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說課是在教師備課的基礎上,向同行和專家敘述教學設計及其依據的一種教學研究活動?!蹲o理綜合實訓》是高職護理專業(yè)在跟崗實習前的一門重要課程,本文基于人才培養(yǎng)方案,分別從課程定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設計與實施、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課程建設與成效、存在問題與改進措施七個方面介紹高職護理專業(yè)《護理綜合實訓》課程說課設計。為《護理綜合實訓》課程建設、教學診斷和改革、護理人才培養(yǎng)等奠定基礎。
【關鍵詞】高職護理? 護理綜合實訓? 說課設計
【基金項目】崗前培訓在大專護生臨床實習前的應用研究——四川護理職業(yè)學院教改課題(2017JGY14)。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3-0171-03
課程說課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工作評估中的一項內容,指授課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向專家、評委或同行系統(tǒng)概括地口頭表述自己對某一門課程的理解、教學設計方案的思路及其理論依據,然后由同行、專家進行評議,共同研討教育教學理論,達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教學研究形式[1]。在去年我院“高等職業(yè)院校人才培養(yǎng)工作評估”中進行了《護理綜合實訓》課程說課,現介紹如下,可供高職院校同類課程教師參考。
1.課程定位
《護理綜合實訓》是護理專業(yè)的一門重要的主干課程,是以護理工作為導向的專業(yè)技術課程。涵蓋了基礎護理、內科、外科、婦科、兒科、急救等??谱o理領域中重要的綜合操作技能。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臨床思維的形成及整體護理觀念,為跟崗實習打下堅實基礎。本課程共有54學時,3學分,在三年制大專護理的第四學期開課,授課對象為大二學生。
2.教學目標
2.1 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職業(yè)教育目的、國家政策要求,結合市場調研,護理專業(yè)崗位分析,制定護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即能夠為各類人群提供護理、健康教育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根據護理職業(yè)綜合素質指標[2]包括專業(yè)知識、職業(yè)技能、評判思維能力、自我學習能力、溝通協調合作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人文關懷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法律倫理實踐能力、職業(yè)道德、外語能力、身心素質。結合課程特點,認領對應綜合素質指標,最終確定課程教學目標。
2.2教學目標內容
2.2.1素質目標
①具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職業(yè)情感,慎獨嚴謹的品行。
②具有正確的專業(yè)價值觀。
③具有較高的人文及社會科學素養(yǎng),有高度的愛心、責任心與同情心,體現對患者的人性化關懷。
④具有救死扶傷的精神和愛傷觀念,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與奉獻精神。
2.2.2知識目標
①能夠全面系統(tǒng)地理解常見疾病所需的護理技術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
②能理解常用護理技術的應用范圍和操作原理。
2.2.3能力目標
①專業(yè)能力:能將護理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術運用于整體護理中。
②方法能力:具有評判性思維能力,具有獨立思考、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③社會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能應對護理操作過程中出現的突發(fā)和意外情況,具備現場處理及協調能力。
2.3 教學目標分解
將課程教學目標通過分解,逐級分解到二級教學目標,即教學模塊中以及三級教學目標即各個教學單元中。層層分解最終落實到每堂課的教學目標。
3.教學內容
3.1 內容重構
以德能并重、工學交替、漸進式學習為本課程開發(fā)理念。整合重構思路如下,將臨床護理工作歸類為門急診、病區(qū)、手術室、ICU、婦產科五大護理工作崗位群[3],根據崗位群的工作任務與教學目標選取教學內容,整合多學科知識,創(chuàng)設教學任務,突出針對性、適用性,并注重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以案例為基礎,由簡單到復雜,由小綜合到大綜合,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臨床綜合技能訓練,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夯實強化單項技能。
3.2教材的選用
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選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鞠梅、何平主編,川渝版“十三五”職業(yè)教育規(guī)劃教材。本教材具有專業(yè)指向明確情境教學、貼近臨床、及時更新臨床新標準、配套增值服務的特點。作為教學工具,進行如下處理,整合內容,分解為五大模塊,即對應門急診、病區(qū)、手術室、ICU、婦產科護理工作崗位群,配備相應的輔導書,如: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李映蘭、王愛平主編,護理本科規(guī)劃教材《護理綜合實訓》等。為進一步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增加了超星學習通信息化教學平臺的使用。
4.教學設計與實施
4.1學情分析
授課對象為護理專業(yè)第四學期學生,在學習特點方面,學生渴望進入臨床,學習主動性強,有系統(tǒng)的學習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婦產科護理等護理專業(yè)核心課程,但前期課程實訓相對強調單科操作的標準性訓練,忽視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訓,學生臨床思維能力欠缺,溝通和動手能力有待加強。
4.2教學設計
