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毓穎
摘 要:世界市場理論在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研究體系中居重要地位,在國際與國內發(fā)展新形勢下,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的意義與價值逐漸凸顯。結合時代要求對該理論展開進一步的分析與探討是解決當前問題的關鍵。對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的研究首先應從該理論本身出發(fā),以全面把握其理論內涵,并進一步探討該理論在當前背景下所具有的時代內涵。這既為我國社會主義實踐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支撐,又賦予了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以新的時代意蘊。
關鍵詞:馬克思;世界市場;形成動因;時代意蘊
世界市場形成于新航路開辟之際,發(fā)展于資本主義崛起時期。它既是資本主義發(fā)展進程中的基礎性因素,也是資本主義不斷擴張的外在表現(xiàn),因此對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擴張的探討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理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有關世界市場的論述分散于他不同時期的著作中,盡管沒有通過專著進行系統(tǒng)闡述,但馬克思對于世界市場的相關論述包含豐富的內容,值得深入研究。
一、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的雙重語境
在不同時期以及不同語境中,馬克思所論述的世界市場內涵存在差異。針對不同語境,可將其區(qū)分為兩種概念,一是作為流通過程要素的“世界市場”,二是作為政治經濟研究中總體概念的“世界市場”。前者多出現(xiàn)于馬克思早期文獻中,而后者作為發(fā)展較為成熟的概念,主要代表是“六冊計劃”最終冊——“世界市場”冊的內容。
(一)作為流通要素的“世界市場”
在馬克思早期著作中,“世界市場”多作為商品流通過程的要素而出現(xiàn)。就商品流通來說,它不同于直接的物物交換。由于貨幣的媒介作用,時間與空間因素被引入商品交換過程中,商品流通允許交換過程中時間的延伸與空間的拓展,當空間拓展到一定程度便產生了世界市場。馬克思曾對其有所說明,“使東方產品更出名的十字軍征討,大大增加了西歐對東方產品的需求。凡是這些產品匯集以便進行交換的地方,都變成了世界市場的城市?!盵1]382其中,“市場”是指商品流通與交換的場所,“世界”在這里僅作為一個范圍的界定。可見,這時的世界市場還未與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直接關聯(lián),而是僅作為滿足不同國家與地區(qū)消費需要而形成的一種商品交換的場所。這一“世界市場”形成的重要動因是人的需要,它要比資本主義的產生時間更早。而馬克思所著重考察的是資本主義條件下所形成的世界市場,因此狹義的“世界市場”并不作為理論探討的重點。
(二)作為總體概念的“世界市場”
隨著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研究的深入,“世界市場”也隨之被注入了更豐富的內涵。馬克思將世界市場與資本主義發(fā)展相聯(lián)系,世界市場的形成過程就是資本主義在世界范圍內逐步擴張的過程,“世界市場”作為資本主義發(fā)展到較高階段的一種標志而出現(xiàn)。因此,廣義層面的“世界市場”是馬克思基于世界歷史與唯物史觀立場所闡發(fā)的一個綜合概念。
作為總體概念的“世界市場”在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理論研究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馬克思提道:“我考察資產階級經濟制度是按照以下的順序:資本、土地所有制、雇傭勞動;國家、對外貿易、世界市場?!盵2]411“六冊計劃”中“世界市場”作為最終冊,是該結構中最復雜、最具體的范疇。馬克思不僅對世界市場本身進行分析,更重要的是將其作為一種總體框架,在此之中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進行考察。馬克思的“六冊計劃”最終未能實現(xiàn),但他在理論研究過程中并沒有放棄該計劃,之后的著作以及筆記中仍能看到馬克思對該問題的關注與思考,如《資本論》及其相關手稿、《倫敦筆記》等,為進一步探討作為總體概念的“世界市場”提供了重要借鑒。
二、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的具體內容
作為總體概念的“世界市場”包含著豐富的理論內容。世界市場是歷史的產物,馬克思從世界歷史的角度出發(fā),闡述了世界市場的形成過程,并在此基礎上總結出推動世界市場形成的多重因素。
(一)世界市場形成的多重動因
