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農(nóng)村初中學生來說,作文寫作存在諸多問題,文章從指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寫人狀物抓特征、語句要生動形象、注重多讀多練等四個方面探討了農(nóng)村中學生的記敘文寫作方法。
關(guān)鍵詞:觀察生活;抓住特征;錘煉語句;多讀多練;注重批改
在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多數(shù)高素質(zhì)學生外讀的情況下,農(nóng)村初中的教學質(zhì)量與縣城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其中最明顯的一點就是作文水平存在很大的差異。
首先,對于農(nóng)村初中生來說,生活中所接觸到的新鮮事物很少,獲得新信息的條件和途徑有限,同時又缺少社交的機會,眼界狹窄,知識容量也相應(yīng)地變小,故寫作時素材匱乏。其次,農(nóng)村初中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差,部分學生沒有把口頭語言、方言轉(zhuǎn)換成書面語言或文學語言的意識,把自己方言的表達習慣帶到了漢語中進行運用,寫出來的作文往往辭不達意。多數(shù)學生還未能領(lǐng)略到寫作的真實趣味,再加上自身閱讀量不足,故而寫作基礎(chǔ)較差。再次,學生在作文中運用的題材往往失真平淡,不能調(diào)動并運用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他們對現(xiàn)實生活缺乏仔細的觀察,缺少內(nèi)心的感悟。這樣一來,寫作就成了無源之水,在每次作文時往往望本興嘆,無從下筆。就算七拼八湊寫出來的作文,表現(xiàn)的生活通?;蛉狈θの丁⒒蛴惺д鎸?、或陳舊腐爛,往往沒有自身的獨特體驗,沒有自己的情感滲透,描述的細節(jié)偏少,文章是干巴巴的。因此,提高農(nóng)村初中生的閱讀量,拓寬他們的眼界、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教給其一定的寫作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作文教學直接關(guān)系到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那么,怎樣才能提高農(nóng)村初中生的記敘文寫作水平呢?淺談以下幾點。
一、 學會觀察
眾所周知,寫作不能脫離實際生活,中學生寫作文,更是如此。按理說,中學生的生活應(yīng)該是多姿多彩的,寫作素材應(yīng)該是多種多樣的,可是有不少學生,一提起寫作文就有抵觸情緒,總覺得無從下筆。這是為什么呢?歸根結(jié)底還是因為平時不注意留心觀察周圍生活,總覺得生活單調(diào)蒼白,故寫作時冥思苦想,七拼八湊,也寫不出個所以然來,只好去胡編亂造了。而這樣的作文是脫離實際生活的,自然沒有引人入勝的力量??梢姡^察生活是寫作的前提,只有全方位地觀察生活,才能從中獲得寫作素材。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周圍生活,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而且能夠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寫作文時自然就信手拈來。
七年級學生相較于八九年級學生而言,好奇心更強,對一切充滿激情,樂于參加老師組織的各種活動。尤其是他們剛進入新學校的時候,想盡快了解學校的環(huán)境、設(shè)施、校史等,特別是很想了解新老師和新同學。因此,語文老師在第一周就可以布置這樣一道作文題目:《我的新老師》,讓他們自選一位老師作為觀察對象,兩周之后完成作文。老師應(yīng)該告知學生觀察的具體內(nèi)容,如觀察所寫老師的年齡、身高、體型、臉型、膚色、發(fā)型、衣著打扮以及老師上課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以及待人接物等日常行為。另外,對學生的觀察也要提出一定的要求,如要抓住人物與眾不同的特征。因為人物的外貌、性格、神態(tài)等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觀察對象的特殊之處,才能寫出富有個性的人物。
農(nóng)村初中生也應(yīng)該從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留意觀察周圍的一切事物,從身邊的人和事著手寫作,寫出自身的情感、內(nèi)心的感悟、人間的真情。