課程思政,德能同育,將慎獨、仁愛等職業(yè)道德培養(yǎng)貫穿于教學活動,根據學生認知規(guī)律,職業(yè)成長規(guī)律,模擬臨床護理工作情境,分解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教學任務,按照“護理程序”的工作方法進行設計,增強學生護理綜合能力,使學生能勝任跟崗實習。以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4]為基礎,運用任務驅動法[5]貫穿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做中學、學中做,完成任務,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同時采用情景教學法,模擬護士工作過程,加深內心體驗,啟發(fā)學生思考,增加學習興趣。
4.3 教學實施
4.3.1課前
學生以6~8人為一個學習小組,以小組的形式參加課堂教學活動和技能考核。教師通過超星學習通下發(fā)典型案例,同一個案例可以指向多個工作任務,小組協作查找資料,提前預習或復習相關內容并熟練操作,為完成任務做前期準備。
4.3.2課中
借助高級成人護理教學系統(tǒng)教學,模擬臨床護理工作氛圍和工作情境,學生分組進行角色扮演(如醫(yī)生、護士、病人、家屬)在情境中執(zhí)行角色任務,面對病人病情的變化和健康問題按照護理程序給予恰當處置。處置正確則病人病情趨于好轉,反之,則病情惡化甚至死亡。教師則通過觀察、監(jiān)測學生的處置過程并對處置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點撥糾正。學生組間體驗分享,教師評講指導,學生小組總結,教師評價。整個過程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運用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學生積極參與,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引導性反饋,幫助學生知識內化,提高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綜合、靈活運用。培養(yǎng)評判性思維的能力,增進獨立思考、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提升整體護理的能力。
4.3.3課后
利用超星學習通信息化教學平臺生成的課堂報告,真實再現課堂教學過程與狀態(tài),教師課后進行分析,診斷,改進。智能化數據處理,教學質量可控可測可改。根據學生自身情況分階段開展課后任務,突出針對性。先完成信息化教學平臺理論測試,并利用手機端虛擬仿真訓練系統(tǒng)重復練習單項操作要點,夯實單項操作流程。后利用開放實訓室練習操作,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外練習錄制,并上傳操作視頻到信息化教學平臺。教師通過線上評價再給予反饋。從課前任務發(fā)布、到導入新課、小組練習、問題討論、做課后練習,課程教學數據全程監(jiān)控,實時反應課程運行的情況,教師及時診改。
5.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5.1教學團隊
課程核心團隊教師7人,均畢業(yè)于護理學或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其中,碩士2人,本科5人,平均年齡42歲。職稱結構合理,高級職稱3人,中級職稱3人,初級職稱1人,均具有雙師資格。具備現代護理教學理念和較高教學能力,有豐富臨床專業(yè)知識與技能,有較高科研能力與學術水平的高素質護理專業(yè)教師。為了保證教師能力的持續(xù)穩(wěn)定增長,學院定期送陪教師到本省、全國各大高校、綜合醫(yī)院進修學習,培訓交流,在職稱晉升、科研等方面均有穩(wěn)步增長。這種多種途徑的培養(yǎng)方式培養(yǎng)了合格的師資隊伍。為貼近臨床教學的需要,課程團隊會吸納臨床一線教師作為兼職教師,參與到集體備課,案例討論等教學活動中。
5.2教學質量保障
規(guī)范各類教學文件,包括有課程標準、教學計劃、教案等。在教學資源上,硬件包括有基礎護理實訓室、婦外實訓室、內兒實訓室、虛擬仿真實訓中心、OSCE考站可完成本課程的開設內容。實驗課開出率達到100%。此外,擁有5 所綜合性附屬醫(yī)院, 為學生見習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實現了教學與護理崗位“零距離”。軟件上有高級成人護理教學系統(tǒng)以及超星學習通、云課堂、護理專業(yè)資源庫等教學平臺。實現師生達成信息化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完善本課程的考核辦法。本課程以全面考核,突出應用;多種方式,注重過程;尊重差異,促進發(fā)展為考試理念。將考核設置為過程考核和期終考核兩部分,最終形成學生的整體評價。過程考核包括課堂考勤、小講課、見習報告、學習通作業(yè)等組成。重視過程性考核,以便及時發(fā)現問題,修正教學內容與方法。期終以客觀結構化考試(OSCE)為評價考核方式。包括護理評估(20 min)、病例分析(30min)、實施護理措施(20min)、健康教育(15 min)4 個考站,除病例分析外其余考站均設置 SP,每個考站滿分為 100 分。
6.課程建設與成效
學生方面:通過該課程學習,提升了獨立思考、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本課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培養(yǎng)了團隊協作意識溝通交流能力。學生參加各級各類護理類大賽,以賽促學,并取得較好成績。
教師方面:團隊教師先后申請了多項教改課題,參與多部教材編寫,并獲得省、校級多項教學獎項。
7.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
《護理綜合實訓》教材內容多以專科護理實訓加基礎護理實訓的模式為主,未能真正融合,綜合性欠佳,需結合市場需求和崗位能力需求開發(fā)教材。客觀結構化考試(OSCE)的工作量繁雜,對師資、標準化病人(SP)要求均較高,需考慮如何簡化OSCE過程,揚長避短。
參考文獻:
[1]孫明婉.說課的綜述研究[J].教育科學,2015(2):225.
[2]葉茂,張銀,潘紅霞.OSCE模式對高職護生核心勝任力的影響[J].醫(yī)學食療域健康,2018(473):264-265.
[3]李佛關,張尚民.崗位群、崗位能力與課程群聯動實踐研究——重慶三峽學院營銷專業(y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探索[J].經濟研究導刊,2016(10):146-148.
[4]譚永平.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實施策略[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8(32):5-9.
[5]沙晶晶,孫雅文,李磊.使用任務驅動法開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J].科技經濟導刊,2019(36):179.
作者簡介:
陳薇嘉(1984-),女,漢族,四川省成都市人,講師,本科學歷,研究方向:護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