1.以大工業(yè)發(fā)展為基礎動因。大工業(yè)發(fā)展是現(xiàn)代世界市場產生的基礎動因。首先,大工業(yè)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社會生產力,是世界市場形成的動力基礎。世界市場的形成與資本主義生產力發(fā)展進程相一致,在生產力得到最初發(fā)展的階段——新航路開辟時期,“當時市場已經可能擴大為而且日益擴大為世界市場”[3]411。隨著機器大生產代替了工場手工業(yè),資本主義為進一步發(fā)展而“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須到處落戶,到處開放,到處建立聯(lián)系?!盵3]190由此形成了現(xiàn)代意義上的世界市場。其次,大工業(yè)所開創(chuàng)的世界歷史,打破了各國之間的壁壘,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形成。大工業(yè)“把世界各國人民互相聯(lián)系起來,把所有地方性的小市場聯(lián)合成為一個世界市場”[3]234,部分國家閉關自守的狀態(tài)被打破,各民族間的相互依賴性大大增強。人們必須通過與他國建立聯(lián)系才能滿足消費需要,其生產和消費都帶有世界性,所有國家都被卷入了世界市場。
2.以資本擴張本性為根本動因。資本的擴張本性是世界市場形成的根本動因?,F(xiàn)代意義上的世界市場不僅僅是生產力發(fā)展的作用結果,它形成于資本主義占統(tǒng)治地位時期,必然與資本主義的特殊性質有密切聯(lián)系。資本主義最大的特點在于它對剩余價值的無限度追求,當本國生產能力與消費能力達到極限值時,它就會在世界范圍內尋求新的剩余價值。資產階級通過采取一系列擴張性手段,打破地域限制,以實現(xiàn)其剩余價值的積累,即他們要“奪得整個地球作為它的市場”。世界市場形成與資本擴張性突顯的歷史過程相一致。資本主義在最初發(fā)展階段還沒有表現(xiàn)出較為明顯的擴張性,此時現(xiàn)代意義上的世界市場也沒有正式形成,二者之間尚未產生密切聯(lián)系。但資產階級對剩余價值的追求必然決定其擴張性,因此,“資本越發(fā)展,從而資本借以流通的市場,構成資本流通空間道路的市場越擴大,資本同時也就越是力求在空間上更加擴大市場,力求用時間去更多地消滅空間?!盵4]538
世界市場形成是多方面作用的結果,馬克思對世界市場形成動因的分析除上述因素外,還包括以下幾點:首先,生產需要對世界市場形成產生作用,馬克思認為,“世界貿易幾乎完全不是由個人消費的需要所決定,而是由生產的需要所決定。”[5]87其次,國際分工的出現(xiàn)也進一步催生了世界市場。馬克思在批判蒲魯東時曾講道:“他談分工時,竟完全沒有感到必須談世界市場”[6]480,國際分工與世界市場二者密切相關,國際分工細化使人們的消費需求必須通過世界市場才能得到滿足。因此,分工的產生有效促進了世界市場的形成。
(二)世界市場擴張的雙重作用
1.資本主義國家持續(xù)發(fā)展與基本矛盾深化。資本主義所建立的世界市場必然對其發(fā)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這一作用首先表現(xiàn)在世界市場促進資本主義向更高層次發(fā)展,為資產階級帶來更多的經濟利益。世界市場的拓展為資本主義提供了新的生產資料、廉價勞動力以及更大的消費市場,正如馬克思所說:“由于世界市場的擴大,對商品的需求增加了”[7]409。同時世界市場的迅速發(fā)展又吸納了剩余人口,挖掘出更多的勞動力,增加了可變資本的數(shù)量。其次,世界市場的擴張從客觀上促進了資產階級統(tǒng)治地位的提升。資本主義發(fā)展到新階段總伴隨著政治上的進展,“世界市場上的競爭驅使它這樣做。為了有可能自由地、充分地發(fā)展,它就要取得政治上的統(tǒng)治地位,需要使一切其他的利益服從自己的利益?!盵5]65于是,資產階級通過提升其統(tǒng)治地位以維護既得利益,并不斷擴大其在世界市場中的競爭優(yōu)勢。
世界市場的持續(xù)擴張對資產階級來說還存在一定的消極作用。隨著世界市場的不斷發(fā)展,它將不再單純受資產階級控制,反之它將成為資本主義繼續(xù)發(fā)展的阻礙。世界市場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的危機,但同時它也掩蓋了更大的危機。馬克思認為,通過世界市場來緩解危機,“不過是資產階級準備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機的一種辦法,不過是防止危機的手段越來越少的辦法?!盵3]406這意味著資產階級在世界市場發(fā)展到一定階段時所面臨的將是更全面、更深層的特大危機,資產階級再無法尋求該危機的解決途徑,其最終結果將是走向自我毀滅。
2.社會主義國家苦難加重與發(fā)展契機凸顯。資本主義在世界范圍擴張過程中,將所有國家都納入到了世界市場體系,這對于社會主義國家或較落后的發(fā)展中國家來說,同樣有兩方面影響。
