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玲
【摘要】隨著近些年課程改革的深入,“翻轉課堂”(The Flipped Classroom)教學模式為廣大教師提供了新思路,其創(chuàng)新之處是將信息技術和教學結合起來,顛覆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以微型課堂的教授知識為主,課前提供自主學習的方法,課堂上通過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完成知識內化.師生的角色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教師已經從知識解釋者變成了知識指南,而學生也從被動接受者變成了積極的研究參與者.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翻轉課堂;實踐探索
前言:飛速發(fā)展的信息時代,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傳統(tǒng)課堂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存在不足,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已被信息時代所接受.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型時,初中數(shù)學教師應充分準備課前資源,立足學情,課堂上合理引導與分配時間,使知識內化階段更具針對性,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基礎上,更好地體現(xiàn)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
一、教師利用小組合作課堂展示等來進行輔助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深度解讀教材及課標后,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通過集體備課形成教案,通過對教學目標的把握制定學習任務單并提前一天發(fā)放,學生依據(jù)任務單進行自主學習,最后結合教師設計的基礎自測題,測試學生自主學習后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通過課前自主學習基本掌握了課堂知識后,對經過獨立思考仍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各小組先進行組內交流,最后請一些小組進行課堂展示.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參與其中進行引導.在學生進行展示后,教師及時評價,引導學生規(guī)范地講題和解題,通過課堂內容對重點知識進行內化和鞏固,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索知識的主動性,訓練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
根據(jù)教案設計和課前學習目標,教師可以進行微視頻教學.設計并完成課前微視頻的具體步驟為:首先在云校家發(fā)送課前微視頻和課前學習資料,學生對照課前任務清單完成課前學習的相關任務;然后學生在合作小組內交流課前自學或課前練習中遇到的問題,解決了一些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和溝通解決的問題,然后由教師檢查學生的課前學習情況,并收集每個小組尚未解決的問題,進行班內交流解決;最后經過小組交流、班內交流后,教師對難度比較大的問題集中講解.
二、教師采用情境教學法,吸引學生認真學習初中數(shù)學
如講解“線段垂直平分線”相關內容時,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采用的是復習舊知的方法.教師簡單明了地引入新知識,一開始學生并沒有表現(xiàn)出太高的學習積極性.雖然課堂中涉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但是教師可以控制教學節(jié)奏,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只是不斷地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師在學生給出正確答案之后,并沒有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總結,而是自己給出了結論,導致學生比較被動地接受知識.最后在給出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畫法時,也是教師直接通過PPT以及口述給出的.
教師在課堂上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習題練習上,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做題,并且有的學生在做題時也只是默默低頭,并沒有動手解題,有的學生看著甚至有點害怕教師.總的來說,在課程開始時,教師需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生的整體感受.整節(jié)課學生不能只是扮演聽者的角色,學生需要更多的課堂參與,如教師可以這樣引導:“上節(jié)課我們共同探討了軸對稱圖形,什么是軸對稱圖形?”學生回答:“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折疊,直線兩旁的部分能夠重合.”教師繼續(xù)問:“那么,線段是軸對稱圖形嗎? ”學生(全體回答):“是.”教師繼續(xù)問:“你能找出線段的對稱軸嗎?線段的對稱軸與這條線段有什么關系? ”學生(全體回答):“是線段的垂直平分線.”教師繼續(xù)問:“什么是線段的垂直平分線?”有的學生回答:“經過線段中點并且垂直于線段的直線.”教師用PPT進行展示,并且引入今天的教學知識點:“下面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線段的垂直平分線有怎樣的性質.圖中直線l垂直平分線段AB,大家動手量一量點 P1,P2,P3,…與點A和點B的距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采用了情境教學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不斷地開拓思維,學習數(shù)學知識.
三、初中數(shù)學教師在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學生在學習中處于主體地位,也是提問的主人,在課堂氛圍、問題情境都得到滿足的情況下,教師要保證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首先,教師要給學生提問的機會,保證人人都有機會提出自己的疑問或者表達自己的見解.教師滿堂灌的形式限制了學生的提問,會導致學生不敢問、沒機會問,時間久了,學生就變得沒有問題,成為不會思考的學習者.其次,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的空間和耐心,這里的空間指的是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以及面對問題時的坦然.教師要在教學中多注重學生主體性的釋放,有時學生提出問題可能比較遲緩,教師要保持耐心,適時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在培養(yǎng)學生問題提出能力的有關教學中,學生提出的問題也是貫串教學內容的一條暗線.從學生的認知出發(fā),和學生一起解決他們提出的問題實際上就是在完成教學任務.此外,由于學生的思維水平不同,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使學生知道自己在思維及表達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升思維能力.教師在確立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內心,對積極提問的學生要給予恰當?shù)墓膭?,對很少提問的學生要多與他們溝通,找到原因所在,從而針對性地找到解決辦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積極提問.
