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超
關鍵詞:高血壓腦出血;微創(chuàng)穿刺;去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
高血壓腦出血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腦血管疾病,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致殘率、病死率,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頭暈、頭痛、語言困難、偏癱等。目前臨床上常采取手術治療,目的在于清除血腫,去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是常用術式,但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大,且不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1]。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日益成熟,微創(chuàng)穿刺術在高血壓腦出血中應用,具有創(chuàng)傷小、安全系數(shù)高且操作簡便的優(yōu)勢,同時可減少對血腫壁的損傷,對患者術后康復具有積極意義。本研究主要對比微創(chuàng)穿刺與去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8年3月至2021年1月連云港市灌云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56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按照不同手術方案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8例。對照組男16例,女12例;年齡44~79歲,平均(59.38±4.79)歲;出血部位:外囊區(qū)出血患者10例,內囊區(qū)出血患者15例,丘腦出血患者3例。觀察組男14例,女14例;年齡43~82歲,平均(58.33±5.26)歲;出血部位:外囊區(qū)出血患者9例,內囊區(qū)出血患者18例,丘腦出血患者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壓腦出血的診斷標準,血腫量為30~70 ml,且發(fā)病時間<24 h,患者家屬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存在手術禁忌證、合并其他系統(tǒng)性疾病、先天性疾病、有研究所用藥物過敏史、嚴重精神障礙、顱內動靜脈畸形或病變、顱內血腫非高血壓引起腦出血等患者。
1.2 手術方法
1.2.1 對照組
采取去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行全身麻醉插管,患者取仰臥位,根據(jù)患者的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昏迷程度,設計最佳的切口,不提倡去除大骨瓣,但應行充分的骨瓣減壓。首先,墊高患者病變側肩部,病變側朝上,用頭架固定好頭部;頭皮切口選擇額顳弧形切口,同翼點入路,或者沿著外側裂投影線,作一長4~6 cm的斜切口,或顳前部作一U形切口,顱骨鉆4孔,骨瓣連通顳肌翻向下,蝶骨脊向前下咬除,硬腦膜呈弧形或十字形切開;確定血腫位置,剪開側裂池蛛網膜,用腦壓板輕輕分開額葉與顳葉,充分暴露島葉,避免損傷大腦中動脈分支;在無血管區(qū)域用腦針穿刺,刺入0.5~1 cm達到血腫腔,為陳舊性血液后,將島葉切開0.5~1 cm,用腦壓板向下分開進入血腫腔;采用吸引器輕柔地抽吸血腫,并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無出血后于血腫腔內留置引流管,關閉切口[2~4]。
1.2.2 觀察組
應用微創(chuàng)穿刺術治療。行局部麻醉,按照CT血腫部位最大徑面,為靶點平面選擇穿刺點,作長3 cm左右的切口,顱骨鉆孔直徑為1 cm,切開硬膜,腦穿針穿刺;探查血腫位置后,置入14號血腫引流管,若出現(xiàn)陳舊性血液流出可輕輕抽吸,當抽吸有阻力可適當調整引流管深度,并且旋轉后抽吸;首次抽吸30%~70%的血腫量,縫合固定引流管后持續(xù)引流。引流不暢需注入1 kU血凝酶,夾閉引流管2 h后放開,未見新鮮血液流出可注入2~4萬U尿激酶,閉管2~4 h,2次/d。根據(jù)引流情況復查頭顱CT,探尋引流管位置、血腫量后,于無菌操作調整引流管位置,使開孔位于血腫中心。最后頭顱CT檢查血腫殘余量,血腫殘余量<10 ml時可拔出引流管,通常置管2~4 d。
1.3 觀察指標
(1)療效。顯效:頭顱CT檢查顯示血腫全部清除,且患者生活自理;有效:頭顱CT檢查顯示患者血腫基本清除,且生活基本自理;無效:頭顱CT檢查仍有血腫,或患者處于植物狀態(tài)??傆行?(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手術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血壓(收縮壓、舒張壓)水平。(3)格拉斯哥昏迷評分量表(GCS)評分,包括睜眼反應(0~4分)、語言反應(0~5分)及肢體運動(0~6分)3個維度,分數(shù)>14分為正常狀態(tài),<7分為昏迷狀態(tài),昏迷程度越嚴重分數(shù)越低,分數(shù)越高表明患者的意識狀態(tài)越好;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分數(shù)越低,說明患者神經功能受損程度越小;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DL)評分,滿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好。(4)統(tǒng)計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括腦梗死、顱內感染及腦水腫等。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由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療效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手術指標及血壓水平對比
觀察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收縮壓、舒張壓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對比
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討論