在世界市場發(fā)展初期,落后國家作為資產階級的剝削對象遭受了極大的苦難。資產階級開拓世界市場的直接目的就是尋求廉價原料、勞動力以及更大的消費市場,較為落后的國家就成為其主要掠奪對象。馬克思在《不列顛在印度的統(tǒng)治》中講道:“英國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織品擠出了歐洲市場,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輸入棉紗,最后就是使英國棉織品泛濫于這個棉織品的故鄉(xiāng)?!盵3]852但是,這并不是世界市場擴張給落后國家?guī)淼淖顗慕Y果。馬克思曾講道:“不列顛人給印度斯坦帶來的災難,與印度斯坦過去所遭受的一切災難比較起來……在程度上要深重得多?!盵3]849落后國家所遭受的不僅是原料與勞動力的流失以及市場的縮小,國家的政治穩(wěn)定與社會安定同樣受到影響。因為資產階級在對某國進行商品輸入過程中如果受阻,他們“極易于把自己的失望歸咎于野蠻政府所設置的人為障礙的作梗,因此可以用強力清除這些障礙?!盵3]843這表明,資本主義國家在奪取他國市場的過程中所采取的手段多是強硬而殘酷的,必然使得一部分人受到深重的苦難。
但同時世界市場的擴張對落后的發(fā)展中國家,尤其是對社會主義國家來說,是其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契機。首先,資本主義國家雖然是出于“卑鄙的利益”迫使落后國家打開國門,但在這一沖擊下落后國家所產生的社會革命具有歷史性作用,它引發(fā)了傳統(tǒng)封建制度的崩潰,為落后國家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使其邁出了建立新制度的第一步。其次,世界市場的擴張為落后國家的經濟發(fā)展提供了契機。馬克思在晚年探討俄國發(fā)展道路問題時提出,在歷史發(fā)展成為世界歷史,市場擴展為世界市場的背景下,較為落后的國家可以通過對較為先進國家科學技術的學習與模仿,利用后發(fā)優(yōu)勢,在較短時間內創(chuàng)造出發(fā)達國家經歷幾個世紀才創(chuàng)造出的成果。因此,世界市場的形成為社會主義國家提供了邁向共產主義所必需的物質基礎。最后,世界市場的擴張壯大了無產階級隊伍。世界市場使所有國家日益成為一個整體,在這一過程中,“無產階級不僅人數(shù)增加了,而且結合成更大的集體,它的力量日益增長,而且它越來越感覺到自己的力量?!盵3]409這意味著,在世界市場擴張的過程中,無產階級的自我意識逐漸覺醒,無產階級隊伍也隨之擴展為世界范圍內的聯(lián)盟,對抗資產階級的力量進一步增強,成為實現(xiàn)共產主義堅實的階級基礎。
三、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的時代意蘊
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是我國在復雜國際環(huán)境下,準確應對經濟全球化的理論指南。但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的適用性有特定歷史條件的限制,隨著世界歷史的發(fā)展,對世界市場的分析需結合當下歷史條件展開合理論證,并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
(一)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的當代價值
1.深刻認識與準確應對全球化的實踐啟示。我國當前發(fā)展面臨著復雜的形勢,社會上各類問題凸顯,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對于我國解決這些問題具有啟示作用。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有利于我國深刻認識當前經濟全球化與“逆全球化”趨勢。該理論揭露了資產階級資本擴張與剩余價值掠奪的本質,世界市場最初作為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前提和基礎而存在,同時又是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最終結果。當前的世界經濟仍處于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下,經濟全球化同樣是資本主義國家進行剩余價值掠奪的一種手段,資本主義擴張的本質沒有改變,它仍然有著較強的資本主義標簽。然而面對當前形勢下的世界市場與經濟全球化,資產階級已“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術呼喚出來的魔鬼”,這正是馬克思所分析的世界市場中性屬性的逐漸展露。在此基礎上認識當前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能夠發(fā)現(xiàn),經濟全球化并非始終由資本主義主導,隨著歷史的發(fā)展,部分發(fā)展中國家能夠利用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機遇,逐步躋身世界經濟發(fā)展前列,世界市場將不再單方面為資本主義國家服務。從這一實質出發(fā),當前的經濟全球化是我國繼續(xù)推進改革開放的重要機遇。