二、 寫人狀物抓特征
寫人類記敘文必須抓住人物的某個特征進行描寫,不然就成了“千人一面”。就像有的學生寫《我的爸爸》,都是“高高的個子,大大的眼睛,挺拔的身材”等。在中國,像這樣的爸爸恐怕不計其數(shù)。其實,寫人就應(yīng)該抓住你一眼看到的那個最明顯的特征來寫。比如說你在人群中一眼就看到了一個自來卷的男人、一個彎腰駝背的男人、一個像某個明星的男人,這就是你抓住了他的特征。怎樣才能抓住人物明顯的特征呢?歸根結(jié)底,還是離不開觀察??梢枣i定一個目標,觀察他說了什么,怎么說的,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和哪些人接觸,都干了什么,等等。只有通過仔細的觀察,認真的思考,寫出來的人物才能活靈活現(xiàn),才能突出人物的個性化特征。
同樣,狀物類文章也要抓住其特點進行描寫,還要根據(jù)某個特點進行相關(guān)的聯(lián)想或感悟,不然就成了說明文。比如要寫一棵樹,就要對樹進行有順序的觀察,然后再寫其特點及你對它的思考,由生理特征必須過渡到精神內(nèi)涵,這才是寫作文??梢韵扔^察樹的外表,發(fā)現(xiàn)它是粗糙的,但是扒了樹皮之后,看到的卻是光滑多汁的。這就告訴人們看人不能只看外表,也許在丑陋的外表下面有一顆美好的心靈。接著觀察樹葉,常言道“大樹底下好乘涼”,那是因為大樹枝繁葉茂。同理,如果你想吸引別人的目光,想贏得他人的尊重,就必須努力讓自己變得足夠優(yōu)秀,自然就會有人主動靠近你,可謂“你若盛開,蝴蝶自來”。再觀察樹干,樹的品種不同,枝干也就千姿百態(tài)。如徐志摩筆下的“河畔的金柳,像夕陽中的新娘”,就很好地抓住了新娘和柳枝的共性:婀娜多姿,富有曲線美。而白楊樹自然就可比喻為新郎或“最可愛的人”,《白楊禮贊》中就將路邊的白楊比喻為士兵,就很生動形象。最后,來看扎進土里的樹根,樹越大,根就扎得越深,狂風暴雨也吹不倒。這就像是學習,最根本的基礎(chǔ)知識掌握之后,所有的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可謂“萬變不離其宗”。另外,樹要扎根還得選對位置,水泥地上就扎不了根。這就好比人要選對領(lǐng)域,選對專業(yè),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特長。還有,一棵樹再強大,也強不過百里森林,所以,還可以從團結(jié)的角度來寫樹。這樣觀察,這樣思考,還害怕作文寫不出來嗎?
三、 語句要生動形象
要想文章的語言生動形象,就要懂得運用修辭手法,尤其是比喻。但是不要反復運用那些陳舊的比喻,如臉像蘋果、腿像灌了鉛、柳葉眉、櫻桃嘴之類的,這樣寫毫無新意。其實,人們可以向許多文學大家來學習比喻。比如形容腿比較沉重,莎士比亞說“我的腿就像結(jié)滿了果實的樹枝往下墜”,這就讓人想到了果實累累的沉重感,多么形象。還有他寫臉時,這樣寫道:“小姑娘看到自己心愛的人的時候,她的臉就像微風當中的火炭”,多么貼切,讀了之后你就會想象得出小姑娘的膚色和害羞的情態(tài)。還有朱自清的《春》,將春天比作“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青年”,就很形象、有規(guī)律地寫出了春天萬物的生長過程。偉大的文學家魯迅也擅長運用比喻,他筆下的楊二嫂圓規(guī)似的腿,柳媽笑起來臉蹙縮得像核桃一樣。這就讓筆者想到了同事開的一個玩笑,他說筆者笑起來像裂開的石榴,也很形象,很貼切??梢?,留意身邊的人和事,生活中的語言也時時有比喻。假如一節(jié)課上得很無聊,讓你想睡覺,你會不會覺得講臺上老師講的內(nèi)容像一首催眠曲?這就是比喻。比喻不僅會讓你的文章生動形象,還會給你的寫作帶來許多啟發(fā),讓那些難寫的文章變成特別熟悉的生活當中的情景。
描寫人物,可以通過人物的肖像描寫,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突出人物的精神氣質(zhì),使筆下的人物成為獨特的“這一個”,而不是千人一面。例如,茨威格的《列夫·托爾斯泰》中對托爾斯泰的肖像描寫:“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臉龐,植被多于空地,濃密的胡髭使人難以看清他的內(nèi)心世界……一綹綹灰白的鬈發(fā)像泡沫一樣堆在額頭上。”
這幾句話就抓住了托爾斯泰面部多毛、須發(fā)濃密的特征,給人留下鮮明的印象,作者為人們展現(xiàn)了托爾斯泰獨特的外貌。再如文中對托爾斯泰眼睛的描寫,作者就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形容它“像槍彈穿透了偽裝的甲胄,它像金剛刀切開了玻璃……”這種擴大、夸張的描寫,把托爾斯泰目光的敏銳、犀利表現(xiàn)得極為生動形象,而且能引起讀者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
