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經(jīng)權
一、歷史學困生的原因分析
第一,教育政策。在教育改革后,省市學校的招生數(shù)量不斷增加,導致學生之間的分數(shù)和學習基礎差距過大。以某地區(qū)學校為例,在教學改革前,該學校錄取學生的分數(shù),其最大差值僅為20分,學生基礎較為平均。但在教育改革后,學校在招生時需要一視同仁,這就導致錄取學生在成績和學習基礎方面存在顯著的差距,為學困生的出現(xiàn),埋下了伏筆。
第二,學習態(tài)度。學生需要以學習為重,但在眾多因素的影響下,部分學生可能會迷失自我,沉淪于網(wǎng)絡游戲或其他誘惑,喪失學習動力,嚴重時,甚至會產(chǎn)生厭學心理。
第三,學習方法。學習方法的正確與否,與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存在密切的關聯(lián),隨著學習時間的不斷增加,學習方法處于不斷變化之中。如果學生并未在特定的階段,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就無法跟上老師的節(jié)奏,即使后期補救,也為時晚矣。
二、借社交軟件,行在線教學
每個學困生都是鮮靈活潑的生命體,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跌跌撞撞,甚至已鱗傷遍體,教師應成為“再世華佗”,“懸壺濟生”。如今網(wǎng)聊已成為了一種潮流趨勢。身為教師的我們?yōu)榱俗龊脤W困生“夜空中最亮的星星”,照亮他們前行,也應緊跟時代的步伐,不妨利用好聊天軟件,做學困生的人生導師,和他們“伙成一片”。只有這樣,學困生才會和我們推誠相見,袒露“心跡”。比如說,清晰地記得有一次周五我正在一個班級進行歷史測試,有位學困生心情很不好地喊了聲“報告”。進來后的她卻趴在了試卷上一動不動,眼里淚水只打眶。我走了過去,輕聲地對她說:“怎么了,沒有過不去的坎,先考試吧”??墒撬€是一動不動,我也沒再說什么。心想這時候的她心情肯定糟透了,還是等她心情平復后再補考吧!沒想到到了晚上,這位學困生竟向我發(fā)起了加我QQ的申請。我立馬點了同意,成了好友。“老師,對不起,今天我被冤了,心情特糟,沒理你,也沒做試卷,我會補好給您的?!薄芭叮芪?,能說說嗎?”她一股腦兒把所受的委屈道了出來……此后,這位學困生在學習歷史上脫胎換骨,鉚足了勁。經(jīng)常在線上@我:老師,你能講講辛亥革命讓我們認識到什么嗎?老師,北伐戰(zhàn)爭和國民大革命運動有何關聯(lián)和區(qū)別?老師,你能幫我梳理一下不同時期軍隊名稱的變化嗎?……我不遺余力地為她解疑釋惑。這件事讓我深受啟發(fā),利用好QQ和微信這些聊天軟件不僅能拉近師生情,對課下教學也大有裨益。嘗到甜頭的我開始與學困生進行在線教學,收效甚佳!
