科階段皮膚性病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醫(y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7,16(6):588-591.
[9]羅娜,吳毅,楊希川,等.PBL教學模式在皮膚性病學教學中的探索與應用[J].重慶醫(yī)學,2016,45(7):99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