如在學習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時,教師通過PPT展示情境并提問:“動手做一做.準備一張長方形紙片,先將紙對折,用圓規(guī)在紙上穿一個孔,然后把紙展開,記兩個孔的位置為點A和點B,折痕為直線MN,連接線段AB,交直線MN于點C.”然后等待同學們動手完成.教師:“請同學們根據(jù)以上信息提出你想提的問題,請大家踴躍發(fā)言.”有的學生提問:“直線MN與線段AB有什么關系?”有的學生提問:“怎么用幾何符號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還有的學生提問:“若在折痕MN上任意取一點P,PA和PB有什么關系?”教師進一步引導:“那怎么來解決大家提出的這些問題呢?”有的學生思考后回答:“直線MN與線段AB垂直.”也有的學生回答(表達不同看法):“直線MN垂直且平分線段AB.”教師微笑道:“很好,這兩位同學積極提出自己的想法,值得大家學習.直線MN垂直且平分線段AB.那第三個問題該如何解決呢?大膽說出你的猜想并對你的猜想進行驗證,下面大家小組之間開始討論.”有的學生說:“PA=PB.由于P點是任取的,我就把C點這個特殊點當作P點,顯然得到PA=PB.”也有的學生說:“我在直線MN上選取了多個點,然后用直尺量了每個點到A點與B點的距離,發(fā)現(xiàn)這幾個點到A點與B點的距離總是相等的.所以我認為,任意取一點P,PA=PB.”還有的學生說:“我在MN上取了多個點P,并連接PA,PB,然后再次折疊,發(fā)現(xiàn)PA與PB總是重合.”教師引導道:“這三位同學回答得非常好,這其實與我們上節(jié)課所學的垂直平分線有關.那大家從幾位同學的回答中得出什么結論?”教師繼續(xù)引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驗證這個猜想.我們該從哪里入手呢?”學生回答:“已知直線MN是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點P在直線MN上.求證:PA=PB.”教師道:“這位同學分析的已知和求證很正確.那證明線段相等,我們通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學生回答:“證兩線段所在的三角形全等.”教師最后總結:“下面大家自己動手嘗試來證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引導學生自己思考,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數(shù)學思維的發(fā)展.
四、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促進學生知識水平的提高
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越高其數(shù)學問題提出能力就越強,所以要想提高學生的問題提出能力就需要增強學生的數(shù)學知識,教師要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并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熱情,引導學生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提升數(shù)學成績.可以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shù)學學習習慣開始,進一步提高學生提出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好的學習習慣能夠促進學習的正遷移.此外,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將實用的解題技巧教授給學生,還要讓學生掌握相關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學生學習數(shù)學知識時要理解數(shù)學問題背后的思維模式,進而形成科學的方法論.教師還要對教材進行挖掘,發(fā)揮教材的作用,而不是簡單地“教教材”.教師還要注重對題目思路的講解,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而不是僅僅通過聽講學會解決某一道題目.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還要幫助他們“學會”,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進而提高數(shù)學問題提出能力.
五、結語
翻轉課堂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數(shù)學學習習慣,它能把數(shù)學和實際生活結合起來,使數(shù)學變得有趣、生動.另外,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的翻轉課堂主要通過課前讓學生觀看相關的教學視頻、知識網(wǎng)絡結構圖、相應的數(shù)學史、有趣的數(shù)學故事等資料,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對這些學習資料進行理解與消化,此教學模式可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自主性.
【參考文獻】
[1]于振海,崔君玉.初中數(shù)學翻轉課堂微課設計思路:以等腰三角形性質教學為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9):104-106.
[2]湯曙光.建設“學習共同體”:初中數(shù)學翻轉課堂的深化之路[J].課程教學研究,2019(1):84-88.
[3]周琦.基于微課的初中數(shù)學翻轉課堂教學策略探析[J].名師在線,2019(27):89-90.
[4]周華.新媒體技術支撐下初中數(shù)學翻轉課堂理念的幾點思考[J].數(shù)學教學通訊,2019(2):33-34.
[5]劉良山,高海峰.微課堂在初中數(shù)學翻轉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9(7):137-138.
[6]吳輝亮.微課堂在初中數(shù)學翻轉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家庭教育,2020(14):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