2.政治經濟學方法與體系研究的理論啟示。馬克思對世界市場研究的方法為我國政治經濟學理論研究提供借鑒。世界市場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研究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六冊計劃”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研究方法的重要體現(xiàn)。馬克思將世界市場作為其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最終研究對象,該邏輯設定值得深入研究。在此之前,學界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的問題上,始終存在較大爭議,多數(shù)學者從《資本論》出發(fā)對其進行界定,但這一界定存在片面性。對世界市場的研究一定程度上是對《資本論》研究的深入與拓展,是對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問題的重新探討,突破了原有認識上的局限,增強了我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科學性。
(二)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世界經濟發(fā)展新趨勢與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是豐富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內涵的重要依據(jù)。馬克思時代的世界市場是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以符合其階級利益訴求的重要載體。隨著新興經濟體的崛起,世界市場的主導者不再是單一的資本主義國家,其主體力量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趨勢。同時,世界市場發(fā)展的目標由資產階級單方受益,逐漸向各國共贏共享的方向轉變。
1.世界市場參與主體的擴展。新興發(fā)展中國家在當前時期能夠成為推動世界市場發(fā)展的主體力量。在馬克思的世界市場理論中,世界市場的主體力量是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而當前中國的一系列對外開放政策證明,社會主義國家或發(fā)展中國家也能夠成為世界市場的主要推動者。以“一帶一路”倡議為例,涉及的國家和地區(qū)中大多數(shù)是發(fā)展中國家。這為各發(fā)展中國家爭取在世界市場中的話語權提供契機,使其在世界經濟舞臺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國等發(fā)展中國家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已有顯著提升,“中國力量”的崛起表明世界市場逐漸發(fā)展為世界各國共同推動的世界市場。
2.世界市場發(fā)展目標的轉變。馬克思認為,世界市場產生的根源在于資本的本性。反觀當前我國選擇順應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趨勢,積極主動參與到世界市場中,其目的與資本主義國家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即逐漸打破民族界限,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這是最終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必然要求,是世界市場與世界歷史發(fā)展的總體趨勢。
基于世界市場新的發(fā)展趨勢,我國通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新定義世界市場的存在意義與發(fā)展目標。首先,人類命運共同體下世界市場的主要目標,不是某個國家或國際集團的資本擴張,是世界各國和平發(fā)展的共同需要。其次,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提出的出發(fā)點是“順應歷史潮流,增進人類福祉”,目標是“共創(chuàng)和平、安寧、繁榮、開放、美麗的亞洲和世界”。因此,這一要求下世界市場的發(fā)展,致力于為世界創(chuàng)造更多的發(fā)展機會,并將我國實踐探索的經驗同世界各國分享,這符合聯(lián)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再次,人類命運共同體是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合乎邏輯的延伸和拓展,是實現(xiàn)世界市場有序發(fā)展的載體。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市場擴展為世界市場是客觀的歷史趨勢和內在規(guī)律。在這一過程中,國家間將逐步消滅舊的分工和交往形式。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世界市場,必然是各國共建、共享的有序市場。
總之,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作為其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的理論價值與實踐價值值得深入研究與挖掘,尤其是在當前復雜的國際與國內環(huán)境下,世界市場理論的研究價值將進一步凸顯。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