由此可見,巧用修辭手法可以讓語句變得更加生動形象,還可以更好地豐富人物的形象。
四、 多讀多練、注重批改
利用閱讀課、自習課安排多種形式的閱讀、朗讀活動,或暢談讀書體會的活動,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提升其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可以從農(nóng)村學生熟悉的事物著手,訓練學生的觀察、思考和組織語言的能力。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國內(nèi)外時政新聞和教育動態(tài),讓學生了解到新鮮事物,拓寬其寫作視野。另外,通過舉辦演講比賽、經(jīng)典誦讀、詩詞朗誦、語文知識競賽等活動,讓學生真正參與語文教學活動,鍛煉他們的語文綜合能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讓他們對語文學科,甚至對作文產(chǎn)生濃厚興趣。
讓學生敞開心扉,自由寫作;采用激勵措施,激發(fā)寫作興趣。教師應(yīng)先解除強加給學生的命題,讓他們放開手腳去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寫自己熟悉的事情。鼓勵學生崇尚真實,敞開心扉,吐露真情。筆者是班主任,也是語文老師,筆者就利用周記訓練大家的寫作能力。對于周記,筆者不限制內(nèi)容和體裁,也不規(guī)定字數(shù),讓學生自己命題,把每天感受最深,最想傾訴的東西寫下來。這種自由式的作文不用學生再絞盡腦汁地去編造內(nèi)容,而且是寫真話、抒真情,學生都覺得很痛快,有一種傾訴后的快感。而且在他們的筆下,四季變化皆可入景,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寫作成了一種愉快的活動,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寫作的興趣。
利用批改作文,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教師批改作文應(yīng)該多鼓勵、少批評、給建議。對于農(nóng)村初中生來說,本身寫作基礎(chǔ)較差,寫作水平不高,因而在寫作過程中會出現(xiàn)寫作信心不足的情況。所以老師在批改作文時要具體化、明確化、透徹化,評語不能空洞無物、似是而非、模棱兩可。還應(yīng)該有選擇地、分類地進行批改,對于寫作基礎(chǔ)較好的學生,應(yīng)該注重其寫作技法的培養(yǎng),訓練他們的謀篇布局、感情的升華等。對于那些寫作基礎(chǔ)較弱的學生,更應(yīng)該注重語句的運用情況。老師在批改作文時。不僅要在字詞句上指出學生的運用情況,更應(yīng)在習作的布局謀篇、內(nèi)容選材,詳略層次上旁注、修改。使學生從總體上把握,得到實在的提高。讓學生看到自己進步,提高寫作興趣。
學生還可以互相批改作文,進而調(diào)動自身的寫作興趣。作文的批改對于語文老師而言,通常是一個老大難問題。葉圣陶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講述:“教師都改過不計其數(shù)的作文本,他們得到的體會跟我相同,都認為改作文是種徒勞無功的工作。”筆者記得有位文人也說過:“我的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所以,對于學生的作文,讓他們互相批改其實有許多好處。在互相批改中學生會了解到一篇好作文的標準,批改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問題、改正錯誤、揚長避短。因為是同學自己的作文,學生讀起來也會倍感親切、更感興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愛上寫作文。
五、 總結(jié)
總之,在初中記敘文的寫作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探索,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善于思考、多讀多練、勤于動筆,并從中感受到寫作的樂趣,能寫、會寫、樂寫記敘文。
作者簡介:許琴琴,甘肅省平?jīng)鍪?,甘肅省平?jīng)鍪嗅轻紖^(qū)草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