三、借巧編座位,行關注教學
座位的編排是否合理、科學對課堂教學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每位班主任都會從全局出發(fā)巧編座位,但學生又是獨立的個體,既有共性,又有特性。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細心揣摩,研究每位學困生產(chǎn)生學困的原因,根據(jù)學困類型,巧編座位,進行關注教學。比如說,在我所教的班級中,有的學生天賦異稟,一學就會,但極易分神,稍不注意就目光停滯;有的學生記筆記速度超慢,字不會寫,踏不上節(jié)奏;有的學生對歷史“天生感冒”,總記不??;有的學生解題能力弱,總找不到關鍵詞等。對于那些天賦異稟,一學就會的學生,安排在第二組的一二排,一旦分神,及時提醒;對于記筆記慢的學生,安排在第三組的一二排,以便隨時督促,不落一人。對于歷史“天生感冒”和解題能力弱的學生,安排在第四組一二三排,以便做課堂練習時及時進行糾錯指導。比如說我在授課時,看見學困生分神了,就給他一個眼神示意,若無反應,就一邊授課一邊走到他身邊,輕輕地碰一下,讓他回過神來;看見字不會寫,記不下筆記的就在黑板上寫下此字,讓他跟上節(jié)奏;看見做練習題不會的,就手把手教他如何解題。
但教師的巧編座位,也會引起個別學生,特別是被調(diào)出學生的心理不滿,這就有違初衷了。所以我們教師在巧編座位之前,須和學困生及被調(diào)換的學生進行一番喻之以理,動之以情的談話,打消他們心中的顧慮,從而坦然接受座位的調(diào)換。比如說,有次調(diào)位時,有位男生對我說:“老師,您太偏心了,我對他們都有點羨慕嫉妒恨了?!蔽椅⑿χ鴮λf:“你的自控,超級無敵,老師可信任你了。你這樣做,近可以幫助同學,遠有利于班級發(fā)展。我會在班主任面前好好夸你的,夸你是一個顧大局、識大體的好男孩……”一番勸解后,他欣然接受了座位調(diào)換。
四、借考前測驗,行指導教學
教學改革實踐和大量調(diào)查表明:“凡是背著學生進行的希望學生及時理解而又不能及時被學生理解的教師勞動,都是低效的勞動。”因而在考前測驗中,教師可隨時行指導教學。當看見學困生做錯題時,及時地予以糾正,這樣錯誤信息滯留在學困生頭腦中的時間短,易消除;當看見學困生無解題思路時,教師的輕點微撥,讓學困生幡然醒悟,大有“一語驚醒夢中人”之感。比如在歷史測驗時,有位學困生未看見“華北”關鍵詞,而選擇了平型關大捷,我用筆幫他圈了出來,他翻書一查,原來是百團大戰(zhàn);有位學困生在做“材料認為”時,他竟在書上找答案,我把他的書翻到所記“材料題的做法”,他才恍然大悟,此類題應在材料中找答案……這樣的一次次糾正與引導,定能讓學困生在學業(yè)上精進不休,甚至跨入優(yōu)生行列。
五、借試卷講評,行生生教學
生生之間,不僅有著相似的邏輯思維,更有著共同語言。行生生教學,學困生得以提高,優(yōu)者更優(yōu),更能促進生生友誼,學困生對優(yōu)生也不再敬而遠之,從而對教學的順利開展更加有利。比如說在歷史試卷評講時,我先行生生教學,然后只評講學生未懂、錯的多、難以理解、答案不唯一,應從多角度分析的題目。這種試卷講評模式,有利于試卷上重難點的突破。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彪S著時代的發(fā)展,又會出現(xiàn)新型更棘手的學困生。這就要求我們這些“靈魂擺渡人”要不斷研究、探索,在轉化學困生的道路上開辟出更多的新路徑,成功將他們越來越多地送達彼岸!
六、借史學資料,行素養(yǎng)教學
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形成的具有歷史學科特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就是所謂的歷史素養(yǎng),簡言之,就是歷史知識掌握程度、運用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教師想要在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轉化學困生的目標,就需要讓他們讀懂教材,聽懂基礎,并在基礎上,使其核心素養(yǎng)得到強化。歷史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更加注重邏輯推理和論證,而推理和論證需要借助史學資料來實現(xiàn)。為此,在歷史教學階段,教師應注重學生史料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只有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目的。就事實而言,史料實證教學有助于學困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能夠使其對問題和知識進行主動建構,并在頭腦中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清楚地認識到只有借助史學資料進行佐證,才能得出準確結論。
結束語
綜上所述,針對歷史學困生產(chǎn)生的原因,我們教師應該有的放矢,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法,筆者認為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借助社交軟件、巧編座位、考前測驗、試卷講評和史學資料的方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在充分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基礎上,“擺渡”學困生的靈魂,使課堂成為學困生幸福和快樂成長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