高血壓腦出血是中老年群體中常見的一種疾病,起病急驟且病程危重,病殘率及致死率較高[5~7]。臨床上根據(jù)疾病對腦組織的損傷,主要分為原發(fā)性損害、繼發(fā)性損害兩個階段。原發(fā)性損害,外漏的血液凝集為固態(tài),對周圍的組織壓迫產生腦水腫,隨后的凝血級聯(lián)反應中,血管內皮細胞通透性升高,加重腦水腫反應,并在紅細胞溶解、血紅蛋白作用下,形成嚴重的顱內高壓;而繼發(fā)性損害是血腫周圍因為組織缺血、水腫等原因,造成患者神經功能損害[8]。通?;颊吲R床表現(xiàn)為劇烈頭痛、語言功能部分或全部喪失,且意識障礙等,當患者血腫量超過30 ml便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手術目的在于清除顱內血腫,控制出血,同時降低顱內壓力,避免顱內血腫引起繼發(fā)性損害,幫助患者盡早恢復意識。去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為常用術式,醫(yī)生在直視下操作,止血效果確切,可一次性清除大部分的血腫,減壓充分且迅速,術后便可緩解患者的顱內壓,加之全程為直視下完成血腫的清除、止血操作,在出血可能尚未停止、出血處血痂不牢固的早期乃至超早期手術中具有很大幫助。但是手術需要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創(chuàng)口較大,且操作復雜,手術時間較長,年老體弱患者的手術風險較高,術中需要注意對患者血管的保護,如若損傷便會導致支配區(qū)腦梗死,間接增高顱內壓,損傷腦功能[9]。而在微創(chuàng)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下,微創(chuàng)手術日益成熟并廣泛用于臨床。微創(chuàng)穿刺術主要以CT立體定向技術為基礎,在準確定位患者血腫位置后進行穿刺血腫引流。因為患者的發(fā)病時間在24 h之內,此時腦出血血腫20%為液性,30%為半固體,50%為血凝塊,所以穿刺后能吸出將近70%的血腫,由此快速達到減壓效果。加之術后引流可通過注射尿激酶等藥物,加快血腫清除。微創(chuàng)穿刺術操作簡單且創(chuàng)傷小,無需暴露患者腦組織,血腫往往被局限在血腫腔內,以引流管或穿刺針排出顱外,能減少對患者正常腦組織的影響[10]。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收縮壓、舒張壓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前兩組GCS評分、NIHSS評分及AD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1個月觀察組NIH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且GCS評分、ADL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微創(chuàng)穿刺術治療能夠加快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神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復,促使患者意識狀態(tài)盡快恢復正常,且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利于患者的術后康復。但需要注意的是,微創(chuàng)穿刺術雖然在本次臨床治療中取得更為理想的效果,但是由于該術式往往不在醫(yī)生直視下操作,導致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對出血時間較短的患者無法起到止血的效果,而若采用各種碎吸術,則難以達到開顱手術的減壓目的,對患者的正常血管也會造成損傷,導致再出血或血腫擴大。所以在手術過程中需要注意穿刺點的準確選擇,盡可能避開各組織內的重要血管走形區(qū),避免再出血。因此臨床在治療期間要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合理選擇術式。而本次研究中微創(chuàng)穿刺術的治療效果更顯著,原因可能在于腦出血患者多為并發(fā)癥致死,而無腦疝、出血量在40~50 ml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采用微創(chuàng)穿刺術治療額病死率要低于去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因為微創(chuàng)穿刺術的創(chuàng)傷小,血腫局限在血腫腔內不易擴散,對患者正常腦組織與血管造成的影響較小。
綜上所述,微創(chuàng)穿刺術、去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均可用于高血壓腦出血的治療,但微創(chuàng)穿刺術的手術效果更為良好,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小,且利于促進患者的術后康復,安全且可靠,具有臨床中進行推廣與應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陳旺振,陳宮彪,周科羽.開顱血腫清除術聯(lián)合去骨瓣減壓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近期療效及患者預后分析[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9,26(7):2.
[2]潘志輝.對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進行開顱血腫清除術聯(lián)合去骨瓣減壓術的臨床效果觀察[J].特別健康,2020(36):248.
[3]童祥玉.探討高血壓腦出血開顱手術治療中去骨瓣減壓術的療效[J].養(yǎng)生保健指南,2020(43):46.
[4]康丁.微創(chuàng)血腫清除術與去骨瓣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臨床效果對比研究[D].衡陽:南華大學,2019.
[5]雷敬富.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治療中血腫清除加去骨瓣減壓術的效果觀察[J].健康大視野,2020(14):258.
[6]李延生.高血壓腦出血微創(chuàng)治療和開顱血腫清除去骨瓣減壓治療效果觀察[J].特別健康,2020(35):104.
[7]何雪峰.對比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外科手術治療中微創(chuàng)血腫清除術與開顱血腫清除術的應用效果[J].人人健康,2020(14):190.
[8]匡德利,許西海,符艷松.神經內鏡輔助去骨瓣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效果及對患者神經功能,預后的影響[J].臨床誤診誤治,2021,34(5):6.
[9]卓健偉,徐亦農,王玉海,等.微創(chuàng)血腫清除術與去骨瓣血腫清除術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血腫清除率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立體定向和功能性神經外科雜志,2021,34(1):4.
[10]高長彬.評價開顱血腫清除加去骨瓣減壓術用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手術治療中的效果[J].系統(tǒng)醫(yī)學,2020,5(8):3.